一邊居家學習一邊照顧病重的爺爺,這個孩子入圍清華了

2020-07-31 長江直播

長江日報-長江網7月29日訊(記者楊幸慈 通訊員李忠)父母是抗疫一線醫務人員,疫情防控期間他成了家中的小頂梁柱,一邊照顧身患癌症的爺爺一邊自主學習,以堅強的意志力熬過困難時期。7月29日,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從武漢三中獲悉,該校程翼飛同學已入圍清華大學。

一邊居家學習一邊照顧病重的爺爺,這個孩子入圍清華了

(圖為生活中的程翼飛。)

「高考成績676分,其實從分數上來看,他還是受了點影響。這個孩子很堅強,頂住了這麼大的壓力,非常不容易。」班主任肖曉萍談到程翼飛時,有些心疼。

程翼飛的父母均是武漢市第四醫院醫務人員,爸爸程方雄是負責核酸檢測的醫生,也是科室負責人,疫情防控期間無暇顧及家庭,無法照料腫瘤晚期的父親,更沒法陪伴正在緊張備考的兒子。為了緩解父母的後顧之憂,他不僅在家照顧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物資、食品採購、搬運都由他負責。但程翼飛沒有藉故懈怠,相反更加堅定自己的方向和夢想。

一邊居家學習一邊照顧病重的爺爺,這個孩子入圍清華了

(圖為程翼飛參加活動。)

「爸爸工作需要筆記本電腦,他只能用手機上網課,網課期間出現了一點波動,幾次測試都有延遲交卷的情況。」肖曉萍說,但他會及時與老師溝通,爸爸也通過視頻鼓勵他,很快便克服了困難。複課後,那個穩健、成熟、走路都思考問題的程翼飛回來了。「他不太愛開玩笑,但非常樂於幫助別人,平凡的外表下有一顆火熱的心。聽到同學在討論題目,他會毫無保留地給出建議。」肖曉萍介紹,程翼飛高二就在清華THUSSAT(中學生標準學術能力測試)中拿到壓倒性高分,多次參加清華暑校、寒校活動,曾獲全國奧林匹克物理競賽二等獎。

「孩子的好習慣可以說是爺爺一手教出來的,他們感情非常深。」程翼飛媽媽說,「高考前夕,爺爺病危,但老人一直在堅持。」遺憾的是,經多次搶救不幸於7月20日去世,沒能等到孫子的錄取通知書。「一段特殊的時光,讓我學會樂觀懂得擔當。希望今後能潛心從事基礎科學研究,感恩身邊的人,報效祖國。」不善言辭的程翼飛淡淡地說。

【編輯:姚昊】

相關焦點

  • 一邊居家學習一邊照顧病重的爺爺,這個孩子免筆試入圍清華強基計劃
    長江網7月29日訊(記者楊幸慈 通訊員李忠)父母是抗疫一線醫務人員,疫情防控期間他成了家中的小頂梁柱,一邊照顧身患癌症的爺爺一邊自主學習,以堅強的意志力熬過困難時期。7月29日,長江網記者從武漢三中獲悉, 該校程翼飛同學已入圍清華大學。
  • 寶媽想要提升自我,如何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學習呢?
    寶媽想要提升自我,不願落後「挨社會的打」,該如何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學習兩不誤呢?分三步走。(一)了解寶寶成長各階段的特徵,跟時間分個類常常是我們學習時,因為一邊帶娃而引來許多的瑣碎事和時常各種突發事情,以至於無法做到有時間學習和安心學習。
  • 照顧奶奶染病,一邊打針一邊備考,堅韌女孩說:「特殊經歷」讓她堅定理想
    小璐的父親周先生說,在過年期間奶奶就開始有發燒、咳嗽症狀,小璐跟奶奶比較親近,總在家裡給奶奶端茶送水,照顧她。沒過幾天,小璐也出現了症狀。經過診斷,小璐、奶奶和爺爺全部感染了新冠病毒,並於2月8日確診。很長一段時間她都是在醫院一邊打針一邊備考,右手植入的留置針管讓她寫作業的時候,總有一陣陣地刺痛,「但我克服了,沒有耽誤學習,我們這個年紀就是學習最好的時候。」小璐說。
  • 一邊犯錯一邊改是學習英語的唯一捷徑
    一邊犯錯一邊改,才是學習英語的唯一捷徑。為什麼說不要追求「完美英語」呢?1、追求完美英語會傷害孩子的積極性;2、追求完美會損害英語學習的完整性;3、哪裡有什麼完美英語呢?最好的方法就是邊學邊練。所以我們看美國低齡孩子的作業,經常能看到「錯別字」,而老師也並不會像祖國的老師那樣,一個一個用紅筆把錯別字圈出來。說白了,老師就是在鼓勵孩子們盡情地、自由地犯錯誤。他們相信,只要你勇於表達,熱愛表達,你就可以在不斷地練習中越來越接近完美。不光是孩子,咱們成年人學習英語也是一樣的。我在祖國的大學裡學習了英語四六級,課外還額外學習了高級口譯。
  • 一邊求學一邊照顧漸凍症母親,華科男孩用行動詮釋堅強
    巨額的醫療費壓垮了這個家庭,劉鴻利用課餘時間開補習班補貼家用。高二那年,父親去世了。「父親生病的幾年裡,遭受病痛折磨。但即使在最後一刻,我父親一直在微笑。他告訴我要樂觀、要堅強地活著。」父親去世後,他背負著父親的期望,刻苦拼搏考入華科。
  • 六歲小女孩一邊幫母親按針,一邊照顧弟弟
    六歲小女孩一邊幫母親按針,一邊照顧弟弟 12月20日,江西九江。
  • 考上清華的學霸,是爺爺奶奶照顧大的農村女孩:隔代教育也能成才
    這個成績考上清華北大都沒有問題,不僅校長連夜帶著老師們來看她,告訴她和爺爺奶奶這個大喜訊,北大清華招生的老師也趕到她家,指導她填報志願。她用自己的好成績,讓我們看到了留守兒童也能考出好成績。,這個重要他人就是爺爺奶奶。
  • 踏著荊棘,誰不是一邊掙扎,一邊偉大?
    人生,就是一條「踏著荊棘」的路。踏著荊棘,誰不是一邊掙扎,一邊偉大?因為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從小學到高中,母親十二年如一日背魏祥上學,可以想像母子二人承擔了生理和心理上多麼巨大的折磨和掙扎,遇到了多少常人所不能想像的困難,但都正面去解決,從來沒有放棄,依然選擇了堅強和努力。
  • 我是如何一邊帶娃,一邊學習的
    陪孩子玩時、餵奶時不看手機,全身心陪伴。大家應該有體會,三心二意的感覺是很難受的。孩子沒看好,手機上的事也沒處理好。所以看孩子時,乾脆就不看手機,心無旁騖地高質量陪伴。這裡要說的是,即使孩子能自己玩,家長也最好不要看手機,因為孩子需要你時刻關注他,來建立安全感和信任。
  • 寶媽做什麼可以一邊賺錢一邊養孩子?
    但是一旦你去工作,孩子就沒有人照顧了。有的是把孩子讓爺爺奶奶照顧,但是這樣好多父母是不放心的。所以我建議大家是做副業,這樣可以一邊帶孩子,還可以一邊賺錢。對於生活來說錢重要,但是我更認為孩子更重要。雖然說工作一個月的收入高一些,但是我們要長久打算。
  • 考生一邊工作一邊學習高中知識
    編者按:「清華1978級大學生」是帶有特殊時代印跡的一個群體,他們經歷了社會的動蕩、品嘗過生活的酸甜苦辣,而後伴隨著改革開放逐漸成長成才。1978年走進清華讀書的學生中,年紀最大的32歲、最小的只有14歲。
  • 全職太太是有錢人的象徵,更多的女人需要一邊工作,一邊看娃
    畢竟孩子小,需要吃飯,需要接送上學,更需要輔導作業,現在養育一個孩子,的確需要很大的精力,需要專門一個人來照顧孩子。 如果夫妻倆都忙碌,孩子基本就沒人照顧了,只能交給老人照顧,而有的家庭老人年齡大了,照顧不了孩子了。
  • 一個人的高考 腹瀉考生一邊輸液一邊答題(圖)
    在101中學考點的備用考場裡,一位突發腹瀉症狀的考生一邊輸液一邊答題。本報記者 饒強攝  本報訊 昨天上午,在101中學考場,一名女生出現發燒、腹瀉,造成脫水,這名女生被臨時安排在單獨考場,一邊由120急救人員為其進行輸液治療,一邊堅持完成了考試。  昨天早上7點多,北京120海澱分中心李科車組就已經來到101中學保障點。「大夫,孩子拉肚子,有什麼辦法嗎?」
  • 12歲女孩一邊上學,一邊當「媽媽」
    前後短短不到半年時間,小芮和弟弟成了沒有父母照顧的孩子。小芮的大伯會來照顧他們,幫小芮買菜。但大伯自己有兩個孩子,房子不夠住,所以小芮和弟弟寄住在外出打工的叔叔家的房子裡,但他們將這個暫時的小窩打理得有模有樣。小芮成了這個家裡的「一家之主」,每天一到家,就幫弟弟們張羅飯菜,還會帶著弟弟做家務、掃地、洗衣服,晚飯後帶頭喊弟弟們一起寫作業。
  • 日本的「變態」教育,專治兒童拖延問題,很多家長一邊罵一邊學
    日本的「變態」教育,專治兒童拖延問題,很多家長一邊罵一邊學拖延症是孩子最容易犯的毛病,而且到了"懶癌晚期",更是毫無辦法。很多孩子會在睡前寫作業,在假期結束前補作業,在上課鈴響前一秒才踏進班級,這些都是孩子拖延症導致的毛病。很多家長想要改變孩子,在一邊催促,但是效果都不好,可能讓孩子厭煩,不少的老師和家長們都對這個問題表示頭大。
  • 初中生一邊聽音樂一邊做作業,是不務正業嗎?
    可是如果一名初中生一邊聽音樂,一邊做看書作業,開始就要議論了,尤其孩子的父母認為孩子不好好學習是不務正業,還有可能認為孩子是蹉跎歲月。初中生一邊聽音樂,一邊做作業,不能一概而論是不務正業或者是蹉跎歲月,這個問題需要我們認真看待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
  • 一邊抱娃一邊工作 省醫「暖心奶爸」走紅網絡
    一邊抱娃一邊工作 省醫「暖心奶爸」走紅網絡 原標題: 他一邊抱著患者寶寶一邊工作的暖心場景,迅速在網絡上傳播,看到的網友都大呼「暖心」「有愛」「感覺要融化了」。對於自己的走紅,謝國波覺得很意外,「其實NICU抱著孩子工作是常態,只不過這次恰巧被拍下來。」他笑著說。  臨時背帶只1分鐘就做好  15日14時許,省醫的NICU依然一片忙碌。
  • 莒縣陵陽街道中心小學馬先雲:一邊照顧身體不適母親,一邊上課
    2020年的這個寒假是生命裡最漫長的一個假期,也是讓人終生難忘的假期。假期初,我們都帶著雀躍的小心情,恨不得插上翅膀,放飛自己。揮手告別笑意盈盈的孩子們,帶著對新年的喜悅和對親人的想念,我踏上了北行看媽媽的路途,心裡裝著滿滿的歡喜。
  • 爸爸一邊看手機一邊帶娃,結果孩子摔了,聽見哭聲奶奶氣得敲凳子
    麥芽媽媽剛從菜市場買菜回來,提著一袋子菜就往廚房走;婆婆在陽臺晾衣服;麥芽爸爸一邊看手機,一邊看孩子;麥芽爺爺在一旁津津有味的看電視。這是一個愉悅的早晨。然而,隨著麥芽的一聲撕心裂肺的哭聲卻讓這個寧靜的早晨變得雞飛蛋打。麥芽爸爸離麥芽最近,趕緊把手機放在一邊,把兒子扶起來。
  • 當攝像頭裝進14歲兒子房間:多少父母,一邊催孩子獨立,一邊扯孩子後腿
    然而,從父母採取監視的方式,忽視了孩子的人權開始,就已經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這也正是許多父母的矛盾之處,一邊希望孩子快快長大,一邊又用種種行為限制了孩子的成長。一邊為了孩子的生活、學習、未來操碎了心,恨不能替孩子走完他們的人生,一邊又渴望孩子能早點獨立,能讓他們省點心,享受屬於他們自己的生活。一邊希望孩子懂得感恩,體貼父母,幫助父母分擔一些,一邊又捨不得讓孩子插手家裡的任何事,哪怕做飯洗碗拖地這樣的小事,都不讓孩子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