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領導、學者、專家和企業、媒體的朋友:
很榮幸能夠參加這次研討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學習機會,各位領導、學者、專家的發言讓我們極大的開闊了視野,也深受啟發,我會把這些新的思路、想法帶回去,更好地指導我們開展基層的監管執法工作。今天我來交流的目的,主要是想把我們在基層做的一些工作向各位匯報一下,希望得到各位專家的指正,為我們做好事中事後監管工作提出建議。按照「第三方助力社會誠信體系建設與政府監管體制創新」這個主題,我發言的內容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浦東市場監管局在監管體制創新方面的一些做法、想法;二是在藉助第三方力量參與監管方面的探索和嘗試。
一、在新形勢下轉變監管理念、創新監管方式
(一)新形勢對市場監管工作提出新挑戰
先照後證、證照分離改革後,對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化推進,市場主體數量激增,新興業態不斷湧現,監管對象增長和監管力量不足的矛盾日益明顯;「大數據」、「網際網路+」等新技術、新思維的出現和運用,使傳統監管理念和監管方式遇到了新挑戰;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體制改革的形勢,對政府部門提升監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以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為例,2013年9月,浦東在全市率先試點市場監管體制改革。2014年1月1日,完成原工商、質監、食藥監三局合併,設立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後續又併入價格監督檢查職能,形成「四合一」機構改革模式。浦東監管局成立後,內設機構從「四合一」時的30個部門減為18個,機關編制減少了32%,2016年7月時有在編人員1096人。與此同時,市場監管局所管轄的企業數量卻在不斷上升,截至2016年7月底,共有各類企業主體359,733戶,比2013年底(128,384戶)增加了93.88%。因此,監管工作量急劇上漲與監管人手不足構成了突出矛盾。
(二)構建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事中事後監管體系
事中事後監管實際是對企業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只有後端管得住,前端才能放得開」。那麼後端靠什麼來管住?傳統的政府大包大攬、主要依靠人力監管顯然不行。我以為,在新形勢下,要圍繞正確處理好政府、市場和社會的關係,強化市場主體責任,創新政府監管方式,促進社會多元共治,充分激發市場活力,有效維護市場安全,形成權責明確、公平公正、透明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場監管格。我們也正在不斷探索,努力突破市場治理瓶頸難點,構建以市場主體自律為基礎,信用監管為核心,協同監管、社會共治、風險防控為重點的事中事後監管體系。
三年來,浦東市場監管局堅持自主創新與各方支持相結合、需求導向與破解難題相結合、實踐積累與制度創新相結合、頂層設計與執行推進相結合,在全市乃至全國率先推出創新舉措60餘項,其中事中事後監管方面超過20項,且90%以上都形成了各個層面的制度文件,近半數已實現在全市乃至全國範圍內的複製、推廣。
與信用監管有關的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建立並深化企業信息公示制度。2014年3月1日起,在自貿試驗區率先創設企業年檢改年報公示制度及經營異常名錄製度,為2014年10月1日企業信息公示制度在全國實行提供了試點經驗。同時,發揮體制改革優勢,探索構建年報公示與高風險企業信用分類管理相結合的機制,明確食品生產等風險係數高的十大行業為企業年報公示的重點行業,2015年度公示率99%以上,加強了對高風險行業的信用監管和風險防控。二是出臺經營異常名錄信用約束專項規定。2016年5月,制定《關於加強經營異常名錄企業信用約束的意見》,工作措施覆蓋「四合一」市場監管的全部職能,細化了「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的懲戒原則,成為全國較早出臺的關於經營異常名錄製度信用約束的專項規定之一。三是深入實施「網際網路+信用監管」項目。2015年,與網絡訂餐平臺聯手,共享政府部門掌握的市場準入、監管等信用信息,督促經營者自覺接受社會監督;推動平臺將商戶信用評價、交易記錄、投訴舉報等信息同步傳遞給政府部門,強化監管支撐。今年5月,與芝麻信用聯手,打通了企業與個人信用信息的共享通道,完善了市場性、行業性、社會性的信用約束機制。這個案例我會在後面詳細介紹,目前,浦東市場監管局與芝麻信用政企合作的案例已被採納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周年經驗總結20個精品案例中的一個。
二、積極推動第三方參與監管
第二各方面要介紹的情況就是,浦東市場監管局如何藉助第三方,推動社會共治。在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形勢下,廣泛運用市場化手段,逐步構建社會共治格局,是深化事中事後監管體系建設的重要一環。
(一)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市場監督的一些嘗試
浦東市場監管局圍繞自貿試驗區建設,研究運用國際慣例,積極推進市場落實主體責任,充分依託第三方力量,探索構建「企業自治、行業自律、政府監管、社會參與」的共治機制。2014年,率先在國內引入會計師事務所參與企業公示信息抽查。2015年初,在中國石化上海高橋分公司小涼山儲罐區開展第三方專家組參與的高風險特種設備安全風險評估預警,排查出隱患點十餘處,達到了跨前防範高危行業事故的預期目的。另外,廣泛藉助第三方資源推動食品藥品安全齊抓共管,2015年在全國首創食品安全責任險的量身定製「新保單」,與高校籤訂食品安全戰略合作協議;率先對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管理者代表實施履職評價。2016年,與芝麻信用一起開展「共享數據、共建信用」項目。其他還有試點引入第三方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建立健全電子商務產品質量追溯制度、網絡違法行為自動化監測機制、消費和解機制等,這些措施有力促進了企業自律自治及各類問題的源頭治理,鼓勵了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全方位推動了社會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