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了,不少同學以為輕鬆了,殊不知還有一場拉鋸戰即將和家長們拉開。
那就是——填報志願!
電視劇《小歡喜》裡的英子,就是因為高考志願和媽媽鬧得不可開交,甚至一度患上中度抑鬱症,差點跳湖輕生。
英子喜歡天文學,想要去南京大學,因為那裡有國內最好的觀測天象的紫金臺。而媽媽認為北京的孩子怎麼可以去外地上學呢?於是極力阻止她,並且自作主張將英子的南大冬令營報名表給撕了,還給英子聯繫了北京一所大學。
苦學十二載,父母為了孩子準備學區房,辭掉工作,專心在家帶孩子,為什麼臨到最後關頭,竟然因為高考志願,而成了「仇人」似的?
沒有人會感激無法選擇的人生。
即使那是外人看來花樣的人生。
英子的父母離婚,從小跟著媽媽生活,於是媽媽在一個失去了丈夫支持的狀況下,將英子拉扯大,並且能夠成為別人眼中的孩子,自然心中自豪萬分。
單親媽媽總有一種強勢,那是因為社會對於她們足夠苛刻。
單親媽媽總有一種悲傷,那是夜晚獨自一人才能暴露的傷口。
首先是輿論譴責,因為離婚帶著孩子,天然被認為是女人自身有問題,否則為什麼孩子的父親會放任不管孩子呢?旁人無暇顧及真相,只想著逞一時口快,說出傷害的話語。
其次是現實的殘酷,單親媽媽在職場上的競爭力,既不足更加年輕的女孩,也不足已婚已育的中年婦女。再加上還有孩子需要照顧,這些事情加起來即使是一對感情狀況良好的夫妻也不能勝任,現在全都落到一個人的肩膀上,這本身就足夠艱難。
最後是內心的強勢,英子的媽媽因為英子和爸爸關係變得好了起來,感受到壓力,於是更加嚴苛地控制英子。因為從小到大,丈夫沒有付出過什麼,現在孩子就要高考成為大人了,丈夫這個時候跑過來和孩子搞好關係,豈不是將勝利的果實搶奪過去?
外在壓力越重,媽媽就會對孩子更加嚴格要求。
因為英子長期處於這樣的環境下,高考志願的填報就成為兩個人矛盾引爆的導火索。
12年寒窗苦讀,和父母相對已經十幾年,如果志願填報能夠逃離父母,有多少孩子會選擇放棄這個權利?
可父母們意識不到,他們總覺得自己是為了孩子好。
因為自己從事教師行業,所以要求孩子的志願填報也是師範類院校;
因為自己從事金融行業,所以要求對金融不感興趣的孩子去填報金融專業;
因為……
因為填報志願,而鬧出的悲劇層出不窮,甚至有各種學生志願被改掉的新聞爆出。
關於高考志願,孩子和父母究竟該如何正確對待呢?
城市,學校,專業都很重要,但一個根本不喜歡金融專業的孩子被送到國內最頂級學校的金融專業,首先不說孩子能不能跟得上課程的問題,畢業之後,孩子估計連工作都勝任不了。這樣讀了四年的書有什麼意義呢?只是一紙文憑而已。
家長們需要明白,高考志願,你能做的只是指導。
孩子們需要明白,高考志願,最後承擔後果的是你。
有些家長仗著自己是出學費的人,於是橫加幹涉孩子的志願,甚至直接上手給孩子填報志願。好在近些年來,隨著網絡填報的普及,志願填報只能由本人操作。那些被家長改了志願的新聞少了很多。
有些孩子偏聽偏信,根本毫不顧忌家長的想法,一味地反駁父母的觀點,而沒有提出自己觀點的依據。這樣的行為也只是讓雙方的關係更加緊張而已。高三了,已經18歲,是個小大人了,說話做事都需要對自己、對別人負責。觀點相左的時候,可以想一想,為什麼對方有和你不一樣的想法呢?是不是父母們因為自己的人生經驗,看到了比你更遠的東西呢?或者因為他們也只是聽別人謠傳,那這種情況下是不是需要告訴他們真相呢?
一味地反駁和抗拒,只會讓雙方更加難以溝通,也會讓溝通成本增高。
高考結束了,父母和孩子都得從緊張兮兮的情緒中釋放出來。填報志願這件事情,很重要,也很專業。本來就是需要各方考量,孩子因為自身經驗不足,家長們可以幫助孩子找到更加專業的渠道進行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