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麗仟 編輯/吳立湘「現在已經沒什麼人願意當廣告部主任了,連頻道總監都不想當了,很多都是臨危受命。」 最近,浙江衛視營銷中心主任樓志嶽換掉後,新主任還未對外公布。另外,今年以來北京、東方、湖南的廣告部主任也都紛紛換帥。
今年的海口廣告節上,一位廣告圈的大佬告訴娛樂資本論,一線衛視廣告部營收壓力巨大,節目裸奔、項目爛帳對平臺造成了不少傷害,二線衛視已掉到不能再掉了,「不敢碰的一大堆,但也有了撿便宜的機會。」 海口的海岸線很美,但電視臺的日子過得像海水一樣鹹。 小娛梳理了一下2016-2017年衛視招商季的三大現象: 1、 一線衛視都在拼命變著法子鼓勵和安撫金主。比如硬廣不敢漲價,連湖南臺都在送優惠套餐,二線衛視則必須抱團取暖。 2、 各大衛視都在積極推出新節目,但大量被質疑只是PPT版面。某一線製作公司營銷總監告訴小娛:「我敢說今年在海口大家見到很多版面,30%都是虛的,50%都是觀望。就是拿出去試試,沒錢肯定不會做的。」 3、 很多年輕品牌預算不夠、有的轉移到網際網路、有的出現爛帳、欠款等現象,唯有傳統大型企業被認為是安全係數最高的。一位代理公司資深人士表示:「現在大家都想服務好老客戶,新冒出來的客戶變少,這兩年客戶起伏較大,今天的客戶可能明天就沒了。」 雖然昨天小娛盤點了今年OTT市場的前景【因OTT加快瓜分廣告蛋糕,有衛視高管稱傳統衛視2018年將面臨末路?!】,但並無意唱衰電視臺的生存困境,畢竟今年各大衛視有的逆勢上漲、有的基本持平或獲得了微利,他們在這一年裡經歷的生存難題、遭遇的行業亂象、面臨的競爭囧境,都值得做一次大的梳理和復盤。 敲響警鐘,是為了2017年更好的前行。
盤點五大衛視成績單:靠大IP養活,表面風光? 首先,先來曬一下各大衛視2016的成績單。 據可靠消息,湖南衛視突破了100億,比去年略漲。據說《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兩檔經典每年能為其帶來超10億收入。不過今年只有少量新節目如《我想和你唱》有上升空間,而其他大量節目如《我是歌手4》、《全員加速中2》陷入疲軟或被叫停。如果明年還是打造不出一個新爆款,估計招商肯定會受影響,所以必須穩定軍心。
《跑男》而浙江衛視超過了預期中的80億。單一個《跑男》就創造了近20億的營收,《中國新歌聲》最高收視未破4%,營收低於前季但依舊有十幾億;另外《來吧冠軍》、《十二道鋒味》、《24小時》等都要做續集,因為品相好、好植入,不少節目商業空間有漲勢。
《金星秀》 相比去年的30億,今年東方達到45億漲幅明顯。據悉,其劇場的廣告規模佔總收入的35%-40%,綜藝方面《極限挑戰》帶來了超10億收入,另《歡樂喜劇人2》、《笑傲江湖3》這樣的喜劇節目、《金星秀》這樣的周間脫口秀,收視和營收均可觀。不過,因為客戶基礎薄弱、《星球者聯盟》裸奔等現象對平臺傷害較大。另外,周播劇場方面,預計2017年才能實現盈利。 跟去年差不多,今年江蘇衛視依舊是40多億。上半年靠《最強大腦2》帶來超10億的營收,另外《我們相愛吧》、《蒙面唱將猜猜猜》等節目口碑收視呈上漲趨勢,據說軟廣比重高達56%。不過,江蘇缺的也是新爆款。另外,劇場方面和其他衛視一樣都在砸錢養市場、保收視。 至於北京衛視,據說去年是18億的營收,今年40多億的目標估計很難達到。尤其,今年北京衛視換了新臺長,人士變動較大。小娛曾報導過徐滔卸任京視衛星董事長,不再管北京臺的廣告。(點擊藍字複習京視衛星董事長徐滔卸任,不再管北京臺的廣告,2016廣告將如何衝刺45億?)而由徐滔主導的《跨界歌王》、《跨界喜劇人》等綜藝雖提升了平臺氣質,但項目是否賺錢還是另說。 誠然,營收不等於盈利。投入成本有多高、是否出現負增長,恐怕只有衛視內部知道。一位省級衛視廣告部負責人告訴小娛,2017年大劇會越來越貴,不少衛視肯定要靠拆綜藝的東牆補劇的西牆。一般的綜藝刨去成本賺不了多少,想盈利只能看誰率先或連續做出新IP了。
節目裸奔、項目爛帳,廣告主反噬,衛視招商三大坑 小打小鬧掙不到錢,但項目投入越高、風險就越大,不管是對製作方、平臺方、還是廣告主,這都是一場賭博。 2016年的諸多失敗案例,背後有太多的遺憾、無奈和憤怒。 一大坑:節目裸奔,沒錢賺、傷害平臺 以東方衛視《星球者聯盟》、浙江衛視《熟悉的味道》為例,拿不到最大頭的冠名肯定是損失,雖說幾個特約也許能覆蓋成本,但平臺付出了版面資源卻賺不到錢,就相當於在虧錢。
《熟悉的味道》 這裡兩種可能性,一種內容不好、平臺又找不到錢,對平臺形象造成較大的傷害。另一種,內容不錯、平臺願意培育IP,像《熟悉的味道》將做第二季,但不是每個項目都可以成為下一個逆襲的《歡樂喜劇人》。 小娛認為,這考驗的是平臺客戶基礎、銷售能力、選項目的眼光、對項目的掌控力等。 種種案例說明,相比先看明星陣容,不如最好先看是否有成熟製作團隊、有創意的節目模式,這其實是大家已經忽略了的邏輯。 二大坑:預付模式下,容易被廣告主施壓、反過來傷害內容或平臺 據知情人士介紹,網綜是播完付款,電視節目一般會在播出前預付一點錢,假設它中間播得不好,可能會撤單或者剋扣付款、提出其他苛刻的要求,也許會反過來傷害內容。 為了安撫廣告商,節目製作方可能要強行為該品牌加戲。
《我們戰鬥吧》 比如《我們戰鬥吧》有一期直接把拍攝地點挪到了海天的工廠錄製,讓整場節目充滿尷尬。而平臺方也許還不得不犧牲其他版面,解決廣告商的不滿。 三大坑:被沒錢或不靠譜的廣告主忽悠,最終被欠款、或直接爛帳 一個典型的案例,玖玖愛連續冠名了湖南衛視《透鮮的星期天》、東方衛視《加油美少女》,不過最終節目播出後,產品銷量並沒有提上來,導致結帳時廣告主拿不出錢,據說至今它還欠著上述某家衛視幾千萬。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在找不到廣告主時,在最後關頭選擇一個跟節目不搭調的品牌。這可能讓廣告主得不償失、內容方也無計可施,並非雙贏。 分享一個有趣的正面案例,據說當初某品牌跟《中國新歌聲》籤了一個六千萬的合同。但星空傳媒營運長曹志高告訴小娛,當時他們和浙江衛視商量了三小時,最終把這個單子給退了,原因是懷疑該「金主」的付款能力。 以上,正是綜藝圈的各種大坑,希望入局者都能機智地繞道而行。
廣告部接連換帥、同質化競爭加重,2017年衛視該何去何從? 整體形勢不太好,真正能賺錢的又少,衛視內部還有不少小動蕩。各家衛視一方面鴨梨山大,一方面又不得不自我打氣、一鼓作氣、各出奇招。 1、衛視高層換帥、金牌團隊流失到友臺 前段時間,湖南衛視把廣告部主任換成了文威、把宋點派回了節目一線。在湖南的招商會上他們提出了「護盤保值」的戰略,另一方面又號稱要推出23檔大型季播節目,其中14檔新節目佔比高達60%。小娛認為,這正是典型的廣撒網,客戶對哪個感興趣就做哪個,那麼多節目總能出幾個爆款吧? 說到東方衛視,雖然整體收視穩步上升,但對新上任的廣告部主任袁曉民來說,其收視和營收並不匹配,因為起步較晚,整個盤子只有浙江的一半左右。如何改變客戶基礎差、操盤能力不足、銷售能力弱、創收增長慢等難題,依舊是一次巨大的考驗。
至於北京衛視,新的領導班子上任後據說還在洗牌階段。徐滔卸任京視衛星董事長後,目前正主抓《跨界喜劇人》等綜藝內容。在摻雜著政治因素的平臺如何發力力挽狂瀾,還有待觀察。 另一方面,浙江衛視營銷中心主任樓志嶽最近剛換掉,新主任還沒宣布…這種因外界誘惑、自身發展需求等原因而導致的人才流失,其所在部門必定要花上一段時間來適應和調整。 當然,除了高層,湖南衛視廖珂、浙江衛視岑俊義等金牌團隊離職後都要去東方做真人秀,屆時將與老東家的節目正面對抗,對原平臺來說,多少是一筆損失。 2、OTT、視頻網站瓜分蛋糕、各大衛視節目同質化嚴重 小娛仔細看了各家衛視2017年的最新編排。發現戶外真人秀、喜劇類節目、婚戀類節目、音樂(才藝)類節目,都不可避免地有扎堆跡象,有人擔心這只會進一步加大內耗。
另一方面,娛樂資本論曾報導過OTT、視頻網站網生內容的不斷崛起,已經在加速瓜分衛視蛋糕了。「錢就那麼多,你多一點我就少點,這是必然的。」 說到底,湖南能通過開發N檔新節目、擴大製作分離等創新舉措保住第一?江蘇能否把原有的優質節目變爆款?浙江能否把《聲音的戰爭》等新節目做到廣告商滿意的效果,東方能否抵抗住友臺同質化節目的衝擊,把「脫口秀+喜劇」發揮到最大值?而北京能否做出好節目實現逆襲… 艱難前行背後,我們保持觀察、並寄予期待。
點擊關鍵詞查看往期相關精彩李宇春|王寶強離婚案引爆輿論|王寶強離婚事件之前發生了什麼|微博的復甦|專訪好妹妹樂隊|奧運「體育明星經紀戰」|TFBOYS三周年|中影IPO|《戰狼2》保底發行|「限韓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