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備課筆記,體會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幫助孩子輕鬆學習。
《坐井觀天》是一則改編自《莊子.秋水》的寓言故事,「坐井觀天」就是坐在井裡看天。青蛙常年居住在井底,抬頭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片天空,誤以為天空只有這麼大。小鳥每天都要飛過很多地方,見識了廣闊的世界,他告訴青蛙天無邊無際,並請他跳出井來看一看。
故事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看問題,認識事物要全面,不然就會像青蛙一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
一、識字指導重點
本課只有9個生字,基本都是生活中的常見字。其中有兩個字最容易混淆,就是「渴、喝」,在學習時,要引導孩子建立字形與字義之間的聯繫:「口渴」了,是一種狀態,需要水,所以就帶「氵」,「喝水」是一種動作,需要用口,所以它的偏旁是「口」。
還有一個平時容易忽略的多音字「哪」,在課文裡兩種讀音都出現了,一個讀三聲,一個讀輕聲,一般在句末是語氣詞,應該讀輕聲。
二、寫字指導重點
本課要求寫的字也比較少,只有8個,其中容易寫錯的字是「沿」,它的右上方是變形的「幾」,第二筆橫折彎鉤變成了橫折彎,可以與「船」相比較,把舟字旁換成三點水,就是「沿」。同時也要與「沒」相區別,「沒」的右下方的「又」換成「口」就是「沿」。
還有一個易錯字是「觀」,它的右邊是「見」,而不是「貝」,要注意提醒孩子,「觀」是「看」的意思,與「見」意思相近,所以右邊是「見」。
三、學習課文指導重點
寓言故事《坐井觀天》共有7個自然段,基本上都是青蛙與小鳥的對話,所以讀好對話是本課的一個學習重點。
第1自然段寫了青蛙和小鳥各處在不同的位置,為下文故事展開作鋪墊。
第2、3自然段寫了青蛙與小鳥的第一次對話。朗讀時要注意讀好問句和兒化音「哪兒」。
第4、5自然段寫了青蛙與小鳥的第二次對話。朗讀時注意讀好帶感嘆號和問號的句子,尤其是要體會反問句在語氣表達上的強烈情緒,感受井底之蛙的自以為是。
第6、7自然段寫了青蛙與小鳥的第三次對話。體會「青蛙笑了」和「小鳥笑了」的不同之處,感受青蛙的傲慢自大,不聽勸告。
引導孩子思考:為什麼青蛙會有這樣的認識?(高高的井壁擋住了青蛙的視線,所以他目光狹窄,所見有限。)
四、拓展延伸
1.續編故事:展開想像,假如那隻青蛙跳出井口,他會看到什麼,想些什麼,說些什麼?
2.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像青蛙一樣坐井觀天的人?你應該怎麼去面對他?
以上就是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備課筆記,希望能帶孩子體會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幫助孩子輕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