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狐假虎威》備課筆記,預習複習都可用,建議收藏。
《狐假虎威》是一篇寓言故事,根據《戰國策楚策一》編寫。故事講述了一隻狐狸被老虎抓住後,狡猾地騙過老虎,不但逃脫了被吃掉的危險,還假借老虎的威風嚇跑了森林裡的百獸。後來,人們用「狐假虎威」這個成語比喻倚別人的權勢欺壓人、嚇唬人。
一、識字學習指導
本課共需認識15個生字,掌握2個多音字。字音方面,要注意發準捲舌音「受、豬、扯、神、爪」,區分前鼻音「騙、神」和後鼻音「趟、嗓、抗」。
多音字「轉」,讀三聲時,表示改變方向和位置,如「轉頭、轉彎」;讀四聲時,表示圍繞一個中心運動,如「轉動、旋轉」。多音字「悶」,讀一聲時,表示不吭聲,或空氣不流通,不透氣,如「悶聲不響、悶熱」;讀四聲時,表示心情不好,如「鬱悶、悶悶不樂」。
字形方面,可以運用聯繫熟字、加偏旁等方法識記。
二、寫字指導
在8個一類字中,特別容易寫錯的有四個,一個是「神」,左邊的「礻」容易寫成「衤」。另一個是「爪」,容易與「瓜」相混淆。還有一個是「物」,右邊的「勿」容易寫成「楊」的右邊部件。第四個是「就」,右邊是「尤」,容易寫成「龍」。
另外要注意,「食」的最後一筆是點。
三、學習課文指導
《狐假虎威》共有9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的是正在尋找食物的老虎抓住了狐狸,狐狸的處境極其危險。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寫的是狐狸矇騙老虎的過程。
狐狸從扯著嗓子問老虎時虛張聲勢、試探,到用「老天爺」嚇唬老虎時強硬威嚇,再到老虎鬆開爪子後的有了十足把握的「搖了搖尾巴」,它狡猾地利用謊言,讓老虎上當受騙。
老虎從想吃狐狸,到「一愣」,再到「被蒙住了,鬆開了爪子」,一步一步正在進入狐狸的圈套。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寫老虎跟著狐狸去森林裡的場景。
狐狸「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心裡有鬼,故做傲慢的樣子。老虎「半信半疑、東張西望」,不完全相信狐狸,想看看其它動物的反應。狐狸和老虎的動作、神態形成鮮明的對比。
百獸看到狐狸「大搖大擺」的樣子很納悶,及至看到它後面的老虎「撒腿就跑」,老虎以為是狐狸的威風嚇退了百獸,從而對狐狸的話深信不疑,完全被騙。
第四部分(第9自然段),寫了老虎被騙的結局,揭示事情的真相,兩個角色的特點也一目了然:狐狸狡猾,老虎愚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