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學習有望詮釋微觀世界

2020-12-17 中國生物技術網

基於深度學習的微觀圖像分析方法的流程(北京郵電大學供圖)

用透射電子顯微鏡(TEM)、掃描電子電鏡(SEM)、掃描探針顯微鏡(SPM)先進儀器等獲取微觀圖像,幫助人們理解物質的結構,已成為材料研究界普遍使用的方法。如何讓微觀圖像開口說話,告訴人類它們所知道的秘密呢?

深度學習或許能回答這個問題。近日,北京郵電大學與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合作,綜述了近幾年深度學習在SEM、TEM及SPM結構表徵方面的應用,總結了深度學習在表徵圖像分析方向的機遇和挑戰,並對未來交叉領域研究進行了展望。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Materials Today Nano

「以往科研人員基於他們本人的知識,逐一分析圖像以獲得他們認為重要的信息,但隨著微觀圖像越來越多、解析度越來越高,圖像分析的難度和工作量越來越大。」該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蘇東說,「深度學習方法可以自動提取特徵並分析,正在被用於對大規模微觀圖像的處理。」

深度學習是一種以人工神經網絡為基礎架構,能夠對數據進行表徵學習的機器學習方法。不同於傳統的機器學習算法需要人為的特徵設計,深度學習可以實現自動的特徵提取,因而可以獲得更為有效的特徵表示。近年來,深度學習在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醫學圖像處理等多個領域都開展了應用。

在圖像處理中,深度學習模型可以被用於目標分割、缺陷檢測和分類等問題。該論文第一作者、北京郵電大學博士研究生葛夢舒表示,材料學微觀圖像的分析和一般的圖像分析有所不同。微觀圖像中的信息不是表觀的,很多時候要進行深入分析處理,才可能理解其中的意義,如何讓深度學習實現這些是一個挑戰。

目前的研究中,深度學習可實現SEM圖像的自動歸類,甚至實現像素級的目標分割,還可以實現圖像解析度的增強。在STEM分析中,深度學習則被用於缺陷檢測和分類、原子識別、晶格類別識別等問題。對於SPM表徵技術,深度學習可以實現對針尖形狀的自動較正,對材料表面分子結構和旋轉角度的自動識別以及構效關係分析。

該論文另一通訊作者、北京郵電大學教授蘇菲認為,目前一些領域表現出極強的發展潛力,比如模型和算法在材料學圖像分析中的可擴展性、表徵任務的可擴展性等。「不可否認的是,研究中還存在不少挑戰,比如如何讓深度模型和損失函數更符合物理及化學理論,如何對數據進行合理標定進而優化算法的性能,如何將深度模型方法與實驗分析方法結合,把深度學習整合到實驗方法中等。」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mtnano.2020.100087

作者:卜葉 來源:中國科學

相關焦點

  • 從這開始了解深度學習——視覺的深度學習與網絡
    「深度學習」,接下來就來詳細聊聊深度學習(為什麼要深度學習特徵???),然後來說說深度網絡的搭建,最後讓我們自己用手 DIY 屬於自己的網絡,現在就開始 ing......介紹一說起 「深度學習」,大家有想過為什麼要去搭建複雜網絡,去學習更高級的特徵呢?其實很簡單,因為趨勢是朝著類腦那個大方向,現在類腦工作已經得到很多研究員的關注。
  • 量子力學面臨的困境,該如何詮釋微觀世界詭異的現象?
    這樣,客觀性問題就變的複雜起來,現象背後是否存在一個不依賴於觀察者的客觀世界,就成為一個無法逃避的問題。 相同的實驗條件必然得到相同的實驗結果,既決定論的因果性觀念;一是相信科學理論都是對現象背後的客觀世界的規律的解釋,科學的目標在於掌握規律,作出預言。然而量子力學一開始就從根本意義上對這兩種信念提出了挑戰。
  • 從「微觀世界規律」到人類「新物理革命」
    從「微觀世界規律」到人類「新物理革命」  記者徐海濤、董瑞豐  19世紀末,歐洲一些學者認為從牛頓力學到熱力學、電磁理論,人類的「物理學大廈」已全部建成,再沒有多少可研究的了。  但是,在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提出了量子理論,為人類開啟了探索「微觀世界規律」的「新物理革命」。量子理論也與相對論一起,成為現代物理學兩大支柱。
  • 龍桂魯教授提出量子力學波函數可能就是微觀物質的存在形式
    量子力學不僅成功解釋了許多微觀世界中的奇妙現象,而且在現代科學技術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量子力學的理論核心之一就是利用波函數來描述微觀物體的量子狀態。然而儘管量子力學已有近百年的發展歷程,但是波函數的本質是什麼依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謎團。最近的一項研究有助於我們揭開波函數的神秘面紗。
  • 學習筆記:從宏觀到微觀的些許思考
    至今都還有特別喜歡看甄嬛傳之類宮鬥劇的習慣,而創新需要集中思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以及人與自己內心的關係,我們在了解自己方面,花的時間太少太少了;(2)認知論上存在問題,由於權威體制,皇權至上,父權至上,絕對的服從讓人逐漸失去了科學精神最重要的內核——質疑精神,歐洲的文藝復興來自於黑色病之後對宗教的質疑,而中國引進科學精神來自於1840年之後百年民族屈辱,信任皇權的基礎徹底動搖了
  • 主題樂園設計:創造一個「微觀新世界」
    二、完善場景設定,創造深度沉浸感   而主題樂園的設計工作,往往承載著樂園主題氛圍及世界觀營造的主要任務,通過設計和創造,還原一個真實主題世界,甚至可以做到項目區的每個設計都是為了主題而生,是主題的一部分。
  • 薛丁格的滾與深度學習中的物理
    【導讀】作者從薛丁格的「滾」講到世界的量子性、神經網絡的最大似然等等,用頗具趣味的方式呈現了深度學習中無處不在的物理本質。最近朋友圈裡有大神分享薛丁格的滾,一下子火了,「當一個妹子叫你滾的時候,你永遠不知道她是在叫你滾還是叫你過來抱緊」,這確實是一種十分糾結的狀態,而薛丁格是搞不清楚的,他連自己的貓是怎麼回事還沒有弄清楚。
  • 深度|深度學習與統計物理的通用邏輯——重整化系統
    就在上個月,另一個名為「一群玩飛盤的年輕人」的圖片也廣為流傳, 人工智慧研究者們因「深度學習」取得的進一步成功而歡呼雀躍,這是一套具有廣泛意義且非常成功的稀疏算法模型,大致模仿了大腦僅通過身處真實世界就能對世界特徵變得更加敏感的方法。運用最新的深度學習協議,由人工神經元網絡組成的計算機模型正變得越來越擅長圖像,語音和模式識別——它們也是私人助理,複雜數據分析和無人駕駛汽車的核心技術。
  • 薛丁格方程為什麼稱為微觀世界的「牛頓力學」?
    首先在宏觀世界裡面,有什麼理論可以說適用範圍非常廣呢? 如果說宏觀世界是牛頓力學的天下,那麼微觀世界是誰的天下,那就是薛丁格方程的天下,因為薛丁格方程就是微觀世界的「牛頓力學」。 首先描述一個宏觀物體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需要獲取到物體的初始速度和位置,然後根據物體所處的客觀條件,就可以推演出將來物體的運動狀態。
  • 《微觀經濟學》學習筆記 1 經濟學的世界觀
    感謝珍大戶的付費講座,這裡分享下學習筆記,如有興趣建議搜索《珍大戶-認知世界的經濟學》系列課程。
  • 深度學習:讓思維照亮課堂
    為了推動「深度學習」課堂的構建進程,探討以「深度學習」撬動課堂轉型的新思路,交流思想,分享經驗,2017年4月27日,全國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研究聯盟首屆教學研討會在塔影中心小學舉行。此次活動由全國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研究聯盟主辦,連元教育集團無錫市塔影中心小學承辦。
  • 特級教師說| 朱開群:基於深度學習的「深度教學」
    本文通過對「深度學習」特徵的剖析,提出了只有將學生引向「深度學習」的「深度教學」,才是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觀點,並指出「深度教學」應該是基於價值引領的教學、基於真實情境的教學、基於高質量問題的教學、基於學科內和學科間的整合性教學、基於思辨的教學、基於微探究和微課題的研究性教學。從「深度學習」走向「深度教學」,使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從理念走向行動。
  • 新材料的微觀世界長這樣
    之所以特殊,一來是參賽人員都是工科生,二來是拍照所用的「相機」不是普通單反機,拍的也不是風景或人像,而是用電子顯微鏡等高科技手段拍攝的材料微觀世界。在這組攝影作品中,一群文藝腔十足的工科生給我們展示了不一樣的微觀美景。一起看看——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所屬材料技術所所長、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汪愛英告訴記者,這樣的攝影比賽,材料所至今已舉辦了7屆。
  • 新年福利:每人一本《探索微觀世界》
    體例:編輯推薦《探索微觀世界》是一本利用數碼液晶顯微鏡對生命世界進行觀察和探索的圖書。
  • 福利:《探索微觀世界》免費送你收藏!
    《探索微觀世界》是一本利用數碼液晶顯微鏡對生命世界進行觀察和探索的圖書。
  • 量子糾纏:從量子物質態到深度學習
    量子力學給物理世界帶來了固有的不確定性,從而促生了量子信息理論。量子資訊理論中最核心的概念是量子糾纏。如果兩個微觀粒子的整體波函數不能夠被寫成各部分的直積,那麼它們之間就存在糾纏。對於存在量子糾纏的體系,觀察其中的一部分能夠告訴我們關於另外一部分的信息。類比於經典信息熵, 我們使用糾纏熵(Entanglement Entropy)來度量量子糾纏的大小。
  • 你見過像國際名畫的材料微觀形貌嗎?小博士帶你走進微觀世界!
    我們都知道,當樹木、水滴、花朵被無限放大,會呈現出另外一個曼妙的世界,它是我們普通肉眼所不能感受到的視覺盛宴,今天材料小博士帶大家了解下這個神奇的微觀世界!初中時期,當我們第一次接觸到生物學的時候,總會好奇書本中那些具有奇形怪狀、又很漂亮的圖案是什麼,後來因為老師的耐心教導,我們明白了,這些是微觀世界裡的東西,這時,我們總會希望能夠自己親眼去用顯微鏡看到它們,看到這些物體的表面下還有什麼樣的奇妙花樣。
  • 【深度強化學習】專業解讀「深度強化學習「:從AlphaGo到AlphaGoZero
    深度強化學習和AlphaGo在人工智慧領域,感知和決策能力是衡量智能的關鍵指標。近幾年深度學習和強化學習的發展使得直接從原始的數據中提取高水平特徵進行感知決策變成可能。深度學習起源於人工神經網絡。但是以前,這些方法尤其是深度強化學習等方法,通常只能用來處理規模較小的問題,在大規模問題上常束手無策。AlphaGoZero的成功則刷新了人們對深度強化學習方法的認識,並對深度強化學習領域的研究更加充滿期待。深度學習與強化學習的進一步結合相信會引發更多的思想浪潮。深度學習已經在許多重要的領域被證明可以取代人工提取特徵得到更優結果。
  • 國盛策略:2021年度展望,從宏觀到微觀,依然機構牛
    三、資金面:股市流動性維持充裕,機構增量繼續主導公募基金仍是明年最重要的資金來源,有望帶來接近萬億增量;外資預計維持2000~3000億的穩定流入;保險持續擴容、社保養老體系資金持續流入;銀行理財有望加速配置權益。
  • 微觀世界分子原子粒子為什麼都在振動或運動?
    後兩種運動只是從宏觀上看是周期性的可重複的,但在微觀上則更為複雜,是拓撲的不可重複的。振動是宇宙普遍存在的現象,不管是宏觀,還是微觀都有振動發生。大的方面來說,地震、海嘯、爆炸等都屬于振動範圍;而微觀粒子層面,粒子的熱運動、布朗運動都屬于振動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