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媒體激辯:中國未來50年能否統治世界(圖)

2020-12-20 搜狐網
《中國何時統治世界》

  

  人民網1月13日訊 美國基督教箴言報日前發表丹-薩瑟蘭的文章,駁斥英國記者馬丁-雅克關於中國五十年統治世界的判斷。文章摘要如下:

  有專家曾表示,未來20年之內,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然而,在以「中國何時統治世界」為題的著作中,英國記者馬丁·雅克的預測更加令人匪夷所思。

  雅克認為,五十年內,中國將成為一個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發展的超級強國,一舉取代美國的世界領袖地位。作為一名20世紀八九十年代常駐中國的記者,我十分清楚要預測這個大國的未來有多困難,即便短期預測也可能完全錯誤。

  最近,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似乎都證明雅克的預測是對的。中國從全球金融危機中恢復,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商,和世界第二大汽車生產商,今年的增長率預計將超過8%。但是,雅克可能高估了中國的創新能力,低估了中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消極影響。

  據相關報告顯示,到2050年,老年人人數或將超過中國總人口的30%。由於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越來越多年輕人不得不贍養兩方父母,有時甚至要加上四個祖父母。這時,中國的福利體系將承受巨大壓力。

  雅克描述了中國技術迅速增長不可遏制的潮流,而西方,尤其是美國,卻面臨技術發展逐漸倒退的局面。然而,美國《商業周刊》最近發表文章指出,中國的管理和技術特長主要來自西方和日本的跨國公司。雖然中國本身有一些大公司,但是還有待繼續發展。

  事實上,評論家會發現,雅克並不是中國問題專家,他的消息源主要來自西方金融專家或住在城鎮的受過教育的中國居民,脫離了中國億萬農民以及上億農民工。儘管如此,雅克仍然聲稱,所有的中國人都對世界抱有同樣的觀點,都認為中國成為世界中心是理所當然的事。

  批評人士會注意到雅克沒有中國專家。他的主要來源似乎是西方金融專家或城市中受過教育的中國。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缺席的聲音是來自在億萬中國人民中仍然屬於超過1.40從農場進入城市的農民的聲音。但是,席哈克聲稱:所有的中國人都抱著同中國同世界的儒家觀點,並認為當之無愧以中國為中心是必然的事。(王欲然劉競揚董菁)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相關焦點

  • 學者激辯中國改革:走向凱恩斯還是哈耶克?
    今天,當改革進入深水區,與當年四萬億的政府投資幹預相比,「微刺激」能否讓中國經濟頂住下行壓力?加強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是否意味著政府就不再「插手」經濟的實質性運作?凱恩斯與哈耶克,誰的藥方更「靈」?真理越辨越明——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於2014年8月8日晚,展開了一場關於凱恩斯、哈耶克與中國改革未來的「激辯」。
  • 中國的人工智慧未來會統治全世界,符合天道!
    為什麼中國的人工智慧(天網系統)會統治全世界?因為符合歷史進程,符合天道!「五星出東方利中國」!1995年10月,新疆,尼雅古城遺址一古墓中出土了一個織錦,被列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文物,上面有「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這幾個字!
  • 陳頤:在中國理解世界,從世界觀照中國——四十年外國法制史研究觀感
    在 1984 年 1 月召開的 以「如何建立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外國法制史學科體系」為主題的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第二屆年會上,梁治平、賀衛方、高鴻鈞發表了《青年外法史學者法律文化宣言》,隨後,米健召集與會的青年人提議成立「青年外法史研究會」。
  • 外國政要「團拜」中國年 送祝福寄語美好未來
    中新社北京1月25日電 題:外國政要「團拜」中國年 送祝福寄語美好未來  中新社記者 吳旭  正值中國農曆庚子年新春佳節,多位外國政要與國際組織負責人向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送上節日祝福,表達在新的一年與中國繼續合作、發展友好關係的美好願望。
  • 中國經濟的韌性|給你50年,能否再造一個海信?
    新華網北京8月14日電 題 給你50年,能否再造一個海信?  新華網 段世文 冉曉寧 趙秋玥  1978年,在青島一家工廠當車工的周厚健以青島數理化第一的成績考入山東大學電子系,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無線電工程系迎來李東生、黃宏生、陳偉榮三位新生。
  • 霍金:外星人未來可能會入侵統治地球!
    近日,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接受西班牙媒體El Pais採訪時,透露了他對地球未來的擔憂,並拋出這樣一個觀點:未來外星人很可能會摧毀我們,這比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更糟糕。霍金在採訪中表示,科技發達的外星種群可能會發展成遊牧,在宇宙中尋覓可以達到的星球進行殖民統治。
  • 外國人如何看待中國的未來?外國網民:中國正在恢復昔日的輝煌
    ——中國未來將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嗎?我看到西方媒體並不看好它。那真相是什麼?▲外國人如何看待中國的未來?外國網民:中國正在恢復昔日的輝煌 (文/界通快訊/魚魚)中國未來的發展如何?對此,外國網民發表了自己的觀點:1、超級大國一詞主要是指1或2個全球大國,其硬實力和軟實力(軍事,經濟,文化,外交)在全球的影響力相對於其他所有國家都很大。自冷戰結束以來的僅25年,美國在現代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因為那個時代的任何國家都沒有像美國那樣擁有如此實力優勢。美國領導的時代最終將會走到盡頭。
  • 希臘文化部新法案:歷史文物借給外國博物館期限可達50年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華輿訊據中希時報報導 據當地媒體報導,希臘文化部已向議會提交了一項修正案,該修正案允許該國博物館藏品借與外國博物館展出
  • 50年的殖民統治 日本在臺灣幹了什麼?
    50年的殖民統治 日本在臺灣幹了什麼?    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也是臺灣擺脫日本殖民統治回歸祖國60周年。50年的殖民統治,使臺灣人民遭受了比祖國內地更深重的苦難,臺灣人民的抗日鬥爭在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 「世界上最酷的工作」沙龍北京舉行 周黎明、史航激辯「遊改電影」
    原標題:「世界上最酷的工作」沙龍北京舉行 周黎明、史航激辯「遊改電影」   2016年6月15日,由合一影業、咪咕G客、百度糯米影業聯合主辦的「世界上最酷的工作——全球招募犀利影評人」主題沙龍在北京郵電大學舉行。
  • 2015年9月3日閱兵有哪些外國領導人將登天安門(圖)
    綜合媒體報導,消息顯示中國將在今年的9月3號在北京舉行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抗戰勝利日大閱兵。屆時將邀請外國領導人一同登上天安門城樓檢閱中國力量! 查閱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進行的14次大型閱兵不難發現,外國首腦出席中國閱兵有過先例。
  • 臺灣學子在大陸的「激辯」人生
    中新社福州7月27日電 題:臺灣學子在大陸的「激辯」人生  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第十八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簡稱「海辯賽」)27日在福州落下帷幕。對臺灣世新大學新聞系2014級學生陳韋蓉來說,她在大陸的一段「激辯」人生才剛開始。第十八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7月27日在福州落下帷幕。
  • 韓國教授:漢朝前中國一直歸屬韓國統治,外國網友評論出奇一致
    最近一位韓國教授在一次中韓關係的講座上這樣說,中國在漢朝前一直歸屬哈諾統治,即中國是韓國的一部分,由韓國統治;他還說,中國建立的第一個國家是古代朝鮮,朝鮮人民是北京的第一代主人。這一言論徹底惹怒了中國的網友,就連外媒網友的評論也出奇的一致。
  • 統治世界的幕後大老闆是中國人
    就算環境可以很快恢復,那也只有懂種植、養殖、捕獵、採集的人才能繼續倖存,倖存下來的人們只知道曾經的文明有過什麼,但沒有了製造體系,什麼也製造不出來了,到時候人們別說做把槍,連吃飯用的碗都做不出來,文明會出現斷層,人類今天所營造的一切輝煌,又將變成後人的神話傳說……未來變成了「過去」,難道過去就是「未來」?確實,中國流傳下來很多「精妙東西」,人們會用,卻不知道背後的科學原理。
  • 50年的殖民統治,日本在臺灣幹了什麼?
    1895年侵略臺灣的日本軍艦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也是臺灣擺脫日本殖民統治回歸祖國60周年。50年的殖民統治,使臺灣人民遭受了比祖國內地更深重的苦難,臺灣人民的抗日鬥爭在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了解了這段歷史的真相,那些鼓吹日本殖民統治優越的論調也就不攻自破了。
  • 張安樂諷民進黨"皇民"教育勝過日軍刺刀統治臺灣50年
    (圖/臺灣《中國時報》)中國臺灣網8月6日訊 臺灣「反課綱」爭議延燒,張安樂又出手了。綜合臺灣媒體以及大陸觀察者網報導,臺灣中華統一促進黨總裁張安樂,5日率領30多人突襲民進黨中央黨部,痛批民進黨「媚日」,並送上「媚日忘祖」感謝狀極力諷刺;晚間再號召約500名群眾,以「路過」名義在「教育部」對面中山南路慢車道集結,向「反課綱」學生喊話。
  • 哈佛模聯「臺灣事件」引爭議 海內外網民激辯
    原標題:哈佛模聯「臺灣事件」引爭議 海內外網民激辯 2012年,多國學生出席哈佛模聯活動。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你們的存在讓我們感覺不舒服」,「哈佛模擬聯合國(HMUN)」(以下簡稱哈佛模聯)活動組委會日前以此為由,把抗議該組委會將臺灣列為「國家(country)」的中國代表團幾名領隊驅逐出開會的酒店,這則消息近兩天在網上曝光後引起海內外網友廣泛關注和激烈爭論,從愛國主義、外交到兩岸關係,乃至模聯的形式和意義等,激辯範圍甚廣。
  • 外媒:中俄找到突破口,統治世界近半個世紀的石油美元或即將隕落
    世界頭號石油進口國中國正準備發行以人民幣計價、可轉換成黃金的原油期貨合約,該合約有望成為最重要的石油基準,並且允許出口商們繞過美元計價基準,用人民幣交易。多年來人民幣計價期貨合約一直處於研究階段,幾經耽擱後,看起來它可能於今年發行。一些潛在的外國交易商們一直擔心該合約將以人民幣定價,因為人民幣還不是很有吸引力,但黃金卻是他們的需要的。
  • 溺愛孩子不只是中國特色:外國也有小皇帝(雙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少兒英語>經驗交流>正文溺愛孩子不只是中國特色:外國也有小皇帝(雙語) 2012-07-02 13:27 來源:新浪教育 作者:
  • 丹麥媒體:中國是我們的未來
    東方網11月15日消息:丹麥《哥本哈根郵報》11月13日登載署名文章《歐盟是我們的現在,中國是我們的未來——那為何我們只關注美國呢?》,摘編如下:    此前幾周甚至數月,歐巴馬和羅姆尼長期佔據丹麥各大報紙的封面。媒體上無所不在的美國大選暴露出一些問題:為什麼有關歐盟和中國的報導遠未達到對美大選的那種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