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麥媒體:丹麥女王訪問中國推銷「小餅乾」
4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舉行會談。這是會談前,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為瑪格麗特二世舉行歡迎儀式。新華社記者謝環馳攝參考消息網4月26日報導 外媒稱,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24日開始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時,她的行李箱裡裝滿了小餅乾、豬肉和魚油。據丹麥《北什勒斯維希報》網站4月24日報導,丹麥女王和丈夫亨裡克親王希望進一步增加丹麥產品在中國已經很高的銷量,隨同女王夫婦訪華的經濟代表團規模打破了歷史紀錄。
-
丹麥媒體調查是否該向中國道歉,投票結果是……
就丹麥媒體惡搞中國國旗一事,丹麥首相梅特·弗雷德裡克森辯稱「言論自由是丹麥傳統」。不過,這位大談「傳統」的首相,似乎忘記了丹麥的另一個傳統:禁止侮辱外國國旗。圖片截取自關於丹麥的旅遊介紹網站關於丹麥害怕挑起戰爭禁止侮辱外國國旗的報導,圖源:英國《衛報》顯然,這條法律的存在,也印證了中國駐丹麥大使對此事的看法:「言論自由不應以傷害其他國家和人民為代價,也絕不能成為侮辱中國和中國人民的藉口。」
-
丹麥媒體借疫情侮辱中國國旗,西方的人道就是落井下石?
中國人民全力戰「疫」之時,丹麥媒體《日德蘭郵報》竟借題發揮,刊登侮辱五星紅旗的漫畫,讓人怒不可遏。中國使館隨即表態,怒批這種做法「挑戰人性良知」。中國駐丹麥大使館公眾號截圖人有人格,國有國格。肆意侮辱中國國旗,觸及了所有國人的底線。借著病毒意象「抖機靈」,實屬冰冷麻木、泯滅人性。
-
首屆中國丹麥教育論壇舉行 12位專家共話未來教育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新教育研究院院長、中國丹麥教育論壇中國方主席李鎮西。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22日電 (記者 馬海燕)首屆「中國丹麥教育論壇」22日線上舉行。中國和丹麥的12位知名教育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疫情給教育帶來的挑戰、影響與啟發,共同展望人類未來教育的可能性。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新教育研究院院長李鎮西擔任中國丹麥教育論壇的中方主席。他說:「這次疫情讓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生命教育、誠信教育、科學教育、合作教育、公民教育。」
-
中國藏文化交流團訪問丹麥
中國藏文化交流團訪問丹麥 2019-09-21 22:14:58 中新社哥本哈根9月21日電 (記者 彭大偉)當地時間20日,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組織的中國藏文化交流團在丹麥與丹麥議會國際部官員進行了座談,雙方就西藏的政治、經濟、文化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交流。
-
丹麥「生蠔泛濫成災」 中國段子手樂翻天
——丹麥感慨大量生蠔入侵該國海岸,中國段子手和老餮們則想出了各種辦法「救人於水火」,中國人的熱情也著實驚到了丹麥人。需要兩燒烤架,一個秘制,一個麻辣,再來瓶雪花,讓我們勇闖天涯! @一世歡顏Mei: 我們可以把生蠔吃成回憶…… @blingbling的明明啊: 這在中國絕對成不了災難,這是福臨門啊 @謝千裡你個老扎皮: 我有時候真的想不明白這些外國人啦……遇到物種泛濫就先吃吃看好嗎?萬一很好吃呢?
-
中國和丹麥慶祝建交65周年
丹麥部長馬努·薩瑞先生和丹麥大使裴德盛先生在五月十一日的媒體見面會上(人民網姚欣雨攝) 人民網北京5月11日電(姚欣雨)5月11日,中國和丹麥迎來建交65周年紀念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嚴雋琪,丹麥兒童、性別平等、融合和社會事務大臣馬努·薩瑞,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王超,國家信訪局副局長李皋,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宋敬武和丹麥駐華大使裴德生等出席了慶祝晚宴。兩國還舉辦一場農業和可持續發展主題論壇,並籤署了農業及能源領域6項合作協議及備忘錄。
-
丹麥媒體:美國濫用與丹麥情報合作,監視政府部門和國防工業
當地時間11月15日,丹麥廣播電視臺(DR)報導,美國國安局(NSA)利用丹麥和美國之間的最高機密合作項目,有目的地監視丹麥的政府部門和私人公司。這些是丹麥防務情報局(FE)內部舉報人在2015年左右提交的一系列保密報告中得出的結論。
-
我們都被丹麥套路了!爛大街的太平洋生蠔在丹麥國內滯銷,才被描述成生態災難,賣給外國人…
事實是怎樣的呢?不晚於2010年,就有英文媒體介紹了丹麥的生蠔旅遊營銷。中國遊客的確有錢,但橫跨歐亞大陸去吃太平洋生蠔世界上產量最大、最常見的生蠔品種,我不知道這是一種怎樣的國際主義精神……跟小編一樣看餓了的快戳個大拇指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
丹麥熱衷中文,中文與中國相關課程受熱捧
記者從丹麥駐華使館獲悉,越來越多的丹麥中學和大學開設了中文課程,丹麥年輕人現在熱衷於學中文。根據丹麥科技創新部的最新調查,2010年還只有131名丹麥學生在大學裡註冊中文課程,到了2011年,這一數字已變成540名。
-
「8月我們一起PLAY」 首屆丹麥兒童音樂節圓滿落下帷幕!
2020年8月23日上午9時,濟南陽光100鳳凰街「8月我們一起PLAY」首屆丹麥兒童音樂節活動,在濟南陽光100藝術館正式啟幕! 承載夢想的濟南陽光100鳳凰街與小小藝術家們一起,共同為此次活動獻上了一場精彩紛呈的兒童藝術盛宴!
-
BBC稱丹麥生蠔引「中國舌尖」嚮往:美食或促進貿易交流
參考消息網5月7日報導英媒稱,丹麥生蠔在中國網上爆紅,牽動無數中國人心痒痒,但要抵達中國食客的舌尖之上尚有萬裡之遙。一時間,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上到處都是生蠔吃法和激動的對策探討。中國很多電商的鼻子也立即聞到了各式生蠔的美味,並藉此炒作一把,天貓立即派人和丹麥駐華大使館聯繫,京東甚至說立即要派團赴丹麥抓蠔,好不熱鬧。中國一些激動的食客們高呼:丹麥環境由我來守護。還有食客網上寫打油詩:「我生君未生,君生外國了。君恨無人食,我恨吃不到。」
-
首屆中國丹麥教育論壇:讓教育成為世界的共同語言
【歐洲時報特約記者程星團9月23日報導】9月22日下午,首屆中國丹麥教育論壇在線上舉辦。包括丹麥前教育部部長、前文化部部長貝特爾·哈爾德,中國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楊東平等在內的12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新冠肺炎疫情給教育帶來的挑戰、影響和啟發,展望未來教育可能性。 貝特爾·哈爾德在過去30年中,曾八次擔任丹麥教育部部長,也是自1901年以來丹麥任職時間最長的部長。在論壇中,他分享了丹麥教育的優勢和不足。
-
申請季來臨 丹麥高校發力吸引中國學生
除了英美澳加等傳統的留學熱門地開放各種便利政策以外,一些非英語母語國家也正在積極拓展與中國的教育交流。10月底丹麥科技創業中心就相繼專門在北京、上海與廣州三地舉辦「Top Talent Denmark」專場活動,請到丹麥八所高等院校的招生官與中國學生現場交流。
-
【記者即時播報】丹麥學生青睞學習中文
在丹麥,越來越多的中學和大學開始開設中文課程。在過去的兩年裡,在大學學習中文課程的學生數增加了30%。隨著中國在世界經濟和政治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丹麥學生對學習中文的興趣也不斷增加。奧胡斯大學中文系的教授Stig Th?gersen說:」現在丹麥的大學和中學都興起了中文熱。
-
師者說|中國丹麥的教育較量:深入交流遠勝於計算輸贏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特約評論員 胡欣紅2012年,丹麥國家電視臺派攝製組選取了丹麥和中國的各一中學,拍攝了一部反映中丹教育的四集紀錄片《丹麥9年Z班VS中國初三13班》。這是一場在哈爾濱市第六十九中學生與丹麥奧胡斯市一所中學學生之間的PK賽。當時4:1的比賽結果讓不少人感到意外:中國孩子在閱讀、數學、團隊合作能力、創新能力方面都取得了優勢,而在英語方面仍有進步的空間。隨著社交平臺和自媒體的興起,近年這部紀錄片因中西教育差異的話題在網際網路上不斷引起探討,這場PK賽似乎至今餘溫未斷。
-
丹麥:過去6年環保技術對中國出口翻了一番
9月12日,中國國務院國資委、丹麥王國駐華大使館牽頭主辦了「中國-丹麥創新與可持續發展高層會議」。中方派出了有28位中央企業領導人參加的豪華團隊,其中包括國家電網、大唐集團、中國節能環保集團等。1971年,丹麥成立了環境部,是世界上第一個設立環境部的國家。今年2月,37歲的克爾斯滕-布羅斯博開始掌管這個全球「最資深」的環境部。9月11日,《中國經濟周刊》專訪了克爾斯滕-布羅斯博女士。
-
英媒:丹麥生蠔引「中國舌尖」嚮往 中國人心痒痒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5月6日報導,丹麥生蠔在中國網上爆紅,牽動無數中國人心痒痒,但要抵達中國食客的舌尖之上尚有萬裡之遙。近日丹麥駐華大使館發了一條讓丹麥人頭疼的新聞:丹麥海岸遭遇太平洋生蠔入侵,但不是當地人愛吃的品種,對這個人口才570萬的國家來說,鋪滿海灘的生蠔沒有天敵,肆意瘋長,「對海岸的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破壞,科學家和漁民都束手無策」。
-
全丹學聯舉辦首屆中國留學丹麥博士生論壇
人民網哥本哈根8月30日電 日前,由丹麥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簡稱全丹學聯)舉辦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丹麥中國博士生論壇」活動在中國駐丹麥大使館成功舉行。
-
回訪中國丹麥中學生六年前的那場教育較量:兩校情誼仍在延續
當時4:1的比賽結果讓不少人感到意外:中國孩子在閱讀、數學、團隊合作能力、創新能力方面都取得了優勢,而在英語方面仍有進步的空間。隨著社交平臺和自媒體的興起,近年這部紀錄片因中西教育差異的話題在網際網路上不斷引起探討。2017年底,人民日報官微再次推出相關的一篇10萬+文章《丹麥師生"鄙視"中國孩子,5輪競賽後慘遭碾壓!打了誰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