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杭州8月30日電(記者陸健、嚴紅楓)參與志願服務,在入團、入黨時可作為重要參考依據;兌換學分可落戶當地,且子女可憑積分入學;家庭困難的星級大中學生志願者,可優先給予助學金支持……在浙江,一系列志願服務激勵措施成為現實,這些特殊「待遇」涵蓋教育服務和管理、就業和創新創業、社會保障、金融等多個方面。
經過半年多的積極探索,《浙江省青年守信聯合激勵措施的實施意見》於8月28日出臺。按照《意見》,在浙江的註冊志願者從事志願服務達到一定時數,就可以享受特殊「待遇」:在研究生推薦免試、公派出國、評優評先等遴選中,同等條件對優秀志願者優先選擇。高校學生參與志願服務納入實踐學分管理,每學年志願服務時長達到20小時以上,給予一定實踐學分。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優秀志願者或為其提供實習機會;參與志願服務活動情況,納入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和職稱評聘的考評指標。針對創業的優秀志願者,同等條件下優先獲得創業培訓、金融扶持、孵化器入駐等專業服務;在金融綜合服務方面,加大對優秀志願者的信貸支持,同等條件下優先享受相關優惠政策等。
去年10月,團中央、國家發改委聯合下發通知,啟動了青年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浙江為9個試點省、市之一。由浙江團省委發起搭建的「志願匯」平臺,實名註冊的志願者人數目前已達500餘萬人。據悉,志願者將按服務時長認定為不同星級,「不同星級志願者,享受不同的激勵政策。」團浙江省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記錄志願服務時數,團省委還將網絡文明、公益慈善兩大板塊納入到青年信用體系數據模板的建設中,相關的數據都將成為記錄青年信用行為的信用檔案。」
《光明日報》( 2016年08月31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