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出臺司法解釋,資本市場維權機制日益完善,意義重大

2020-08-29 曹中銘股市觀察

日前,最高法發布《關於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若干問題的規定》(下稱《規定》),並於2020年7月31日施行。今年3月1日開始實施的新版證券法建立了證券集體訴訟制度,但如何操作,訴訟代表人如何推選等,並沒有實施細則出臺。隨著《規定》的發布,意味著證券集體訴訟機制開始步入實操階段。


長期以來,資本市場投資者維權問題是一大短板。儘管監管部門對於投資者保護工作亦非常重視,但由於制度建設存在缺陷,作為市場監管者,也常常有心無力。投資者保護工作不到位,也往往導致投資者對於市場失去信心,進而會影響到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與長治久安。

資本市場維權短板主要表現在多個方面。比如維權難與維權貴的問題。中小投資者由於較為分散,難以形成合力與凝聚力,在制度建設不完善的背景下,投資者維權常常會遭遇立案難、訴訟難、開庭難、執行難等難題,集中表現為維權難。而且,不僅維權成本高,過程也冗長,對於金額較小的投資者而言,無奈只能放棄維權。再如維權過程中的落實問題。即使是非常有保障的維權案例,既會出現許多投資者沒有參與維權的一幕,比如像欣泰電氣欺詐發行案,即使有保薦機構的「先行賠付」,仍然有為數不少的投資者沒有發起維權;也會出現諸如投資者維權金額打折,而維權投資者又不得不接受的現象,類似案例在市場上並不乏見。

對投資者保護不力,無異於對違規違法行為的縱容。事實上,這一切的背後,違規成本低的弊端難辭其咎。資本市場要對違法失信行為「零容忍」,既需要強化市場監管,與此同時,提高違規成本更為重要。只有大幅提高違規成本,才能嚴懲違規者,警示後來者。

證券集體訴訟制度的建立,無疑是保護投資者,嚴懲違規者的重要手段。根據《規定》,證券集體訴訟涉及的違規違法行為既包括證券市場虛假陳述,也包括內幕交易與操縱市場。此前,內幕交易與操縱市場導致投資者利益受損的,投資者並沒有通暢的維權渠道,而在最高法的司法解釋出臺後,這一格局有望發生改變。

由於證券集體訴訟制度奉行「默示加入、明示退出」的原則,客觀上也為利益受損的中小投資者提供了便利、低成本的維權方式,以往維權難、維權貴的現象將得到大幅度的緩解。而且,從國外的案例看,集體訴訟制度將大幅提高違規成本,今後國內違規者被賠得傾家蕩產也並非沒有可能。因此,證券集體訴訟制度既是嚴懲違規者的利器,也是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器。

事實上,隨著此次《規定》的發布,也表明資本市場維權機制的日趨完善。除了證券集體訴訟制度外,目前投資者的維權手段與維權方式還包括單獨訴訟、共同訴訟、證券支持訴訟,以及多元調解機制。單獨個體的維權可採取單獨訴訟的方式,少數人的維權可採取共同訴訟的方式,多數人同一事由的維權可採取集體訴訟的方式。訴訟過程中也可引入調解機制,調解機制可避免訴訟時間長的弊端,也可進一步降低維權成本。此外,對於損害上市公司利益,進而損害投資者利益的違規行為,投資者還可運用股東代表訴訟的手段維權上市公司與自身的權益。

資本市場維權機制的日益完善,箇中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將能更好地保護投資者,另一方面違規成本將大幅提高,能在市場上產生威懾與警示效果。此外,還能為資本市場的發展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相關焦點

  • 最高法:修改完善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大幅度降低民間...
    7月22日,最高法聯合國家發改委,共同發布《關於為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促進金融和民間資本服務實體經濟,修改完善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大幅度降低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堅決否定高利轉貸行為、違法放貸行為的效力。
  • 最高法:修改完善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大...
    7月22日,最高法聯合國家發改委,共同發布《關於為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促進金融和民間資本服務實體經濟,修改完善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大幅度降低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堅決否定高利轉貸行為、違法放貸行為的效力。
  • 最高法:群眾最關心什麼,司法解釋就回應什麼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在司法解釋中全面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工作規劃(2018-2023)》。今天,就規劃的起草背景、意義和主要內容等,《法制日報》記者採訪了最高法研究室負責人姜啟波。今年5月7日,中共中央正式向全社會印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立法修法規劃》,要求「司法解釋,要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及時進行修訂完善」。為落實上述要求,最高法經過認真調研,起草了規劃。規劃將作為今後5年最高法起草司法解釋的指導意見,貫徹在司法解釋立項、起草、論證、修改、補充、廢止等各項工作中。
  • 最高法推10大組合拳 創業板註冊制配套司法保障來了
    繼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最高法」)出臺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的司法保障意見後,為保障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順利推進,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最高法研究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為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並於8月18日正式發布。
  • ...國際化 最高法發布《外商投資法司法解釋》等3個司法文件(附全文)
    (二)兩個意見出臺的重大意義第一,兩個意見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我國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設立新片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科學決策作出的進一步擴大開放重大部署,是新時代彰顯我國堅持全方位開放鮮明態度、主動引領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
  • 最高法:對資本市場違法犯罪行為「零容忍」
    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負責人表示,為避免本《意見》與去年發布的科創板司法保障意見重複,《意見》規定了「互相適用」原則,即本《意見》未規定的,人民法院參照適用科創板司法保障意見,本《意見》規定的相關舉措對證券市場主板、中小板、科創板等其他投資者維權案件,也一體適用。
  • 最高法發布《外商投資法司法解釋》《一帶一路意見二》《新片區...
    1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一個司法解釋和兩個司法意見,分別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進一步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和《關於人民法院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
  • 最高法發布司法解釋:民商事案件延期開庭不超過2次
    ——北京市地平線律所律師胡永平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說最高法3月28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兩個優化營商環境的司法解釋,分別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嚴格規範民商事案件延長審限和延期開庭問題的規定〉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以下簡稱《規定》)。
  • 最高法:涉重大疑難問題的司法解釋應公開徵求意見
    南都訊 記者劉嫚 發自北京 9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完善統一法律適用標準工作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解決「類案不同判」問題,《意見》要求,規範司法解釋制定程序,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或重大疑難問題的司法解釋,應當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最高法發布完善統一法律適用標準工作機制的意見
    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司法審判工作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線,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設,充分發揮司法解釋、指導性案例作用,探索實施類案與關聯案件強制檢索制度,完善裁判規則指引平臺,建立法律適用分歧解決機制,完善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推行類案智能推送
  • 最高法發布完善統一法律適用標準工作機制的意見
    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司法審判工作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線,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設,充分發揮司法解釋、指導性案例作用,探索實施類案與關聯案件強制檢索制度,完善裁判規則指引平臺,建立法律適用分歧解決機制,完善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推行類案智能推送
  • 最高法最新司法解釋:如何準確適用食品安全法律責任條款?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觀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解釋(一)》是一部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價值立場,準確體現了立法意圖,具有高超解釋技術的司法文件,它的出臺必然會進一步消除法律規定的模糊,明確法律責任的類型及條件,在食品安全民事歸責領域最大程度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
  • 資本市場三十周年特別報導|專訪許峰律師:法律的持續完善為股民...
    三十年來股民依法維權規模持續增長,一方面是由於中國股民法律意識和權利意識的提高;更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持續補充完善的法律供給,為股民維權提供了途徑和武器。「最初法律是不允許投資者提起索賠的。」許峰介紹,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資本市場法治建設剛剛起步,在投資者保護方面有很多空白。
  • 最高法就仲裁司法審查案件兩項司法解釋答問
    ,2017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仲裁司法審查案件報核問題的有關規定》(以下簡稱報核問題司法解釋)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仲裁司法審查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仲裁司法審查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負責人接受了記者採訪,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 最高法發布意見為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負責人介紹,《意見》是最高人民法院繼出臺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的司法保障意見後,為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改革安排而專門制定的又一部系統性、綜合性司法文件。《意見》就增強為本次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自覺性、依法保障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順利推進、依法提高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成本、依法有效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等提出了10條舉措,重點體現為三方面內容。  一是針對本次改革舉措提出配套司法保障意見。
  • 最高法出臺司法解釋規範法院網拍參考價等工作
    據新華社北京8月29日電記者29日從最高法獲悉,最高法近日出臺關於人民法院確定財產處置參考價若干問題的規定,解決目前人民法院在處置財產過程中突出存在且現行法律、司法解釋又缺乏明確規定的問題。  據介紹,隨著近年來網絡司法拍賣的廣泛應用,確定拍賣財產的參考價成為影響網拍效率和透明度的瓶頸性問題。
  • 期待「瀆職罪」司法解釋儘早出臺
    最高檢和最高法目前正在研究和制定瀆職罪司法解釋,以堵住在瀆職罪定罪量刑中可能存在的諸多漏洞,從嚴打擊瀆職犯罪。(12月16日南方都市報)瀆職與貪汙賄賂是最常見的腐敗犯罪,但在我們很多時候,往往關注的是後者,對貪汙賄賂往往是深惡痛絕,而對瀆職往往可以原諒。其實,在有的時候瀆職罪造成的損失比貪汙賄賂要大。
  • 為創業板改革「護航」最高法發布司法保障意見
    8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下稱「最高法」)發布《關於為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意見》從增強為創業板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自覺性、依法保障改革順利推進、依法提高市場主體違法違規成本、依法有效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等四大方面提出了10條舉措。
  • 最高法發布意見 全面落實對資本市場違法犯罪行為「零容忍」要求
    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負責人表示,為避免本《意見》與去年發布的科創板司法保障意見重複,《意見》規定了「互相適用」原則,即本《意見》未規定的,人民法院參照適用科創板司法保障意見,本《意見》規定的相關舉措對證券市場主板、中小板、科創板等其他投資者維權案件,也一體適用。
  • 最高法十舉措護航創業板改革 三方面保護投資者權益
    《意見》從增強為本次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自覺性、依法保障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順利推進、依法提高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成本、依法有效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等方面提出了十條舉措。最高法民二庭負責人表示,在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方面,《意見》專門作出以下三方面的規定:一是嚴格落實「民事賠償優先原則」;二是依法保障證券集體訴訟制度落地實施;三是持續深化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