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認為職業規劃沒有必要,或者不懂得如何做好職業規劃。歸根結底是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自己能做什麼,或者說自己適合做什麼。
對於職業規劃來說,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有發展前景的行業,有發展空間的崗位。如果自己確實沒有清晰的目標,那麼至少可以先從排除法開始。
一般來說,我們可以選擇「行業+崗位」的組合,用排除法排除其中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不合適的。接著測試剩下的組合是否合適自己。
從職業規劃的角度來說,一般從六個方面來做篩選,我們分別來談一下。
01
認識自己
要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做規劃,首先第一個前提要先了解自己。
自我認知分別是:認識自己,認可自己,發揮自己,發展自己。
認識自己;是一個詳細分析自己的過程,從性格到專業,到興趣,到價值觀等等。
認可自己;首先要學會接受和欣賞自己,不管是好的還是不足的,它都是自我的一部分。
發揮自己;是優先發揮自己的優勢,因為發揮優勢會比彌補自己的不足來得容易得多。
發展自己;擴充自我邊界的過程,讓自己更多的嘗試和探討未知的領域。
02
認識行業
對自我有了清楚的認知之後,我們開始嘗試去了解和認識行業,行業的分類有很多。
大體上我們可以分成幾類:基礎型行業,服務型行業,新興行業。
什麼是基礎型行業呢?比如建築,能源,通信,房地產,銀行……
什麼是服務型行業?有投資,證券,法律,財會,娛樂休閒,教育……
什麼是新興行業?像電商,新媒體,人工智慧……
基礎型的行業;相對來說發展會比較穩定,但必須要去了解行業是屬於發展期、成熟期或者是衰落期。
不然很容易在幾年之後個人的發展就會遇到瓶頸和天花板。
對於服務型的行業來說;比如律師,會計,醫生,人力資源等,都是本身專業性比較強的,都是需要時間的積累和沉澱。
做的越久就越值錢,要想辦法發展成領域的專家。
對於新興行業來說;最近這些年發展特別快,特別是共享經濟啟動之後,代駕,外賣,跑腿,電商等,催生了很多新的工作機會。
這類型的行業來說,發展的速度非常快,演變的也非常快,所以個人的能力進步也會非常快。
03
認識職業類型
職業類型大體上也可以分成三類:業務型,技術型,服務型。
業務型崗位負責開拓市場,比如,銷售,商務,運營等等。
相對來說容易產生高收入的崗位,也比較需要主動性,工作會比較有挑戰性。
服務型崗位是為了保障維護,或者是更好的消化市場開拓回來的客戶,偏支撐型的工作。
發展相對會比較有天花板,需要責任心,耐心等。
技術型崗位如財務,法律,程序開發等,從事該崗位的人才需要有清晰的職業路徑規劃,並且這類崗位的專業性也比較強。
這種崗位是各行各業都需要,努力成為領域專家,就會非常值錢。
04
選擇行業和職業
了解這些之後,如何來做「行業+職業」的篩選呢?三個標準:市場需求大不大,成長空間夠不夠,崗位是否長期不可替代。
這幾年隨著5G時代的到來,對基礎領域研究、人工智慧算法等方面的人才,可謂是供不應求,所以這類人才在一畢業就能拿到很高的薪水;
成長空間夠不夠,就要看崗位的天花板高不高,比如司機,快遞等。門檻不會太高,可替代性強,所以成長空間就會有限,競爭也會激烈;
崗位是否長期不可替代,主要是隨著技術的發展,未來的社會更加智能化,很多崗位就會慢慢被機器取代。
比如現在的高速收費員,ETC發展之後,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高速窗口收費員的崗位。
類似的崗位有銀行的櫃檯人員,現在無人銀行也在發展,各種智能設備的入駐,也開始慢慢取代人工。
我們可以給自己做一些組合,比如移動網際網路行業+新媒體運營崗位,比如旅遊行業+線上產品運營等。
「行業+職業」組合後,就能找到有市場需求,又有成長空間,加上崗位長期不可替代,就是比較好的組合。
05
確定並拆分職業目標
找到自己的行業和職業組合之後,就是要確立自己的職業目標,並且把目標進行拆分,然後想辦法去實現。
短期內能力達不到的,可以先從崗位周邊開始,比如你想做產品運營,但你的能力還無法達到應聘的標準,就可以先從運營助理崗位開始.
同時制定對應的能力成長和學習的計劃,分步驟去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
06
梳理計劃並執行
制定了計劃不執行都是空談。
演變成想想很激動,聽聽很感動,做起來沒行動。就剩下兩個字,迷茫。
只有堅定的執行自己的計劃,堅定的付出實踐和努力,自己的目標感才不會缺失,才有動力和成就感。
以上這六點,可以作為自己梳理職業規劃的步驟。
定好清楚自己的性格和專業後,通過對「行業+職業」的組合進行排除和篩選。
雖然不能確保你一定能找到非常好的工作,但至少比完全不規劃要強的多。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