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設計出有趣的親子住宅?「先得了解這家人的教育方式」

2020-12-16 好奇心日報

陳鴻文是臺灣 HAO Design 好室設計的創意總監, 2013 年成立工作室,一共替 60 多個住宅進行過改造,其中親子住宅的項目,更受到許多新婚夫妻的喜愛。

這個工作室最基本的想法,就是覺得「要做出好的親子住宅,重點是先去了解客戶的『教育方式』」。

我們曾報導一個。在這裡,打開家門看到的第一個畫面,不是以電視為中心的客廳,而是開放式的遊憩空間。它利用木質地板、家具,搭配綠色盆栽,設計出自然舒適的風格。在家中做了溜滑梯與木鞦韆的住宅

這是 Stone 夫妻的家,他們有一個就讀華德福學校(Waldorf School)的女兒。

華德福學校創立於 1919 年的德國,到了 1996 年正式引進臺灣。近年來,隨著臺灣的教育改革風潮,不少家長對實驗教育感到好奇,加入華德福教育系統,並採納此教育的特點,像是親近自然,重視創造力等等。尤其在幼兒階段,更主張讓孩子透過感官學習,也就是說在華德福幼兒園裡,小孩不需要看書、寫字,反而是透過 「玩」 去創造與學習。

這也就是為什麼好室設計會將家打造成一個遊樂場。所見之處,都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在玩樂中學習,並讓家長參與孩子的成長。例如大門口的右手邊,做了個黑板牆,讓小孩可以到處畫畫,桌子上方的 FavouriteThing 燈飾裡,則擺上小孩的作品,如此加強小孩在空間中的參與感。

在好室設計的項目中,像這樣令人驚喜的小朋友住宅還有不少,比方說」( Block Village),透過創意的隔間讓小朋友能在其中盡情探索,以及( The LEGO Play Pond ),隨處可見樂高的設計,把沙發做成泳池的形狀,或者是把,重新設計開闊的動線,小朋友得以在家中享有最大的玩耍空間(Outer Space for Kids)。把四十平米的空間打造成「積木山莊替樂高迷設計一個像是樂園的家 138 平米的房子

積木山莊(Block Village)

替樂高迷設計一個像是樂園的家( The LEGO Play Pond )

Outer Space for Kids

好設計都是聊天聊出來的

陳鴻文對《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說道,成立四年來,累積最多的其實是屋主們分享的生活經驗與想法,每當提起哪個設計案,他都能立刻說出屋主的故事,甚至是個性。

當好室設計確定接下案子時,花最多的時間,不一定是設計本身,而是在跟屋主聊天。「我們會把生活習慣討論到很細節的部分,討論完生活習慣之後,再去討論喜歡什麼風格」,陳鴻文說。

無論是家中誰煮飯,喜愛中式還是西式的料理,習慣怎麼收納衣物,平日、假日誰待家裡的時間多,哪些空間誰在用,習慣怎麼用,或是屋主的成長過程等等,這些都是陳鴻文認為,設計之所以能貼近人心的重要關鍵。

而他們這種愛聊天的溝通方式,也引起有著三歲小孩的北京郭姓夫妻的注意,2016 年 7 月,他們從媒體上看見了好室設計的親子住宅空間,非常喜歡,於是將還處於毛胚屋階段的新房交給了陳鴻文。

陳鴻文分享第一次替北京住宅設計的案例,言語中透露出驚喜。他說這對夫妻做了很多功課,甚至主動提供生活細節,像是廚房裡有哪些瓶罐,家裡有哪種款式的包包等,陳鴻文覺得溝通上有很多共識。

同樣地,北京的夫妻希望好室設計也能做出適合小朋友成長的空間,如同過去的項目,他們想在家中放上黑板,但這次陳鴻文不使用一塊黑板,而是把整個牆面都變成黑板。

好室設計習慣追蹤先前設計案的使用狀況,作為後續調整與設計的參考,也因此,陳鴻文發現 「很多小朋友畫得太開心,常畫出黑板到牆上,所以這次就乾脆做大一點」。

北京郭宅

親子住宅是好室設計的強項,但陳鴻文還是面臨了不曾遇上的挑戰,由於北京的住宅位在頂樓,有著臺灣不常見的斜式的天花板,為了保留採光與空間感,他用擅長的夾層設計,做出樓中樓的書屋。

此外,由於氣候差異的關係,北京的住宅必須放上的固定設備不少,像是空調、暖氣、空氣清淨等設備,這使得希望天花板能保持乾淨的陳鴻文傷透腦筋,最終他讓所有設備都能隱藏在書櫃後方,營造出乾淨的視覺空間。

儘管住宅因為不同地理環境有著不同的限制,但好室設計所經手的項目,依然能找到許多相似的地方。比方說,他們愛好溫和的大地色,且善用不同材質混搭,創造出既衝突又和諧的感覺,他們不使用過度人工的質材,或是誇張的顏色,尤其烤漆、鏡面、亮面等質材都儘量避免。

說到底,家就是一個舒適的空間。

比起華麗、誇張的設計,陳鴻文更在意的是,在裡頭生活的人,能否在這空間裡感到全然放鬆,適得其所。

幾房幾廳並非符合真實需求,更多時候只是賣相好

陳鴻文觀察到,如今年輕人因為生活習慣的改變,對住宅的想像也有所更動,過去許多建物的設計,不一定能符合真實需求。

在臺灣的住宅裡,常出現許多隔間與夾層,這除了受到日式建築的影響之外,現代的房子,許多是因為建商為了滿足買家購買時的 CP 值想像,像是幾房、幾廳,仿佛數字越高,能夠使用的空間就越多。

當陳鴻文跟《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聊到此時,立刻流利背出許多獨棟建案的空間設計:「前面一間、後面一間,樓梯或廁所做中間,一樓一定是車庫,後面一定是孝親房」。也就是說,為什麼不少建案最終越來越像,畢竟,這對建商來說,可能更好操作與銷售。

然而,有了這些房跟廳,住在裡頭的人真的都用上了嗎?

好室設計除了做住宅改造,事實上也做建案設計,他們發現許多建築之所以無法符合真實需求,除了沒能與時俱進,重新思考空間利用,更多時候是「把外面都做完,空間隔完,剩下就交給室內設計公司,並不會去想他們要怎麼在裡面生活。」

回顧好室設計的住宅改造項目,會發現他們的確特別重視人與空間的互動。他們擅長打破傳統的格局,細心找出哪些空間容易被閒置。

小至四十平米,大至整棟建築,陳鴻文希望每個空間都有功能,但並不是指那種繁複的設計,反倒是透過開放式空間,讓家裡的人,能跟採光與通風一樣,在室內自由流通。

屋子最好可以反映屋主的個性

從 2013 年負責的第一個案子開始,如今已經 4 個年頭,包含創業以前獨立接案的項目,共經手了 60 多個案子。陳鴻文坦言面對每個設計案都花了很長時間的投入,跟屋主溝通出最適合他們的家。

在這些設計項目中,陳鴻文特別提起了一個令他印象深刻的案子,這是位在( The Bridge )。他說 「我喜歡這個案子,是因為這裡面每個設計都有原因」。

臺南新營的親子退休宅

在退休宅裡最令人驚奇的一項設計就是,好室設計把空橋放進了兩棟房子的中間。

退休的王先生購買兩棟一前一後的透天宅,儘管已經相當靠近,但他還是希望家人的生活能夠更為緊密連接。這讓陳鴻文陷入苦思,到底要用怎樣的設計才能讓兩棟房子的屋主感覺生活在一塊,於是空橋的設計出現了,這不僅有連結功能,也是餐後休憩的空間。

臺南新營的親子退休宅( The Bridge )

王太太喜歡與母親一起料理,因此,廚房也是重點設計項目,除了加大空間、提升收納功能,更了做戶外料理區。

起先,廚房預備放入長桌,但王太太自己常做中式料理,為此改為圓桌,陳鴻文說 「有時候我們覺得長桌好看,但其實中式料理因為夾菜的關係,圓桌是比較方便的」。

至於整體風格,王太太特別喜好鄉村風格,好室設計也以此作為基調,將木質地板、抹茶綠的收納櫃、紅磚的拱門等物件混搭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屋主把孩子從小到大的創作作品,都做了相當完整的收藏,為了能讓屋子充滿家人的回憶,陳鴻文將這些作品,一併放進空間的設計當中。

因而,住宅裡的角落所出現的畫作、物品,大部分不是另外購買的,而是屋主們在成長過程中的創作作品, 或是旅遊的收藏。

儘管這麼大的空間,平時只有王先生夫妻倆與母親在這裡生活,但由於在外工作的孩子們,假期都會回來團圓,好室設計也根據不同孩子的個性,做出不同風格的房間。

為了能在屋裡,隨時看見彼此生活的狀態,塑造出更為緊密的生活感。好室設計也調整屋內的視覺動線,讓王先生能從書房一眼看見在廚房做菜的王媽媽。

隨著項目的累積,好室設計近年在媒體上得到了更多的曝光,也獲得不少獎項的肯定。其中積木山莊的設計更囊括 2016 年香港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的銅獎,以及同年的 TINTA 臺灣空間新秀設計師大賽金獎。

「我們希望屋子可以反映屋主的個性」,無論是親子住宅設計、商業辦公空間,甚至是整棟建築的設計。陳鴻文說,」要從住宅的裡面檢討到外面的建築 」,看見人在當中的位置與生活樣貌。

藍舍,Lucas 和 Kelly 的家

(題圖與內文圖片皆是 提供)HAO Design 好室設計

相關焦點

  • 如何讓「親子閱讀」更有趣?這3種硬核「共讀方式」你要會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處方式有很多種,其中的一種就是親子閱讀,親子閱讀有利於促進我們之間的感情。親子閱讀對於我們來說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俗話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當我們跟孩子一起進行閱讀的時候,我們之間的親子關係也會變得更加的親密。
  • 「建築界」2020年住宅設計趨勢:親子空間提升需求度變高
    現在2020即將接近尾聲,今年的住宅產品都發生了哪些變化?有哪些做法是符合未來設計趨勢的?總結了以下一些方面,我們先來看看「2020年住宅設計趨勢:親子空間提升需求度變高」內容。著名房產曾經做過調研,在社區裡結識新朋友是全年齡層人的共同需求,而其中親子空間最受歡迎,提升需求度最高。前幾年,改善社區很流行做全齡模塊,每個項目都設有專屬的老人、兒童、青年模塊,每個模塊只滿足某一群體的需求。比如兒童模塊就是滑滑梯,老年模塊就是康體器械。
  • 親子間的矛盾如何化解?善用"鳥籠效應",讓親子教育變得輕鬆有趣
    生兒育兒是每位父母的頭等大事,一個家庭的親子教育對孩子起到終生的影響。 《養育女兒》書中說:&34;通過書中的這句話,我們不難發現親子關係對孩子的自信心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自信則是人類獨立人格發展的前提。
  • 家長掌握這3種硬核「共讀方式」,讓親子閱讀更有趣
    現在很多家長都知道親子閱讀的重要性,那麼什麼是親子閱讀呢?有什麼作用呢?「親子閱讀」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親子閱讀」能讓親子關係更加親密,是很多孩子都非常喜歡的一種與父母的相處模式。通過「親子閱讀」,不僅能拉近父母與孩子的距離,還能讓孩子愛上閱讀。
  • 經常出差的父母怎樣跟孩子搞好親子關係?
    那麼,像這樣的父母,該怎樣跟孩子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呢?你可以做些功課,對那個城市做深入了解,特別是有趣的一面,然後,講給你的孩子聽,並可以說明你去那裡要做成什麼事。孩子會對你的旅程抱以期待和代入感,也對你的工作有更好的理解。你還可以準備一張地圖,把你每次去的地方用圖釘釘上,讓孩子有一個直觀的感覺,在他(她)想你的時候,就會去尋找地圖上的那個圖釘,仿佛能看到你在哪裡,這是個加強親子聯繫的好方法。
  • 怎樣才能改善親子關係,提升家庭幸福感
    調查顯示,90%以上的家庭不懂或不完全懂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甚至有的父母用懲罰、體罰作為主要教育手段,親子矛盾和衝突日益嚴重。中國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家庭教育觀念和方式正受到嚴重挑戰,成為影響創建和諧家庭的主要因素之一。
  • 如何讓「親子閱讀」更有趣?這3種硬核「共讀方式」你要會
    轉自 格格育兒導讀:「親子閱讀」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親子閱讀」能讓親子關係更加親密,是很多孩子都非常喜歡的一種與父母的相處模式。通過「親子閱讀」,不僅能拉近父母與孩子的距離,還能讓孩子愛上閱讀。如何讓「親子閱讀」更有趣?這3種硬核「共讀方式」你要會。
  • 有趣!才是高效的教育方式
    每個國家的教育理念都是有所不同的,德國的媽媽更注重培養孩子內在專注力,所以我們常能看到德國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都很認真,這些都是專注力所帶來的福利,培養孩子專注力也是在為孩子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小柳在詳細的了解德國媽媽育兒方式之後明白了一點:有趣!才是高效的教育方式。
  • 來龍珠商城搶兌親子門票 帶孩子上一堂有趣的恐龍...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8月2日6時訊(記者 唐雨)神秘強大的恐龍往往是孩子們的興趣所在,這個周末,和孩子們一起上一堂有趣的恐龍課吧。今(2)日上午十點,龍珠商城「爆款兌」韓國NDG恐龍探索樂園親子門票(兩大一小)直降6000龍珠,僅需2888龍珠即可換兌親子門票,數量有限,先來先得哦!
  • 親子廚房:培養小學生綠色飲食方式的活動設計與實施 | 春暉·學術
    本文系2020年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疫情與教育」專項課題「巧手烹美味 隔疫不隔愛——開展親子廚房培養小學生綠色生活方式的研究」(課題編號:2020YQJY044)階段性實踐設計部分內容。【關鍵詞】勞動教育,親子廚房,綠色飲食方式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要求「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為全面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的超長版寒假,可以說是孩子和父母在共抗疫情中擁有的寶貴親子時光。
  • 讓「親子閱讀」更有趣,牛聽聽讀書牛3.0
    親子閱讀,是孩子認識世界的伊始,他們會漸漸的嚮往生活,熱愛生活,享受生活……就像一顆小小的種子,在孩子的心田滋潤,爆發出勃勃生機,最後長成參天大樹,啟迪心靈。而高效的親子閱讀也會讓我們走進孩子們的精神世界,增進我們與孩子的親暱感,那麼到底怎樣的閱讀才會被稱之為&34;呢?
  • 小學語文《蟋蟀的住宅》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蟋蟀的住宅》教學設計教師招聘考試中,總會有一些篇目是常出現的。今天就要給大家分享一篇課文《蟋蟀的住宅》。《蟋蟀的住宅》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一篇觀察筆記,文章中向我們介紹了他觀察到的蟋蟀建造房屋的相關內容。中公教師考試研究院為你們提供了較為詳細的教學設計以供參考。
  • 怎麼樣的親子教育方式能夠算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
    現在很多父母事業很成功,卻感覺對孩子的教育並不怎麼成功,十分苦惱。其實,一個家庭的家庭教育氛圍是否和諧,父母與孩子的親子關係是否和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性格、人際關係、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等各個方面。很多孩子出現問題都是因為他家庭的教育理念是不一致的。
  • 小學語文《蟋蟀的住宅》說課稿
    他懷著對蟋蟀的喜愛之情,向我們真實地介紹了自己觀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點,以及蟋蟀建築住宅的才能,讚揚了蟋蟀不辭辛苦和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作者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像非常豐富,語言十分風趣,使學生產生極大的閱讀興趣。從課文的字裡行間,我們能感受到作者是通過長期深入的觀察才發現了這一昆蟲世界中不為人知的秘密。觀察是思維的觸角,是把握事物特徵、了解事物與事物之間聯繫的主要手段。
  • 重慶親子教育研究會會長出席臺灣家庭教育,交流親子教育現狀策略
    參加大會的有來自臺灣臺中教育大學知名教授,臺中市學習障礙協會、崇倫國中等多所學校教育工作者,還有來自各地的領導和家庭教育工作者。研討會由臺灣家庭生命教育交流推廣學會會長吳幹教授主持,王麗卿教授作了《了解孩子特質順勢引導》主體報告。同時,大會期間與會的專家學者就親子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地方差異和共性問題,親子教育的認知、策略方法等學術問題進行了廣泛的交流與對話。
  • 親愛的小課桌,親子教育的正確打開方式
    記得已經好久沒有追這種親子綜藝了,一個是時間不允許,再一個是對這種類型的綜藝節目確實不感冒。一下看完三集,感觸真的是太多了。這個節目讓我們看到了當下很多家庭的教育觀念,以及小孩子身上折射出來的家庭教育模樣。其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一個暑假做376張試卷的徐敬凱和才藝多,情商高的王恩澤。
  • 青春期的情緒問題要先從改善親子互動著手
    【青春期的情緒問題要先從改善親子互動著手】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是躁鬱或是憂鬱,但後來發現原來是親子互動出了問題
  • 怎樣做親子主題休閒農場?
    有人說90後的年輕人不懂農業,00後的孩子不問農業,說的就是中國的年青一代缺乏對大自然的認識與農業知識的普及教育。少年強則中國強,重視少年兒童的健康發展,重視農業的普及教育,關係到國家的未來的強盛,兒童成長問題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在這方面人們應給予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 9月20日 • 講座 陳鴻銘老師公益講座:《透過繪本談教育——不可小看的親子閱讀》
    陳鴻銘老師在過去二十幾年中,一直專注於研究閱讀對兒童一生的影響,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整合出可以幫助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的教育與閱讀的理論和方法。因為,除了啟蒙意義外,故事不僅能幫助孩子整理並拓展生活經驗,而且,還可以幫助孩子從較具體的敘述思考過渡到較抽象的思維,包括:創造思考、批判思考、以及哲學思考。
  • 周燕珉教授:在線課程讓「住宅精細化設計」走入尋常百姓家
    「住宅精細化設計」這門兼具專業性和實操性的慕課,面向廣泛大眾,講授裝修技巧,已有近4萬人選課。課程立足於住宅需精細化設計這一時代需求,從實用性出發,對住宅設計進行系統深入的講解,希望能夠幫助受眾解決實際設計中的問題。周燕珉說:「在校學生,社會學習工作者,無論有沒有建築學背景知識,都可以在這門課中學到實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