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文是臺灣 HAO Design 好室設計的創意總監, 2013 年成立工作室,一共替 60 多個住宅進行過改造,其中親子住宅的項目,更受到許多新婚夫妻的喜愛。
這個工作室最基本的想法,就是覺得「要做出好的親子住宅,重點是先去了解客戶的『教育方式』」。
我們曾報導一個。在這裡,打開家門看到的第一個畫面,不是以電視為中心的客廳,而是開放式的遊憩空間。它利用木質地板、家具,搭配綠色盆栽,設計出自然舒適的風格。在家中做了溜滑梯與木鞦韆的住宅
這是 Stone 夫妻的家,他們有一個就讀華德福學校(Waldorf School)的女兒。
華德福學校創立於 1919 年的德國,到了 1996 年正式引進臺灣。近年來,隨著臺灣的教育改革風潮,不少家長對實驗教育感到好奇,加入華德福教育系統,並採納此教育的特點,像是親近自然,重視創造力等等。尤其在幼兒階段,更主張讓孩子透過感官學習,也就是說在華德福幼兒園裡,小孩不需要看書、寫字,反而是透過 「玩」 去創造與學習。
這也就是為什麼好室設計會將家打造成一個遊樂場。所見之處,都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在玩樂中學習,並讓家長參與孩子的成長。例如大門口的右手邊,做了個黑板牆,讓小孩可以到處畫畫,桌子上方的 FavouriteThing 燈飾裡,則擺上小孩的作品,如此加強小孩在空間中的參與感。
在好室設計的項目中,像這樣令人驚喜的小朋友住宅還有不少,比方說」( Block Village),透過創意的隔間讓小朋友能在其中盡情探索,以及( The LEGO Play Pond ),隨處可見樂高的設計,把沙發做成泳池的形狀,或者是把,重新設計開闊的動線,小朋友得以在家中享有最大的玩耍空間(Outer Space for Kids)。把四十平米的空間打造成「積木山莊替樂高迷設計一個像是樂園的家 138 平米的房子
積木山莊(Block Village)
替樂高迷設計一個像是樂園的家( The LEGO Play Pond )
Outer Space for Kids
好設計都是聊天聊出來的
陳鴻文對《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說道,成立四年來,累積最多的其實是屋主們分享的生活經驗與想法,每當提起哪個設計案,他都能立刻說出屋主的故事,甚至是個性。
當好室設計確定接下案子時,花最多的時間,不一定是設計本身,而是在跟屋主聊天。「我們會把生活習慣討論到很細節的部分,討論完生活習慣之後,再去討論喜歡什麼風格」,陳鴻文說。
無論是家中誰煮飯,喜愛中式還是西式的料理,習慣怎麼收納衣物,平日、假日誰待家裡的時間多,哪些空間誰在用,習慣怎麼用,或是屋主的成長過程等等,這些都是陳鴻文認為,設計之所以能貼近人心的重要關鍵。
而他們這種愛聊天的溝通方式,也引起有著三歲小孩的北京郭姓夫妻的注意,2016 年 7 月,他們從媒體上看見了好室設計的親子住宅空間,非常喜歡,於是將還處於毛胚屋階段的新房交給了陳鴻文。
陳鴻文分享第一次替北京住宅設計的案例,言語中透露出驚喜。他說這對夫妻做了很多功課,甚至主動提供生活細節,像是廚房裡有哪些瓶罐,家裡有哪種款式的包包等,陳鴻文覺得溝通上有很多共識。
同樣地,北京的夫妻希望好室設計也能做出適合小朋友成長的空間,如同過去的項目,他們想在家中放上黑板,但這次陳鴻文不使用一塊黑板,而是把整個牆面都變成黑板。
好室設計習慣追蹤先前設計案的使用狀況,作為後續調整與設計的參考,也因此,陳鴻文發現 「很多小朋友畫得太開心,常畫出黑板到牆上,所以這次就乾脆做大一點」。
北京郭宅
親子住宅是好室設計的強項,但陳鴻文還是面臨了不曾遇上的挑戰,由於北京的住宅位在頂樓,有著臺灣不常見的斜式的天花板,為了保留採光與空間感,他用擅長的夾層設計,做出樓中樓的書屋。
此外,由於氣候差異的關係,北京的住宅必須放上的固定設備不少,像是空調、暖氣、空氣清淨等設備,這使得希望天花板能保持乾淨的陳鴻文傷透腦筋,最終他讓所有設備都能隱藏在書櫃後方,營造出乾淨的視覺空間。
儘管住宅因為不同地理環境有著不同的限制,但好室設計所經手的項目,依然能找到許多相似的地方。比方說,他們愛好溫和的大地色,且善用不同材質混搭,創造出既衝突又和諧的感覺,他們不使用過度人工的質材,或是誇張的顏色,尤其烤漆、鏡面、亮面等質材都儘量避免。
說到底,家就是一個舒適的空間。
比起華麗、誇張的設計,陳鴻文更在意的是,在裡頭生活的人,能否在這空間裡感到全然放鬆,適得其所。
幾房幾廳並非符合真實需求,更多時候只是賣相好
陳鴻文觀察到,如今年輕人因為生活習慣的改變,對住宅的想像也有所更動,過去許多建物的設計,不一定能符合真實需求。
在臺灣的住宅裡,常出現許多隔間與夾層,這除了受到日式建築的影響之外,現代的房子,許多是因為建商為了滿足買家購買時的 CP 值想像,像是幾房、幾廳,仿佛數字越高,能夠使用的空間就越多。
當陳鴻文跟《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聊到此時,立刻流利背出許多獨棟建案的空間設計:「前面一間、後面一間,樓梯或廁所做中間,一樓一定是車庫,後面一定是孝親房」。也就是說,為什麼不少建案最終越來越像,畢竟,這對建商來說,可能更好操作與銷售。
然而,有了這些房跟廳,住在裡頭的人真的都用上了嗎?
好室設計除了做住宅改造,事實上也做建案設計,他們發現許多建築之所以無法符合真實需求,除了沒能與時俱進,重新思考空間利用,更多時候是「把外面都做完,空間隔完,剩下就交給室內設計公司,並不會去想他們要怎麼在裡面生活。」
回顧好室設計的住宅改造項目,會發現他們的確特別重視人與空間的互動。他們擅長打破傳統的格局,細心找出哪些空間容易被閒置。
小至四十平米,大至整棟建築,陳鴻文希望每個空間都有功能,但並不是指那種繁複的設計,反倒是透過開放式空間,讓家裡的人,能跟採光與通風一樣,在室內自由流通。
屋子最好可以反映屋主的個性
從 2013 年負責的第一個案子開始,如今已經 4 個年頭,包含創業以前獨立接案的項目,共經手了 60 多個案子。陳鴻文坦言面對每個設計案都花了很長時間的投入,跟屋主溝通出最適合他們的家。
在這些設計項目中,陳鴻文特別提起了一個令他印象深刻的案子,這是位在( The Bridge )。他說 「我喜歡這個案子,是因為這裡面每個設計都有原因」。
臺南新營的親子退休宅
在退休宅裡最令人驚奇的一項設計就是,好室設計把空橋放進了兩棟房子的中間。
退休的王先生購買兩棟一前一後的透天宅,儘管已經相當靠近,但他還是希望家人的生活能夠更為緊密連接。這讓陳鴻文陷入苦思,到底要用怎樣的設計才能讓兩棟房子的屋主感覺生活在一塊,於是空橋的設計出現了,這不僅有連結功能,也是餐後休憩的空間。
臺南新營的親子退休宅( The Bridge )
王太太喜歡與母親一起料理,因此,廚房也是重點設計項目,除了加大空間、提升收納功能,更了做戶外料理區。
起先,廚房預備放入長桌,但王太太自己常做中式料理,為此改為圓桌,陳鴻文說 「有時候我們覺得長桌好看,但其實中式料理因為夾菜的關係,圓桌是比較方便的」。
至於整體風格,王太太特別喜好鄉村風格,好室設計也以此作為基調,將木質地板、抹茶綠的收納櫃、紅磚的拱門等物件混搭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屋主把孩子從小到大的創作作品,都做了相當完整的收藏,為了能讓屋子充滿家人的回憶,陳鴻文將這些作品,一併放進空間的設計當中。
因而,住宅裡的角落所出現的畫作、物品,大部分不是另外購買的,而是屋主們在成長過程中的創作作品, 或是旅遊的收藏。
儘管這麼大的空間,平時只有王先生夫妻倆與母親在這裡生活,但由於在外工作的孩子們,假期都會回來團圓,好室設計也根據不同孩子的個性,做出不同風格的房間。
為了能在屋裡,隨時看見彼此生活的狀態,塑造出更為緊密的生活感。好室設計也調整屋內的視覺動線,讓王先生能從書房一眼看見在廚房做菜的王媽媽。
隨著項目的累積,好室設計近年在媒體上得到了更多的曝光,也獲得不少獎項的肯定。其中積木山莊的設計更囊括 2016 年香港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的銅獎,以及同年的 TINTA 臺灣空間新秀設計師大賽金獎。
「我們希望屋子可以反映屋主的個性」,無論是親子住宅設計、商業辦公空間,甚至是整棟建築的設計。陳鴻文說,」要從住宅的裡面檢討到外面的建築 」,看見人在當中的位置與生活樣貌。
藍舍,Lucas 和 Kelly 的家
(題圖與內文圖片皆是 提供)HAO Design 好室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