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體系?教育部:目前尚不具備條件

2020-12-09 河南輿情研究院

解決「一老一少」問題是公眾關注的熱點。近日,教育部在對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4574號(教育類433號)提案的答覆中表示,關於將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體系,教育部組織專家做過研究論證。

針對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出的「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範疇」的建議,教育部回復稱目前尚不具備條件。當前最迫切的是根據人口的變化和城鎮化趨勢,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加快普及學前教育,滿足老百姓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的需求。

此事在網絡引發廣大網友討論,「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體系」一度成為了話題熱點,也被不少普通群眾期盼和看好。

教育部坦言,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勢必會帶來大量新增人口的入園需求,對學前教育資源總量和結構都提出新的挑戰。

教育部透露將多渠道增加學前教育普惠性資源供給。以縣為單位制定並完善幼兒園布局規劃,把普惠性幼兒園納入城鄉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設施統一規劃。將城鎮小區配套園作為擴大城鎮普惠性學前資源的主要渠道和解決城鎮「入園難」「入園貴」問題的關鍵舉措。

同時進一步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力度,推動各地建立生均撥款、收費、資助一體化經費投入機制,落實公辦園生均財政撥款標準和普惠性民辦園補助標準等。

「幼有所育」事關千萬普通家庭的切身利益,也是民生工程的價值追求。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孩童成長的關鍵環節。

很大程度上,學前教育有著小學、初中教育更為短板面,教師資源、教學環境、基礎體系、教學特徵等差異化,與教學對象、服務本質的公益性特徵,決定了學前教育更應堅持普及普惠的原則,在嬰幼兒照護服務上更加專業化和規範化,提供安全優質的教育環境和空間。

專家們認為,義務教育具有普及、免費和強制等特點,目前公眾對學前教育的主要訴求是希望政府承擔更多責任,儘快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對學前教育是否應具強制性,或多長年限的學前教育應具強制性,各界還有不同看法,需進一步研究論證。

說到「入園難」,不免想起孩子3年前「入園無門」的經歷。相信不少人都看過類似「幼兒園招生,家長雨夜通宵排隊報名,擺躺椅裹棉被」之類的標題,儘管沒有新聞報導所描述的那麼誇張,但入園問題著實讓不少家長傷透腦筋。

小區媽媽們一起遛娃時,都會交流「擇園」經驗。這才發現,原來幼兒園也有鄙視鏈,站在最頂層的是國際幼兒園,號稱雙語教學,每年交費15萬元-20萬元,其次是每月5000-8000元的「私立園」,末端則是每月兩三千元的民辦園,大多藏身小區居民樓,缺乏獨立的活動空間,衛生狀況也馬馬虎虎。

說到幼兒園鄙視鏈,還有個特殊存在,那就是公立幼兒園。北京的公立園物美價廉,每月收費不過千元,餐飲質量、活動空間都沒得說,唯一的缺點恐怕就是「進不去」。幼兒園附近的居民和直屬機關單位,早已鎖定入園名額。對於附近沒有公立園的家庭來說,入園難、入園貴,讓人異常心累。

結合個人經歷來看,相當一部分民眾主要是看中義務教育的普及和免費,這才把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化,視為解決入園難和入園貴問題的良方。

「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的呼聲裡,代表的就是民意訴求。相對小學、初中九年義務教育,學前教育對專業人才、幼護服務、師資力量、教學基礎提出了更高要求。簡而言之,將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要考慮到政策投入和行政成本的問題。當然,從制度設計、再到配套政策、又到相關協調性工作跟進,都是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必須解決的系統性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學前教育在國內相對起步較晚,相關基礎體系較為薄弱,同樣是需要加大和提升的短板之處。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事業始終是決定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行穩致遠的基礎性工程,也是標註國家綜合實力提振後勁的重要板塊。尤其在教育改變命運、知識就是力量的社會價值體系裡,學前教育同樣值得平視和推崇。

立於群眾角度,呼籲「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因「義務教育」具備免費性、強制性、普及性和全面性等特徵,從某個側面來說,正是從普通家庭自身將責任過度給政府承擔。儘管社會上對學前教育是否理應有強制性、多長年限的學前教育需要強制性等問題,進行了一番番討論。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確切的答案。

學前教育是否有強制性沒有確切答案,不過部分地方和家庭因為學前教育資源、力量、服務、管理等掣肘,如戶口戶籍、房產地址、身份限定、供需矛盾等問題,造成「入園難」「入園貴」的事實客觀存在。

對不少家庭來說,「入園難」問題的直觀衍生的是孩子看管難、家庭精力透支、育兒成本加大,甚至出現「一個人離職專門帶小孩」的家庭負擔。因此,在考慮和推進「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課題之前,似乎加快落實學前教育相關精神和責任,著力拓展和擴充學前教育普惠性資源,暢通「入園難」的堵點淤點問題,滿足百姓群眾對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的需求,更為顯得是迫切需要。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教育本質理念就是立人育人,討論「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正是服務「人」、為了「人」的價值彰顯。解決「入園難」「入園貴」等問題,讓普通家庭不再為「一園難求」而困惑,正是當下最直接、最有效、最公平的破解路徑,翹起學前教育更加美好明天的翹板。

教育部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8.1萬所,在園幼兒4713.9萬人,比上年增加57.5萬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3.4%,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76.01%,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43.79%。

近年來,我國「入園難」「入園貴」問題有所緩解,截至目前,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出臺了公辦園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或生均財政撥款標準,31個省(區、市)制定了普惠性民辦園補助標準,但學前教育供需矛盾仍然明顯。

教育部坦言,由於底子薄、欠帳多,目前學前教育仍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薄弱環節,普惠性資源建設、運行保障機制、幼兒園監管以及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依然突出。

以生均公用經費為例,南都記者注意到,此前教育部等三部門發布的2019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顯示,學前教育生均公用經費地區間不平衡的狀況仍然十分明顯。廣東省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雖然排名全國第一,但其幼兒園生均經費僅6039.55元,排名末七位。將排名第一的北京與居於末位的河南省相比,差距則更為突出。河南省2019年幼兒園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僅為3788.54元,北京是其10.98倍。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勢必會帶來大量新增人口的入園需求,對學前教育資源總量和結構都提出了新的挑戰。」教育部說。

首先,必須承認,現階段學前教育成本高漲,確實讓相當一部分家庭不堪重負,甚至有人將入園難看作是二孩政策落地的攔路虎。其次,學前教育階段幼兒園水平參差不齊,類似黑心園、無良幼師虐待幼兒的新聞屢見不鮮,也是家長呼籲學前教育規範化的重要原因。

但是,義務教育不僅有免費和普及的特性,更具備統一性和強制性。對尚處於學前教育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幼兒發育水平差距不小,男童和女童的差別也很大,強制「入園」未必適應其生理髮育規律。對那些心理承受能力不強、適應性差,自理能力差的孩子來說,過早強制入園,未必是好事。

學前教育是否應納入義務教育,這場大討論的焦點並不在於「義務」。而且,人們期待的「義務」,也區別於學齡階段的義務教育。找到「入園難」「入園貴」的破解之道,才是問題的關鍵錨點。

事實上,國家層面已看準了社會對普惠性幼兒園和公辦園的巨大需求,近幾年動作很大。從數據來看,截至2019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8.1萬所,比2011年增加11.4萬所,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76.01%,全國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從2010年的244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2009億元,增長了8.2倍。

回應社會「幼有所育」的期盼,儘可能提升普惠園的比例,加快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逐步縮小城鄉學前教育差距,想方設法讓公眾不再為「入園難」「入園貴」煩心……破解這些難題,不僅為小家,更是為「大家」。

「有園上、上得起」是當前主要任務。

教育部在答覆中指出,從學前教育本身來看,學前教育尚未普及,屬於選擇性教育,投入保障機制還不完善、質量發展很不均衡,目前老百姓在學前教育階段的主要訴求是希望政府承擔更多責任,儘快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實際上是要著力解決保障入園機會和合理分擔教育成本的問題。

「所以,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擴大學前教育資源特別是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讓適齡兒童有園上、上得起。」

如何解決這一難題?補短板仍然是接下來的重點。教育部透露,要多渠道增加學前教育普惠性資源供給。繼續實施學前教育行動計劃,以縣為單位制定並完善幼兒園布局規劃,把普惠性幼兒園納入城鄉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設施統一規劃,大力發展公辦園,積極扶持民辦園提供普惠性服務。

同時將城鎮小區配套園作為擴大城鎮普惠性學前資源的主要渠道和解決城鎮「入園難」「入園貴」問題的關鍵舉措,確保小區配套園辦成公辦園或委託辦成普惠性民辦園,滿足城鎮資源緊張地區適齡兒童就近入普惠性幼兒園的需要。   在投入保障方面,教育部稱將進一步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力度,中央財政繼續安排支持學前教育發展資金,指導和督促各地加強省級統籌,優化經費支持結構,支持地方擴大普惠性資源,健全幼兒資助制度。推動各地建立生均撥款、收費、資助一體化經費投入機制,落實公辦園生均財政撥款標準和普惠性民辦園補助標準。

同時因地制宜制定企事業單位、部隊、街道、村集體辦幼兒園財政補助政策;根據辦園成本、經濟發展水平和群眾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確定公辦園收費標準並定期動態調整,民辦園收費項目和標準根據辦園成本、市場需求等因素合理確定,向社會公示,接受有關主管部門的監督。與此同時,培養補充更多高素質、善保教的優質學前教育師資。

據了解,此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已面向社會徵求意見,教育部表示將吸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修改完善草案,把握學前教育公益普惠基本方向,明確學前教育的基本屬性、管理體制、辦園體制、投入機制、教師資質、人員配備等內容,著力破解制約學前教育發展的重大瓶頸問題,補齊制度短板,從長遠的角度保障學前教育健康持續發展。

加快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擴資源、增投入,規範學前教育健康發展。

一是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推動各地新建改擴建公辦園,鼓勵支持街道、村集體、有實力的國有企事業單位舉辦公辦園,推動城鎮小區配套建設幼兒園辦成公辦園或委託辦成普惠性民辦園。截至2019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8.1萬所,比2011年增加11.4萬所。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76.01%。

二是加大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全國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從2010年的244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2009億元,增長了8.2倍,財政性經費佔比從1.7%提高到5.0%。2020年,中央財政安排支持學前教育發展資金188.4億元,比上年增加19.9億元,增長11.8%。

三是嚴格幼兒園辦園標準,出臺了《幼兒園收費管理暫行辦法》《託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修訂了《幼兒園工作規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託兒所、幼兒園建築設計規範(2019年版)》等一系列規範性文件,引導各地依法依規辦園。

下一步,教育部將繼續認真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法規,支持和引導地方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

一是健全經費投入長效機制,中央財政將繼續加大學前教育投入,逐步提高學前教育財政支持水平,主要用於擴大普惠性資源,補充配備教師和提高教師待遇,改善辦園條件。依法加強收費價格監管,堅決抑制過高收費。

二是加快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努力辦好一批中等幼兒師範學校和高等師範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擴大學前教育專業公費師範生招生規模。開展師範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國家認證工作,推動提高幼兒園教師培養質量。

三是加強學前教育規範監管。嚴格幼兒園準入管理,各地依據國家基本標準調整完善幼兒園設置標準,嚴格掌握審批條件,加強審核教職工資質與配備標準、辦園條件等。強化動態監管,完善年檢制度。

加快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 國家衛生健康委履行牽頭職責,積極推進託育服務體系建設。

一是推動建立託育服務標準規範體系,印發《託育機構設置標準(試行)》《託育機構管理規範(試行)》《託育機構登記和備案辦法(試行)》,為託育服務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統籌協調相關部門,為託育服務發展創造政策環境。國家衛生健康委協調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銀保監會等部門,增加普惠託育服務供給,依法減免稅費,加快人才培養,創新開發產品。

三是指導各地加快工作協調推進力度,建立長效工作機制。目前,河北等27個省(區、市)印發了貫徹落實《指導意見》的實施意見。「全國託育機構備案信息系統」正式投入使用,截至2020年6月底,已有30個省份共4297家各類託育機構註冊,收託嬰幼兒規模達30餘萬人。

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指導意見》,完善政策法規、標準規範,增加服務供給,積極推進託育服務體系建設。

一是加快研製規範性文件,研究制定《「十四五」時期託育服務體系建設規劃》《住房城鄉建設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託育服務機構建設標準》《託育機構質量評估標準》《託育機構保育大綱》等標準規範性文件,推進各地工作落實。

二是增加託育服務供給,進一步貫徹落實《指導意見》,支持用人單位以單獨或聯合相關單位共同舉辦的方式,在工作場所為職工提供福利性嬰幼兒照護服務,有條件的可向附近居民開放,加大對用人單位內設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的支持力度。

三是加快育幼人才培養,國家衛生健康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健全育幼等緊缺領域人才培養培訓體系,明確每個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開設託育服務相關專業,將嬰幼兒照護服務人員納入職業技能提升行動。

來源:新華網 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教育部明確:目前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尚不具備條件
    近日,「將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議題正熱。教育部對代表提出的「關於將幼兒教育納入十二年教育的建議」回覆中明確,考慮我國的國情和發展階段,目前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尚不具備條件。根據答覆,關於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教育部組織專家做過研究論證。專家們認為,義務教育具有普及、免費和強制等特點,目前老百姓對學前教育的主要訴求是希望政府承擔更多責任,加大投入,保障入園機會和合理分擔教育成本,儘快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 幼兒教育納入十二年義務教育?教育部回應:尚不具備條件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11月24日,封面新聞記者從教育部獲悉,近日教育部對人大代表提出的《關於將幼兒教育納入十二年教育的建議教育部指出,目前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尚不具備條件,當前最迫切的是著力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加快普及學前教育,滿足老百姓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的需求。在答覆函中,教育部表示關於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教育部組織專家做過研究論證。
  • 義務教育改為十二年制?教育部:目前不具備條件
    教育部:目前不具備條件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近日教育部發布的《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849號建議的答覆
  • 教育部:我國尚不具備12年義務教育的條件
    :我國目前不具備12年義務教育的條件。日前,教育部官網發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849號建議的答覆》稱,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和普通高中共12年的課程設置是經過長期實踐、反覆調整後逐步建立的,符合目前國際上普遍做法,基本與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相適應,基本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認識規律,目前還不具備延長學制和將學前、普通高中納入義務教育的條件。
  • 將託兒所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體系?教育部明確答覆
    近日,教育部在對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4574號(教育類433號)提案的答覆中表示,關於將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體系,教育部組織專家做過研究論證。專家們認為,義務教育具有普及、免費和強制等特點,目前老百姓對學前教育的主要訴求是希望政府承擔更多責任,儘快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對學前教育是否應具強制性,或多長年限的學前教育應具強制性,各界還有不同看法,需進一步研究論證。目前最迫切的是貫徹落實政府責任,著力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努力滿足老百姓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的需求。
  • 【網絡闢謠】將託兒所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體系?教育部答覆
    【網絡闢謠】將託兒所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體系? 聲明:本公眾號對原創稿件享有版權,轉載需註明出處近日,教育部在對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4574號(教育類433號)提案的答覆中表示,關於將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體系,教育部組織專家做過研究論證。
  • 將託兒所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體系?教育部答覆來啦……
    近日,教育部在對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4574號(教育類433號)提案的答覆中表示,關於將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體系,教育部組織專家做過研究論證。專家們認為,義務教育具有普及、免費和強制等特點,目前老百姓對學前教育的主要訴求是希望政府承擔更多責任,儘快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對學前教育是否應具強制性,或多長年限的學前教育應具強制性,各界還有不同看法,需進一步研究論證。目前最迫切的是貫徹落實政府責任,著力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努力滿足老百姓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的需求。
  • 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體系了嗎?看教育部如何答覆的!
    其實這些事情國家教育局也是注意到了的,並且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比如說公立的幼兒園最近一些年,都在加大力度建設。但是,這依然解決不了入園收費的問題,就是在這個情況下,更多的民眾反應,是不是也應該把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體系。
  • 幼兒園要納入義務教育?教育部回應了!
    近日,教育部在對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4574號(教育類433號)提案的答覆中表示,關於將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體系,教育部組織專家做過研究論證。 專家們認為,義務教育具有普及、免費和強制等特點,目前老百姓對學前教育的主要訴求是希望政府承擔更多責任,儘快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 教育部:目前還不具備十二年制義務教育的條件
    2日,教育部發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849號建議的答覆》,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議「將九年制義務教育修改為十二年制義務教育」予以答覆。中國義務教育階段和普通高中共12年的課程設置是經過長期實踐、反覆調整後逐步建立的,符合目前國際上普遍做法,基本與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相適應,基本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認識規律,目前還不具備延長學制和將學前、普通高中納入義務教育的條件。 (責任編輯:羅伯特)
  • 將託兒所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體系?教育部明確答覆!| 特別關注
    近日,教育部在對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4574號(教育類433號)提案的答覆中表示,關於將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體系,教育部組織專家做過研究論證
  • 將託兒所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體系?教育部的回應來了
    那麼,學前教育是否納入義務教育體系?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4574號(教育類433號)提案,就提出將託兒所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體系。對此,教育部組織了專家做研究論證,並於近日在教育部官網進行答覆。專家們經研究後認為:目前,老百姓對學前教育的主要訴求是希望政府承擔更多責任,儘快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 教育部答覆「將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建議
    《答覆函》指出,「專家們認為,義務教育具有普及、免費和強制等特點,目前老百姓對學前教育的主要訴求是希望政府承擔更多責任,儘快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對學前教育是否應具強制性,或多長年限的學前教育應具強制性,各界還有不同看法,需進一步研究論證。目前最迫切的是貫徹落實政府責任,著力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努力滿足老百姓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的需求。」
  • 將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教育部這樣答覆……
    教育部網站11月19日發布《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4574號(教育類433號)提案答覆的函》。《答覆函》指出,「專家們認為,義務教育具有普及、免費和強制等特點,目前老百姓對學前教育的主要訴求是希望政府承擔更多責任,儘快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 教育部:目前還不具備將普通高中納入義務教育的條件
    近日,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2180號(教育類189號)提案中建議縮短基礎教育年限,擴大義務教育範圍,教育部對此作出答覆: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明確指出,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和普通高中共12年的課程設置是經過長期實踐、反覆調整後逐步建立的,符合目前國際上普遍做法,基本與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相適應,基本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規律,目前還不具備縮短學制和將普通高中納入義務教育的條件。 一是從我國基本國情來看。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
  • 將託兒所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體系?教育部明確答覆!還有,最近開家長會了嗎?
    那麼託兒所、幼兒園能納入義務教育體系嗎?教育部近日答覆了近日,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4574號(教育類433號)提案提及將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體系。教育部說,教育部因此組織專家做過研究論證。專家們認為,義務教育具有普及、免費和強制等特點,目前老百姓對學前教育的主要訴求是希望政府承擔更多責任,儘快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 幼兒園已經普及,幼兒園收費太高,將納入義務教育的體系?
    幼兒園已經普及,幼兒園收費太高,將納入義務教育的體系?兒童就猶如初升的太陽冉冉升起,朝氣蓬勃。教育是國家是民族振興的基石,那麼學前教育就是教育的起點。但是,進入幼兒園學習又是一件使家長們頭疼的問題。孩子上學前教育越來越貴,越來越難,到底是應為什麼呢?是什麼造成了當今這種現狀呢?
  • 對於是否將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教育部答覆來了,家長拍手叫好
    北京的一所雙語幼兒園,每年的原費竟然需要20萬到30萬。對於普通城市的幼兒園,一個月的園費也要大幾千。幼兒園的教育真的有這麼值錢嗎?是否是按照家長的錢袋子來計算的呢?對於將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民眾的呼聲一直大,近日教育部的答覆來了,家長能拍手叫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教育部答覆將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究竟是怎麼回事?能否實行?
    1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網站發布了《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45 74號(教育類433號)提案答覆的回函》,其中披露了答覆《關於將託兒所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體系提案》具體內容。教育部答覆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網友熱議1、支持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現在上個幼兒園真的很貴很貴,而且很多幼兒園還要排號,供不應求,真的給年輕父母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 教育部回應「九年義務教育升級為十二年」:不具備條件
    人民網北京12月5日電 (記者林露)「當前,還不具備把高中階段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條件,高中階段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加快普及步伐,滿足初中畢業生接受高中教育的需要。」針對近日網傳「九年義務教育升級為十二年制,中考將取消」的消息,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回應表示,現階段不可能將九年義務教育升級為十二年制。  該負責人表示,今年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了《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