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4581字,閱讀大約需要12分鐘)
1.教育部:我國目前不具備12年義務教育的條件。日前,教育部官網發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849號建議的答覆》稱,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和普通高中共12年的課程設置是經過長期實踐、反覆調整後逐步建立的,符合目前國際上普遍做法,基本與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相適應,基本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認識規律,目前還不具備延長學制和將學前、普通高中納入義務教育的條件。2.陳寶生:大力提升青少年憲法法治教育質量。近日,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座談會上表示,將從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不斷在提升青少年憲法法治教育教育質量上取得新進展。3.鄭富芝:抓好5「結合」,全面提升中小學德育工作。在日前在上海召開的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鄭富芝強調,新形勢下的德育工作要在5「結合」上下功夫:同時,會議發布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手冊》、「一校一案」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家庭教育指導手冊》。1.哈爾濱: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範區(校)建設工作啟動。未來三年,哈爾濱市將探索構建「培養創新拔尖人才、協同發展優質特色、滿足學生個性成長」的橄欖型哈爾濱高中發展新樣態。哈爾濱市第三中學將聚焦課程組織管理,構建行政班和教學班相結合的管理制度,保留行政班班主任,建立導師制,引入學分績點管理制度;構建具有互動、探究特性的全新智慧課堂,注重加強跨學科綜合性教學與實驗教學,並聚焦考試評價改革。黑龍江省實驗中學將建立綜合素質評價系統,研究「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型,聚焦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哈爾濱市第六中學將建立以俄語培養為亮點的外語特色發展機制,通過分層次教學、學科導師制培養、分層遞進作業管理等有針對性的措施,形成核心素養多維提升式教學模式。2.浙江:提出深化義務教育改革五大重點任務。日前,浙江省教育廳發布《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實施意見(徵求意見稿)》,《意見》提出五個大項重點任務,包括:完善五育並舉培養體系,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升義務教育質量;實施補短提升培優,促進城鄉一體化均衡發展;按「四有好老師」標準,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推薦關鍵領域改革。激發學校辦學活力。其中,探索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評選五好學生等信息,成為關注焦點。 1.「首育制」:人人時時事事育人,讓生活德育落地生根。首育制,是濟南制錦市街小學這所百年老校「生活德育」的理念創舉。秉承「說真話、辦真事、做真人」的辦學精神,積極構建立足真實生活的德育課程,學校於2019年正式提出「首育制」概念。首育制的實施有兩個層面:首先,面對問題發生、矛盾出現時,教師「第一時間」 進行關注、詢問,並抓住時間教育引導,讓學生感受到一種基本的承諾:不管發生什麼,教育都在此處,這是「首」的含義。第二個層面,則是「育」,即將遇到的事件作為一種資源,由教研團隊對其進行分析,並針對不同年級的課程內容,梳理共性的教育要點,立足於學生的生活實際,解決成長中遇到的不同問題。「首育制」使學校的德育界限被打破,體現出「全員參與」、「無時不在」、「用生活促進課程研發」的特點。2.減負實招:多層次彈性作業制,促進家校共育與分層教學。近期,河北省灤州市第三實驗小學探索實施多層次彈性作業制:學生在完成少量硬性訓練任務基礎上,自主根據個人能力和家庭條件來確定多層次作業內容、完成形式和評價標準。教師布置作業時,標明「必做」和「選做」,在「選做」內容又分為幾個層次,實現「優等生多多做、中等生努力做、差生跳著做」的彈性效果,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習需求。作業內容堅持課內外結合,以鞏固舊知、拓展思維為主,不得給學生布置機械性、重複性、懲罰性的家庭作業,更不給家長布置作業。低年級設計趣味性、實踐性家庭作業,讓學生在「玩」中構建新知識體系。中、高年級深挖教材中的資源,設計實踐性的拓展作業。作業期間,家長只起督促作用,有能力的家長可進行輔導;真正有效實現「老師不缺位、家長不越位、學生不錯位」。1.美國俄亥俄州:推出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教師評價系統。我國教師評價為保證教師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往往不由教師主體參與,評估者從高姿態的角度予以反饋,終結性評價結果導致教師產生牴觸心理,難以實現改進教學、促進雙主體發展的目的。
美國俄亥俄州推出的最新教師評價系統,則使教師與專業評估者雙方保持良好合作關係,在正式課堂觀察前的會議中,分享學情、制定教學目標,溝通教師想要重點反饋的需求;在觀察後的會議中,評估者反饋教學問題,並與教師共同制定解決方案。在年終總結中協助制定專業發展計劃或改進提升計劃。該系統體現了美國教師評價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新特點,可為我國當前中小學教師評價改革提供參考。
內容來源:世界教育信息公眾號 作者:劉豔妹、徐佳月
2.姜伯駒院士:中學數學課程應改用彈性的體系。對於目前的基礎教育,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首任院長姜伯駒院士有些「痛心疾首」,他認為,我國教育最大的問題是一刀切。「課標+高考」使高三年級蛻化變質,我們的高等教育是「帶傷起跑」。
姜伯駒院士建議:取消高三的備考制度,中學數學課程改用彈性的體系,以快慢班或者選修課的方式,使畢業生學過初等微積分的比例達到15%左右;高考試題不含微積分,但是這門課的經歷與成績記入招生檔案,給高校的專業錄取與選課指導做參考。
投稿請提供:姓名、職務、學校、聯繫方式及個人照片
提醒:本公號僅接受基礎教育學校原創投稿
拒絕一稿多用,謝謝!
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