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通:雅典成為強國之後,與斯巴達的關係是怎樣一個進展?

2020-12-13 慄子說歷史

百家原創作者:凌燕聊音樂

雅典從一個小國變成強大的國家,那之後它與斯巴達的關係有何變化呢?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以公元前479前478年間的塞斯都斯之圍開始其有關雅典興起成為強國的記述。從公元前491年以來,斯巴達與雅典始終協調行動,儘管意見並不一致。他們的戰士和水兵在阿爾提米西昂、薩拉密斯、普拉提亞、麥卡利都並肩作戰,使希臘打敗波斯而獲得勝利。斯巴達在海陸軍中的領導權是無人懷疑的。雅典雖然深受領土被敵人蹂躪之苦,卻仍然忠於斯巴達和希臘聯盟。但在圍攻塞斯都斯之役,它卻置斯巴達與伯羅奔尼撒人於不顧而與一些愛奧尼亞人及赫勒斯滂希臘人一致行動,它利用這些人狂熱的忠誠為自己服務。

它的行動也鼓舞了亞洲沿岸的埃奧利亞人和愛奧尼亞人。無論在感情上還是在利益上,它與這些人都有特殊的聯繫。它自稱是他們的創始人和保護者,有了他們的幫助,它就可以加強它在愛琴海的海軍和商業地位。更有甚者,戰爭已給予雅典單獨行動的手段。它現在已是希臘第一位的海軍強國和第二位的陸軍大國;它的勇敢和堅韌不屈使其公民充滿信心,也使別人心悅誠服。它的為自由而戰是愛奧尼亞緊緊團結在它身邊。雅典的單獨行動對斯巴達的領導權說來實為無言的挑戰。但它仍無違於聯盟的利益,因為一個強有力的海上攻勢可以最有效地阻止敵方再次發動陸上進攻。斯巴達因此並不想去阻難它。

但在塞斯都斯被圍的同一個冬天,又發生了一個引起斯巴達和雅典進一步摩擦的事件。普拉提亞的勝利,使雅典人得以回返深受破壞的家園,並重新修築其防禦工事。可是,斯巴達卻要求雅典政府別這樣做。它強調說,在中希臘和北希臘的一切防禦工事都該拆毀,這樣就可以使波斯人一旦再度入侵希臘後無堅固工事可作為活動基地,而伯羅奔尼撒才是一切希臘人的真正避難所和根據地。

但斯巴達的要求實際上是一種微加掩飾的對雅典獨立的威脅,因為這正是在雅典由於領土破敗而財盡民窮、城池蕩然、無險可守的時刻提出來的。雅典對這一挑戰立即給予回擊,它訓令克山提甫斯繼續圍攻塞斯都斯,並派了它最有才能的外交家地米斯託克利前往斯巴達。在這樣一個有關雅典前途的關鍵時刻,地米斯託克利成竹在胸。

他促使政府給克山提甫斯發出訓令後,就設法使自己比雅典派赴斯巴達的使團中其他成員早一些到達。在斯巴達,他利用自己的聲望延宕談判並以故作姿態的保證衝淡和平息了斯巴達人的疑慮。其他使者是在城牆已達可供防禦的高度以後才啟程的。與此同時,在斯巴達已傳開了正在重修城牆的消息。

地米斯託克利佯裝不信。他請求斯巴達人自派一使團到雅典去調查,私下又告訴雅典人把斯巴達使團人員扣為人質。當雅典的其他使者來到斯巴達後,地米斯託克利才全部攤牌。他宜稱雅典現在已有其防禦之道,它將從事自衛。在戰爭危急之時,它能自己決定何去何從,因而選定了一條既符合它自己的也符合全體聯盟利益的道路。現在雅典人認為重修城牆同樣也是這樣一條道路,對己對人都有好處。

因此它請求斯巴達人承認這是一個平等的主權城邦應有的選擇。這一既成事實被接受了,雙方使團也就各自回國。後來,當地米斯託克利要在比雷埃夫斯港修築城堡時,他就宣稱比雷埃夫斯是反抗波斯海軍任何攻勢的希臘艦隊的基地,以此為理由先發制人地堵住了斯巴達的任何抗議雅典和斯巴達的分歧被共同面臨的危險——波斯入侵的陰影蓋住了。在公元前478年夏天,當伯羅奔尼撒人已收穫莊稼以後,希臘議會派遣了希臘聯盟的兩支遠徵軍出發。第一支部隊仍由斯巴達王列奧提齊達率領,其任務是懲罰北希臘的各個投降城邦,特別是帖撒利的阿留阿代族統治者;同時,確保這些地區免受波斯的陰謀煽動。

陸軍和艦隊都前進到了帕加塞地區,但沒能把阿留阿代族驅逐出拉利薩。在這一失敗以後,列奧提齊達在斯巴達受到審判,以腐化罪受到處分。這位麥卡利的勝利者被判處終身流放逐出斯巴達。可能也在同一年,斯巴達向安菲克提翁聯盟議事會建議開除一切在戰爭中守中立的成員。

這一建議由於地米斯託克利的影響而未能成功,因為他警告其餘成員:如果斯巴達之議通過,則議事會將為斯巴達同盟所左右。第二支部隊是由斯巴達攝政,普拉提亞的勝利者波桑尼亞指揮的,它進一步發展了麥卡利勝利的成果,佔領了賽普勒斯的大部分地區,還從波斯人手中奪回用典意因。這重大成就使腓尼基艦隊受到封鎖,又切斷了亞歐之間的第二條交通線。但在此時,斯巴達又遭到另次屈辱。

波桑尼亞的獨斷專行引起希臘各部分隊長官很大不滿,促使一些愛奧尼亞人和埃奧利亞人,以奇奧斯人、列斯堡人和薩摩斯人為首,倒向亞裡斯提德及其指揮官員一邊,提出了要雅典人掌握指揮權的要求,因為他們是愛奧尼亞的創建者。察覺這一密謀之後,斯巴達召回了波桑尼亞,對之進行審判。有關他在擔任最高司令時濫用職權的指控大多數得到了昭雪,但他和波斯人有勾結的證據看來卻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斯巴達政府免去波桑尼亞的司令職位而讓多爾西斯接任,他帶了一批參謀人員和一小支軍隊前往。可是,在赫勒斯滂的所有盟邦這時卻自願接受了雅典的領導,只有從伯羅奔尼撒來的水手和艦上步兵除外。到公元前478年末尾,多爾西斯和他的部屬也都撤離,斯巴達就再也沒有統率艦隊的企圖了。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小夥伴們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斯巴達是誰?他與雅典是什麼關係?
    此後,斯巴達和雅典等眾多城邦陸續興起。 它們給歷史增添了豐富多彩的畫卷,也給世界,特別是歐洲,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相同點:斯巴達和雅典都是希臘的著名城邦,都實行奴隸主專政。
  • 雅典和斯巴達的戰爭!
    雅典和斯巴達是怎樣陷入戰爭的? 雅典實力的增強引起了斯巴達及其盟友的恐慌,因而爆發伯羅奔尼撒戰爭。修昔底德的這個結論其實有些過於概括。畢竟雙方實力差不多,而且都各自有一群小弟,周邊還有各種敵人存在,隨便挑起戰爭並非明智之舉。
  • 雅典和斯巴達的伯羅奔尼撒戰爭:摧毀希臘的戰爭
    伯羅奔尼撒戰爭(Peloponnesian War)是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與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聯盟之間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從前431年一直持續到前404年,其中雙方幾度停戰,最後斯巴達獲勝。這場戰爭結束了雅典的經典時代,結束了希臘的民主時代,強烈地改變了希臘的國家。幾乎所有希臘的城邦參加了這場戰爭,其戰場幾乎涉及了整個當時希臘語世界。
  • 古希臘世界為何遲遲未統一?主要由於雅典和斯巴達不是「一條心」
    即使是形成了短暫的同盟,但是在 同盟之間,也是一個分散的集體, 無法凝聚成為一個完全統一對外的國家,發展成為如此分裂的世界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的城邦自治原則。
  • 古希臘文明的興衰之斯巴達與雅典(四)
    但是他在文化上卻非常愚昧和落後,斯巴達雖然通過強悍的軍事實力,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打敗了雅典成為全希臘的霸主。但是好景不長,曇花一現,斯巴達很快就被別人城邦所取代。其在文化上可以說幾乎沒有任何可以留給後世欣賞的東西。著名歷史學家威爾杜蘭一段話:時至今日,在這個僅有少許殘留的廢墟中幾乎很難看到一個雕塑殘軀或傾倒的石柱來正明希臘人曾經在這裡居住過。
  • 從伯羅奔尼撒戰爭,看強盛的雅典被迫謝幕,探究斯巴達得勝原因
    這場戰爭是希臘的兩大強國之間的爭鬥,歷時27年,在這漫長的爭鬥過程中,雅典和斯巴達所領頭的提洛同盟和伯羅奔尼撒同盟兩大陣營之間上演無數刀光劍影。最終在霸主的擂臺之上,曾經強盛的雅典被迫謝幕,斯巴達贏得了霸主的王冠。其實雅典是希臘最大的城邦,也是希臘最強大的城邦,尤其以海軍實力威震整個希臘。
  • 斯巴達與雅典之戰
    伯裡克利領導雅典四處出擊,推銷雅典式的民主,到處推翻各希臘和小亞細亞的貴族寡頭政權,幫助它們建立民主政體。雅典周圍集合了170多個城邦,建立了以民主政體為價值觀的提洛同盟,雅典在各同盟國設軍事基地,甚至雅典的海軍司令部也設在海外同盟國的領土上。強大的雅典海軍一度完全控制了愛琴海和黑海,成為那個時代的海上霸主。
  • 希臘史22:從提洛同盟到雅典帝國——雅典是怎樣成為海上帝國的?
    公元前468年攸裡梅敦河戰役以後,雅典已然成為東地中海地區的海上強國,綜合國力大為提升。這期間,雅典的主要軍事目標由打擊波斯人,轉變為制服提洛同盟各國,雅典與提洛同盟諸邦之間的同盟關係逐漸走向敵對關係,雅典同盟也隨之逐漸演變為雅典帝國。
  • 圍城政治學:雅典人和斯巴達人怎樣打伯羅奔尼撒戰爭
    [摘要]美國軍事史學權威漢森的《獨一無二的戰爭:雅典人和斯巴達人怎樣打伯羅奔尼撒戰爭》一書,以橫切的方式分析希臘戰爭,其中討論圍城戰,似為一般編年性質的戰史所罕見。戰爭的意圖具有政治性。《獨一無二的戰爭:雅典人和斯巴達人怎樣打伯羅奔尼撒戰爭》,(美)維克託·戴維斯·漢森著,時殷弘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5月版 根據和田龍小說改編的電影
  • 提前2000多年上演的「美蘇冷戰」,古希臘的斯巴達與雅典爭霸
    戰鬥中的古希臘雅典海軍憑藉著優勢的海軍,雅典成為了一個海洋帝國。並控制了希臘世界的貿易主導權,成為希臘世界的經濟、貨幣中心。然而雅典的霸權引起希臘城邦中的另外一個強權斯巴達的不安,斯巴達不滿於雅典在古希臘的霸權,而最終投入到與雅典的爭霸之中,古希臘世界最終進入到兩個強大城邦的爭霸時代。
  • 逐漸膨脹的野心,新型戰術的熟練運用,雅典與斯巴達的曠日之戰
    但終究戰爭是一個破壞力極大的獲取利益的手段,當戰爭一起,戰爭雙方甚至沒有輸贏。發生在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的一場戰爭就完美的闡述了這一點。 伯羅奔尼撒戰爭就是一場破壞力巨大的戰爭,在這場戰爭裡整個希臘世界都被捲入其中;甚至在這場戰爭之後強盛的雅典逐步走向衰亡,自由民主的希臘民主時代也因這場戰爭而結束戰爭雙方最初的問題究竟出在哪兒呢?
  • 雅典教育和斯巴達教育的較量
    雅典的教育與斯巴達教育相比,都是為奴隸主階級服務的,奴隸無權享受教育。但由於各自的政治、經濟狀況不同,因而教育體制也彼此各異。
  • 同樣是希臘的重要城邦,為何雅典和斯巴達如此不同?
    在長到14歲後,男孩還會進入高等學校繼續學習,到18歲後,他們會進入雅典軍校,畢業後就正式成為了一名雅典公民。女孩則不需要上學。15歲後,斯巴達男孩也將進入專門的學校學習,只是與雅典男孩不同,斯巴達男孩的課程主題只有一個,就是學習各種格鬥技巧,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戰士。在上學期間,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比賽,通過這些比賽選取最優秀的孩子。等通過最後一次考試後,斯巴達孩子就直接走上他們的工作崗位,也就是去軍隊服役。
  • 關於古希臘的教育——斯巴達和雅典
    在古代世界教育史上,古希臘的兩個不同的教育:斯巴達和雅典的教育,雖說在同時期,但是教育的內容,手段,目的等都有許多的不同點。我們可以通過他們的背景來深入理解為何他們的教育有如此的不同。古希臘是巴爾幹半島南部,愛琴海諸島及小亞細亞一群奴隸制國家的總稱,最強大最有名的是斯巴達和雅典。
  • 以斯巴達和雅典為主的古希臘前期教育
    古希臘教育體系經過了多樣化的發展,在初期階段,主要以斯巴達和雅典這兩個城邦的教育體系最有代表性。斯巴達的教育制度實行的是典型的古典軍國主義教育制度,教育甚至於被提升到了國策的程度,完全由國家控制,有著獨特的實用性和軍事性。他們實行全民皆兵政策,以尚武和忠誠作為教育的核心。
  • 【讀文筆記3】雅典與斯巴達:我說的自處型社會與競爭型社會的雛型
    一些朋友在反饋中要求我將這兩個概念做一個更詳細的說明。今天我先簡要概括一下我有關的看法,然後用雅典和斯巴達作為案例,來形象地來理解這兩種體制的異同以及存在於其中的邏輯。因為在我看來,可以將雅典和斯巴達看作是這兩種體制的雛型。1、自處型體制與競爭型體制之間的選擇,可以說是一個基本的、原初性的問題。
  • 古希臘的三國時代——雅典、斯巴達和底比斯,究竟是誰笑到了最後
    公元前8世紀,中國進入了春秋時期,而同時期的古希臘則在愛琴文明滅亡之後重新出現了滿天星鬥般的城邦文明。帝國崛起希波戰爭以希臘的勝利結束,雅典成為諸城邦中最有威信的霸主。而斯巴達在阿基達摩斯二世的領導之下,憑藉它令人畏懼的戰士,戰爭一直處於僵持,直至締結合約。戰爭第二階段(公元前415年~前404年),這一階段,雅典想以空前規模的海軍遠徵西西里,但事與願違,雅典海軍被斯巴達全部殲滅,雅典戰敗。此後,提洛同盟解散,雅典成為俯首聽命於斯巴達的二等城邦。
  • 當半民主遇上奴隸制,雅典與斯巴達誰將稱霸?奴隸經濟戰爭後遺症
    正是因為這種民主執行範圍的狹隘性才會使得之後的民主雅典開始向帝國雅典演變。而斯巴達在經歷了十分徹底的軍事改革之後,剛剛出生的男孩就被賦予了為國家利益奮勇而戰的戰爭使命。戰爭前期雅典一直處於優勢,但是雅典發動西西里遠徵成為整個戰爭的轉折點,這次遠徵雅典完敗而歸。公元前405年的羊河戰役,徹底摧毀雅典的抵抗,最終不得不與斯巴達議和。
  • 斯巴達人的歷史可不僅僅是軍事這一點,看看斯巴達的前身後世
    斯巴達是拉科尼亞的一座城市,位於希臘伯羅奔尼撒河畔。在古代,它是一個強大的城邦,有著著名的軍事傳統.古代作家有時把它稱為拉科達門,而它的人民則稱為拉塞代莫尼安人(Lacedaemonians)。斯巴達在公元前404年在第二次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戰勝雅典後達到了權力的頂峰。
  • 教綜知識總結 | 斯巴達雅典的教育對比(詳細)
    為了鎮壓奴隸的反抗和異邦的侵襲,斯巴達把每個城邦變成了一個大軍營,每一個斯巴達人都將通過長期嚴格的軍事體育訓練而成為士兵。雅典與斯巴達一樣,奴隸主與奴隸在數量上懸殊很大;而且工商業的發展,又產生了工商業奴隸主;農民和手工業者都是自由民,比奴隸自由一點。雅典的階級矛盾複雜尖銳,這是雅典實施民主政治的社會基礎。                民主政治所提供的較為寬鬆的社會環境,使得雅典的哲學、文學、藝術等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