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在線「微門診」,關於「備孕二寶準備」答疑即將更新,歡迎點擊首頁菜單「微門診」查看!
胎兒在子宮內的活動稱為胎動,胎動既是孕媽咪和寶寶間的親密互動,也是胎寶寶傳達健康訊息的方式。胎動正常,表示胎盤功能良好,輸送給胎兒的氧氣充足,胎兒在子宮內生長發育健全,很愉快地活動著。胎動異常,則預示胎兒目前遇到了困難或危險,孕媽咪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胎動——生長發育的準備
胎寶寶的運動在關節和肌肉的正常發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發育中的關節通過不斷運動塑造了各自的外形,保證骨與骨之間能夠協調運動。而且,就像鍛鍊可以維持人的身體健康一樣,寶寶的運動也是一項健身項目,有助於促進胎寶寶的肌肉發育,這樣在分娩時,寶寶就能以良好的狀態順利通過產道。
⊙早期的胎動——"蝴蝶在子宮內扇翅膀"
在孕媽咪的孕7~8周時,胎寶寶便開始運動了,雖然這時ta只有2.5釐米長,但在脊柱兩旁已經出現了肌肉。因為胎寶寶太小了,所以這時孕媽咪根本感覺不到ta的存在,胎動也只能藉助超聲檢查才能察覺得到,研究者將胎寶寶這個時候的胎動描述為痙攣樣或漣漪樣運動。在第12周時,胎寶寶開始在孕媽咪子宮裡滾、打,甚至是皺眉頭;在以後的幾周裡,胎寶寶的運動趨於多樣化。在孕早期,可以區別出胎寶寶20種以上的動作類型,包括吮吸、打哈欠、打嗝。而在13~17周時,胎寶寶在竭盡全力鍛鍊各種各樣的動作。
孕媽咪的感覺
大約從第9周開始,陣發性地出現胎動,有時持續時間長達7分鐘,但更經常的是,只持續1~2分鐘。很可能寶寶也有一個中意的休息場所,一般位於羊膜囊的最下部,活動後會再經常回到那個地方。
對每一個孕媽咪來說,第一次感覺到胎動是令人難忘的重大事情。對第一次懷孕的孕媽咪來說,可能到第20周時,也可能會更遲一些,一直到第24周才能感覺到胎動。這些早期的胎動感覺就像顫動,起初自己也會有些疑惑。如果孕媽咪不是第一次懷孕,也許能夠更早地感覺到胎動,因為通過第一次懷孕,你已經知道了這些徵象。
孕媽咪的很多感覺取決於胎寶寶的生長速度,胎寶寶的快速生長讓孕媽咪意識到ta的存在,因為胎寶寶只有足夠大時,才能推擠、觸碰孕媽咪的身體。
其實,孕媽咪感覺到胎動時,也不是通過子宮內膜來感覺的,因為子宮缺少必要的感覺受體。而是當胎寶寶踢動時,子宮觸及了腹壁的肌肉或其他器官(如膀胱),正是這些肌肉或器官提供了胎動的感覺。胎盤的位置也會影響胎動的感覺哦,如胎盤位於子宮的前壁而不是子宮的後壁,孕媽咪可能會同樣感覺不到胎動的。
⊙後期的胎動——胎寶寶和母親傳遞感情
隨著胎寶寶的長大,胎動不再那麼頻繁了,但是孕媽咪能更明顯地感覺到它。特別是在孕晚期,孕媽咪可能感覺到寶寶猛烈地踢自己的肋骨和膀胱,以證明ta的存在。胎動次數的減少,部分歸因於寶寶的長大,也歸因於更精細的動作需要加強以及神經系統內神經連接的發育。
孕媽咪的感覺
細心的孕媽咪會注意到,進食時胎寶寶變得更活躍,可能是甜的食物為寶寶提供了能量而引發一陣胎動;另外,當孕媽咪情緒激動時,或只是變化身體的姿勢和位置,感覺比較舒服時,胎寶寶也會變得活躍。到了晚上,因為沒有白天的紛擾,孕媽咪靜靜地躺下來,舒適安詳,這時胎動會更多一些。研究表明,大約在午夜前後胎寶寶的活動達到高峰,這可能預示著胎寶寶的睡眠和清醒周期就像新生寶寶的睡眠周期一樣。
到了孕晚期,孕媽咪就應該仔細記錄自己的胎動啦,因為胎動的狀況反應著胎寶寶在子宮內的情況。根據時間的不同,胎動的次數也會有變化。一般而言,晚上胎動次數較多、早晨較少。尤其是夜晚睡覺前,胎兒動得最多,因為胎兒此時比較有精神。所以,當孕媽咪自測胎動次數時,應分別計算每天早、中、晚的胎動次數,每次計算1小時,再將3次的計數之和乘4,便是12小時胎動的次數。
⊙異常胎動——孕媽咪提高警惕
1.胎動減少
當1小時內,胎動少於3次,或12小時內胎動少於10次,就是胎動太少了。胎動突然減少可能是由於孕媽咪有發燒的情況,造成身體周邊血流量增加,使胎盤、子宮血流量減少,造成胎兒輕微缺氧。另外還要注意和平時的胎動橫向比較,當出現胎動數低於平時數字的一半時,那胎動也是不正常的。胎動次數明顯減少直至停止,是胎兒在宮內重度窒息的信號。
2.胎動突然加劇又很快停止
可能是孕媽咪受到嚴重的外力撞擊,或者是胎兒翻身打滾時被臍帶纏住,血液無法流通,因缺氧而窒息就可能會出現這樣的胎動反應。有高血壓、嚴重外傷或短時間子宮內壓力減少的孕媽咪多容易出現此狀況。
3.胎動出現晚,相對較弱
可能是胎盤功能不全引起的,各種原因所導致的胎盤功能不全造成胎盤供給胎兒的氧氣不足,胎兒因為長期的缺氧使胎動減緩。
(封面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