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孕早期,進入孕中期後,孕媽們從對「胎停流產」的擔心變為對「產檢和胎動」的擔心,害怕產檢不過,想早點感覺胎動,而且整個孕期胎動正常等。但不少第一次懷孕的孕媽,並不很了解「胎動」的知識,接下來京媽就來說說什麼時候開始出現胎動、胎動的規律、正常胎動和異常胎動的區別等,一起來學學。
什麼時候開始有胎動?
其實,最早在懷孕8周左右,胎寶寶就已經能夠自主活動了,但由於「浮動」的力度非常小,孕媽媽並不能那麼容易的察覺到,只能在超聲波下顯示出胎寶寶的原始搏動。
隨著胎寶寶逐漸變大,胎動就會明顯起來。一般情況下,大部分孕媽們能明顯的感覺到胎動是在懷孕18-20周左右,敏感的孕媽或是二胎媽媽可能最早在懷孕16-18周就能感受胎動。
胎動有這些規律,孕媽要知道!
因為胎動是動態變化的,也就是隨時可能發生變化,時而多時而少、時而強時而弱,也都是正常的,那接下來就來說說孕期的胎動規律。
一天中胎動強弱規律
胎動在上午8-12點會比較微弱且均勻,因為一天當中就數早上時間是孕媽情緒或者飲食最平衡階段;
到了下午2-3點時,胎動最少,因為孕媽午飯過後需要休息,胎兒也是需要休息的;
到了傍晚6點後,胎動逐漸增多,晚上8-11點是最活躍的,因為孕媽吃完飯後,血糖升高,心跳頻率加快,而且這個時間孕媽大多是坐著或躺著休息,就更能安靜、無壓力的感受到胎動。
不同孕周胎動強弱規律
懷孕16-20周時,是胎動比較微弱的階段。 孕媽通常會覺得胎動只像小魚在遊泳,或者是小魚在吐泡泡,這種胎動的感覺就跟平時的脹氣或者腸胃蠕動很像,就會導致很多沒生產過的孕媽分不清楚到底是不是有了胎動。
懷孕20-35周時,是胎動最激烈、明顯階段。 這個孕周胎寶寶的個子還不是很大,子宮的空間足夠胎寶寶自由活動,孕媽可以明顯地感受到胎寶寶拳打腳踢、翻滾等各種大動作,與此同時,有胎動時,周圍的人甚至都能看到孕媽肚皮在蠕動起伏。
懷孕36周後,胎兒的動作就不會太激烈和明顯了。 因為胎兒的大小几乎撐滿了整個子宮,子宮內的空間不夠胎寶寶自由活動了,而且胎頭下降入盆後,胎兒就更加不想動了,就偶爾伸伸手、動動身體,即使胎動的次數不變,但力度也會變小。
「異常胎動」孕媽要警惕,和正常胎動這樣區別
沒出現胎動前,孕媽擔心的怕不出現胎動,但等胎動出現後,孕媽也仍然不能放鬆,又開始擔心「胎動不正常」,但對於沒經驗的孕媽來說,可能會不太清楚,什麼樣的胎動是正常的,什麼樣的胎動是異常的,那一起來看看。
正常的胎動:
一小時不少於3-5次,12小時胎動次數為30-40次以上。有的胎寶寶12個小時胎動次數可達到100次以上,但只要有規律、有節奏、曲線變化不大,就說明胎動正常。
異常胎動:
如果一小時內胎動<3次就需要注意了,孕媽可以拍拍肚皮和寶寶說說話或者吃點甜食,刺激一下胎兒,再接著計數,要是再<3次,就要及時去看醫生;
如果計算出12小時的胎動次數<30次,就要引起注意,並繼續觀察;
如果當天的胎動次數和以前相比減少了30%以上,也要引起注意;
如果連續兩個小時監測胎動<10次的話,也要及時到醫院監測。
以上就是關於胎動的知識,孕中晚期,孕媽很有必要每天計數胎動,而且數胎動時最好採取左側臥位的姿勢,環境儘量保持安靜,心情處於平和,這樣是尅確保數據準確性的,對不確定的異常胎動一定要及時到醫院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