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寫春聯,「花式」字母不倫不類,只有一個字保留漢字的神韻
國家有邊界,但是文化卻是沒有邊界的。自古以來,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一直吸引著世界各地人慕名前來。而越南古稱安南,自古就受漢文化的影響。早在西漢末年,漢字就傳入越南,成為官方語言。至此以後,寫漢字、過春節、端午節,早就成了越南人的文化習俗。
可見,在越南還叫安南的時候,漢字早就在那裡流通,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在鴉片戰爭之後,隨著中國的不斷衰落,法國人乘虛而入。越南逐漸成為法國的殖民地。為了減少越南與中國的聯繫,法國人開始限制漢字在越南的流通。漢字從越南的官方文字,變成少眾文字。
1945年,越南正式廢除漢字,在越南民間使用漢字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這些看起來像「麻花」的蝌蚪文。對於,越南正式廢除漢字,脫離「漢字圈」,很多國人其實是抱著一種「被背叛」的遺憾感的。
其實,廢除漢字,對越南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損失呢?下面我們看看,廢除漢字之後,越南人寫的春聯是什麼樣子?
在制度設計者看來,廢除漢字之後,帶有漢文化色彩的春聯、春節、紅包、龍舟等文化元素,就會在越南退潮,甚至是銷聲匿跡。但是,讓他們意外的是,漢字並未在越南退潮,相反,春節還很紅火,紅包依然是必不可少的,春聯更是必需品,家家戶戶在春節時都要張貼。
只不過,在廢除漢字之後,越南人的春聯,確實有點醜。若是有幸春節去越南旅遊,你會發現,在越南的鄉間集市之中,用越南文寫的春聯琳琅滿目。上面的字,有的長出一個「長辮子」,有的留出一個「掃帚尾巴」,看起來像是道士畫的符文。確實是醜出了天際。
但文化是割不斷的。即使是你不懂上面的蝌蚪文,但是你也能感受到,春聯背後的喜慶和祝福。這可能就是文化的力量。
越南廢除漢字,已經快75年了。這已經是2代多人的時光。目前越南人已經習慣了無漢字春聯的存在。對於,春聯上的拉丁文,看起來像是麻花的存在,越南人早就適應了。即使是這位看起來上了年紀的滿是白髮的老者,也深入其中、自得為樂。你看,他正在寫著誇張的「美術字」,看起來很享受。
目前,越南的年輕人,已經對春聯上的漢字,完全不明就裡。他們開始追求用「越南文」寫春聯。這也就是所謂的越南書法----用漢字在春聯、宣紙上寫拉丁文。在我們看來這是非常不倫不類的,但是在很多越南年輕人看起來,卻很享受這種狀態。不過,看著越南年輕人拿著毛筆寫字母,有一種非常強烈的違和感!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目前在越南網絡上,這種「越南書法」還很流行,很多年輕人甚至玩起了接力,上聯、下聯不斷地接力,自得其中。這可能也是漢字在越南被廢除之後,產生的一種文化變異吧!
目前看來,越南對漢字的廢除很徹底。但是,無論是怎麼廢除,怎麼禁止,有一個字也是禁止不掉的。所以,即使是越南春聯「滿篇都是蝌蚪文」,但有一個漢字卻是無法更改的,也萬萬不能更改的。
這個漢字就是福。
唯一被保留下來,且被越南接受的漢字是---福。寫春聯,可以用不同的上下聯,但是中間的福字卻是不能改變的。正是這個福字有著特殊的含義,所以,它被自發地保留下來。不僅在春聯中,在很多越南家庭,福字也被裝裱,以書法作品的形式被收藏。寓意著幸福、吉祥。這也是越南人傳播度、認可度最高的漢字。也是唯一保留下來的漢字元素。
漢字在越南被抵制,其實也是一面鏡子,足以說明越南人站位的小,以及漢文化強大的輻射能力。而別人越是抵制,我們就更要珍惜。珍惜我們的文化習俗、風俗習慣和傳統文化。
目前,一些聖誕、情人節等洋節日,正在悄然無息間侵蝕我們的文化基因,對此,我們是不是也要做些什麼呢?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句話一面是鼓勵我們接納外界的文化。但另一面呢?如果我們自己不保護自己的文化,又何談將它推向世界舞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