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獨的圖片很清晰,為什麼投稿系統的PDF文件中圖片很模糊?怎麼解決?
答:投稿系統在提交所有文件後,會自動生成PDF文件,生成PDF文件時投稿系統會自動壓縮圖片,降低圖片解析度,使生成的PDF文件較小,方便審稿時文件傳輸。
在生成的PDF文件裡面一般存在指向原始圖片的下載連結,審稿人可以下載原始圖片瀏覽。
怎麼提高投稿系統PDF文件中圖片的清晰度?
首先圖片可以採用矢量圖(如EPS或PDF)的,儘量提交矢量圖,矢量圖在壓縮、放大時不會失真,生成的PDF文件會很清晰。
對於有些只能採用位圖格式的圖片,儘量在採用高解析度時降低圖片的大小,或者採用投稿雜誌要求的最低解析度即可。
不要過分追求高解析度,解析度越高,圖片越大,在壓縮時圖片損失的信息就很多。
如何提高圖片解析度又不至於讓圖片太大?
答:原則上我們是沒有辦法直接提高圖片解析度的,只能在現有的圖像信息基礎上進行類似於"重新分配"的工作。如通過降低圖片的尺寸,從而達到(無損)提升圖片解析度的目的。
需要說明的是,針對單張圖片,降低尺寸導致的解析度提升是不會使圖片變大的(因為圖像信息並未增加),所以圖片大小是不會增減的。
因此,該問題暗示的意思是人為調大圖像解析度導致圖片變大,但我們並不推薦這樣做,因為人為地直接提升圖片解析度會讓圖片更加模糊,也是無法滿足雜誌社要求的。
投稿SCI雜誌的圖片大小有何限制?怎麼降低圖片的體積?
答:單張圖片的大小並沒有明確限制,但是圖片儘量不要太大。
對於太大的圖片怎麼降低體積?
前面講過,投稿圖片分三種,半版圖、2/3版圖和全版圖,不同類型的圖片寬度不一樣。
在提交投稿系統前,可以在PS裡面將圖片寬度設置為想在論文中展示的寬度,保存的時候選擇"LZW"、"扔掉圖層並拷貝"將圖片保存為TIFF格式。
對於解析度太高的圖片可以適當降低解析度,只要滿足期刊投稿要求即可。
投稿圖片是不是解析度越高越好?
答:不是越高越好。
首先要滿足期刊的投稿圖片最低要求,在非人為的情況下儘量選擇高解析度。
儘量不要人為提高投稿圖片的解析度,人為調高解析度並不能增加圖片的清晰度。
反而使得圖片越大,提交投稿的時候越麻煩。
圖片是中文版軟體處理的或通過中文版軟體生成的,導致圖片上有中文怎麼辦?
答:很多作圖軟體如(SPSS、SAS、R等)都有中英文版本,可以使用英文版本。
另外在導入原始數據進入作圖軟體前,將原始數據中的中文改成英文,或者生成圖片後,軟體裡一般可以直接編輯圖形,此時改成需要的英文。
實在有中文的刪不掉的圖片,位圖可以用Photoshop修改,矢量圖可以用Illustrator修改,只要不是篡改實驗數據等重要信息時,有修改痕跡沒關係的。修改的字體和大小應與原始圖片保持一致。
Photoshop中保存的TIFF格式的圖片過大,怎麼辦?
答:TIFF格式圖片可以保留圖層信息,這是圖片變大的主要原因。
在保存的時候選擇如下選項,可以無損壓縮TIFF圖片,使圖片文件較小。
既然矢量圖片放大不會失真,是不是都用矢量圖比較好?
答:不建議都使用矢量圖。
不同的圖片對於色彩、細節以及需要顯示的信息有不同要求。
論文圖片的類型一般分為三種實驗圖、數據圖和示意圖。
對於數據圖(如生存曲線) 或者示意圖(如信號通路) 儘量提交矢量圖,而實驗圖(如螢光、電鏡)需要顯示豐富的色彩信息,不需要看清所有細節,建議提交位圖。
圖片要求CMYK色彩模式還是RGB色彩模式?
答:前面講過,CMYK色彩模式是印刷業通用標準,RGB色彩模式適用於數碼設備上。
要出版印刷的文章建議採用CMYK模式,但是現在很多期刊都有電子版,而RGB模式顯示效果更好,更適合在網絡上傳播。
並且RGB模式轉變為CMYK模式容易,但是由CMYK模式轉變為RGB模式,圖像的表現力卻會下降。
所以 在提交圖片時可以考慮提交RGB色彩模式。
而對於壁報等需要印刷出來展示的,建議考慮CMYK模式。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SCI論文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