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家建築材料工業房建材料及結構安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副主任劉新狀
首屆「姜堰杯」全球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以「賽搭臺、以產引才」,大力引進海內外優秀創業人才、創業團隊、創新項目匯聚姜堰,深入實施「人才強區、科技興區」戰略。
正文:
作為江蘇省人民政府1990年首批命名的六個「建築之鄉」之一,姜堰區2007年、2011年、2016年三次被命名為「江蘇省建築強縣(市)」,2016年被命名為「中國建築之鄉」。建築業在全省縣級排名前十,連續七年在泰州市建築業綜合考核中獲得一等獎。
姜堰建築業總產值首次突破500億元大關,達512億元;實現建築業增加值126億元、工程結算收入375億元、入庫稅收5.36億元。
在建築行業收穫了大量經濟效益的同時,姜堰的建築企業隊伍也打造了一支包括正太集團、錦宸集團、正威科技集團等在行業領先的鐵軍。
如果能把更多性能優越的新材料用到姜堰的建築行業,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汙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築,對繼續發揮姜堰建築業的優勢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建築在建造和運行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資源和能源,並對生態環境產生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在改善和提高人類居住環境的同時,如何促進資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減少汙染、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是城鄉建設發展面臨的關鍵問題。
發展綠色建築,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融入建築的全壽命過程中,已成為我國今後城鄉建築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貫徹執行可持續發展基本國策的重要方面。
在各項工作中,對建築材料的選用對於發展綠色建築非常重要。
建築材料是建築主體的基礎,是建築物質量的根本保障;同時,建築材料也是建築物碳排放以及環境負荷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些年來,建築材料不斷推陳出新,多種新材料受到廣泛應用。那麼,在選用這些新材料的過程中,應該關注哪些問題?
我認為,應該從產品性能、環境安全性、環境功能性以及全周期環境負荷等方面對產品進行綜合考慮。
1.產品性能
各類產品都有相應的產品標準,這是產品品質的基本要求。一款建築性能出眾的建築材料必然要在關鍵性指標、耐久性、能耗和節水等方面都能符合甚至高於相關標準。
對於不同的建築材料類型而言,應針對其用途,提出關鍵性指標,並適度提高其指標要求。如在選用結構材料時,使用高性能的結構材料可以節約建築材料用量。
材料耐久性優良,例如選用高性能鋼材、高性能混凝土、高品質的牆體材料和防水材料等,可保證材料使用功能維持時間長,使用期限長,減少在建築全生命周期內的維修次數。從而減少建築對材料的需求量,也減少廢舊拆除物的數量,減輕建築對環境的汙染。
我國建築的能源消耗已佔全國能源消耗的27%,降低建築的能源消耗已是當務之急。如在選用節能型圍護材料時,一定要與結構體系相配套,並重點關注其熱工性能和耐久性能,以保證長期的優良保溫隔熱效果。雖然使用此類圍護材料會增加一定的成本,但據有關專家計算,只需通過5-7年就可以由節省的能耗收回所增加的成本。
在房屋建築中,節水也是綠色建材一項重要指標。因此,與用水相關建材產品的選用是極重要的一環。首先,要選用品質好的水系統產品,包括管材、管件、閥門及相關設備,產品應滿足相關標準要求,保證管道不發生滲漏和破裂;其次,要選用節水型的用水器具,相關的用水指標要求應高於產品標準中的要求,如節水龍頭、節水座便器等。
2.環境安全性
建築材料的環境安全性,是指國家有明確法律法規限定的在建築材料中所含有毒有害物質(包括放射性物質、揮發性有機物、氨等)的限量參數。
建築材料的有害物釋放主要來自:高分子有機合成材料釋放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人造木板釋放的游離甲醛、天然石材、陶瓷製品、工業廢渣製成品和一些無機建築材料的放射性汙染、混凝土防凍劑中氨的釋放等。
為控制有害產品流入市場,我國已有10項《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有害物質限量》標準,其中3項產品的有害物質含量已列為國家的強制性認證。
對涉及供水系統的管材和管件要有明確的衛生指標的要求,選材時應認真查驗由法定檢驗機構出具的檢驗報告的真實性和有效期,批量較大時或有疑問時應將進場材料送法定檢驗機構進行復檢。
有時,儘管室內採用的所有材料的有害物質含量都符合標準要求,但如果用量過多,也會使室內空氣品質不能達標。因此,有必要對各種建築產品在環境艙內模擬實際試驗,測試不同產品的有毒有害物質限量疊加釋放情況。
3.環境功能性
建築材料的特殊功能,是指產品除符合標準一般要求外,還要具有一些有利於環境、節能等方面且國家尚未作具體規定的特殊功能,包括電磁屏蔽性、吸聲性、導熱係數等。
由於人類活動造成了人類生活環境的變化,而有益於人類居住環境改善與保護成為了建材主要的研究方向。目前研究內容主要包括:抗菌防黴、淨化空氣、具有自潔功能的裝飾材料,太陽能利用相變調溫建築材料,呼吸性能好的溼度控制裝飾材料,防電磁輻射建築材料等,這些材料也是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開展或比較關注的內容。
4.全生命周期環境負荷
建築從最初的規劃設計到隨後的施工建設、運營管理及最終的拆除,形成一個全壽命周期。綠色建築選用的建築材料應在全壽命周期中減少對自然資源和能源的消耗,降低對環境的不利影響,並實現可回收、可重複使用和可再生利用。
(1)選用蘊能低、碳排放低的建築材料
建材工業能耗總量約佔全國能耗總量和工業部門能耗總量的7%和10%,廢氣排放總量佔全國工業廢氣排放總量的18%,選用蘊能低或生產過程資源、能源消耗少的建築材料,有利於節約能源和減少生產建築材料時排放的廢氣對大氣的汙染。
根據統計測算,建築材料的碳排放一般佔到建築的35%~40%左右,通過選用碳排放強度低的建築材料,實現綠色建築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降低,對於我國建設發展低碳經濟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2)選用利廢型建材產品
選用利廢型建材產品是實現廢棄物「資源化」的最主要途徑,也是減少對不可再生資源需求的最有效措施。利用工農業、城市和自然廢棄物生產建築材料,包括利用粉煤灰、礦渣、赤泥、河庫淤泥、秸杆等廢棄物生產各種牆體材料、水泥、陶粒等,或在混凝土中直接摻用粉煤灰、礦渣等。
(3)選用可循環利用的建築材料
可循環利用的建築材料,是指材料回收時可直接再利用,或經過再組合、再修復後可再利用的材料。例如連鎖式小型空心砌塊,當房屋空間改變需拆除隔牆時,不用砂漿砌築的大量砌塊完全可以重複使用。
(4)建築垃圾的再生利用
拆除建築物或施工中產生的建築垃圾的再生利用是使廢棄物「減量化」和「再利用」的一項技術措施。例如,結構施工的垃圾,經分揀粉碎後與砂子混合作為細骨料配製砂漿;在修路現場,用70%的舊瀝青混凝土和30%的新瀝青混凝土經特殊工藝配製成性能合格的鋪路材料;用廢熱塑性塑料和木屑為原料生產塑木製品,具有木材的觀感,可鋸可釘,適用於製作家具、樓梯扶手、裝飾線條和柵欄板等。
(5) 建築材料本地化
建築材料本地化即優先選用建築工程所在地的材料,可以節省長距離運輸材料而消耗的能源,為節能和環保作貢獻。
綜上所述,綠色建築選材時應充分考慮行業發展情況、社會經濟結構及生態環境,應在保障建材使用性能和健康安全性的前提下,兼顧其特殊功能性和生命周期環境影響性,以滿足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最終目標。
來源:搜狐
聲明:
1、中國周刊網所有自採新聞(含圖片),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責任編輯:楊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