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本科生留學、深造,就是不找工作

2020-09-03 金陽光出國

高等教育逐漸普及的今天,本科生不再是引人豔羨的學歷水平。考研人數創歷史新高,高校又在進行擴招,「本科教育值不值錢」成為眾人討論的熱門話題。


文章來源:文化人才在線、職問、新京報傳媒研究、DT財經等


今年高校畢業生的人數達到874萬,同比增加40萬。為應對今年複雜的就業形勢,教育部擴大碩士研究生和普通高校專升本招生規模,同時繼續擴大普通高校第二學士學位招生。不可否認,本科生的學歷光環正在逐漸褪色


1


最近無意中翻看北大、清華的2019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發現了一些令人驚訝的數據:



北大、清華,幾乎沒有本科生畢業就找工作了。


北京大學2019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2019年北大本部本科畢業生共計2726人,本科籤約就業率只有可憐的6.16%。加上靈活就業的比例,也不過23.88%,遠低於國內升學和出國留學的比例。
本科畢業就工作的北大學生,正在成為一種異類。
隔壁的清華大學,這一數據更低。2019年清華大學總共2282名本科畢業生中,籤三方就業的比例僅為5.4%,靈活就業比例為11.8%。加起來還不到20%。



越好的高校,越有這樣的現象:少數人選擇本科就業,大部分選擇繼續深造。在本科就業比例的數據上,北大、清華嚴重「拖了後腿」。
數據背後,隱藏的也許是頂尖高校畢業生的價值傾向。


一個南開大學畢業的學姐常常說起一個令她印象深刻的畫面:在本科生畢業晚會上,接受主持人採訪的學生清一色都是保研北大清華,或者申請到耶魯、哈佛進修,沒有人提到就業。


學姐畢業那年,南開的本科生就業比例大概是43%。



這個比例比清北復交的要「正常」很多,但能在畢業晚會上拿到話筒發言的,多是被認為是最「優秀」的畢業生——對於校方來說,到最好的學校去讀研,比拿到理想的工作offer的學生更加「優秀」。


2


未來,本科會不會就變成了基礎教育?


還記得前段時間,「清華新傳停招本科」的消息刷屏。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團委微信公眾號「清華清小新」5.15日消息稱,學校決定大幅度擴大新聞學院碩士研究生規模,今後學院的人才培養主要在研究生層次進行。此舉被解讀為「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將取消本科招生」。對此,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15日回應新京報記者,關於教學調整的情況,學院也在等待學校的正式文件通知,一切以學校發布的文件為準。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工作人員表示,未來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課程會融合入日新書院的本科教學中。日新書院可以直接招收高中畢業生。


知情人士透露,停招新聞本科生背後,涉及清華大學所有文科院系的本科調整,此外也有該校強基計劃中關於書院制建設的統籌考量。


據網友「風來西林」表示,隨著新聞事業發展,各種新聞類型再次拆分,尤其是財經新聞、法律新聞等等,對財經、法律等領域的知識的要求很高,這就可能導致本科學新聞出身的學生,在研究生階段進入各種新聞實驗室時候,反而要補充國際政治、經濟、法律知識


「在今天這樣一個普通文字性新聞已經可以自動生成,營銷號遍地、新聞門檻低的時代,如果以保證新聞高端人才的培養、確保新聞的分工和專業性為目的話,清華大學的做法沒錯。」


新聞專業報導具有複雜性,需要對某一領域擁有專業、深入了解的人才。在人人皆媒的情況下,需要新聞從業者專業的知識積累成為這部分支持者的共識。
清華的選項具備向下兼容的可能,即擴大研究生規模,在書院文理各專業學生中擴展新聞本科課目,建立更優的研究生生源。這個做法,不排斥國內另有一些高水平大學以後會仿效。



近期,各大高校正進行研究生招生複試工作,且臨近高考,這一變動受到學界和業界廣泛的關注,同樣在網絡上引起巨大爭議。在「我是清華得不到的學生」戲謔話語外,許多網友對新傳學科建設及人才的培養制度等問題進行了討論,且觀點出入較大。


3


就職於上海一家大型國企的HR棗棗說,在他們篩選候選人的過程當中,仍然優先關注候選人的經驗匹配情況,其次才是學歷。但擁有研究生學歷的候選人越來越多,公司的本科碩士比也達到了6:4。「同等水平經驗的情況下,肯定會優先選擇學歷高一些的。」


儘管研究生人數日漸變多,現階段招聘市場上的主力人群仍然是本科生。但本科生的學歷光環正在褪色也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


讀研不是萬能鑰匙,要從大學專業的角度理性看待讀研。大學的專業有很多種,對於偏於研究性、文科性的專業一般都需要讀研,比如醫學專業、生物專業、物理專業等。


對於偏於實踐性的專業,大學期間要做的是提升專業能力,本科畢業後不一定就非得要讀研,三年的工作經驗和研究生生活相比,顯然是前者更利於你在職場的發展。
讀研還是工作?在課餘時間,應該學習、做社團還是去實習?每一代大學生都曾在這些問題上糾結過。



有的人選擇學習,在實驗室裡擺弄著燒杯,在顯微鏡裡看世界,能讓他們覺得痛快。


他們身上真正的光環,不在於很早認清方向,也不在於選中了別人眼裡最好的那條路。不論是在實驗室還是在辦公室,只要是向著目標做十年如一日的努力,都值得嘉獎。


在糾結和羨慕中徘徊時,永遠告訴自己:定數是以後的事,努力永遠屬於當下

相關焦點

  • 2019屆本科生深造率,前2名是非211,清華第3,北大第8
    上大學就上名牌大學,但是現在的名牌大學和20年前的名牌大學已經不一樣了,因為大學擴招,本科生爛大街,整體學歷貶值嚴重,結果把211/985的本科也拉下水了,現在基本上本科生想找一個好工作幾乎成為不可能,哪怕你是清華北大畢業,現在不錯的企業和公務員崗位都要求研究生了。就是縣城的高中,基本都最低碩士學歷起步 ,而省會名牌高中基本都最低985碩士起步,清北優先。
  • 清華、北大,已經沒人本科就找工作了?
    清華北大,已經沒人本科就找工作了?清華、北大,是中國高校的雙子星,是國內大學的標誌性代表,他們的一舉一動,也都能透露出某種「信號」,對學生、家長、其他學校都有很好的參考意義。就在昨天(6月7日),一篇《清華北大,已經沒人本科就找工作了》的文章,映入筆者(超人爸爸說教育)眼帘。真這麼驚悚?清華、北大都這樣了,那其他學校的畢業生又該怎麼辦?這可是件大事啊!筆者趕緊點開,迫切地想要知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學霸「出國留學」深造後不回國?面對質疑,清華北大早已經回應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在網上經常能夠看到這樣的言論:什麼清華北大高材生,畢業後就出國,出國後就不會回國。國家白白花力氣培養了這樣的高材生,到底有什麼用?人們似乎對於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不再抱有羨慕的眼光,反而對他們持有偏見。認為他們就算是擁有了高學歷也沒用,因為他們不會把畢生所學反饋給國家。
  • 清華北大本科畢業生沒人找工作,本科教育是不是不值錢了?
    北大、清華,幾乎沒有本科生畢業就找工作了。北京大學2019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2019年北大本部本科畢業生共計2726人,本科籤約就業率只有可憐的6.16%。加上靈活就業的比例,也不過23.88%,遠低於國內升學和出國留學的比例。本科畢業就工作的北大學生,正在成為一種異類。
  • 北大清華沒人本科就找工作?本科就業經濟大變局到底該怎麼看?
    來源:江瀚視野6月9日根據媒體報導,最近無意中翻看北大、清華的2019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發現了一些令人驚訝的數據:北大、清華,已經沒有本科生畢業就找工作了。北京大學2019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2019年北大本部本科畢業生共計2726人,本科籤約就業率只有可憐的6.16%。加上靈活就業的比例,也不過23.88%,遠低於國內升學和出國留學的比例。隔壁的清華大學,這一數據更低。2019年清華大學總共2282名本科畢業生中,籤三方就業的比例僅為5.4%,靈活就業比例為11.8%。加起來還不到20%。
  • 為何清華北大的高材生,畢業後都不會去工作?原因讓人深思
    為何清華北大的高材生,畢業後都不會去工作?原因讓人深思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我相信每個中國人都是知道的吧,而這兩所高校,也是許多學生的目標,學生們以清華、北大來激發自己的潛能,還有自己的意志力。畢竟,清華和北大真的不是說上就能上,你需要足夠努力,足夠刻苦才可以。
  • 北大清華出去留學的人有些不回來,我們該怎麼辦
    不過,在大學不斷擴招的大背景下,大學生數量越來越多,本科生的溢價已經跟不上要求,高學歷依然是找工作的金字招牌,這也是為什麼以清華北大首的一流大學本科生留學深造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但是,同時也有一個疑惑,許多留學生特別是類似清華北大這種頂尖留學生,似乎並不太願意回國效力了,這是為什麼?第一點,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國外的生活環境的確很好。
  • 清北已無本科生找工作,本科教育或將成基礎教育?那專科生咋辦?
    清北已無本科生找工作,本科教育或將成基礎教育?那專科生咋辦?近期,看到一篇文章。該文用詳實的數據說明了清華北大畢業生考研、深造的人數越來越多,本科畢業選擇就業的人寥寥無幾。以2019年為例,北大本部本科畢業生2726人,本科籤約就業的人數只佔6.16%,加上靈活就業的人數也不過23.88%。而出國留學的人數佔到了30.01%,國內深造的人數佔到了43.51%。出國留學和國內深造人數合計佔比73%以上。而清華大學,2019年籤約就業人數不過5.4%,加上靈活就業人數也不過20%。
  • 國內哪所大學本科生考入世界頂尖大學最多?北大和清華排前兩位
    從統計表上看,2019年本科畢業生去世界頂尖大學深造的最多的大學依次是:北大、清華和浙大,人數分別是227人、152人和108人,人數均超過百人。 從比例(去ARWU前十大學留學的本科生人數/出國出境留學的本科生人數)上看,北大的比例最高,在2019年出國深造的學生中,有27.75%去了
  • 清華北大本科生、碩士生:有啥差別?網友:天差地別!
    清華北大雲集了我國最優秀的一批學生,同時這兩所學校也是我國最優秀的高校代表。所以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們必定是深受企業追捧的。但是古語云「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我們沒有身處在清華北大這樣高手雲集的地方裡,所以也不懂得他們的壓力和追求。
  • 進了清華、北大,是不是就捧上了金飯碗?
    1、本科生:以繼續深造為主8成左右繼續深造,20%就業工作。哥倫比亞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是清華、北大學子的最愛!2、研究生:以工作為主15%繼續深造,85%就業工作。
  • 清華北大的畢業生都去哪了?5年大數據告訴你:只有16%的人選擇出國,留學首選是美國......
    清華和北大兩所學校留學和就業選擇也體現出有趣的差別。話不多說,直接來看一手數據吧。(註:北大數據僅統計本部,文中數據來源於科學網與學校官網)整體來看,清華學生在2015-2019這5年時間裡,大部分本科生選擇國內讀研,這一比例平均達53.8%。
  • 清華本科生1/4出國深造!大多選擇美國!網友:我支持
    最近看過好幾篇文章,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凡是講到清華大學畢業生留學的新聞時,下面的留言區就是罵聲一片,很多網友都對這些高級人才去國外留學感到不理解。都覺得出去留學就成了賣國賊,不熱愛自己的祖國。2019年清華本科畢業生有四分之一出國深造,並且大多選擇了美國,但還是有一些網友有不同的觀點:我支持!
  • 清華北大專門「給美國培養人才」?真實數據「打臉」謠言
    在這部分出國留學的人中,絕大部分都是本科生,人數為699人。再看北京大學2019年畢業生,當年畢業生的總人數為9904人,出國深造的人數合計為1155,出國深造率為14.79%。而在2019年的出國總人數為89.3萬人。
  • 清華博士被拒,更「殘酷」的是清北本科生的選擇
    用人單位之所以敢「歧視」清華大學的博士生,原因只有一點:這位清華博士,第一學歷並非清華大學所頒發,他讀的是清華大學的研究生。正是因為學歷鄙視鏈的存在,這位清華博士生才會遭到如此打擊,因為本科不是985、211出身,倍受「侮辱」,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
  • 在「出國留學不歸」的輿論下,清華北大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種回應
    引言:最近甚囂塵上的熱點,就是網友對清華北大留學生不歸的討論。他們在看了一些數據以後,說清華北大的留學生大部分都留在了國外,沒有回國。網民要討論清華北大,要麼是念叨他們的好,要麼是念叨他們的壞。這「兩兄弟」每次都不能獨善其身,它們一直是被捆綁在一起的。
  • 在「出國留學不歸」的質疑下,清華北大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種回應
    要是不看自媒體,你可能都不知道清華和北大的畢業生,「都去國外留學了」。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清華和北大突然就被頂到了風口浪尖。我想了想,其實也不奇怪。一種是清華北大,一種是其他大學。清華和北大有沒有一起「吃過肉」我是不知道,但是只要網上有人煽風點火的話,那讓他們倆一塊挨刀,幾乎就是板上釘釘的。
  • 復旦大學本科生就業情況,與北大、人大、交大相比怎麼樣?
    復旦大學  下面詳細介紹本科生畢業情況,研究生就業情況暫不分析~  一、本科生情況  ——共2705人,男女比例相當出國出境:926人,其中,出國留學深造909人。出國留學率:33.6%。  ——升學率:65.7%,每10人中,有近7人繼續升學。
  • 清北畢業生5年去向大數據:北大偏愛銀行,清華傾向國網,華為成最大...
    清華和北大兩所學校留學和就業選擇也體現出有趣的差別。 話不多說,直接來看一手數據吧。 較之清華,北大本科生出國深造的比例更高,平均達30%以上。
  • 北大清華畢業生做什麼工作?60%以上選擇了公務員、事業編和國企
    在我國,能夠考上清華北大的都是人中龍鳳,考上了這兩所最頂尖的大學就是前途無量,找工作自然也是不用擔心了,清北的畢業生不管是國企,外企,事業單位,想進優秀的單位還是較容易的,只是看他們個人的意願罷了,那麼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們都在從事哪些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