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仔哥哥 (微博)畫
為何到鄉鎮衛生院社區醫院就醫的人多了
基本藥物「零加成」不僅降低了藥費,還改變了城鄉居民的就醫理念和習慣
70歲的趙爺爺患有高血壓20多年,需長年服藥。從他所住的深圳蓮花北小區走到三甲醫院深圳北大醫院只要5分鐘,而走到雨田社康中心要8分鐘,可他卻捨近求遠每月都來社康中心看病取藥。他選擇社康中心的理由有三:藥費便宜很多、排隊時間短、和醫生交流時間長。
深圳福田區2008年率先全省在社康中心試行基本藥品「零加成」做法,帶來的不僅僅是藥費減低,更是居民就醫理念和習慣的轉變。
根據衛生部的要求,到今年底廣東省要有60%的基層醫療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
基本藥物制度對我們的就醫意味著怎樣的改變?首批試點中,新興的「山區版」和福田的「都市版」是否具有可複製性?近日記者深入到這兩個縣區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康中心去一探究竟。
■名詞解釋
基本藥物
這個概念,由世界衛生組織於1977年提出,指的是能夠滿足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劑型適宜、保證供應、基層能夠配備、國民能夠公平獲得的藥品,主要特徵是安全、必需、有效、價廉。2009年8月18日中國正式公布《關於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意見》以及管理辦法和目錄,這標誌著中國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工作正式實施。發改委制定基本藥物全國零售指導價格。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和使用國家基本藥物,實行零差利銷售,其他各類醫療機構也要將基本藥物作為首選藥物並達到一定的使用比例。基本藥物實行省級集中、網上公開招標採購並統一配送。
【新興模式】一張感冒處方12元
實行藥品「零加成」銷售,是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關鍵環節。從2010年2月起,新興全縣12家鄉鎮衛生院實行藥品零加成銷售。
記者在六祖鎮衛生院看到,這裡基本藥物已有400多個品種,在門診中的使用高達90%。骨科醫生梁培根告訴記者,醫生們很快熟悉了新的藥品目錄,工資也沒有因為取消加成而受到影響。
作為醫生他能感覺得到,基本藥物的價格確實更便宜了,也更安全了。一張感冒處方已由原來的15元降到12元,對於偶爾來看一次病的村民對這樣的變化可能感覺不明顯。可對於像高桂英這樣患糖尿病的慢性病人感覺就很明顯了,她以前每月的藥費要400多元,現在只要300元左右就可以了。
從目前運作8個月的情況看,12家鄉鎮衛生院出院者平均費用由原來的1926.5元下降到1786.5元,與上年同期下降了140元,降幅7.8%。門急診均次藥費由47.8元下降到了44.6元,較上年同期下降7.2%。省衛生廳巡視員張壽生評價說,對於新興這樣的地方,能降7%很不容易,別人出一分力,他們可能要出五分力,甚至十分力,如果新興能夠做到,其他地方也應該能夠做到。
零加成補償三七開
基本藥物「零加成」的一個挑戰就是,大部分鄉鎮衛生院主要依靠藥品收入維持運營,也就是俗稱的「以藥養醫」。一旦這些鄉鎮衛生院的運營經費和經費補貼不到位,那它們將無法生存下去。補償的錢誰來出,補多少,補償的錢能否及時到位,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出問題。
新興縣是如何解決這一難題的?
新興地處粵西中部,是一個經濟欠發達山區縣,總人口46萬,農業人口約37萬,低收入人口尤其是農村貧困人口眾多。
改革一開始便面臨「兩難」選擇:如果僅按國家規定的15%藥品加成率給予補償,與鄉鎮衛生院藥品的實際加成差別較大,群眾得到的實惠十分有限;如果按實際取消的加成給予補償,由於各地差異很大,補償和標準都難以操作。據了解,許多鄉鎮醫院實際的加成為20%-30%,外省一些地方甚至可達50%-80%,但上報給行政部門一般只說加成15%。
最後他們還是決定按實際取消的加成進行補貼。
考慮到縣財政緊張,藥品差價資金的補償,70%由醫保基金解決,30%分別由省、市、縣按照「核定任務、核定收支、績效考核補助」的辦法給予補助。
醫保基金需要承擔70%,長此以往會否「透支」?新興縣有關負責人回應說:基本藥物「零加成」實施8個月以來,以補償500萬元,今年新農合預計結餘資金1000萬元,再加上城鎮居民醫保取一部分,目前是綽綽有餘的;不過如果大醫院也開始實行「零加成」恐怕有難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