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在省城一大型公立醫院便民門診前,不少人排起了長隊。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王小蒙攝
自今年6月1日起,省城58家省市屬公立醫院同步推行醫療改革,其中包括取消15%藥品加成、藥品零差價銷售,提高門診診察費、護理費等醫療服務價格,降低大型檢查費用等。如今,改革已推行近兩個月,改革效果如何?對醫院和患者分別有哪些影響?近日,記者就這些問題走訪了省城多家醫院。
為增加藥房收入,有醫院收藥師服務費
為降低藥品收入在醫院總收入中的佔比,限制醫生開具「大處方」,自6月1日起,省城58家省市屬公立醫院統一取消15%的藥品加成。記者連續多日的調查發現,不少長期用藥的患者普遍感覺藥品降價明顯。
患有高血壓的濟南市民袁先生一個月得拿四次藥,原先一次拿藥得花350多元。取消藥品加成後,他一次再拿相同的四五種藥,能省下50多元。「一個月省下的錢,差不多夠再拿一次藥的了。」袁先生說。
有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到內科就診的患者對於就醫費用下降感覺非常明顯,「以腫瘤患者為例,主要是反覆檢查和放化療,檢查費用和放化療藥物價格的下降,能大幅降低他們的就醫費用。」但是對於外科手術患者而言,此消彼長,很可能總體費用有所升高。
在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由於手術項目較少,大都依靠藥物治療,再加上便民門診和普通號拿藥的患者增多,今年6月份的藥佔比,與5月份相比反而有所上升。
從總體上看,自藥品零加成實施近兩個月來,省城各大醫院的藥佔比普遍在下降,下降幅度在5%-10%之間。「原先藥佔比在40%,6月份下降到31%。」山東省立醫院中心院區醫務部負責人曹銘鋒介紹,7月份藥佔比應該會進一步下降(注:藥佔比是指藥物銷售收入佔醫院總收入比例)。
另外在山東省千佛山醫院,今年6月份的藥佔比與去年同期相比也下降了6%,降到36%。省城另一家大型綜合三甲醫院負責人馬林(化名)表示,6月份藥佔比同期下降6%,目前藥佔比為34%。
對於被砍去了利潤的藥房方面,目前有醫院藥房通過收取一定的藥師服務費來補償,「配一服中藥收取0.8元服務費,西藥暫時沒有收服務費。」省城某三甲綜合醫院負責人馬林表示,醫院藥房總共100多位工作人員,工資和各項職工福利加一起不是小數字,「以後估計大部分醫院都會採取一定的措施,否則就成了負資產。」
專家門診量下降,便民門診量猛增
28日,省立醫院輸液室內有不少患者。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小蒙 攝
記者從多家省市級醫院了解到,藥品零加成兩月以來,多家醫院門診量出現下降。今年6月,濟南市中心醫院門診量較去年同期下降2萬人次,而2016年7月截止到27日,該院門診量較去年同期下降0.1萬人次。
山東省立醫院中心院區門診量同樣下降。今年6月該院門診人數為19.5萬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8000人次左右。「每年的門診量都會有5%左右的上漲,取消藥品加成首月門診數卻略有下降。」山東省立醫院中心院區門診部申主任說,不過該院7月門診量已經有所回升。
醫院專家掛號費上漲,患者更多地往普通號和便民門診分流。「好多病人都不來找我複診了,從電話裡問清楚以後,直接在便民門診拿藥了。」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專家米國琳說。
在濟南市中心醫院,便民門診量更是增長十幾倍。「原先一天就幾十人,現在一天三四百人。」濟南市中心醫院門診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6月該院便民門診量達一萬多人次,佔當月總門診量的一成多。而在去年,這一比例大約在1%。
從省千佛山醫院的門診量來看,普通號和便民號也呈上漲趨勢,而專家號則相應下降。今年6月份與去年同期相比,普通號和便民號分別上漲6244人次和659人次,專家號則下降1354人次。
「醫院便民門診號現在經常處於排長隊的狀態,以前這種情況比較少見。」馬林告訴記者。28日早上才8點半,記者在該院便民門診處看到,開藥已經需要排隊。
有醫院病房收入猛增35%
與此同時,由於提高了醫療服務收費,例如專家門診診察費、護理費、手術費用等,省城某大型三甲醫院統計數據發現,在門診數量增加4.6%的基礎上,門診收入實現了12%的增長,同時,在手術量同比增長16%的基礎上,病房收入實現了35%的大幅增長。
今年25歲的成方明(化名),因為騎車時摔傷了手導致掌骨骨裂。5月28日,他住進省城一家市級醫院的骨科病房,趕在6月1日省城公立醫院改革前做了手術。「5月31日做手術時,醫生還給我說,再拖一天手術費就漲了。」
6月14日下午,已經住院半個月的成方明,手臂上依然纏著繃帶,他說再過兩天應該就能出院了。「住院以來已經花了27000元,手術費、檢查費有漲有跌,應該差不多吧。」成方明在同病友的談話中發現,檢查費比他當時降了不少,但手術費卻上漲了。
「6月1日前做檢查,左右兩個手臂和腦部CT,總共花了900元。」成方明說,6月1日之後他再做這些檢查,起碼能少花200元左右。據了解,省城公立醫院大型醫用設備檢查費,像CT、磁共振和直線加速器等項目,價格總體都下降20%-50%,其中CT及磁共振降價100—500元不等。
在成方明列印的日結帳單中可以看到,住院診察費、護理費和手術費均有所上升,其中住院診察費由3元/日漲到25元/日,二級護理費用由6元/日漲到30元/日。手術費包括麻醉、手術和術後鎮痛等七項,其中最主要的手術項目手部掌指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從1080元上漲至1400元,兩小時全身麻醉費用由900元上漲至1260元,兩小時麻醉中監測費用從60元上調至84元,術後鎮痛費上調20元。
相應的,取消15%的藥品加成後,成方明每天所用藥品費用也下降不少。例如,注射用骨肽(嘜金瀝)4支由原來的211.2元降至現在的183.6元,便宜了27.6元。注射用神經節苷脂鈉也從183.4元/支下降到了159.5元/支。
多家醫院總體收入下滑
根據物價部門的測算,藥品零差價給醫院帶來的收入下降,其中80%的部分要通過提高醫療服務價格進行彌補,財政予以補貼10%,另外10%通過醫院降低成本進行彌補。
「因為這次改革前我們醫院藥物銷售收入所佔比重就不是特別大,從現在情況來看,這次取消藥品加成、降低檢查費用對我們醫院收入影響並不是特別大。」省城某三甲綜合醫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6月份,醫院業務收入增長了28%。
該負責人表示:「其實還有一部分收入增長的空間,例如診療收入醫院有10%的自由浮動定價空間,知名專家診療費等,我們暫時還沒打算調整,未來如果真的出現醫院收入大幅下降,仍然有調整空間。」
不過,目前省城多家醫院統計發現,醫院收入下滑明顯,並且難以通過其他醫療服務價格上漲彌補。省城一家大型三甲醫院發現,光藥品零差價一項,就減少約2.3億元收入,而通過提高醫療服務價格僅能彌補70%左右。
對於專科醫院來說,日子更加不好過。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醫務科相關負責人稱,由於該院手術量較少,且大都是門規病人,每床每日醫保僅能報銷200元,遠遠低於實際260元的花費,「提高了醫療服務價格,但報銷額度不提高,醫院只能自己想辦法填這個窟窿。」
為增加手術量、提高病床的周轉率,山東省立醫院等多家醫院相繼推出日間手術。「為減輕患者負擔,以前需要住院兩三天的像疝氣、結石等泌尿科一些手術,現在當天就能出院。」曹銘鋒說,該院已經推出60多個病種,都可以在兩小時內拿到檢查結果,並當天做完手術出院。
因此,醫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數出現了明顯下降,馬林告訴記者,2015年6月,該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數是10.6天,今年6月則縮短為9.68天,病房使用率超過100%,比去年同期增加7.4個百分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小蒙 陳曉麗 實習生 劉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