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阿咪子起舞(組圖)

2020-12-22 網易新聞

  「 圍著

篝火

牽起 手 ,大家一起跳起 來……」12月 5 日、6日,2016屏山彝族新年活動在屏山新縣城篝火廣場濃重舉行。精彩紛呈的彝家春晚節目,絢麗的煙火,象徵熱情歡樂 的 篝火 ,讓 彝族同胞與從各地慕名而來的遊客們共享節日的歡愉。

  彝漢同歡 共醉歡樂海洋

  12月5日一早,屏山縣15個鄉鎮代表紛紛組成方隊,彝族姑娘小夥們換上靚麗的服裝,早早的開啟方隊遊行活動。當晚,屏山彝家春晚活動正式舉行。宜賓市委副書記呂曉莉參加了當晚的活動,並宣布新年晚會開始。

  晚會分為《風情屏山》、《山水屏山》、《祝福屏山》3大部分,熱情的彝族同胞們用《高山的索瑪花》、《彝族敬酒歌》等節目演繹了他們獨特的民族風情;《金江號子》、《金沙江》這樣極富地方特色的節目,贏得了臺上臺下歡呼聲一片。

  新年晚會剛落下帷幕,廣場的另一邊,數個大型篝火已被點燃,彝族同胞與從各地慕名而來的遊客們早已牽手共舞。4萬平米的篝火廣場熱鬧非凡,頃刻成為了歡樂的海洋。

  火光照亮人們微笑的臉龐,煙花點亮屏山新縣城的天空,12 月 5日和6日晚,屏山新縣城人潮湧動,成為歡樂的海洋。在新打造的篝火廣場現場,彝族阿咪子們帶頭起舞,各地遊客相聚同歡,圍著篝火牽起手,如浪潮般舞動,共慶彝族新年。

  風味地道 暢享彝家

美食

  2016屏山彝族新年活動持續兩天,為了讓遊客們能吃上正宗的

彝族特色

美食,屏山縣烹飪協會前期組織了13家餐飲單位負責人及廚師代表,開展彝族特色美食培訓。12月5日晚,「美食一條街」各種新奇好吃的美食攤位一字鋪開,讓前來體驗彝族新年的遊客們不僅玩得開心,更能吃上地道的彝家風味美食。

  來自清屏彝族鄉的沈老闆介紹,原本兩天的活動,僅5日一天所有美食就銷售一空。「20多隻彝家雞,6頭彝家小豬兒。一到晚上就賣完了。」穿著彝族服裝的沈老闆滿臉喜悅,興奮的說,在自己的節日裡,與各地遊客同歡,大家都很喜悅,下一次活動,他還將提早做足準備,讓大家暢享更多地道的彝家風味。

  在屏山新縣城民生中路,特色農產品展銷及彝家小吃品嘗活動,讓前來參加活動的各方遊客大飽口福。椪柑、筍乾、灰水粑、彝族坨坨雞、坨坨肉,還有特色燒烤、串串、冒菜……無時不刻刺激著食客們的味蕾,「舌尖上的屏山美味」同樣引人入勝。

  曹鵬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鄧燁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六十二歲彝族阿媽吹「荷荷」
    循著聲音,在一戶人家院落裡,一位面容清瘦的彝族老阿媽正把兩片薄薄的約3寸長的銅片放到嘴唇邊,鼓動腮幫吹奏,手指輕輕地撥動銅片,優美的聲音瞬間流瀉出來。  「這是口弦,我們彝族特有的樂器。」吹彈口弦的彝族老阿媽叫約其阿覺,今年62歲了。
  • 組圖:大涼山支教老師分享四年級彝族女孩小學作文 (6/9)
    組圖:大涼山支教老師分享四年級彝族女孩小學作文 (6/9)
  • 雲南祿勸歡度彝族火把節(組圖)
    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國丹 邢盛妍):7月26日(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等少數民族最重要的節日——火把節。25日晚,在雲南省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一場盛大的篝火晚會為節慶活動拉開序幕。祿勸火把節開幕式上的歌舞演出火把巡遊火把巡遊火把節上身著民族服飾的小女孩羊肉湯鍋宴彝族為客人敬酒
  • 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丘北彝族弦子舞
    不知今夕何夕,吾身何身……」言語間展現了丘北彝族弦子舞的獨特魅力。  丘北彝族弦子舞概況  丘北彝族有黑彝、僕拉、撒尼和僰人四個支系,縣境內彝族人口近10萬,分布在樹皮、捨得、雙龍營、八道哨、膩腳等鄉鎮。只要有彝族居住的地方就有旋律悠揚的彝族弦子,只要有彝族弦子村寨就有異彩紛呈的彝族弦子舞。
  • 宜賓市屏山彝族同胞歡度2021年彝族新年
    12月4日,屏山縣街道上一支歡快的巡遊隊伍吸引了居民們的眼球,他們穿著美麗的彝族服裝,佩戴著獨具特色的首飾,舉著火把,撐著油紙傘,跳著專屬於他們的舞蹈,向每一個路過的人說上一句:庫斯木撒!子莫格尼!!「庫斯木撒,子莫格尼!
  • 彝族火把節的傳說
    火把節是彝族最盛大的節日。在彝族的神話傳說裡,遠古時代彝族的先祖耕作生息的大地上,常年受洪澇乾旱蟲災的威脅。這些天災是惡神安古茨帶來的。彝族先祖支甲洛(有一說是勇敢的青年八梯那瑪),帶領彝族全體民眾與惡神安古茨苦戰,用火燒死了安古茨,並燒光了安古茨撒向人間糟踏莊稼的蝗蟲,大火還驅散了彝村的一切災難,迎來了風調雨順好收成。因此,火在彝族中是滅惡呈祥的瑞兆。
  • 荒誕的彝族「身價錢」,讓彝族青年結不了婚,也離不了婚
    上一次我寫了彝族妹子甘莫隨禮離婚的事,引發了很多的討論。有說誇張,有說是事實。我的彝族朋友,不管他們現在是在當地工作,還是成都定居的,都是來自涼山州的彝族。我現在所說的彝族的事兒,也都是涼山州彝族地區,其他地區我不了解,也不評論。不過上篇文,網友評論裡說得最多的是,現在涼山州當地彝族結婚彩禮問題。
  • 陸航「試飛員」:刀尖上起舞的「訓鷹」人(組圖)
    這個充滿了危險和挑戰的職業被稱作是:「用生命『趟雷』,在刀尖起舞,和平時期離死神最近的人。」那麼這群冒著生死調教雛鷹的陸航訓鷹人有何過人之處?這個危險而又神秘的職業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近日,由軍委政治工作部宣傳局組織的「講好強軍故事」主題採訪報導組,走進陸航某試飛大隊,近距離了解這群藍天「訓鷹」人。
  • 走近彝族 認識彝俗
    其分布形式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聚居區有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貴州畢節地區和六盤水地區。根據2017年全國人口數據,彝族人口數為10000047。彝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分為6個方言。原有一種表意文字,史稱囊文,也有人認為它是音節文字;1975年制定四川《彝文規範試行方案》,確定819個規範彝字,並開始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推行使用。
  • 羅薇‖ 彝漢情深——記深情幫扶彝族同胞的扶貧人姚清國
    姚清國和他的彝族同胞,正是用21年的時光,建立起這樣豐富而深切的情感,他對彝族同胞的幫扶,傾注著親人般的關懷與厚愛。姚清國找到他們徵求意見,這些彝族同胞很高興,一口就答應下來。於是他把一部分茶園分包給了這些彝族同胞,並免費提供給他們肥料、農具等生產原料,妻子楊梅則教他們茶園施肥、茶樹修剪、凍害預防等種植管理技術;待到採茶季,妻子又帶著他們一起採茶,教會如何採摘,姚清國則對他們採摘的茶葉統一以保護價進行回購。夫妻倆和彝族同胞們一道,讓茶園一步步恢復了生氣。
  • 古藺彝族文化傳承蔚為壯觀
    石屏鎮古藺縣中東部,境內總人口9559戶37883人,石屏鎮是瀘州市最大的兩個彝族聚居地之一(另一個是敘永縣水潦彝族鄉),鎮內彝族文化氛圍頗為濃厚,場鎮的街頭常常可見彝語文元素,下轄的石屏村東街、三桂村雷火坪、青鳳村福隆臺、劉家村乾田坳等是彝族聚居區。石屏鎮轄區內除了有彝族同胞居住外,還包括苗、藏、布依、白族等少數民族群眾,其中彝族500餘戶,人口近3000人,佔總人口7.8%。
  • 列車上的「歡樂彝族年」
    央廣網西安11月18日消息(記者劉濤 通訊員周博倫 張雁南)11月18日,西安至昆明K165次列車上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彝族年聯歡活動。由列車乘務員精心準備的文藝節目,在列車穿山越嶺間精彩上演,返鄉過年的彝族旅客身未到家,就已經提前感受到了濃濃的節日氛圍。
  • 彝族習慣法與摔跤規則的關係
    研究認為:彝族習慣法對彝族摔跤規則的管控和引導,對彝族摔跤規則的制定和實施具有啟示和促進作用;彝族摔跤規則細化彝族習慣法對身體行為的踐行,彝族摔跤規則規範聚集彝族習慣法在身體活動中習慣養成。彝族習慣法在維繫地區社會穩定、促進彝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上具有普適性和權威性;在不同地區和家支①之間調適矛盾和爭議時具有靈活、具體、易變鮮明民族特色;對彝族身體活動規則的管控和導引,對彝族傳統體育規則的制定和實施具有啟示和促進作用。彝族習慣法和彝族傳統身體活動規則成為彝族身體活動良好文化記憶形式,成為維繫彝族地區和諧人際關係、經濟發展繁榮的文化記憶形式。
  • 彝族畢摩文化紀錄片《畢摩世家》
    《畢摩世家》騰訊連結:https://v.qq.com/x/page/o08134hrh0u.html 彝族,是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區),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和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
  • 劉乾坤:涼山彝族的文化傳承
    涼山彝族千百年來在這片富有古老文化、神奇傳說、迷人的自然景觀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傳承和保留著中國彝族最古樸、最濃鬱、最獨特的文化傳統,創造了具有涼山自然封閉形態的包括天文、星相、曆法在內的獨特而優秀的民族文化。故而涼山彝族作為中國彝族中有鮮明地域文化特徵的彝族重要支系而倍受國內外的著名。
  • 涼山彝族企業家協會成立
    涼山彝族企業家協會成立 來源:四川在線-四川日報 2010年03月21日06:58   本報訊(記者王雲)3月19日,涼山彝族企業家協會在西昌成立
  • 西南石油大學彝族大學生的特別創業 把「涯悠」APP 打造成彝族人的...
    原標題:西南石油大學彝族大學生的特別創業 把「涯悠」APP 打造成彝族人的火塘   眼下正值彝族的火把節,算上今年,西南石油大學2016級測繪專業的勒苦伍牛惹已經連續三年沒有回涼山過節了,這是因為他在做一件「比回家過節更有意義的事情」。
  • 彝族人的火塘(文/陳國林)
    火塘少數民族多數都有要數彝族最為普遍彝族是典型的「火「民族彝族多數居住於山區或半山區及高寒山區是燒水煮飯燒菜的地方又是全家吃住聊樂的場所更是接待客人和取暖的所在夜晚全家人圍著火塘鋪床用羊毛披氈裹身而睡火塘之火可說長明不息彝族火塘
  • 彝族人永不熄滅的火塘
    火塘,是彝族人的靈魂,彝族人對待火塘的態度是非常嚴肅的,火塘的鍋莊石或三腳架,不能用腳去踩,更不能往火塘裡吐唾沫,燒烤不潔之物,並禁忌在火塘邊裸露身體。
  • 涼山彝族古候.曲溼指路經頌唱《涼山彝族的指路經》
    彝族和漢族一樣,都有崇拜祖先的習俗,但彝族比漢族對這件事看得更重,其處理方式也更為精細而周到。在涼山彝族那裡,祖先的魂靈是要回歸祖界的。這個祖界的地理位置,是古侯、曲涅兩個家支體系遷徙至涼山各地的一個共同的出發地,彝家稱其為莫木古爾,即雲南昭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