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何只吃草食性動物?與肉質無關,科學家給出更合理的解釋

2020-12-23 奇點先驅

審核:小文

引言:吃,是人類的本能,唯有吃能夠延續生命,唯有吃能夠體驗世界的美好。經過幾百萬年的發展,人類食譜經過了多次變化,從最初的茹毛飲血到最後的文明烹飪。但是在現代人類的食譜中很少看到食肉動物,這是為什麼呢?

網絡上曾經流傳過這樣的段子,廣東人幾乎能吃的都吃,連福建人也不放過,這讓不少福建人感到瑟瑟發抖。實際上並非廣東人的食譜較為廣泛,全中國不少地方也有廣泛的食譜,有些地方所吃的東西比廣東人的食譜還要匪夷所思,例如油炸蟑螂、油炸螞蚱等等,起碼一般的廣東人是不會吃這些東西的。這些現象從側面都反映了一個問題,人類的食物範圍真的很寬廣。但對日常的食物進行仔細思考的話,我們就會發現其實我們所吃的大部分動物都是食草動物,很少吃食肉動物,這是為什麼呢?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的植食性動物就有豬、羊、牛、雞、鴨、魚等,當然也不排除個別的雞鴨魚會以其他小動物為食,但總體上來說趨勢還真是人類基本吃植食性動物。將這個問題放到網上去,迎來的是網友們五花八門的回答。其中大多數人的回答是相比起肉食性動物來說,植食性動物的肉質更加鮮美多汁,可口美味,說得讓看的人連畫面感都出來了。也有人指出,人類的確實什麼動物都可以吃,但從長期的食用角度來看就只有那麼幾種,其他食肉動物的攝入會給人體帶來負擔。這些說法聽起來似乎有那麼點道理,同時也缺乏科學性。

如果要說科學性解釋的話,那麼下面這個「熵增」理論可能會符合要求。我們曾經在宇宙的演變、生命的演變中聽說過「熵增」理論,卻從未想到這樣高級的理論也可以解釋人類的食性。簡單地說,熵增理論是指宇宙中任何一個獨立系統都存在一定的混亂度,而且這個混亂度會隨著系統發展不斷地朝著更加混亂的方向發展。每個人體都可以看做是一個獨立系統,從誕生開始人體內的熵增就不斷地發生,當熵增發生到一定程度後,生命也就終結了。

但是不用擔心,無論是人類還是自然界的動物,都有方法應對熵增的問題,那就是通過不斷攝入熵比較小的食物。該觀點說明了食物的攝入除了能夠給生物體帶去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之外,還能夠起到抑制體內熵增的作用,這一點從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就可以看得出來。眾所周知食物鏈被人為地分為多個等級,其中最低級的是食物鏈低端的生產者,往上則有越來越高級的消費者。

隨著等級不斷地增加,生物體內的熵就不斷地提高。食物鏈的頂端除了有人類存在之外,還有其他頂級的獵食者,例如老虎、獅子、棕熊等等。和這些自然動物比起來,人類的優勢在於能夠從多種渠道獲取不同種類的食物,在食物方面多了很多選擇,因此我們自然會選擇有利於自身發展的熵較少的食物。而對於老虎獅子這些猛獸來說,它們才不會管那麼多,填飽肚子才是重點。

相關焦點

  • 人類只吃草食性動物,真的是這樣嗎?
    在哺乳動物中有大量的動物類別都是雜食性動物,它們即吃植物性食物也吃動物性食物,而靈長目中也有很多種是雜食性動物。現代人類的祖先是智人,屬於人科、人屬下的一種動物。最早可以追溯至三五百萬年前的南方古猿。實際上無論是我們的老祖宗還是現代人類,一直都是雜食性動物,在東非的大草原上人類的祖先群居生活,最初只能靠著撿食野果果腹,如果運氣好的時候還能撿食其他捕食性動物剩下的獵物殘骸,總之在當時野性十足的時候只堅持一件事情填飽肚子生存下去。
  • 人吃的肉食大都是草食性動物,為何不吃肉食性動物呢?有三個原因
    人是雜食動物,既吃植物,也吃肉食,但是在人類所吃的肉食中,大部分都是植食動物的肉,很少會吃肉食動物的肉,這是為什麼呢? 長時間動物只需要吃草和樹葉就能生存下去,其生存條件比較簡單,因此容易繁衍出較大的數量,但是肉食性動物卻需要以草食性動物為食,那麼它們就需要捕獵,而它們捕獵時草食性動物也會反抗
  • 人類一般只吃食草動物,很少吃肉食動物,為什麼?
    但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人類每天都會吃肉,畢竟有些獨特的營養物質只有它們擁有。可是,你有沒有發現人類都是只吃食草動物,幾乎沒有是肉食動物,這究竟是為何?在大自然中品種多樣,水量多的動物被分成兩大類:食草動物與肉食動物,食草動物也是人類每天必須攝入的食物。
  • 大多數動物都有繁殖周期,為何人類不需要?
    這個問題要從本質上來考慮,為何大多數的動物都有繁殖季節繁殖周期,而人類在一年中的每個季節月份都可以生娃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環境限制,生物在地球上生存繁衍最重要的就是契合環境,不適合環境的都已經被淘汰了。
  • 人類為什麼要睡覺?科學家至今沒有找到確切答案
    多年來,科學家進行了很多推測和猜想來解釋為什麼人類每天晚上需要睡覺,但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確切答案。睡眠是為了保存能量?在睡眠原因的推測中比較著名的有能量保持理論,這種觀點認為睡眠只是用來保存能量的方式。
  • 人類喜歡吃肉,卻從不吃肉食性動物,原因為何?
    人類是地球唯一的高等生物,因此地球上所有可以食用的動植物都可以變成人類餐桌上的美食,尤其是鮮美多汁的肉類更是我們每天必不可少的食物,那麼大家發現一個問題沒有,就是我們吃的肉類大部分都是食草動物或者雜食動物的,很好有食肉動物的肉,你知道這是為什麼麼。
  • 為何人類只吃食草動物,卻很少吃食肉動物?原因簡單?其實大有文章
    但是各位吃貨,你們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人類吃肉的時候更喜歡吃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的肉?從自然界中的現象看,不僅僅是人類只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即使是食肉動物捕獵也多捕食草動物。究其原因,大致有三:一.食物來源影響人類雖然是雜食動物,既吃肉類也吃蔬菜,如果食肉動物比食草動物多,如果獲取食肉動物比獲取食草動物容易,人類一定是偏向於食肉動物。遺憾的是食肉動物少於食草動物,而且不宜獲取,所以人類偏向於食草動物。
  • 大自然中那麼多的動物,為何只有人類成為了「天選之子」?
    乍一看,道,神,天這三樣玄之又玄的東西似乎操控著世界,可實際上只有人類才對世界擁有著絕對的主導權。可是,世間生物種類如此之多,為何偏偏只有人類進化成了智能生物而其他的物種卻成為了飛禽走獸呢?有人說人類原本是外星生物,是空降地球的。也有人猜測,人類是外星人改造的。如此一來人類才會以更高級的姿態掌管地球。
  • 人類電池技術為何停滯不前?科學家這樣解釋,不妨了解一下
    人類電池技術為何停滯不前?科學家這樣解釋,不妨了解一下。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數百萬年的時間了,但是近代科技的發展才持續了不過200年的時間,人類的科技就像是火箭一般飛速的發展,各種新奇的科技不斷的產生,可能今天剛發布的科技,過幾天就會被更先進的所淘汰,而且近百年的時間,人類已經走出了地球,開始向宇宙探索。
  • 為何人類很少吃肉食性動物?存在4個原因,你更認同哪一個?
    大自然的神奇之處除了能夠通過自然選擇作用來淘汰那些不適應環境變化的物種之外,還會不斷促進生存下來的生物往更加有利的方向發展,食肉動物身上就存在一個明顯的特點,它們很少吃食肉動物。人類作為地球上唯一具有高等智慧的生物,身上自然也存在著類似的現象。
  • 作為雜食動物的人類,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很少吃食肉動物呢?
    我們知道,無論是人類也好,動物也好,想要活下去就必須要進食。一般來說,地球的所有的生物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大類:肉食類動物,草食類動物以及雜食類的動物。我們人類就是非常典型的雜食性動物,我們的食譜包含了肉類以及各種水果蔬菜等等。
  • 有些動物生下來就是專門被吃的,為什麼它們沒有進化出反抗能力?
    小的時候特別喜歡看動物世界,尤其是非洲大草原上的動物,獅子、鬣狗、豹子以及大象長頸鹿等,但有一點一直無法釋懷,一群的草食性動物竟然可以被少數幾隻的獵食者偷去幼崽,有的時候感覺很悲傷,這些食草動物難道天生就是被吃的?為什麼不進化出反抗的能力?
  • 人吃的大都是食草動物,為何卻不吃食肉動物?原因都在這裡
    導語:人吃的大都是食草動物,為何卻不吃食肉動物?原因都在這裡!民以食為天,食物一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東西。在我們日常生活的一日三餐之中最講究的就是葷素搭配,肉類蛋白質非常豐富,蔬菜可以補充維生素。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人類所吃的肉大部分都來自於草食性動物,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人們不吃肉食性動物的肉呢?其實是因為這三個原因。第一,植食性動物更容易捕捉。大多數植食性動物都是比較愚笨的,因為大自然中草和樹葉隨處可見,所以它們根本就不需要為了爭奪食物而花費大量的心機和時間。
  • 對老虎「吃土」疑問應有合理解釋
    一種說法對老虎「吃土」疑問應有合理解釋天歌日前有網友向媒體反映,在武漢動物園遊玩時看到有一隻白虎比較瘦,餓得在虎舍裡舔土吃。園方回應稱,老虎剛吃了三隻雞,意猶未盡,舔食食物渣子像舔食泥土。該動物園內白虎2018年9月從寧波引進,目前食慾佳、體重正常、精神狀態良好。(1月10日《楚天都市報》)首先要為這幾位主動曝光動物園老虎「吃土」視頻的網友點讚,遊客這種對動物的憐憫之心,以及背後的動物保護意識,顯然都值得肯定,至少要比拿樹枝去捅老虎、拿石塊去扔老虎強得多。
  • 為何海洋動物普遍比陸地動物巨大?是必然還是偶然?科學家如是說
    奇怪了,為何海洋生物普遍如此巨大?這是偶然現象還是必然結果?或者說,如果陸地生物轉而進入海洋中生活,是否也會變得極其巨大呢?深海巨人症這個問題,科學家也一直在思考。在動物學上,這叫深海巨人症。總之,從哺乳綱生物的對比或者等足目生物的對比,至少有可能暗示著一點:是海洋讓動物變大,而並非僅僅是個巧合。或者說,科學家不能排除必然結果的說法。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果是必然結果,那原因何在?
  • 人類站在食物鏈頂端,只吃豬牛羊這樣的食草動物,你發現了嗎?
    毫不誇張的說人類是食物鏈頂端的人物,我們卻發現人類在生活的過程中卻只是一些食草動物,比如說豬牛羊,很少會吃一些食肉性的動物,為什麼會形成這種現象呢?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到底有哪些區別?人們為什麼只吃食草性的動物呢?
  • 動物能夠做夢嗎?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做夢並不是人類的專利
    人類是高級動物,也是智慧生命。人類之所以區別於其它的動物,成為智慧生命,是因為人類有一個異常聰明發達的大腦。而人類大腦中最神秘的事物就是意識,而意識下的產物有一個也讓科學家一直迷惑不解,那就是做夢。如果夢境是真實的,那是否意味著做夢是人類的專利?其它的動物不會做夢?可是科學家通過大量的實驗卻證明,動物也是能夠做夢的,做夢並不是人類的專利。總的來說,大腦發育程度較高的動物會做夢,而在自然界,哺乳動物都是比較高級的,它們基本也能夠和人類一樣做夢,而且兇猛的食肉動物更容易做夢。那麼動物做夢會有什麼樣的表現?
  • 人類真的能夠做到長生不老嗎?科學家的解釋給出了答案!
    古人就曾經告訴我們天地萬物,皆有定數,而在近代的科學家也不斷的探索自然奧秘,最後發現宇宙有自己的規則,生命同樣也有自己的規律,任何一切都逃不過生和死,唯一不同的僅僅的是壽命的長度罷了,人類最多也不過是百歲左右,但是有些動物則能活幾百年,甚至是幾千年,有些樹更是有上萬年的年齡,而到了宇宙中的恆星
  • 為何人只吃食草動物的肉,卻很少吃食肉性動物?是不好吃嗎?
    人類作為雜食性動物,不僅吃植物、蔬菜和水果;,還吃肉,可以說,天上飛的,地上跑的,人類幾乎都敢吃。但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人類雖說愛吃肉,但不是什麼動物的肉都吃,而是有選擇性的。一般來說,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比如兔子、羊、牛;或者是雜食動物的肉,比如雞、鴨、鵝,幾乎不吃像獅子、老虎、黑豹這類的食肉性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難道是食肉性動物的肉不好吃嗎?想要了解這一問題,首先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食肉動物,什麼是食草動物!食肉動物是哺乳動物的一種,顧名思義,食肉動物主要指那些以肉為食物的動物,比如老虎、獅子、獵豹、狼等。
  • 人類該吃動物嗎?17世紀以來素食主義觀念的演變
    西方文明孕育出愛護動物的文化,但同時又認同人類具有宰殺、吃食動物的權利。今天,人們似乎在同情心與食慾間找到了平衡點,而尋找符合自身味蕾的生活方式也相當簡單。「素食者」(vegetarian)一詞創造於19世紀40年代;1847年,「素食協會」出現了。雖然不時遭到消解或忽視,素食主義一直風起雲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