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中級人民法院通過阿里拍賣平臺,對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扎魯特旗魯北高技術煤化工園區內的內蒙古康乃爾化學工業有限公司30萬噸/年乙二醇項目的全部生產裝置及公輔工程進行了公開拍賣。
雖然內蒙古康乃爾化工的煤制乙二醇項目僅是個例,但煤制乙二醇行業面臨的困境卻不得不令人深思。
項目因資金問題幾度停工
乙二醇又名甘醇,是一種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礎有機原料,在醇類產品中應用較為廣泛,主要用於生產聚酯纖維、防凍劑、不飽和聚酯樹脂、潤滑劑、增塑劑、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以及炸藥等,還可用於生產塗料、照像顯影液、剎車液以及油墨等產品。
內蒙古康乃爾化學工業有限公司煤制乙二醇項目位於扎魯特高技術煤化工產業園區,由內蒙古康乃爾化學工業有限公司興建。該公司是由富德生命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項目佔股85%)、深圳市前海富德基礎設施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康乃爾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項目佔股10%)及吉林省煤業集團有限公司(項目佔股5%)共同出資成立,註冊資本20億元。
項目一期年產乙二醇30萬噸,預計總投資58.8億元,佔地1400畝。項目由東華院總包,採用日本宇部興產工藝,及科林CCG粉煤氣化技術。項目已取得環境影響評價、安全評價、水資源論證、水土保持、職業衛生、節能評估、規劃許可等審批文件,建設項目依法合規。該項目於2013年7月開工建設,已完成投資46億元,現場整體進度完成76%,該項目二期含有60萬噸乙二醇指標。
據悉,因受業主各股東之間的意見分歧而導致資金不到位等因素的影響,康乃爾30萬噸/年煤制乙二醇項目,自2014年9月中旬項目便處於低負荷運行狀態,直至2015年1月份現場全面停工。
經過近半年艱苦努力,本著有利於項目建設、實現共贏的原則,各方顧全大局,求同存異,分別於2015年6月5日完成總承包合同補充協議書的籤訂,6月9日完成了施工分包合同補充協議書的籤訂,6月24日,項目已經全面復工。後又因資金問題停工,2016年11月至今未復工。
低油價下成本競爭力經受考驗
2010年之前,國內乙二醇主要採用石油基路線。面對需求的快速增長,2010年之後,煤基路線得以推廣。截至2019年底,國內煤制乙二醇總產能達491萬噸/年,佔乙二醇1159萬噸/年總產能的42%。
2020—2021年,我國乙二醇計劃新增產能較為集中,其中2021年計劃新增1063.6萬噸。按照工藝路線來看,2021年,乙二醇新增產能中合成氣路線產能702萬噸,佔比66.00%;一體化路線產能201.6萬噸,佔比18.95%。受到全球性公共衛生事件造成的需求預期下降,以及原油「跳水」行情影響,新增產能投產存在較強的不確定性。
2020—2024年,我國乙二醇行業產能將維持增長態勢,乙二醇擴張企業多以煤炭、煤化工生產企業的轉型升級向下遊延伸以及大型石化企業的煉化一體化項目為主,其中包含部分大型聚酯企業向上遊延伸發展而形成的煉化一體化項目。預計未來5年,我國乙二醇自給率將得到明顯提高,產量的大幅度提升將對進口貨源逐步形成擠出效應,產能的增加也將為乙二醇供應端帶來更加激烈的競爭。
傳統乙烯法乙二醇(包括殼牌OMEGA工藝)的生產成本高度依賴關鍵原料乙烯的價格。與乙烯法相比,我國煤制乙二醇的完全成本更高,這主要是由於裝置單位產能投資額較高導致折舊和財務費用高。
煤炭資源豐富地區的煤制乙二醇優勢在於煤炭價格低,並能獲得坑口價和一體化的煤基公用工程,因此具有極具競爭力的可變成本。當覆蓋現金成本成為維持工廠運轉或關閉工廠的關鍵決策點時,只有成本最低的生產商才能繼續運營,基於現金成本,煤制乙二醇的生產成本最低。
低油價背景下煤制乙二醇的盈利空間將大概率被大幅壓縮,其生存壓力將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
下遊應用市場難推廣,整體開工率不足三成
國內煤制乙二醇產能迅速增加與下遊應用過於單一的矛盾加劇,同時規模聚酯企業已經形成了原油-PX-PTA-PET聚酯-紡織一體化全產業鏈布局。而煤制乙二醇產品質量有局限,產品雜質成分複雜、質量穩定性差、透光度較差,仍需摻加才能用於生產聚酯。
聚酯用煤制乙二醇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纖維級聚酯可摻混使用煤制乙二醇,長纖摻混比例低,短纖摻混比例高,但不能完全使用;
二是瓶級聚酯用煤制乙二醇,僅應用於純淨水、礦泉水等不充壓聚酯瓶,不能應用於碳酸飲料等充壓聚酯瓶;
三是高端聚酯產品和出口聚酯產品不使用煤制乙二醇。
東部沿海的浙江石化、盛虹石化、恆力石化等均配套了乙二醇裝置,這些向上一體化的化纖巨頭必然優先使用自產乙二醇,煤制乙二醇進入聚酯行業的市場收窄。
目前,我國煤制乙二醇在建和擬建項目數量多,單個項目規模越來越大,總體規模快速增長。據說不完全統計,目前有產能超過1000萬噸/年,今年整體開工率降於30%以下。
聚乙醇酸(PGA)能否打開新天地?
在近日召開的「2020第七屆中國新型煤化工精細化發展論壇」上,針對國內煤制乙二醇行業面臨的問題,專家建議,可結合新的技術,利用乙二醇過程的中間產品生產可降解塑料PGA。
PGA是一種理想的完全生物降解材料,可在1~3個月內完全降解,無毒無害,最終降解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己在美國、歐盟和日本獲得可安全生物降解的塑料材料認證,在醫用縫合線、可降解塑料等領域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PGA切片目前還完全依靠進口。
草酸二甲酯(DMO)是煤制乙二醇工藝路線中最重要的中間產品,DMO既可以加氫制乙二醇,也可以加氫制乙醇酸甲酯(MG)。通過更換DMO的加氫催化劑,可以從生產乙二醇轉為生產乙醇酸甲酯(MG)和乙醇酸(GA),並進而生產PGA,國際上工藝技術路線以乙交酯開環聚合法為主。
國內PGA縫合線生產企業有幾十家,但大都是從韓國等國家進口PGA成品縫合線,塗層-染色再加工。煤制乙二醇生產企業生產的PGA如果進入縫合線領域,面臨產品鏈斷層,國內還沒有PGA切片紡絲企業,整體看,PGA切片用於縫合線用量極少,而且PGA切片用於醫用對生產、儲存環境要求較高,需要再投入達到醫用資質。
在「禁塑令」下,PGA能否為煤制乙二醇行業打開新的天地?您怎麼看?
【版權聲明】秉承網際網路開放、包容的精神,化工網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註明來源化工網;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info@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