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到一個大學同學發來的微信,說最近過得一點都不開心。
這麼三十八九度的高溫,還在外面擺點招生,面對一個個家長,只恨不能給他們提鞋了。
可是回到學校,校長一問,一個學生都沒有招到,然後輕飄飄的一句話而全盤否決;
努力了沒有招到學生,校長覺得能力有問題;工作中一點點失誤,被校長在會議中嚴厲指責......
畢業前,曾幻想工作後的自己可以每天出入高檔的CBD,在會議中力挽狂瀾,風光無限,在各場合遊刃有餘,備受矚目;
而真正工作後,卻發現在狹小的格子間做著無比瑣碎的工作,看人臉色,生怕出錯,有時候還得出去和烈日火拼。
真想拍桌子離職,可是今年疫情不好找工作,很多朋友的公司都已經解散,自己有班上已經很幸運了。
再說自己離職後又能去幹嘛呢?還不是一樣要找工作,並且還浪費了時間。
而她身邊的朋友:
有的考了公務員,拿著鐵飯碗朝九晚五,在家鄉過著小資生活;
還有的自己創業,已經房車在手,到處旅遊......
明明在學校的時候,大家都還做著差不多的事情,畢業沒兩年,猛地就拉開了巨大的差距,是自己不夠努力、腦子比別人笨嗎?
不是這樣的。
比你優秀的人他不一定比你聰明,比你努力,而是他們懂得變通,更加懂得使用工具,善於在變化中堅持,順應時代的潮流。
後來她去問了幾位和她一樣,在教育培訓機構招生的大神,他們都提到了一個關鍵點:招生營銷工具。
有個窮人吃不飽穿不暖,跑到佛祖面前痛哭流涕,訴說生活的艱苦:天天幹活累得半死卻掙不來幾個錢。哭了半晌他突然開始埋怨道:「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為什麼富人天天悠閒自在,而窮人卻要天天吃苦受累?」
佛祖微笑著問:&34;
窮人急忙說道:&34;
佛祖點頭道:&34;說完佛祖把一位富人變成和窮人一樣窮的人。並分別給他們座山,每天挖出來的煤當大可以賣掉買食物,限期一個月之內挖光煤山。
窮人和富人一起開挖,窮人平常幹慣了粗活,挖煤這活對他來說小菜一碟,很快他挖了一車煤,拉去集市上賣了錢,用這些錢他全買了好吃的,拿回家給老婆孩子解饞。
富人平時沒幹過重活,挖一會兒停一會兒,還累得滿頭大汗。到了傍晚才勉強挖了一車拉到集市上,換來的錢他只買了幾個硬饅頭,其餘的錢都留了起來。
第二天窮人早早起來開始挖煤,富人卻去逛集市。不一會帶回兩個窮人來,這兩個窮人膀大腰圓,他們二話沒說就開始給富人挖煤,只一上午的時間,富人就指揮兩個窮人挖出了幾車煤來。富人把煤賣了又僱了幾個苦力,一天下來,他除了給工人開工錢,剩下的錢還比窮人賺的錢多幾倍。
一個月很快過去了.窮人只挖了煤山的一角,每天賺來的錢都買了好吃好喝,基本沒有剩餘,而富人早就指揮工人挖光了煤山,賺了不少的錢,他用這些錢投資做起了買賣,很快有成了富人,窮人再也不抱怨了。
成功,不在於你能做多少事,而在於你能借多少人的力去做多少事!
學會借力吧!借別人的力,借工具的力,借系統的力!由此,你便找到了槓桿的著力點,去撬動整個世界。
那些成功的教育機構,都是早早的借了教育管理系統的營銷工具,走上了快車道,從來沒有想過未來招生可以用工具的你,還在傳統的招生模式中徘徊,自然就被狠狠甩在後頭了。
如果你不想未來3年5年後被淘汰,首先要做的就是:順勢而為,找到一個跟得上時代的教育機構,或者給校長建議使用適合的教育管理系統,用好招生營銷工具。
歡迎關注,讓教育更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