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經常做這三件事,能讓你戰勝自卑,變得越來越有自信

2020-12-01 舒你心懷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自卑是每個人都有的心理反應,但對自卑的認識和應用不同,所收穫和面對的也不有很大的區別。如果能正確的面對自卑,讓它成為我們成長道路上的基石,則能收穫快樂與成功;如果是一味的畏懼自卑,讓它成為我們成長道路上的絆腳石,則收穫痛苦與失敗。

自信雖說不是萬能,但自信是一個人走向成功與幸福的道路。自信的人在人際交往中懂得說話的分寸;自卑的人由於害怕別人的評價,不敢面對他人,就越會遭到別人不好的評價。

對於自卑的人,無論是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亦或是其它因素導致的都不應自卑。

例子:看到自己滿臉的痘痘,身材又矮又胖或是工作犯了點小問題就深感自卑。其實,針對於你對自己外在形象感到的自卑,你可看到自己好的一面:我雖滿臉痘痘,但我口才好,善解人意,通情達理,身邊優秀的人都願意接觸我。對於工作所出現的小問題,下次能讓自己更加的小心處理好,經一事長一智。

Self confidence is not everything ,but it can lead you to success and happiness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經常做這三件事,能讓你戰勝自卑,讓你自信滿滿。

一、經常性地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想要提高自己的自信,就去做自己擅長的事,這是最快速最有效的解決辦法。的確,自信來源你一次次的成功。當做自己擅長的事時,就會在過程中全力以赴並滿懷信心的專注於其中的事。突破了自我,你就會發現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其實沒有那麼難,先做好眼前的事,再去戰勝其它的困難。

戰勝自卑的方法之一就是常做自己擅長的事,收穫成功後,你才會有信心接著去勝任其餘的困難。很多時候,我們是對自己抱著過大的期待,一開始就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範圍外的事情,不符合實際。先從自己擅長的事做起,你就能找到自信。

做自己擅長的事 Do what you are good at

二、給予自己肯定

一個人自卑的因素在於對自我的否定,自我價值感低,總把自我的價值建立在別人的認可中。當面對一件從來沒有嘗試過的事,就害怕自己過不了,認為這件事自己做不了,這是別人能夠做的事。因害怕結果失敗後被周圍人嘲笑就果斷放棄嘗試的機會,若是能做到給予自己肯定,相信別人能夠做的事,自己也可以,或許成功將不期而至了。

戰勝自卑的方法之二在於鼓勵自我,學會自我欣賞。面對真的是從來沒嘗試過的事可在內心裡給自己正面的暗示,通過積極的心理語言暗示我是可以的,每個人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後期靠自己的努力,有效方法及良好的心態去戰勝一次又一次的難關,接納自我,即便失敗也不灰心沮喪。

給予自己鼓勵 正面暗示 Give yourself positive hints of encouragement

三、敢於正視一切

一個優秀的人,內心是很強大的,他們敢正視一切。即使失敗,也不因此一蹶不振。有些人一遇到失敗了,一味的否定自我,這次已經失敗了,下一次也就是失敗的,成功不到我手上。這種消極的錯誤觀念就會一直延用下去,本來你是可以走向成功的方向,但當你因一次的失敗就一口咬定自己是失敗者,那麼就會越來越自卑。自信的人敢於正視一切,不逃避。

戰勝自卑的方法之三在於大膽的面對一切,輸得起贏得起,畢竟人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們能做的就是事事盡力。失敗了找出原因,汲取教訓,總結經驗。失敗了也是好事,不要太過於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你就是你,不一樣的煙火。

勇於面對一切 建立冒險意識 Face up to everything and build up a sense of adventure

結語:自卑每個人多少都會有的心理反應。我們應正確的認識自卑與運用,通過以上的三種方法去克服。如你身邊的人有自卑的心理,不要嫌棄,應給予適當的鼓勵與支持。

--THE END--

感謝閱讀,歡迎點讚關注

文/MISS LIN

原創首發

相關焦點

  • 骨子裡自卑的人,堅持做這三件事,性格會變得越來越自信
    克服自卑,來自我們在生活中的堅持和磨練,如果我們想要提升自己的自信,你就要學會不斷提升自己,強大自己,讓自己越活越有底氣。一個有自信的人,能適應各種艱難、困苦的環境。自信是訓練出來的,越自信的人,越會逼自己堅持一些好習慣。骨子裡自卑的人,堅持做這三件事,性格會變得越來越自信。堅持學習,不斷充實自己。
  • 心理學:戰勝自卑的心理學解析
    自卑是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或自我意識,自卑感是個體對自己能力和品質評價偏低的一種消極情感。自卑不可怕,了解戰勝自卑的心理學解析,能幫助我們克服自卑。,還有就是在身材方面算是中等,他們自己好像很不自信,這樣的人喜歡陰天,喜歡黑夜,在這段時間卻很有自信,做什麼都很出色。
  • 內心自卑的人,要逼自己堅持做好這三件事,就會變得越來越自信
    這是一個很艱難而且漫長的過程,需要強迫自己做好以下三件事情,並且長期的堅持下去,才有可能擺脫自卑的束縛。第一件事: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大多數人的自卑心理都是因為總喜歡跟周圍的人去比較。所以,內心自卑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停止自我否定,充分挖掘自身的優點並不斷放大,然後從小事做起,慢慢樹立自己的自信心。
  • 心理學家:如果你喜歡做這三件事,說明你骨子裡特別自卑
    自卑這個東西,它會出現每個人的身上。不同的是有些人能夠很坦然的承認並且接受自己的自卑,但是有些人,他們意識不到,從而將這種自卑壓抑到了潛意識裡,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骨子裡的自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那些越是骨子裡自卑的人,越是會經常做這下面這三件事。
  • 心理學:當你不願意做這三件事時,說明你骨子裡極其自卑
    因為假如對自己的自卑情緒放任不管的話,自己有可能會漸漸熟悉自卑的自己,從而不再能夠變得積極上進。 心理學將這種情況稱之為「自卑情結」。 主要是從三個方面來進行判斷,判斷依據則是是否從未出現,假如是從未或者很少,那麼很可能就處於一種自卑情緒之中。 一、是否善於拒絕 自卑的人往往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不會拒絕他人的請求,更有甚者會經常主動去將一些事情「攬」在自己肩上。
  • 父母需要在這三件事上面尊重孩子,不然會讓孩子變得自卑沒自信
    父母需要在這三件事上面尊重孩子,不然會讓孩子變得自卑沒自信孩子的性格和父母的教育息息相關,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孩子也會變得非常的自信開朗。父母需要在這三件事情上面尊重孩子,不然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卑。
  • 如何提升自信:四個實用方法,破除你的自卑,讓你變得越來越自信
    從心理學角度上來說,自信是講究方法的,如果我們能破除內在自卑的限制,亦或是懂得適當的舉措,我們就能徹底告別自卑,從而變得越來越自信。從心理學角度上來說,父母對我們影響深遠,父母的養育方式也會對我們的性格有深深的影響。但是原生家庭到底對我們有多大影響,事實上我們需要明白,當你在覺知的時候,亦或是我們長大的時候,我們就要懂得,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是有限的,而不是無限的。
  • 失敗主義者——我不是很自信,但是對於自卑這件事,我很自信
    編者按:你覺得自己自卑嗎,你清楚自己什麼原因自卑嗎,你想要變得自信嗎?今
  • 心理學:這五個方法能有效提升你的氣場,讓你越來越自信
    心理學發現,每個人都有氣場,氣場可以是吸引力,也是魔力,它使得人們的目光總是被你吸引,不論你在做什麼,都能讓你受人關注。只是每個人氣場有強弱之分,氣場的強與弱也代表了一個人自信與否,氣場強的人往往更自信,也更能實現自己夢想與目標,如何提升自己的氣場,和大家分享下五個有效方法:
  • 心理學:一個女人越自卑,就越有這三個深入骨子裡的惡習,你有嗎
    輕微的自卑,則可以促使人對自身正確的認知,也可以間接彌補自己的缺點。但是深入骨子裡的自卑,則會危害一個人。在心理學上,自卑是一種不能自我救助的複雜情感,這種心理表現會讓一個人缺乏對自己正面的認知,比如做事的時候畏畏縮縮,沒有膽量,一遇到點小挫折,就會退縮認為自己幹不來。做什麼事也沒有自己的主見,也就容易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於是,就容易被他人所欺壓。
  • 心理學:無論是否自信,堅持做這三件事,你的內心會越來越強大
    為什麼有些人越來越自信,其實自信來自正確的行為與認知。通常來說,自骨子裡自信的人,源於他們堅持做這三件事1、正念:有一種終極使命感骨子裡自信的人總會有一種對自我使命的追逐。他們很早內心就開啟了自我覺醒之路。
  • 教育專家:孩子為何越來越孤僻?很可能是因為家長做了這三件事
    教育專家:孩子為何越來越孤僻?很可能是因為家長做了這三件事!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樂觀開朗,自信勇敢。然而很多時候導致孩子自卑孤僻不願與人交往的原因往往在於家長,教育專家就指出,家長經常做這三件事會讓自己的孩子更加逃避社交圈,不願交朋友。那麼究竟是哪三件事呢?
  • 骨子裡自卑的女人,往往不願做這三件事,尤其是第二件事!
    許多女人雖然看上去很好,但是她的內心深處卻是自卑的,她們不相信自己是被人愛著的,甚至不相信自己是很好的。正是出於這樣的心理,她們會做出一種保護行為,讓自己覺得是被人愛著的,覺得自己沒有想像中那麼糟糕,這種保護行為就是不去做某些事。如果你身邊有一種女人,她們往往不願做這三件事,那她的骨子裡是很自卑的。
  • 心理學:每天做堅持做這三件事,你會越來越成功
    再不濟,我們也有要做個正直優秀,有能力主宰自己命運的人吧。然而,現實的情況是,日新月異高速迭代的社會,高額的房價,複雜的人際關係,空前膨脹的欲望,讓我們越來越焦慮,越來越迷茫。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變成現在的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性格是什麼樣子的;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這樣的結果要麼會陷入迷茫自卑的負面情緒當中,失去了自信的魄力;要麼就很容易被別人給牽著鼻子走。
  • 心理學:性格自卑的人,經常會有的三個特點
    一般來說,人們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產生牴觸情緒,在過程中不斷否定自己的價值,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具體到實際生活中,自卑的人會有以下這三個特點。性格膽怯,害怕與別人交際自卑的人在人際關係裡,往往是處於被動的一方,不會主動與人交往。
  • 長期自卑的人如何變得自信?
    還不是阿里的市值突破天際,甚至連獨立出來的螞蟻金服都能撼動大象?自信的根基是長期把事做成、做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興風作浪。所以說,想實現從自卑到自信的躍升,光動腦是不夠的,要進場,要動手,要把別人打趴下,只有贏家,才有自信的資格和底氣。 對此,我的建議是,找到自己擅長的點,然後不要著急,持續性發力,直到自己成為一個領域的好手乃至專家。
  • 芭迪熊分享:寶寶自信還是自卑,取決父母是否做好這5件事
    Cherry老師特別提醒家長們要注意避免以下5件事情,同時也通過舉例分析讓大家了解到正確的做法,以引導孩子變得越來越自信!殊不知長期生活在父母的否定和打擊中,孩子就會一直用這些差評暗示自己,變得自卑和絕望,很難建立起長久的自信。未來即使功成名就心裡也會有一個無法填補的黑洞,容易在自卑與自負兩種極端情緒中搖擺。正確做法:心理學上有個皮格馬利翁效應,它啟示家長:讚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孩子的行為。
  • 心理學:骨子裡自卑的人,都喜歡做這2種事
    經常會有一些擁有嚴重自卑情結的患者來向我諮詢心理方面的問題,因為內在的自卑情結,已經嚴重的影響了他的生活。他們表現在外的狀態也許是一種猖狂,或者是暴躁不安,還有的則是抑鬱寡歡。他們很討厭現在的自己,同時也覺得周圍的人在遠離自己。我們發現這類骨子裡自卑的人,都喜歡做這2種事。
  • 「媽媽,這個我不行」,孩子缺少自信,只因父母做了這三件事
    孩子在每一個不同的年齡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狀態,也會給爸爸媽媽拋出不同的難題。有的時候父母面對孩子的種種表現是即著急又無奈,常常孩子這件事還沒有去嘗試,就會說「我不會」「我做不到」,其實孩子自卑和懦弱的表現和父母不正確的教育是有直接關係的。
  • 心理學:如何走出自卑的心理?三個方法輕鬆搞定
    1.引起自卑心理的三個心理學效應①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人們常常受一些簡單、含糊不清、廣泛的形容詞誤導而對號入座,並認為說的就是自己。江西衛視《經典傳奇之讀心術的心理學詭秘》欄目中,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隨機找來五位實驗者,並被告知這位大師非常擅於讀心術,可以在短時間內知道他們的性格,包括他們的過去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