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中識科舉

2021-02-07 雪鴻徑亭

中國科舉考試創始於隋朝大業二年(606年),確立於唐,完備於宋,興盛於明清兩朝,終結於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4年),歷經1300年之久。

科舉考試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博大精深。這裡僅選取和科舉考試相關的幾個成語,我們來一次管中窺豹

  (禮部會試所用封條)

金榜題名:金榜,科舉時代稱殿試揭曉的榜。因為殿試考試後公布成績用的紙是黃色的,所以稱金榜。題名:寫上名字。指科舉考中。現形容考試成功。宋代汪洙《神童詩》中有四句:「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這被國人稱為人生「四喜」。「金榜題名」為「四喜」之一。

  獨佔鰲頭:科舉時代指考中狀元。後比喻奪得第一名或取得首位。據說古代宮殿門前的石階上刻有鰲,考中狀元者要立在殿階上迎殿試榜。所以,「獨佔鰲頭」指狀元及第。

  唐代的王維是繼陶淵明之後著名的田園山水詩人。他中狀元的故事值得一讀。據說他21歲中狀元跟公主欣賞他的詩和琵琶演奏從而關照主考官有關。

   王維應考那年,聽說張九皋託熟人走了極有勢力的公主的門路,志在第一。王維和唐玄宗的弟弟岐王李範相交甚厚,就求他幫忙。岐王說:「你把往日得意的好詩抄上十首,再專門譜一支琵琶曲,過五天來找我。」

  五天後,岐王將王維打扮成演奏的伶人帶入公主府參加宴會。宴會上,王維站在一隊樂工的最前邊如玉樹臨風。公主問岐王,這是何人。岐王說是知音人,便叫王維彈琵琶新曲。一曲奏罷,公主十分驚喜。岐王說:「他不光精通音樂,所作詩歌也無人能比。」公主說:「有詩文嗎?拿來看看。」王維把精心挑選的詩呈上。公主讀罷說:「我經常閱讀的好詩原來竟出自你手啊!」於是請王維坐上座。岐王見時機已到,說:「如果長安今年錄取他當第一名進士,那真是國家之福啊!」公主說:「那好辦,讓他應考去吧!」岐王說:「他發誓不得第一名,就不參加考試。」公主對王維說:「公子筆下如有雄兵百萬,頭上自然容不得他人,當個狀元郎也是應該的。你要是參加考試,我可以幫助你。」王維連忙道謝。

那一年,王維果然中了狀元。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也是狀元。他留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連中三元:①舊時指在鄉試、會試、殿試中接連考取解元、會元、狀元。②比喻在三次考試或比賽中連續得勝,或在一項比賽中連續三次取得成功。

蘇州有一個地方叫「三元坊」。當時是特意為蘇州人錢棨建的,他在清乾隆年間連中三元,成為清朝第一個連中三元的人。如今,三元坊在蘇州已經沒有實物了,但這個名字卻永遠留了下來。

  科舉考試時鄉試第一名叫解元。因為鄉試本稱解試,所以第一名叫解元。明清兩代,每三年各省舉行一次鄉試。考中者,就叫舉人。明代的唐伯虎28歲中應天府鄉試第一,得解元。在接下來的會試中因舞弊案受牽連被黜充吏役。終生不仕以賣畫度日。

  舉人來年春參加禮部舉行的會試,考第一名者叫會元。狀元指殿試中的第一名。


  春風得意:舊指考中進士。唐代孟郊三次參加進士考試,46歲那年才榜上有名。他有首詩,名為《登科後》,其中詩句「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就是形容考上進士後得意的心情的。後來「春風得意」也形容人在官場騰達或事業順心時洋洋得意的樣子。


  蟾宮折桂:科舉時代指應考得中。蟾宮:月宮。桂:指桂樹。

  破天荒:唐代時荊州每年送舉人去考進士都考不中,當時稱天荒。後來劉蛻考中了,叫破天荒。借指事物第一次出現。

  名落孫山:宋代人孫山參加鄉試,是考中的書生裡的最後一名。回家,鄰人向他打聽自己兒子考試的結果,孫山說:「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後來用「名落孫山」指應考不中或選拔時落選。


這真是巧妙的回答,既告知鄰人兒子沒有考中,又說得委婉不傷面子。

和科舉考試相關的成語遠不止這幾個,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試著跟進了解。

 

 


相關焦點

  • 事業單位:科舉有關成語
    在事業單位考試中,科舉有關常識是考試的重要內容。科舉制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考試制度,同時產生了許多與之相關的成語。今天我們就來系統總結與科舉有關的較為常見的成語。明朝科舉考試形成了完備的制度,共分四級: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採用八股取士。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個部分: 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1904年7月4日,我國歷史上最後一次科舉考試進行,清直隸省河間府肅寧縣人劉春霖成為末代狀元。1905年,科舉製取消。
  • 【講故事,學成語】成語故事——伯樂識馬
    在這裡,我們將和大家一起講故事,學成語,也希望爸爸媽媽跟孩子們一起從成語中體會傳統文化帶給我們的啟示! 一句話釋義伯樂識馬:指個人或集體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伯樂:相傳為秦穆公時的人,姓孫名陽,善相馬。
  • 2020甘肅省三支一扶考試公基知識點:科舉有關成語
    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準備了2020甘肅三支考試公基知識點:科舉有關成語,以幫助大家備考。故「金榜題名」即科舉考試得中的意思。2.連中三元:科舉制度經過長期演變和改革,逐步固定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的形式。鄉試由各省在省城主持的考試,考中的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會試由禮部在京城主持,考中的稱為「貢生」,第一名稱為「會元」。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考中的稱為進士」,第一名稱為「狀元」,也稱「殿元」。
  • 不識不知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不識不知,沒有多少知識。舊喻民風淳樸。出自: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仲尼》:「堯乃微服遊於康衢,聞兒童謠曰:『立我蒸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近義詞有:不知不覺,不識不知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定語;指不識古今。
  • 口蜜腹劍中的李林甫是哪個朝代的?楚留香手遊科舉答題答案
    口蜜腹劍中的李林甫是哪個朝代的呢,很多小夥伴不知道這題的答案是什麼,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楚留香手遊科舉答題答案大全吧。  成語「口蜜腹劍」說的是哪個朝的李林甫。  唐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楚留香手遊科舉答題答案,希望能給大家帶去幫助吧。
  • 古時人才選拔為科舉,五代後周竇禹鈞五子登科,典故成祝福語
    文人墨客想要謀求出路,科舉無非是大部分人的選擇。古時候的科舉,雖然一直都存在著諸多的弊端,但其成為各個朝代選拔人才的方式,還是相較之前更為公平與成熟的。而且在科舉制度不斷演化成熟的過程中,所選拔出的人才,確實是為朝代貢獻了不少力量,不少為官者也成了後代榜樣。
  • 逆水寒科舉答案大全 逆水寒科舉答題器分享
    逆水寒科舉答案大全分享,科舉玩法有不少的小夥伴都在參加,玩家完成正確的答案能夠獲取豐富的道具獎勵,相信不少玩家還不知道答案是什麼了,那下面就讓小編帶來逆水寒科舉答題器吧。但感別經時成語「一絲不掛」中的「絲」最早指什麼?釣魚的線_______,馬踏深山不見蹤。人依遠戍須看火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____。殺人如麻成語「一代楷模」最初是指誰?李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韓熙載夜宴圖》的作者是。顧閎中相憶夢難成,_____。
  • 五子登科 一路連科是科舉中的「功名」麼•學習族譜知識(32)
    作者:許 傑  編輯:許 傑在上一期《連中三元>獨佔鰲頭>金榜題名=蟾宮折桂•學習族譜知識(31)》中,
  • 《科舉制度》考點知識
    一、科舉制度的形成、發展及取締過程開始階段:隋煬帝楊廣開創進士科,後逐步發展發展階段:武則天時期,舉行殿試,開創武舉興盛階段:明清時期,制度完善,採取八股取試廢止時期:1905年清朝末期廢除科舉制,推行現代學校教育二、科舉制度的程序三、科舉制度中連中三元三次考第一,解元(鄉試)——會元(會試)——狀元(殿試)四、科舉制度中殿試的前三甲(三鼎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
  • 完美世界手遊科舉答題器 科舉答題答案大全
    完美世界手遊科舉答題的時間是在每周五0-19點,終試在20-24點,答題不僅能獲得經驗還能獲得靈性水晶和萬象更新石,材料也是非常NICE,各位腦力達人一定不要錯過哦。
  • 古代科舉有多難?唐宋八大家,一半是科舉落榜生
    如此才華橫溢的「八大家」卻有四位在科舉考試中遭遇滑鐵盧。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這四位考場失意的「八大家」。第一位:被後人譽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韓愈堪稱「唐宋八大家」之中早年人生經歷最為悽慘的一位,年僅三歲便喪父,他的母親據說是在他出生的時候便因為難產去世(歷史上並沒有韓愈母親的詳細記載,此為後人的猜想之一)。
  • 教你如何通過面相識人!(關於相貌的成語)
    日常生活中,我們不能帶著有色眼鏡去看人,而是用心去感知。有人貌美如花,卻蛇蠍心腸,如蘇妲己。有人奇貌不揚,卻心地善良,如《巴黎聖母院》中的敲鐘人卡西莫多。因而,我們不能被表面所迷惑!今天,我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關於相貌的成語,看看你能從中明白什麼。
  • 中國科舉考試中的「舞弊與懲治」
    清 焦秉貞 狀元及第圖 科舉考試中的舞弊現象 自隋唐開科取士到清末科舉廢除,為了能夠金榜題名,考生的舞弊手段層出不窮
  • 文獻中的科舉與明清社會生活
    科舉中的弊案  在科舉時代,科名佳話(如「祖孫父子翰林」之類)和科舉弊案(如「順治丁酉江南科舉弊案」等),都是熱門的話題和談資。科名佳話作為家族和家鄉的榮耀,總被科名佳話主角的後人和鄉人念念不忘、津津樂道。科舉弊案則罕有人樂意說起,但作弊作案的手段總是有人暗中使用。
  • 《夢幻西遊3d》科舉鄉試答案是什麼 科舉鄉試答案大全
    導 讀 在夢幻西遊3D中,不少小夥伴想必很困擾科舉鄉試的問題答案吧,那麼就情精通五湖四海知識的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下吧
  • 與古代「高考」有關的成語
    又到一年高考季,其實古代也有「高考」,即科舉考試。科舉始於隋,形成於唐,完備於宋,強化於明,至清趨向衰落,而由古代科舉考試衍生出的成語也有不少。1.十年寒窗。元代高明在《琵琶記》中說:「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十年寒窗」意指要通過艱辛的努力,十年並非實數。元朝石子章《竹塢聽琴》第三折:「十載寒窗積雪餘,讀得人間萬卷書。」
  • 怎樣巧識成語誤用
    成語具有結構的穩定性和意義的整體性,其含義是一定是俗成的,它不是構成它的單個語素的語義的簡單疊加,而是在其構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礎上,再豐富的人文背景下,通過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來的。如果單從字面上理解其意,就容易出現望文生義的錯誤,在掌握或運用成語時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語字面意義之外的整體意義。
  • 《微信成語小秀才》第738關成語怎麼填 第738關答案分享
    導 讀 成語小秀才遊戲中包含了非常多的關卡挑戰,不知道各位小夥伴闖到了多少關卡了呢?
  • 《夢幻西遊3D》科舉鄉試答題答案是什麼 科舉鄉試答題答案一覽
    夢幻西遊3D科舉鄉試答題庫答案介... 本文給大家帶來夢幻西遊3D科舉鄉試答題答案一覽,夢幻西遊3D科舉鄉試答題活動開啟了,符合條件的玩家可以先參與鄉試,很多玩家都不知道鄉試的答案,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吧。
  • 閒話科舉考試 \\ 溫慶華
    朝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滿朝朱紫貴,  儘是讀書人……這是宋代汪洙寫的《神童詩》中幾個片斷,意思是說:在中國古代,自科舉制度實行以來,一個人不論你是出生於豪門或寒素之家,只要你書念的好文章寫的好,便可以一登龍門,身價百倍,耀祖光宗。中國的科考制度濫觴於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