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度》考點知識

2021-02-07 公務員考試信息網

點擊↑↑↑↑「公務員考試信息網」,據說關注官方微信的都上岸了。

一、科舉制度的形成、發展及取締過程

開始階段:隋煬帝楊廣開創進士科,後逐步發展

發展階段:武則天時期,舉行殿試,開創武舉

興盛階段:明清時期,制度完善,採取八股取試

廢止時期:1905年清朝末期廢除科舉制,推行現代學校教育

二、科舉制度的程序

三、科舉制度中連中三元

三次考第一,解元(鄉試)——會元(會試)——狀元(殿試)

四、科舉制度中殿試的前三甲(三鼎甲)

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成三鼎甲。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通稱進士。進士榜稱甲榜,或稱甲科。進士榜用黃紙書寫,故叫黃甲,金榜,中進士稱金榜題名。

五、和科舉制相關的成語

金榜題名:使用黃色的紙對外公布公告。

蟾宮折桂:蟾宮指代月宮,傳說月宮中有一隻長三條腿的蟾蜍,因此稱月宮為蟾宮。去月宮折桂花,很難辦到,用蟾宮折桂指代科舉考中。現在在考試前吃桂花糕,就是為了取好彩頭。

獨佔鰲頭:相傳皇宮宮殿之前刻著巨鰲,只有狀元才有資格站在上面迎接榜單。

五子登科:源於竇禹鈞。竇禹鈞居於燕山府,他有五子,都中科舉。相關的三字經「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名落孫山:書生孫山與同鄉去考試,回來之後,鄉人問他,自己家的孩子是否中舉,孫山回答:中舉名單最後一名是我孫山,你家孩子在我之外。用委婉的方式告知沒有中舉。

現在就加入公務員考試信息網會員,學習吧,我們給您提供的都是上岸必備的學習資料(30g視頻+語音隨身聽教材+通關技巧)。

部分備考資料節選:

事業單位備考視頻課程共計30g

2017年《時事政治》十大國際熱點

《文學常識》高頻考點

事業單位必考的內容都有什麼?

常識在公務員、事業和教師考試中能佔多少分?

事業單位歷年真題1415套,有需要的麼?

思維導圖 十五天突破《公共基礎知識》


現在加入還可以領取30元現金代金券,上岸路上,有我們陪伴你的左右!

點下方「閱讀原文,領取優惠券,加入公務員考試信息網會員吧!

相關焦點

  • 科舉制度
    科舉制度為隋朝以後各封建王朝設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以分科取士而得名。
  • 《科舉制度》的十大考點清單
    科舉考試的程序如下:1.院試又叫「童試」,縣級考試,童生參加,考上為「生員」,即「秀才」。秀才分為三等,成績最好的稱為「稟生」,國家會按月發給他糧食,一生旱澇保收、寢食無憂。2.鄉試又叫「秋闈」,省級考試,生員參加,考上為「舉人」。如果考上了舉人,國家按月發放銀子,可免稅賦,遇縣官不必下跪。
  • 現代公選制度和科舉制度有關係?科舉制度對公選制度有什麼影響?
    因此,個人試圖憑藉自身理性構建完美於逐步演化的制度,是不可能實現的。第二種是制度設計生成理論,認為制度是人為設計的,由於制度要求全體社會成員共同遵守而難以自然生成,是人在多次博弈中有意識地依靠自身理性、知識設計的。筆者認為制度生成是一個多次博弈的、合作的過程,自然演化和人為設計互相補充、共同作用。不同的制度,自然演化和人為設計所佔的比重不同。
  • 科舉制度略考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基本制度,具有自由報考、分科考試、取士權歸中央和以成績定取捨等特點。科舉制度始於隋朝,由隋文帝創立。從隋煬帝大業三年(605)開設進士科起算,到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正式廢除,科舉制度延續整整1300年。科舉制度雖然創立於隋朝,但其淵源卻可追溯至先秦。
  • 隋朝文化——隋朝的科舉制度
    科舉制度始於隋朝,隋王朝廢除了以門第取士的九品中正制,代之以科舉制。科舉制度為中國曆朝發掘、培養了大量的人才,對於知識的普及和民間學習的風氣亦起了相當的推動作用,儘管這種推動是出於一般人對功名的追求,而不是對知識或靈性的渴望。
  • 河西 ◎ 廢除科舉制度的必要性
    作為高考的前身,近來有很多學者撰文為科舉制度唱讚歌,科舉制度的廢除是否必要,這個問題如果我們釐清一些基本的歷史脈絡,則恐怕根本就不會有這麼多爭議。科舉制度對於維護一個國家體制的安定團結起到過非常重要的作用,這話不假,但安定團結給報考者造成的苦難卻被正史所遮蔽了。此外,要得出廢除科舉是文化斷裂,進而認為激進地廢除科舉是導致中國文化失序的罪魁禍首的結論更不免有失之草率。
  • 五、科舉制度
    五、科舉制度【察舉】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
  • 科舉制度簡介
    科舉制從隋代開始實行,到清光緒二十七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隋朝: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起源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最早起源於隋代。隋朝統一全國後,為了適應封建經濟和政治關係的發展變化,為了擴大封建統治階級參與政權的要求,加強中央集權,於是把選拔官吏的權力收歸中央,用科舉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 高頻考點:中國古代科舉稱謂及知識
    對於一些考試過程中考點較少的知識點,簡單了解即可,但是對於知識點較多,涉及的題目又比較難的部分,大家還是需要認真複習,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古代科舉制度這個非常重要的知識點。科舉制度在不同時期規定不盡相同。舉明、清兩代為例讀書人先須參加「童試」,參加者無論年齡大小皆稱「儒童」或「童生」。錄取「入學」後稱為「生員」,又名「序生」,俗稱「秀才」。
  • 科舉制度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科舉考試都考了哪些?
    但是,這些考試與古代那些科舉考試是有著本質的區別。     那麼,古代科舉考試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制度呢?他是如何發展,又是如何消亡的呢?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      科舉在我國歷史悠久,我們所學的歷史中,基本從隋朝開始創立科舉制度,其實遭災隋朝之前,科舉制度已經有了一個雛形,隋朝只是將科舉制度正規化。
  • 科舉制度小常識
    科舉制是中國歷代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一種制度,從隋代開始實行,至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止,共經歷了1300餘年。由於科舉制度與今天的高考在某些方面有些類似,故也有「古代的高考」之稱。科舉考試制度自隋唐至兩宋,都沒有很大的變動,到了明清時期才有所變化。
  • 公共基礎知識常識部分的元朝考點解析
    關於公共基礎知識考試考查的範圍較廣,題量較大,而且有時甚至會有主觀題出現。大家之間的分數有時僅僅只差零點幾分,也許你比對手高零點幾分就可以成功。關於歷史朝代也是我們在考試中經常見到的,所以這篇針對元朝這個知識點進行考點闡述,希望在考試中對大家有所幫助。一、元朝冷門考點:提到元朝,你腦海中會浮現出什麼,行省制度?還是強焊的蒙古鐵騎?
  • 歷史學家宮崎市定:科舉制度是壞制度嗎?
    按:「金榜題名」「狀元及第」是人們對高考生的期待和祝福,這些詞語均出自中國古代實行的人才選拔制度——科舉。作為古代中國的人才選拔制度,科舉制的利弊是什麼?又應當如何看待科舉制的崩潰?日本歷史學家宮崎市定以《科舉史》一書回應了以上問題。
  • 選賢舉能:朝鮮半島的的科舉制度
    越南、朝鮮等中國周邊的國家深受中華文化影響,仿效中國的科舉制度,創立了自己的科舉制度,在帶著中國烙印的同時,也有著自己的特色。1.高麗王朝時期的科舉高麗王朝時期是朝鮮半島古代科舉制度的創立時期。918年,太祖王建一統三韓,建立了高麗王朝。初期的高麗王朝在各地存在著一大批地方豪族勢力,把持一方,加之在戰爭中立下了汗馬之勞的功臣集團,嚴重幹擾了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
  • 「雲展覽」①科舉制度在臺灣:科舉制度的設立和發展
    鄭成功收復臺灣後,將科舉制度移植到臺灣;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臺灣科舉制度得到了進一步完善,與大陸的教育和科舉制度完全一致,之後陸續有臺灣士子渡海到福州參加鄉試、到京城參加會試。基於臺灣會館的特殊地位,北京市臺聯匯集兩岸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遍訪兩岸臺灣進士遺蹟,搜集兩岸鮮活史料,傾力打造文化交流品牌項目「科舉制度在臺灣——臺灣進士專題展」,2013年至2019年先後在兩岸巡迴展出15次。
  • 中國科舉制度的發展歷程
    唐朝——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完備唐朝的帝王對科舉制進行完善。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完善科舉制的關鍵人物。在唐朝,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制科。宋朝——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改革時期宋代的科舉有常科、制科和武舉。
  • 清末科舉制度廢除原因再探
    文|王瑤 作者為歷史學博士,長春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原文載《史學月刊》2015年第10期,注釋從略。而這種觀點與其說是如一些學者所言的對「新變局」的敏銳反應,不如說是對前代的總結與繼承。同時,這些輿論於時代而言,尚屬邊緣性思想,對主流文化價值並不構成明顯影響。因此,不能僅因其發生在鴉片戰爭以後,就以此認為具有了「新的時代因素」。對科舉制度的批判真正在輿論中體現出時代性,是在洋務運動中晚期,即19世紀70年代以後。
  • 古代文化常識匯總--科舉制度
    1.科舉制度概說科舉制度是中國歷史上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一種基本制度。
  •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簡述
    明清科舉考試流程表唐朝時期,唐太宗李世民特別重視選拔人才,設立御史府,每年都取進士補充國家的人才庫。一次李世民私自去視察御史府,看到許多新考取的進士魚貫而出,便得意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採用「世卿世祿」制度,後來逐步引入軍功爵制。世卿就是天子或諸侯國君之下的貴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繼,連任「卿」這樣的高官。祿是官吏所得的享受財物。
  • 科舉制度是如何從繁榮走向滅亡的?
    沒看過的小夥伴請點擊:科舉制度的創立與繁榮這一回,我們來談談明清時代的科舉制度,看看一種先進的選拔人才的考試制度,是如何變得僵化和落後的。最終,這種制度又是在什麼樣的歷史條件下壽終正寢。我們不妨從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詞——連中三元說起。                       一個學子從開始讀書到中進士,到底要經歷哪些考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