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收復臺灣後,將科舉制度移植到臺灣;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臺灣科舉制度得到了進一步完善,與大陸的教育和科舉制度完全一致,之後陸續有臺灣士子渡海到福州參加鄉試、到京城參加會試。在1890年前後,為方便臺灣省舉人來京趕考,由當年臺灣官員和在京臺灣鄉紳出資購建臺灣會館,臺灣會館自此開始發揮臺灣鄉親聯誼交往作用。
基於臺灣會館的特殊地位,北京市臺聯匯集兩岸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遍訪兩岸臺灣進士遺蹟,搜集兩岸鮮活史料,傾力打造文化交流品牌項目「科舉制度在臺灣——臺灣進士專題展」,2013年至2019年先後在兩岸巡迴展出15次。適值北京臺灣會館重張十周年,特此推出「科舉制度在臺灣——臺灣進士專題展」線上展覽,讓我們共同探究臺灣科舉的歷史,領略臺灣文化精英的風採。
第一部分
儒學教育與科舉制度在臺灣的設立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