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根,文化同行 ——北京市臺聯舉辦網上「科舉制度在臺灣——臺籍進士專題展」

2021-02-06 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

「科舉制度在臺灣——臺灣進士專題展」是北京市臺聯一個重要的文化交流品牌

2020年適逢北京臺灣會館重張十周年。十年來,臺灣會館憑藉深厚的歷史底蘊、獨特的文化氛圍,逐漸成為京臺交流的重要平臺和亮麗名片。北京市臺聯從6月至12月將陸續推出一系列專題活動,全面總結回顧北京臺灣會館十年來的成就。
「科舉制度在臺灣——臺灣進士專題展」是北京市臺聯一個重要的文化交流品牌。北京市臺聯基於臺灣會館的特殊地位,通過不斷挖掘、搜集兩岸歷史文化資料,遍訪兩岸臺灣進士遺蹟,整理兩岸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匯集編撰了33位清代臺籍進士史料,組織專題展在兩岸巡迴展出,推動兩岸文化交流融合。科舉制度歷史悠久,影響深遠,其對國家統一、文化傳播等都產生過積極作用。作為傳統政治文化中的重要內容,科舉制度在臺灣作為培養人才、選拔精英的一種手段,對近代和現代的臺灣社會演進都產生過重要而深遠的影響。「科舉制度在臺灣——臺灣進士專題展」通過對科舉制度歷史,尤其是科舉入臺過程與脈絡的描述,展現了臺灣文進士這一群體的風採和成就,客觀總結了在清廷統一臺灣後,全面推行科舉制度對臺灣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發展的深遠影響,表明了兩岸同文同種、同根同源的史實。

2013年臺南孔廟舉辦「科舉制度在臺灣——臺灣進士專題展」和「科舉制度在臺灣」兩岸學術研討會

2014年高雄佛陀紀念館舉辦「科舉制度在臺灣——臺灣進士專題展」並召開「科舉制度在臺灣」兩岸學術研討會
從2013年至今,該展先後在島內臺南孔廟、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以及臺灣輔仁大學、淡江大學、元智大學、銘傳大學、華梵大學、高雄樹德科技大學、臺南大學、世新大學、中興大學9所高校進行巡展。同期,該展還在重慶、廈門、福州、西安等地巡迴展出15次,使參觀者進一步認識到兩岸歷史文化的同一性、教育和人才選拔和一體性,得到了兩岸民眾及師生的廣泛好評。厚重的歷史內涵和核心價值,強大的品牌效應和獨特的文化個性,使其成為京臺交流的重要橋梁紐帶。

2017年6月17日,由北京市臺聯與福建省臺聯、福建省檔案局共同舉辦的「文脈流長——科舉制度在臺灣」展覽開幕式在廈門人民會堂舉行

2017年9月20日至10月6日專題展在臺灣銘傳大學展出

2019年5月8日至5月24日專題展在臺灣世新大學展出
即日起,北京市臺聯將通過官網和公眾號等平臺,陸續推出專題展在兩岸進行巡展的精彩瞬間、專家研究的豐碩成果、歷史學者的深情寄語等內容,讓更多的兩岸同胞近距離了解科舉制度在臺灣的形成與發展歷程,向公眾進一步展現北京臺灣會館在兩岸交流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感謝關注「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公眾號

相關焦點

  • 「科舉制度在臺灣—臺灣進士專題展」在臺灣世新大學開展
    北京市臺聯向澎湖蔡廷蘭進士第相關人員贈送科舉史料  近日,由北京市臺聯與臺灣世新大學共同主辦的「科舉制度在臺灣—臺灣進士專題展」開幕儀式在世新大學舉行。這是「科舉制度在臺灣—臺灣進士專題展」在臺灣巡展的第十站。臺灣世新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李功勤、圖書資訊長邱孟佑、人文社會學院文學系主任張雪媃、英語系主任王毓芝、部分世新大學教授、學生共100餘人共同出席見證了展出盛況,北京市臺聯副會長王慧一行8人也專程赴臺參加開幕式,並開展文化參訪與調研。
  • 「科舉制度在臺灣—臺灣進士專題展」高雄開幕
    人民網訊 近日,由北京市臺聯與高雄樹德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院、圖書館共同主辦的「科舉制度在臺灣—臺灣進士專題展」開幕式在該校圖書館舉行。樹德科技大學副校長王昭雄、樹德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院院長曾宗德、圖書館館長蘇怡仁等相關院系領導、部分師生出席了開幕式,北京市臺聯副會長王慧一行九人也專程赴臺開展了文化參訪與調研。
  • 「雲展覽」①科舉制度在臺灣:科舉制度的設立和發展
    鄭成功收復臺灣後,將科舉制度移植到臺灣;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臺灣科舉制度得到了進一步完善,與大陸的教育和科舉制度完全一致,之後陸續有臺灣士子渡海到福州參加鄉試、到京城參加會試。在1890年前後,為方便臺灣省舉人來京趕考,由當年臺灣官員和在京臺灣鄉紳出資購建臺灣會館,臺灣會館自此開始發揮臺灣鄉親聯誼交往作用。
  • 臺灣學子重走科舉路 進京趕考「殿試放榜」
    人民網北京7月9日電 7月9日上午,由北京市臺聯、福建省臺聯和福州市臺聯三方聯合舉辦的第二屆「臺灣學子重走科舉路研習營」分享匯暨結營式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辦,全國臺聯前會長、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汪毅夫,北京市臺聯黨組書記王蘭棟,全國臺聯文宣部部長、北京市臺聯副會長陳小豔,臺盟北京市委秘書長、北京市臺聯副會長陳偉
  • 北京臺灣會館 映照兩岸情懷
    北京市臺灣會館。(資料照片)華夏經緯網訊:據臺灣「旺報」報導,根據歷史統計,有清一朝,臺灣人參加科舉共有37人高中會試取得進士資格,其中大部分人進京趕考,都是住在北京臺灣會館。全國臺聯創會會長林麗韞和時任北京市臺聯會長蘇輝共同推開重張後的臺灣會館大門。(資料照片)1895年《馬關條約》將臺灣割給日本,舉國譁然,臺籍士子汪春源等人就是在臺灣會館內,號召國人反對割地議和,是為史上有名的「五人上書」。
  • 進京趕考「殿試放榜」 臺灣學子「七步成詩」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7月9日上午,由北京市臺聯、福建省臺聯和福州市臺聯三方聯合舉辦的第二屆「臺灣學子重走科舉路研習營」分享匯暨結營式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辦,全國臺聯前會長、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汪毅夫,北京市臺聯黨組書記王蘭棟
  • 「科舉制度在臺灣」公益巡展走進臺南大學
    新華社臺北10月22日電(記者 劉歡、左為)由北京市臺聯和臺灣臺南大學共同主辦的「科舉制度在臺灣——臺灣進士專題校園公益巡展」22日在臺南大學開幕,吸引眾多學子前來參觀。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
  • 探訪福州臺灣會館 臺胞體悟兩岸同根共脈
    2018年,福州選擇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的黃巷51號和麒麟弄3號院落復建臺灣會館。重建的福州臺灣會館今年11月1日揭牌以來,福建多所高校組織學生前來開展現場教學實踐活動,不少在福建就讀的臺灣學子也紛紛進館了解先輩跨海應試的艱辛路程。就讀於福建師範大學歷史系的臺生林家妤參觀後,對臺灣「包種茶」寓意考試「包中」印象深刻。
  • 「科舉制度在金門」學術研討會在金門大學召開
    (圖片來源:北京市臺聯)  中國臺灣網9月30日金門訊 金門進士知多少?宋、明、清三朝合計,從寬認定,地小人稀的金門島出過50位進士。其進士人數之多、密度之高,讓許多研究中國科舉制度的專家學者都不禁感嘆金門文風鼎盛。
  • 北京臺灣會館反映了兩岸的感情
    北京市臺灣會館。(資料圖片)據臺灣「旺報」的報導,據歷史統計,清代有37名臺灣人參加科舉考試,取得了高中入學考試資格,他們大多去北京參加考試,住在北京臺灣會館。(資料圖片)《馬關條約》將臺灣切割成日本,舉國上下一片譁然,正是在臺灣會館裡,臺灣學者子汪春袁等人號召中國人民反對割讓土地,談判和平。到光緒末年,科舉制度於被廢除,臺灣會館改為京城的臺灣同胞聚集地。從清朝封建專制到改革開放,從孫中山辛亥革命到大陸解放,臺灣會館見證了滄桑的歷史。
  • 【講座通知】臺灣進士:歷史人群與科舉制度
    人類學前沿講座(二零一八年秋季學期 第四講 總第八十一講)講題:《臺灣進士:歷史人群與科舉制度》   主講人:汪毅夫 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今後不再的歷史人群,有著特殊的歷史意義。
  • 【科舉制度在臺灣】抗日護臺的臺灣進士:丘逢甲
    接下來,我們一起探索清末臺灣士子丘逢甲愛國主義思想的初步實踐,了解他創辦義軍、刺血上書、倡導自主保臺、親率義軍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武裝割佔的光輝事跡。丘逢甲(1864-1912),又名倉海,字仙根,號蟄仙,彰化縣人,生於福建省臺灣府淡水廳境內的雙峰山區銅鑼灣(今苗慄縣銅鑼灣),祖籍粵東嘉應州鎮平縣(今廣東梅州蕉嶺縣)。
  • 清代33進士光耀臺灣 臺南展珍貴兩岸文物(組圖)
    清代33進士光耀臺灣 臺南展珍貴兩岸文物(組圖) 2014年07月29日 10:55:59  來源:人民網-臺灣頻道
  • 北京市臺聯邀請臺北市大同高級中學教師來京參訪
    市臺聯黨組書記王蘭棟(右)代表市臺聯向臺北市大同高級中學贈送《清代臺灣進士碑帖圖鑑》參訪團由臺北市大同高級中學中學校長莊智鈞和臺灣中華兩岸交流促進會名譽理事長蔡秉憲共同帶領,將在京開展為期2天的專題交流活動。市臺聯黨組書記王蘭棟、市臺聯副會長鄭大在臺灣會館接待了參訪團一行。
  • 汪毅夫到臺南家鄉尋根訪祖 進行學術文化交流
    臺南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蘊含著豐沛的歷史和人文資源。現任臺盟中央副主席、全國臺聯會長的汪毅夫,祖籍臺南,其曾祖父汪春源是清末臺灣最後一位進士。9月13日至18日,汪毅夫會長赴臺南參訪,並出席多項學術和文化交流活動。  這是汪毅夫會長第三次訪問臺南。2007年2月,時任福建省副省長,也是福建省紅十字會會長的汪毅夫,曾專程到臺南尋根訪祖。
  • 臺灣學子福州重走科舉路 探尋科舉歷史與華夏傳統文化
    中新網福州7月2日電 (鄭江洛 劉可耕)2日,第七屆海峽青年節系列活動之兩岸學子科舉文化交流體驗營暨第二屆臺灣學子重走科舉路研習營在福州開營。本屆體驗營以「文脈源長·情傳兩岸」為主題,來自臺灣逢甲大學、臺南大學、文藻外語大學、淡江大學等16所高校50名臺生和10名大陸學生參與本次活動。
  • 臺灣連江縣縣長劉增應一行參訪北京臺灣會館
    市臺聯黨組書記王蘭棟向連江縣縣長劉增應贈送臺灣進士碑帖圖冊。(北京市臺聯 王小凡 攝)  中國臺灣網12月27日北京訊 12月24日下午,臺灣連江縣縣長劉增應、議長張永江一行20人參訪北京臺灣會館,並與北京市臺聯進行交流座談。  連江縣客人參觀了臺灣會館「中華魂·京臺情」的常設展覽,詳細了解了臺灣會館的歷史。
  • 31條惠臺措施獲臺籍代表點讚 盼「打通最後一公裡」
    (兩會特稿)31條惠臺措施獲臺籍代表點讚 促落實盼「打通最後一公裡」中新社北京3月10日電 題:31條惠臺措施獲臺籍代表點讚 促落實盼「打通最後一公裡」中新社記者 龍敏「參評榮譽稱號,臺胞的推薦單位是誰?推薦主體是誰?材料誰來做?誰來蓋這個章?」
  • 北京市臺聯邀請臺灣新竹代表參訪北京開發區
    圖片來源:北京市臺聯供稿 圖片來源:北京市臺聯供稿   中評社北京7月30日電/近日,市臺聯邀請新竹縣工商業代表參訪團一行14人赴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進行專題參訪。這是北京市臺聯充分依託重點品牌交流項目平臺,引導更多臺灣高新企業融入北京經濟社會發展,務實推動技術共享與產業合作,所進行的又一新的嘗試。
  • 臺灣「霧峰林家歷史特展」走進河南比幹廟
    5月8日,由北京市臺聯與新鄉市臺辦共同舉辦的「霧峰林家歷史特展」在河南省衛輝市比幹廟與觀眾見面。北京市臺聯副會長陳子云在展覽開幕式上致辭北京市臺聯副會長陳子云在開幕式致辭中指出:2018年8月14日,北京市臺聯與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傾力打造的「霧峰林家歷史特展」在北京臺灣會館隆重開幕,在海峽兩岸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北京臺灣會館2018年底被國臺辦批准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承擔著首都和中央對臺交流交往的崇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