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科舉制度作為選拔官員的一種重要手段延續了1300多年,在中國歷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越南、朝鮮等中國周邊的國家深受中華文化影響,仿效中國的科舉制度,創立了自己的科舉制度,在帶著中國烙印的同時,也有著自己的特色。
1.高麗王朝時期的科舉高麗王朝時期是朝鮮半島古代科舉制度的創立時期。918年,太祖王建一統三韓,建立了高麗王朝。初期的高麗王朝在各地存在著一大批地方豪族勢力,把持一方,加之在戰爭中立下了汗馬之勞的功臣集團,嚴重幹擾了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高麗的統一在某種程度上說是建立在各方勢力的聯合基礎上,王室是最大的一方勢力。為了平衡各方勢力,王建積極拉攏各方,先後迎娶了二十幾個地區的豪族女子。之後的定宗、光宗對地方的豪族勢力都有深刻認識,採取各種手段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豪族的力量,科舉制度作為手段之一也被引進來。
高麗成均館
後周的中國使臣雙冀在出使高麗期間因病滯留,後來長期呆在高麗,他向光宗建議採取科舉制度,根據《高麗史》的記載「雙冀獻議,始設科舉,試以詩、賦、頌及時務策,取進士兼取明經、醫、卜等業」。958年,光宗接納了雙冀的建議,實行科舉制度選拔官員。
初創時期的高麗科舉制度大抵借鑑了唐朝的科舉制度,主要有進士科、明經科、雜科等,其中進士科和明經科最為重要,被稱為兩大業,進士科主要考試詩賦和政論,明經科主要考儒家經典。雜科的地位比較低,要有三禮科、三傳科、何論科、醫科、卜科(咒噤)、地理科等。高麗王朝對參加科舉考試人員資格限制相當嚴格,只允許地方豪族子弟參加科舉,只有雜科才允許庶民百姓子弟應試。
此外,還有一種僧科,高麗王朝崇信佛教,至今半島上仍存留著不少高麗時期的佛教遺存,僧科一般由高僧大德參加,禮部主持,考試合格者受封為"主持",被派往各地寺廟,僧科存在的時間不長,並且開科時間也不穩定。
高麗科舉制度實行界首試和禮部試兩級制。界首試就是地方選拔,在交通便利的都城附近州縣組織的考試,界首試合格者才有資格參加禮部試。禮部試是禮部主持的全國性考試,但實際主持的是國子監,後來改為成均館,國子監的學生學滿六年,就可以直接參加禮部試。高麗國王偶爾會再組織一次複試,高麗末期曾實行三級科舉制,但始終未形成定製。經禮部試合格錄取後,依照成績分為甲乙丙三個等級,分別賜以進士及第、進士出身、同進士。
高麗時期曾長期實行崇文抑武的政策,文臣勢力充分發展,武臣待遇與文臣相去甚遠,引起了武臣集團的不滿,導致了武臣集團的叛亂,武臣上臺後,對原來的科舉取士人數等進行了一定限制。
2.朝鮮王朝時期的科舉朝鮮王朝建立後,繼承了高麗王朝的科舉制度,並進一步完善,使科舉制度成為培養兩班階層的重要途徑。朝鮮王朝時期的科舉制度主要分為文科、武科和雜科三類。
文科是科舉考試制度的核心,實行初試、複試、殿試三級制。文科初試時,成均館通過館試選送50人,漢城通過漢城試選送40人,地方各道通過鄉試共選送100人。初試合格的人允許參加複試,之後參加國王主持的殿試。因此,在正式考試前,要先進行鄉試和館試獲取初試考試資格。鄉試是指京城和地方不在成均館就讀的考生要先進行地方考試選拔;館試是指在成均館就讀的學生要參加成均館大司成主持的考試選拔。
朝鮮時代的科舉考試
武科考試也實行初試、複試、殿試三級制。初試分為鄉試和院試,鄉試由地方組織選拔,院試主要針對在訓練學習的學生。初試合格者,可以參加由兵曹組織的複試,考試合格者參加殿試,殿試通過後按成績分為甲乙丙三等,分別授予官職。
雜科主要包括譯科、醫科、陰陽科和律科,分為初試、複試兩級,初試由漢城有關各司衙門組織,複試由有關各司和禮曹共同主持,錄取後授予不同官職。
朝鮮王朝的的科舉制度是輸送兩班人員的重要通道,對應試者資格有嚴格,一般只允許兩班子弟參加,身良雜役賤和賤民不能參加考試。
豐臣秀吉侵略朝鮮半島後,由於戰事吃緊,對軍事人才的需求膨脹,錄取人才激增,武科畸變為「千科」、「萬科」。「千科」、「萬科」由兵曹負責,王世子來主持,考試也沒有規定的時間,完全按照需求隨意設科。「(宣祖二千六年)設武舉,取三百五十三人」、「宣祖二十六年)世子次全州設科,文科取尹吉等九人,武科千餘人」等等。千科」、「萬科」雖然在戰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其負面影響同樣明顯,錄取人數過於龐當,考試內容簡單,舞弊橫行。戰爭結束後,對混亂的武科進行了整頓。
景福宮
朝鮮王朝後期,隨著西方近代文化的傳入,科舉制度的負面日益顯現。1894年,朝鮮開化黨人推行「甲午改革」,在朝鮮半島實行了將近一千年的科舉制度被正式廢除。
3.蓑翁說朝鮮半島的科舉制度繼承了中國科舉制度的主要內容,但也有不少自己的特色,比如開科數量多,名目繁雜。科舉制度對打破以學院關係為核心的實習官職制度起了一定積極作用,但朝鮮半島的階級固化比中國更為嚴重,科舉制度限制在兩班內部參加,普通平民沒有參加考試的資格,又成了兩班階層維護自身利益的工具。
有部分文章,我們一時沒找到原創讀者,或者您申請了原創,但我們推送過程中並沒得到提醒,如有版權問題,敬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