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同的文獻數據來看,韓國歷史更多的是處於在中國的番邦制度之下。也就是韓國曾隸屬於中國的附屬國,一直依附於中國生存。不論是從他們的政治制度,經濟發展以及生活習俗方面都有跡可循的含有中國的痕跡。
即使現在韓國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不能否認的是從他們國家發現,以及從中國出土的一些文物中和歷史記載裡的即定事實。當然既然是一個分屬國,那麼它的一些制度肯定和中國是不能完全相同的,他們也發展著自己的政治制度,階級層次。但其中都蘊含著有鮮明的中國顏色,中國韻味在其中。
本篇論文要講述的是根據現有的文獻記載入手,記錄並延伸一下韓國體育活動與中國區域活動的關係和他們的娛樂活動發展,對現在的韓國有何歷史意義,從此方面進行剖析朝鮮半島的娛樂活動。
韓國娛樂文化對中國的入侵不似前幾年那麼瘋狂。大概從上世紀開始,韓國的流行文化開始大舉入侵中國的娛樂市場。不管是影視,或者是音樂方面。韓國的主流明星佔據了中國娛樂市場的大壁江山。
從而導致的現象,一是中國大陸本體的明星沒有發展市場,因為沒有粉絲基礎,二就是韓國明星所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以及韓國通過娛樂文化對中國進行的文化入侵。對此現象,中國曾經下達過禁韓令。但效果甚微,當一個市場已經達到一個瘋狂的程度,政策命令,硬性要求,已經不能限制它的發展。而韓國娛樂方面的政府也曾表示過。
他們為了推行韓國文化入侵,是在有針對性的對各國進行研究。尤其在娛樂方面,是一個比較容易攻破的壁壘,在這一方面入手,壓力會小很多。而這一事件對韓國帶來的影響就是。這個曾經依附於中國生存的小國。正在侵蝕思想領域,也讓當時的中國產生了比較大的危機感。
在這些文化方面,他們沒有遮蓋的是一些包含中國領域文化的特徵,像是古漢字以及發音和服飾等方面,他們都沒有進行迴避。那麼在古代的時候,他們建立的朝代是朝鮮。作為韓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國家的朝鮮,其實他上一個國家就是高麗王朝,但是由於舊臣的叛變,高麗王朝改朝換代,名為朝鮮,又因為推翻高麗王朝的主君姓氏為李在後世中長稱朝鮮為李氏朝鮮。我們根據現在的僅存記載,共總結出幾種關於體育不同用處方面的一些資料。
一:用於玩耍,釋放天性的體育活動
簡單舉幾個有關於娛樂體育活動的遊戲吧,可以稱之為遊戲,因為他就是來放鬆身體疲勞的。
(1)擊棒。這一個娛樂活動也是根據中國的一種體育活動進行演變而來的。其中有濃厚的中國地域特色文化。在中國,這種遊戲叫做錘丸,暫且不提。這種遊戲偏向於高爾夫球那種玩法,在此之前,別稱也有擊球,打棒等名稱,最後設定的流傳下來的名稱就是擊棒。
這種遊戲是在公元前1392年時,由我國在位皇帝元祖下令派遣大臣進行文化傳播時,發展到的朝鮮半島。並在朝鮮半島進行的改革和實行,傳播之廣使得這個遊戲在七零年間時達到巔峰時候。其實起初時候,朝鮮表現的並非十分熱愛這項遊戲。
因為朝鮮當時的君主,身體健康有一些問題,有疾病並且還下召說了此項遊戲的玩法,只是處於對維持身體安康的意圖開始試著進行玩耍,恐因為身體有恙而耽誤國家大事,並且傳播到民間,但是一發不可收拾,不僅僅是促進了君主的身體變得健康,而且這種遊戲加進了朋友家人之間情感的升溫,也一定層面上對發展有促進作用。
(2)放鷹。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的就是放鷹,沒有更多的解說。其實這個遊戲一開始是用於狩獵,需要依靠老鷹的廣闊視野來尋找獵物的蹤跡,進行捕獵和追蹤。在歷史的演變中,放鷹逐漸發展為上層人民一種休閒娛樂的行為活動。
不僅如此,在李氏朝鮮的政治方面,對於放鷹還有一些專門的機構來管理。例如「觀鷹坊」這種機構就是官方機構,用來飼養老鷹的場所。當然,可以進行放鷹行為的,也是需要有足夠的金錢來飼養。所以這項遊戲也大面積活躍於上層社會中。這項遊戲因為有官方的加持,上行下效,在皇帝的帶領下,下層人民也需要參與這項遊戲,因為在太宗時代中,甚至在科考制度中也增添上了放鷹一項內容。
還設置了針對海清,也就是老鷹的一種,生病所設立的獸醫機構,用來救助海清。這些措施導致此項運動一度火熱至極,不管是為了娛樂活動還是為了未來發展,全國上下一致都在學習放鷹,大大促進了此項運動的發展。
在《實錄》一書中有言,此項活動是朝鮮半島自身發展出來的一項娛樂活動,跟中國並沒有關係,不僅如此,甚至還發生了中國使臣向朝鮮君主討要海清的事件發生。當時中國帝王直言土豹獅子等物都為外來進奉,皆不為中國所產。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其實中國的帝王也有放鷹的喜好。這項娛樂活動,一直到在成宗時期,有諫言上書,放鷹的體育活動,已經嚴重影響了皇帝的生活習慣,甚至已經對朝政產生了影響,所以是諫臣進行了勸告。即便皇帝對放鷹依依不捨,而且就算心中有所不滿,也並未生氣,而且慢慢遠離了放鷹這項娛樂活動。自此以後,放鷹這種遊戲也不再出現在帝王生活記錄中。
二:有關於軍事方面的
對於體育活動,軍事方面也有包含。
(1)弓箭。對於軍事,弓箭更具有代表性,因為有攻擊性,所以在軍事方面,弓箭要排行第一。而弓箭也是朝鮮半島中比較實行的一項體育活動,《實錄》中也有記載,在太宗時期,曾經有過一次射中五隻大鳥的事件經歷,不僅如此,在世宗年間的記載,世宗也是百步穿楊,百發百中的射箭天才。由此可見,弓箭在朝鮮半島著實是一個全民性的體育遊戲。
弓箭是記錄在冊的一項選拔武將的重要考試內容,弓箭又細分為木箭,片箭,鐵箭等,而軍隊中的日常練習項目也是弓箭。熟能生巧之下,朝鮮半島的人民一個個都是弓箭好手。君王更是需要在弓箭方面下苦功夫。
曾有一句話解釋:射以觀德。這句話的解釋就是從射箭方面來反應一個人的道德。就像中國的酒品即人品有異曲同工的意思。在一些大型宴會上,為了君臣之間的關係,君王時常會進行射箭比賽,來增進親密度,甚至會親自上場教導射箭技巧。弓箭也一步一步佔據了朝鮮半島上體育活動的半壁江山。
(2)角牴。這一個體育活動也是從中國傳入朝鮮半島的。剛傳入朝鮮半島時,此項運動一直傳播於下層次百姓中。對於這項運動,一直以來鮮有的記載都是軍事活動中。
但是這項運動沒有流傳多長時間,英祖代時候,明令禁止此項運動的開展,一經發現不論結果如何,一律都要進行處罰,甚至嚴重情況下還會處死。所以雖然這項運動已經深入朝鮮半島的日常文化中但因官方的阻止,所以沒有繼續壯大。
(3)手搏。在朝鮮半島的記載中,手搏也是傳播很長時間的一項體育運動,記錄中很早時期,手搏就作為一種軍事活動記載在冊。並且也是作為選拔軍事人才的一項培養活動進行考核。不僅僅是軍事活動,在朝廷一些晚會上,手搏也有手搏戲出現,供人們欣賞玩樂。可惜的是,手搏作為一項體育運動,也並沒有傳播很長時間,僅僅在太宗代時期興盛一時,再後來兩代僅僅一筆帶過。甚至在以後的時期中沒有了蹤跡。
三:祭祀禮儀性質方面
祭祀方面,其實也包含一些體育活動運動。
(1)射禮。與開始的弓箭射擊不同,射禮是一種祭祀行為方向的娛樂活動。這種行為其實是朝鮮半島向中國的禮儀活動中學習而來的,效仿中國禮儀興邦。有書記載,有大臣稱朝鮮半島對於中國的禮儀制度學習到了精髓,一直以禮儀之邦自稱。
由此可見,朝鮮半島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學習。這一項體育運動是中國古代比較有代表性的一項運動,朝鮮半島自然是努力學習。設置一個專門機構,名為鄉射儀。全民上下都在學習射禮,並且還設定每年的三月三日,都是法定節日進行射禮的日子。記錄在《大射禮儀注》中。
結語:
其實朝鮮半島作為一個中國附屬國,其中一些禮制或者體育活動跟中國學習不可避免,即使到目前為止,韓國中的文化裡也包含著一些中國的文化。
即便是現在的韓國已經不是附屬國,但是中國古文化可以以另一種形式進行傳承和延續也是一件幸事。朝鮮半島作為韓語最後一個封建國家,對韓國的影響也非常深遠,所以在李氏朝鮮可以發展的體育活動,一直到如今都是流傳下來的,如果有機會,中國可以重新試試這些古體育活動。
參考資料:
崔樂泉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11年1月72-78
中國體育博物館、國家體委文史委員會中華民族傳統體育志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1990年8月151-157
朝 鮮 王朝 實 錄
《李忠武公全集》,百度文摘—李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