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的孩子仍說話不清晰?「貴人語遲」不存在,孩子說話晚要上心

2020-12-22 福林媽咪

文|福林媽咪

一個小男孩,馬上就3歲了,說話仍舊不清晰。說話時像是每個字有一半含在嘴裡,一半省略掉一樣含混,除了經常陪伴他的媽媽,誰都聽不懂說了什麼。

父母帶孩子去醫院檢查過了,並沒有什麼問題。

周圍的人都說,這孩子挺機靈的,說什麼他都懂,還很調皮使壞,為什麼就是說不好話呢?

如果排除了病理性的原因,孩子又十分機靈、聰明,孩子這時候說話還是含糊不清,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1、嬰幼兒時期,父母沒有給孩子更好的語言環境。

2、孩子的小聰明和父母的縱容導致說話含糊不清;

嬰幼兒時期,父母沒有給孩子更好的語言環境

我們之前說過,寶寶在3個月的時候,可以發出元音音節;在5個月的時候能夠模仿大人發音;在7個月的時候,可以清晰發出「pa-pa」的聲音;在9個月的時候,大部分音節都可以模仿;在12個月的時候,主動發聲的概率增多,能清晰發出大部分音節。

我們都知道,在這個階段,多跟寶寶說話,能促進寶寶的語言發展,能讓寶寶更加清晰的說出詞句、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情緒。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會有兩個誤區:

1、通過手機視頻讓寶寶學習語言

多跟寶寶說話,能讓寶寶增加詞彙、更加聰明、更快的學習語言,有些比較忙的父母會讓視頻代替自己和寶寶溝通。

但是有實驗證明,給寶寶說話時,詞語必須從活生生的人口中說出,否則寶寶大腦就不能區分音節之間的區別和其他的語言組成成分,這對寶寶的語言發展沒有任何幫助,甚至會讓寶寶在以後少理解6-8個詞彙。

2、跟寶寶說話的時候,使用成年人的語言方式

有的父母認為,跟寶寶說話時用成人詞彙,能讓寶寶更快、更多的學習詞彙,但是當父母跟寶寶說「你不要在哭了,這對我們現在的情況沒有任何幫助」時,寶寶其實不能理解,並且不會模仿。

寶寶聲帶只有成年人的1/4長,他們只能發出高音調的語言,跟寶寶說成年人的詞彙,不利於寶寶的模仿。

那麼,在和寶寶溝通的時候,父母應該怎樣做呢?

1、寶爸寶媽跟寶寶多些互動和語言對話

寶寶在嬰幼兒時期,無法從視頻中獲取到語言幫助,只有父母親自上陣。

父母跟寶寶對話,不僅能讓寶寶從父母語言中模仿到說話的方式,還能讓寶寶懂得情緒、表情等多方面的模仿和觀察。

在寶寶3歲前,大腦平均每秒能建立1000個神經元連結,所有很多育兒專家呼籲父母在孩子嬰幼兒階段親自照顧寶寶,不光是有利於寶寶心理上的發展,也有利於寶寶智力上的發育。

2、用親子之間特有的方式來跟寶寶對話

什麼是親自之間特有的對話方式呢?

①說話時,拉長元音;

②輔音要短促而清晰;

③語調要高低起伏,有變化,像唱歌那樣;

④表情和語調都要誇張。

比如說「你真棒」,跟寶寶說話時,應該是「你真(↗)——棒」。

這樣的語言形式,這樣的說話方式不僅方便寶寶分辨音節,還有非常得寶寶的喜愛。

這中跟寶寶說話的方式,在人類長久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寫進了寶媽的基因當中,寶媽在這方面十分有天分。

孩子小聰明和父母的縱容,從而無法學會說話又是為什麼呢?

回到最開頭說到的事情。

小男孩3歲仍舊說話含糊不清,父母把他送到幼兒園,想要讓孩子跟小朋友們的接觸下學會用清晰的語言表達。

情況如父母所願,孩子想要玩兒滑梯,老師在照顧其他小朋友無法顧忌他的時候,「憋出」兩個清晰的字「老師」。

在孩子剛學說話的時候,其實父母能夠通過孩子的眼神、舉動分辨出孩子到底想說什麼、想要什麼。

當孩子沒有準確表達,父母卻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的時候,孩子聰明的知道:我不用非要說清楚,也能得到想要的,為什麼還要那麼麻煩的去學說話呢?

這也就導致,在父母的縱容下,孩子變的懶惰,不願意說話。

對於這種情況,父母又該怎麼做呢?

1、停止過度照顧,對孩子含混的話不予解答

父母或家裡的其他人,不該過度的照顧孩子,當孩子知道自己不說話就不會有人把所有事情安排的周周到到的時候,孩子為了自己的要求和想法,會自覺的去說話,讓別人能夠理解,從而幫助到自己。

孩子都3歲了,應該能夠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父母不要再去過度的揣測孩子含糊的話到底說了什麼,而應該對孩子過度含糊的話不要理睬,讓孩子明白:只有清晰的話,才能達到目的。

2、讓孩子多交朋友

有研究表明,讓孩子快成成長的途徑,就是讓孩子多交朋友。

讓孩子更快的學會說話,也是要讓孩子多交朋友,小朋友們不會理會含糊不清的話,孩子為了更朋友們一起玩,會努力讓自己的語言的變得清晰,不再懶惰。

注意事項:

不要過度的糾正孩子的發音,不要讓孩子反覆重複某個詞彙直到講好。

孩子發現說話對他有利的時候,他會自動糾正自己,如果父母去過度的糾正,反而會讓孩子產生抗拒心理,可能會導致孩子結巴、說話含糊、不願意說話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讓孩子說話,不光要靠父母的引導,還要靠周圍環境給孩子創造的條件。

如果孩子不願意說話,父母們要負很大的責任,要改正自己照顧、教育孩子的方式。

每個孩子都是非常聰明的,但是需要在孩子剛剛接觸到這個世界時,父母有正確的引導才行。

相關焦點

  • 孩子說話晚真的是貴人語遲嗎
    現在很多孩子說話很晚,大多依靠肢體語言交流,長輩一般都會說沒關係,說孩子說話晚正是孩子聰明的表現,孩子說的越晚越聰明,以前民間流傳":貴人語遲。&34;貴人語遲」其實是大家的誤讀,這句話本出自《論語》,原句為「貴人語遲,敏於行卻不訥於言,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由此,僅可以分析出其原意是指有內涵有思想的人,是不會多說話,也不會搶說話。然而這個詞到了現代,以訛傳訛,常被人們誤讀為說話晚的人是「貴人」的意思。
  • 孩子說話晚,「貴人語遲」,一句貴人語遲耽誤了多少孩子
    ,甚至聽不清孩子說的什麼,會感到很焦慮,有些家長認為孩子說話晚是因為「貴人語遲」,所以有的家長覺得等孩子再大些就好了。口齒不清楚?甚至不開口說話?是什麼原因造成的?0〜3歲被認為是兒童語言發育的黃金時期。在此期間,兒童的語言發育正在突飛猛進。從咿呀學語到整句輸出,發展過程十分明顯。如果你的寶寶2歲了還只是會一些媽媽 簡單的疊詞,不會說簡單的短句。比如:喝奶 拉臭臭等。或者是能夠聽懂指令,但就是不開口,這就是語言發育遲緩的表現。
  • 孩子3歲還不會說話,是「貴人語遲」?其實答案是這個
    趙阿姨家的兒子小莫很愛說話,簡直嘴巴就沒有停的時候。從趙阿姨家回來之後媽媽告訴我,其實趙阿姨家的孩子在小時候說話非常晚,3歲了還不會說話。當時趙阿姨還以為孩子是啞巴,一直不說話,大家都安慰趙阿姨說「沒事,孩子和孩子不一樣,有的人就是說話晚,貴人語遲嘛!」儘管在當時趙阿姨有點忐忑,但是聽大家這樣解釋也覺得蠻開心的。但是「貴人」真的就「語遲」嗎?其實未必。
  • 孩子說話晚真的是"貴人語遲"嗎?
    今天我們來談一談孩子說話晚,真的是貴人語遲嗎?孩子講話晚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聽力正常的,但是語言輸入量不夠,就像往杯子裡邊倒水,如果水倒不滿,這個杯子裡邊的水是不會流出來的,所以我們人的大腦就像一個空的杯子,你的語言輸入決定了你的大腦什麼時候會輸出,所以語言輸入量不夠,那這個孩子就不會講話。
  • 孩子說話晚就是「貴人語遲」?教娃說話的5大誤區,第2個最常見
    不能大意,別再拿「貴人語遲」自欺欺人了。當然不是,貴人語遲這個概念本身就被誤解了。很多人把「貴人語遲」這個概念都弄錯了。貴人語詞,簡化於名言「貴人語遲,敏於行卻不訥於言,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這句話又分別出自《論語·學而》、《論語·裡仁》、蘇洵的《心術》。整體的意思是,許多有謀略的人不習慣言談,卻心中有數、行動迅速。
  • 「貴人開口遲」?孩子說話晚,要警惕語言發育遲緩
    本期指導專家 高雪婷 西北婦女兒童醫院兒保科主任小明今年快3歲了,但只會喊「爸爸媽媽」,而且吐字也不是很清晰。平時也很少開口說話,每次想要什麼,就用手拼命地指著,咿咿呀呀地喊著。即使家裡來了人,他也不理,只是蒙頭玩自己的玩具。
  • 晨茜語言矯正:孩子說話晚,是「貴人語遲」嗎?
    有的人認為,孩子說話晚是聰明的表現,所謂「貴人語遲」嘛!真是這樣嗎?是什麼原因造成孩子說話晚呢?說話早晚和孩子的智力有關係嗎?新手父母趕快來一探究竟吧!(3)孩子由於口語和方言的影響,會導致孩子因發音不標準而不知如何開口是好。
  • 「健康教育」孩子說話晚,可不是「貴人語遲」
    【健康教育】孩子說話晚,可不是「貴人語遲」!收錄於話題「貴人語遲、金口難開」,這是我們經常拿來安慰家有語言發育遲緩孩子家長的一句話。其實,真的是這樣嗎?妞妞今年6歲,幼兒園大班即將要結束,眼看著就要上小學了,妞妞媽媽心理有些不踏實,因為她發現妞妞跟同班同學好像玩不到一起,說話也不夠流暢,經常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東西好像也比較慢,很多時候要教很多遍。媽媽帶其來就診。
  • 3歲孩子說話不正常 到底是貴人語遲還是發育遲緩
    誤區一【「等」長大就好了;「貴人語遲」】:有些家長,還有老人經常會有這樣的錯誤認識。,因為缺乏對語言障礙的科普了解,也只有「等」,等待是他們唯一能採取的無奈之舉。 「貴人語遲」只不過是美好的期許罷了。1、0-6個月:從出生開始,孩子就會聆聽人們發出的各種聲音並觀察人民如何互相交流,從中獲取語言信息。2、6-12個月:咿呀作語階段,又稱「先聲期」。到孩子8個月時發聲練習達到高峰,並會改變音量和音調以模仿真正的語言,發出清晰的音節。
  • 牛頓四歲才會說話,寶寶說話晚真的是「貴人語遲」?
    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位列第二,難以置信這樣一個天才直到四歲才開口說話。其實很多智力超常的人,在童年時語言的發育速度都比較晚,也被稱作為「愛因斯坦症候群」。真的有「貴人語遲」一說嗎,寶寶說話越晚越聰明?論語所謂的貴人語遲,是指不平凡的人往往不會輕易發言,謹言慎行,並不是指「貴人說話晚」。所以在孩子語言的發育出現問題時,別再聽信他人這是聰明的表現,並沒有實際科學依據!
  • 孩子遲遲不說話是「貴人語遲」?當心是語言發育遲緩
    老人們說『貴人語遲』,而且男娃說話一般都比女娃遲,就以為是正常的。」市民李芸(化名)的兒子3歲多了,最近幾個月來,一直在做語言康復的相關訓練。原來,孩子上幼兒園,念了一段時間後,老師反映他與同學們交流存在困難,建議去看一下醫生。後來醫生診斷說孩子是語言發育遲緩。經過幾個月的訓練,儘管如今孩子的語言能力已有了進步,李芸還是後悔沒有早點帶孩子去看醫生,「早點發現,早點訓練,也許效果更好呢?」
  • 別把「貴人語遲」當真,寶寶這個年紀還不說話,可能是腦發育滯後
    現實生活中,有些爸爸媽媽很苦惱,說自己家孩子一歲多了還不會說話,擔心孩子是語言發育遲緩,或者擔心寶寶性格太過內向,不願開口;另外一些家長認為孩子說話晚是「貴人語遲」、「大器晚成」,孩子說話越晚越聰明在古代貴人語遲指的是明智的人不會急於發表意見,並不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字面意思。當然孩子的語言天賦是有差異的,有的孩子很早就開始說話,有的人則相對晚一些,但相差不會太大。語言發育正常的寶寶,從8個月開始,就應該表現出對說話的興趣,他們會模仿一些聲音,或開始發出一些音節。到了一歲左右,能夠叫「爸」或者「媽」等一些單音節的詞。
  • 寶寶說話晚,是貴人語遲還是發育遲緩?超過這個年齡就該注意了
    而有些家長,對於寶寶說話晚的問題,卻還在盲目相信「貴人語遲」、「金口難開」這些安慰的話語,殊不知再不加以警惕,寶寶的語言發育開發就真的晚了。因此,作為家長,不要再一味的相信「說話晚的寶寶智商高」等沒有科學依據的說法,要知道世上可沒有那麼多的「愛因斯坦」。
  • 寶寶不說話、說話不清楚?別再用「貴人語遲」坑娃了!
    說話,是孩子人生的第一道起跑線。有的孩子遲遲不說話、說話不清楚,家長卻常常以「貴人語遲」安慰自己。那遲遲不開口說話的孩子正常不正常?到底是「貴人語遲」,還是「語言發育遲緩」?我們通常說的「語遲」,主要指孩子2-3歲還不會說話,醫學上稱「語言語音障礙」。
  • 小孩遲遲不說話?別相信「貴人語遲」,要警惕「語言發育遲緩」
    上個周末,一位媽媽非常苦惱,向我求助——她的孩子今年上半年過的兩周歲的生日,現在已經倆歲半了。但是,孩子還只會喊"爸爸媽媽",而且吐字還不是很清晰,含含糊糊的。平時也不怎麼不開口說話,每次想要要什麼,就用手指拼命地指著,嘴裡口齒不清,咿咿呀呀地喊著。家裡來了人,逗他玩,他也是不願意說話,蒙頭玩自己的玩具。
  • 別再相信貴人語遲了,孩子說話晚,可能是你做錯了這幾點
    看到一位寶媽的留言:我家寶寶已經兩歲三個月了,還不會說話。什麼都能聽懂,但是就不願開口說,想要什麼東西就用手指,或直接拉著大人的手去拿。現在只會偶爾發出爸爸媽媽的音,讓再多說點,就不肯了。婆婆說孩子「貴人語遲」又不是聽不懂話,也能喊「爸爸媽媽」,能有什麼問題?
  • 「貴人語遲」?超過這個年齡,孩子說話還不利索,家長就要留意了
    說話早的孩子和說話晚的孩子,跟智商有關係嗎?他們在長大後到底有什麼區別?寶寶在8個月左右時,他的模仿能力就已經相當強了,到了一歲左右,在爸爸媽媽的言傳身教下,就能喊出特定的一些詞語來。到了兩歲左右,簡單的句子和話語也都難不倒他們,跟父母之間也能進行無差別的交流。
  • 孩子說話晚是「貴人語遲」?提升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父母該怎麼做
    但是,也有孩子說話要比同齡人更晚一些,有的長輩會用「貴人語遲」來安慰紓解自己的擔憂,但是這種說法並不科學。小程已經2歲多了,可是在說話表達這一方面,卻遠遠落後於同齡人。看著身邊朋友的孩子在這個年紀的時候,都能夠和父母們正常地進行交流,再反觀小程,小程的媽媽只覺得孩子是不是出了毛病。
  • 孩子3歲還不會說話,別用「貴人語遲」找藉口!這些情況請就醫
    「三歲了還不會說話,愁人啊」,「聽說愛因斯坦3歲也不會說話 說明你家娃是天才!」愛因斯坦表示沒想到自己還有這種「擋刀」作用關於孩子學說話,確實有的孩子很早就開始了,小話嘮嘰裡呱啦說個不停;有的孩子卻遲遲不開金口,家長就會聽到各種版本的「貴人語遲」,孩子的語言發育何時開始?真的存在「貴人語遲」嗎?怎樣才能讓孩子能說會道?
  • 孩子3歲還不會說話,是「貴人語遲」還是語言發育遲緩?真相是……
    當寶寶出現以下情況: 「說話比同齡人晚」 「過了說話年齡仍不會說話「 「開始說話後比正常孩子發展慢或出現停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