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算命通俗化歷史及八字入門著作(上)
許多求學若渴的朋友,讓易學君推薦幾本命理著作。
該篇章主要介紹命理通俗化發展期間誕生的著作及其影響力和讀後感受。
感興趣的,可找本玩玩;不感興趣的,可等下篇「統計的實證角度(中)」再介紹其他書籍。
命理學通俗化歷史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通俗的理論學術(上)
統計的實證角度(中)
多學科宏觀視角(下)
「背景」
晚清局勢混亂,命理學術基本沒有發展,命理界兩級分化為:江湖派和書房派。多以出身環境劃分。後者為文人高官「吃飽了沒事幹」居多,兩派如平行線——「老死不相往來」。
兩派特點:書房派「眾說紛紜」——理論研究,江湖派「五花八門」——案例經驗。
網上總說命理界魚龍混雜,其實沒多雜,皆是兩派分支。
清亡後,社會洗牌,兩派開始交流融合。
民國時期,西方文化流行,許多知識分子和術士學習西方的先進理念邏輯來整理編排著作,為後世開創了許多通俗的著作和講義,由此開始命理通俗化學術化進程。
如今理論和實踐並重,絕大多數命理師已不能簡單劃為其中一派,兩派名稱逐漸「變味」......
小A:你*才是江湖派!嘴巴厲害,沒有點理論思辨!你**都是江湖派!
小B:你*才是書房派!閉門造車,就知道胡編亂造!你**都是書房派!
「袁樹珊」
百年命理歷史文化,第一本通俗化學術化的命理著作卻出自一位的留洋醫生筆下——袁樹珊,卜筮之術得父真傳,1916年寫下《命理探原》一書,解析基礎理論,由此踏出命理學通俗化學術化的第一步。
(不會算命的海龜不是一個好郎中)
該書包括《考原》、《輟耕錄》、《陰符經》等古籍知識點,歲運的「戰、衝、和、好」的元素關係皆有討論,作者不太推崇「推胎元、推息、推變、推通」,更加重視「命宮和小限」。
他還評論同類書籍:「然其中有起例而無議論者, 有議論而無起例者......」大意是:有舉例卻不議論,有議論的卻不舉例,說得太囉嗦或太粗略,不只初學者難入門,即便老手也有不解之處。
先生著作良多,命理作品集《潤德堂叢書六種》也值得一看。《中西相人探源》、《命譜》兩書,妙趣橫生,前者解析面相、手相,後者分析歷史名人。
先生出生醫學世家,筆下有《知醫宗金鑑·四診心法要訣》、《桂生叢堂醫案》等醫學著作,感興趣的可以看看。中醫需要看懂陰陽五行規律代表的病理和藥理,或多或少懂點命理。
「韋千裡」
1935年,一位奇才在上海騰空出世——韋千裡,23歲寫《韋氏命學講義》,24歲寫《千裡命稿》。皆是開班收徒時的講義,語言簡練、脈絡清晰,對五行、十神的講解很透徹,易學易懂。
(穿越小說好題材)
文筆老練,不似少年,編寫具有濃厚的西方教材形式,編排邏輯和形式為後世爭相效仿。
《千裡命稿》的評斷篇奠定了現代命書的格式,有例子有問答,結合實例解析基礎八字理論,先講述天幹地支、五行,後講六親和格局。雖然如此,但是對六親的定義不夠靈活。
其書特點:將十年大運分為上下五年,性格根據五行強弱判斷。
書中開頭便言:「故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孟子曰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以知命者。不立乎嚴牆之下。」
意思是:孔子說過人到了五十就能知道天命,順應命運是承受命運的安排,但是提前知道命運的人會提前防範,不至於站在圍牆之下。
「潘子端」
1937年,「水繞花堤館主」潘子端,作者重視格局,推成出新,出版了著作《命學新義》,第一次引入西方「榮格」的性格類型學分析,將八種格局和八種人格性格類型一一對應。雖然過於直接,但是非常新鮮,出版時影響很大,至今仍被津津樂道。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還有一本有名的古籍校補《滴天髓新注》。
*知識點:他的館主稱號的來歷,因為八字格局中有一種水繞花堤格局,「八字年時柱納音為水,而月、日柱為木稱為水繞花堤,是個大富大貴得格局」。
「徐樂吾」
1938年,與韋千裡、袁樹珊並稱上海命學三大家的徐樂吾,見兩哥們都出書,自己也出一本,晚年創作了理論名作《子平粹言》,提供了許多大原則,有順序和條理地講述如何利用五法六準則判定用神和格局,至今仍是典範。
(組個團去創造營如何)
該書糾正了前作《子平真詮》過於傾向平衡用神來解釋月令的用神的不足。兩本書互補,建議一起看。
《寶鑑例釋錄》感覺也不錯,因為他有具體命例解釋的書一般都會出現或多或少的口誤等等,而這本書裡面沒什麼例子解釋。
先生在命理學術界很活躍,常給命理著作做評註,比如:《造化元鑰評註》、《子平真詮評註》、《滴天髓補註》、《滴天髓徵義》、《窮通寶鑑評註》
------------------------------
(上文僅根據命理通俗性的歷史發展篩選出以上代表人物,不分排名先後。)
如果想了解更多名家筆下其他著作?查他們的名字。
同時期的名家還有其他人,比如:洪丕漠,姜玉珍兩夫妻「撒狗糧之作」《中國古代算命術》,全書用現代白話文對命理學作了全面透澈的講解,為學術普及做出顯赫貢獻。
(嗑得讓人觸不及防)
「校補評註篇」
校註:對先賢古籍或文件中的錯誤校訂後再進行注釋。評註:為先賢古籍原文做的解說和評述。
道光年間任鐵樵註解《滴天髓闡微》,雖然注本有所批駁增改,但舊注皆在,較為方便閱讀。
劉基在《藝文志》中錄有《三命奇談滴天髓》一卷,他還有本註解《命理須知滴天髓》;清初,陳素庵又為它作出《滴天髓輯要》;民國,徐樂吾註解的《滴天髓補註》和潘子端的《滴天髓新注》。
袁樹珊、李雨田校補過《滴天髓闡微》,將《滴天髓》的理論高度進一步提升,方法靈活,且對子平八字的根本原理也說得很充分,易學君在瓶頸期的時候看時,受益頗深,不時仍會回顧。
(修修補補又一本,比唐詩還難背)
易學君提醒注意《滴天髓闡微》與《精選命理約言》都主張不用陰陽順逆長生,但此前古籍並不如此。
比如在建祿和祿的問題上《精選命理約言》就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祿泥月日時支取格,遂有此喜彼忌之殊……」他的意思是說:既然都是祿地,為什麼月柱上官星可以是用神,但是日上專祿和時上歸祿的時候卻變成了忌神呢?因此他把這一理論給廢掉了,可是如果這麼理解又會產生歧義,原因等你們懂一些再說吧,兩個人對祿神的角度和理解不同。
《滴天髓》其中有一章叫做「源流」,文中舉了幾個案例和概述「何處起根源,流往何處住?機括此中求,知來亦知去」,對於剛入門的人比較難理解,易學君分析經驗,八字「源流」中尋找「源頭」的最基本的方法:找到最多,最旺的五行。這個源頭的五行是如何流動的呢?既然是流動,則必然是在「連接」的管道中,自然也就需要相鄰——隔壁的幹支。不懂也沒關係,以後慢慢就會懂了。
(跳過跳過)
還有幾部經典校補,比如尤達人的《神峰通考命理正宗》,日幹地支和十神羅列得詳細、簡潔。注重「意象」,比如形容丙火的特性「丙火明明一太陽......洪光不獨窺千裡,巨魄尤能遍八荒......」還有金不換骨髓歌斷中「官多殺盛東為美,午未相逢總徒勞......」
《子平真詮》更注重十神和八格的用法及變化,以月令用神為主,論述了用神和喜神忌神的生克化制,還有用神的透和會以及有請和無情、有力和無力。各種正格的用神一一羅列,有點強迫症的感覺,比《滴天髓闡微》好懂。雖然如此,但要注意——作者喜歡把喜神、用神、忌神顛來倒去,容易弄混。
韋千裡校的《精選命理約言》,知識面全,尤其是「成象」、「成格」,作者更尊重古籍,對子平富有爭議的神煞和立格的部分的批判力度沒同時期書籍的強,且將古人已闢謬的妄造神煞統統廢除,僅留常見重要的神煞,十分良心。
各書籍體系不同,皆有側重,且有著自己的世界觀以及適用的範圍和問題。
雖有的體系容易,但解不開部分命局,雖有的體系難學,但能解的命局多些,當然反之也有。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易學君建議前期入門先完整學好一種體系,中後期再博覽群書,涉獵不同的解盤邏輯,再做進一步擴展。
每個行業的部分知識會埋藏在自我獨有的歷史發展中,不要帶著有色眼鏡和陰謀論去看待事物:「如果這玩意是真的,別人不可能告訴你,你想知道的秘密一定被藏在最深處......」過度解讀不等於接近真理。
真理有些時候正如藝術家安迪沃霍爾所說:「我的畫面就是它的全部含義,沒有另一種含義在表面之下。」
「古代書籍」
一、《淵海子平》五卷,宋代徐子升著,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系統地闡述八字命理學的著作。用十神格局將命運劃分層級,徐子平在算命術上的最大貢獻,是把李虛中推算年月日幹支的辦法,進一步演進為年月日時同時預測的「四柱八字」法。人們為了紀念他所做的重要貢獻,常把八字推命術稱為「子平術」。
二、《三命通會》十二卷,明朝進士萬民英撰。收錄極為龐雜,擁有非常高的官方地位,收錄在清朝編修的四庫全書,並給予了高度的評價。這本書易學君當時看得時候,感覺像在看命理界的雜誌,沒有中心重點,像枯燥的百科全書,作者主要落筆點在納音和神煞上,不過站在內容的豐富性上來說還是值得一看。
三、《星平會海》十卷,不詳撰人。書中既論五星命理,也論子平命理,收錄有《一行禪師天元賦》、《玉照神應真經》、《蘭臺妙選》等篇章。這本書比《星學大成》豐富,資料很全,可謂是一書之內百家爭鳴。尤其是一行禪師的《天元賦》中更深層次的將天幹地支的基礎性問題進一步闡述,幹支互為表裡的「虛實」「地象」關係被體現的淋漓盡致。
四、《命理約言》四卷,清陳素庵撰。書中卷一為法,卷二為賦,卷三為論,卷四為雜論,刪繁就簡,過濾來了一些江湖術士自創的謬論,更加系統和標準化。全書經民國命理學家韋千裡校注,風行一時。 五、《滴天髓》京國撰,劉誠意注。清道光年間。《滴天髓》被後世許多校補。最出名的是任鐵樵增注的《滴天髓闡微》四卷,構架可概括為:總綱、理氣、形法。理論精闢,文辭優美,蘊含道家思想,加上文意晦澀,被當做是書房派的代表。這本書有超多事例,摻雜了各種各樣的用神提取方法,可以說是命理旺衰派經典之作。很靈活多變,學習的中後期必看。
六、《子平真詮》清乾隆進士沈孝瞻原著。這本書是本入門說明書,對基礎知識詮釋得很到位,明顯後續理論的編寫偏弱。該書與《子平真詮評註》互相匹配。
七、《窮通寶鑑》由清代的餘春臺將江湖舊籍《攔江網》整理而成。「欄江網」有著「一網打盡」的意思。零基礎也能按圖表步驟便可找到對應的八字好壞和層次,後世五行旺衰多參考此書,被視為江湖派的代表作。 八、《神峰通考》六卷,明朝神峰子張楠所著,這本書還是蠻好玩的,印象較深的是他對正格的描述,而且有超多的論命歌賦,感覺像在看打油詩集,作者結合自己的經驗心得立有動靜說、蓋頭說、六親說、病藥說、雕枯旺弱損益長生八法說、人命見驗說等,提倡"病藥"的取用神原則。
九、《中國八字評註》持明居士撰。本書全面介紹了八字命理學,更可貴的是對命理學的一些關鍵原理作了深入探討,如上元甲子起始、南半球幹支應用等,並用佛學的觀點對命理學進行了評論。
十、《造化元鑰》是明代民間命理界手抄流傳的四柱八字命理學秘本,原名造化玄鑰。徐樂吾為其評註《造化元鑰評註》,涉及到「調候神」知識點,切實的八字辯證的思考方式。
十一、《星學大成》十卷,明萬民英撰。全書依次編排星學家言,中間插進注釋論斷,對於星家古法,巨細不遺,可謂大備。這本也是集大成的經典著作。內容涉及到的星曜名詞與「紫微鬥數」類似,但是《星學大成》主要寫星曜的位置排布等關係作為依據來進行推理和解讀。而紫微鬥數裡的星曜名稱,只是稱呼,並無這層含義,但是可以互相參考。
十二、《星命溯源》五卷,不知何人所編。從後世所傳五星推命書看,《星命溯源》堪稱鼻祖。要了解這本書的發展的朋友,可以看看這篇我之前看過的一篇論文《傳世著作《星命溯源》與五代至明中國星命術的發展》
十三、《徐氏珞碌子賦注》二卷,宋徐子幹撰。由於所說切近命理內核,所以為後世術士所推重。有一篇,小楷寫的《珞琭子賦注》清乾隆時期文瀾閣抄本,被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珞琭子與鬼谷子、李虛中及徐子平四位公稱命理先賢——這個要知道,不然會被笑話的。
十四、《星命總括》三卷,舊本題為遼耶律純撰。聰明的小夥伴已經發現這個「星命」出現了幾次了。星命其實就是秉承天人合一的理念,根據日月星辰的位置,利用宇宙模型計算人類命運的一種命術,傳說為張果老所創,又叫果老術。
十五、《三命指迷賦》一卷,舊本題為宋嶽珂補註。不管是「三命」、"五星"都代指算命之術。
十六、《珞琭子三命消息賦注》二卷,宋釋曇瑩補註。《珞琭子賦注》在「珞琭子賦注提要」中寫到「臣等謹案珞琭子賦注二卷宋代凡有二本,一為徐子平......二」。易學君節選《珞琭子賦注》一段:「運者人生之得舍推命之說先以三元四柱五行生死格局致合以定根基然後考......」全程沒有標點符號,自己斷句。
十七、《玉照定真經》一卷,舊文題為晉郭璞撰,張頤注。這本書有很多斷論,可以按著上面寫的詩歌來對照,妙趣橫生,比如:「太衝辛乙無氣,而道士抽簪;從魁辛乙相加,主還俗和尚」
十八、《李虛中命書》計有三卷,舊本題為鬼谷子撰,唐代官員李虛中注。衝著名字就得看了,他是古代有名的官方命理學家,李虛中獨以日幹為主,以年月時合看生克制化,對後世的影響也非常大,尤其是日幹論命。網上無知者總說「三柱」是反傳統是新派的產物,實則不然。一般承認是李虛中發明了生辰看命理之法,在八字四柱出現前,人們使用的是李虛中發明的「三柱」六字算命法(不涉及「時」)。亦是我在《乾貨:八字新手小白入門必看》給你們用的方法「年月日」算法,因此你們不用擔心自己偏離正統。
《神峰通考》和《淵海子平》《三命通會》《星平會海》《子平真詮》為傳統子平命理學五大名著。
後人評說:「此中舊籍,首推《滴天髓》與《子平真詮》二書"除以上介紹之外,如元朝李欽夫《子幹三命淵源注》,明朝張神峰《神峰通考命理真宗》,清朝沈孝瞻《子千真詮》......
(奇怪的知識又增加了)
期望研讀古籍入門的小白,易學君推薦順序:
先看《淵海子平》,明確後世基礎理論來源。
再看《子平真詮》,鞏固基礎知識理論。
後看《三命通會》,擴寬知識面。
又看《滴天髓》,明確八字命理基本組織框架。
雙看《命理約言》,觸摸所學知識底線,刪繁就簡明主幹。
叒看《千裡命稿》、《神峰通考》、《窮通寶鑑》......自我思辨實例、斷語中的判斷邏輯。
叕看《滴天髓》、《滴天髓闡微》感悟意象和氣形。
看完就算正正式式地入門(hang)了。之後易學君再給你們劃分一下流派。
讀過易學君寫的新手入門篇的讀者,熟悉專業術語後再讀古籍,理解會快些。悟性好的讀者已經能看懂大師們寫的命理分析過程,然後通過實例分析自主學習。
▼快速查看易學君其他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