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南方人,相聲一直是自己不太熟悉的領域。初中某接歷史課上觀看了老師播放的來自相聲瓦舍的《東廠僅一位》,詼諧中有蒼涼,嬉笑中充滿尖銳的智慧與一針見血的冷峻機鋒,才算對相聲有了興趣。
推薦書目:《相聲的有限元》李宏燁 鄭鈺
推薦理由:知乎-那些名校出身卻不從事本專業的畢業生都做了怎樣的選擇?條目下,點讚數近萬的答案。
「表哥畢業於上海交大機械系。
從本科讀到博士。
算得上名校高材生了吧。
給各位一百次機會,你們都猜不到他現在在幹啥。
他現在在說相聲◟( •ω• )◞
說實在的,這工作現在掙得肯定不如按部就班當個工程師多。
但是架不住我哥樂意呀~
我現在已經不擔心自己未來的就業方向了……隨緣吧(_ _).。o○
表哥在校的時候,當過上交相聲協會的會長,一直都對相聲藝術抱有巨大的熱情。所以他做出這個決定,我們家裡人是並不意外的。
出版過 2 本還是 3 本書,其中一本我頗有印象,叫做《相聲的有限元》,封面是這樣的:
然後目錄節選是這樣的:
第 18 講 深度
第 19 講 亮度
第 20 講 特殊亮度項與第二公式
第六單元 最佳對比度
第 21 講 新包袱的明快感
第 22 講 遞進度和密集度
第 23 講 對比度與過隙
第 24 講 過盈與最佳對比度
第七單元 第一公式和補償公式
第 25 講 主包袱的飽和度
第 26 講 笑果的弱化和第一公式
第 27 講 核心包袱與第三公式
第 28 講 相鄰單元與第四公式
第八單元 語言加分
第 29 講 標準語言加分
第 30 講 雙關和笑果積聚
第 31 講 套路元素
第 32 講 非標準語言加分
當時我就跪下了 ORZ
順便一說,這本書共同作者是我表嫂。
沒錯,是我表哥同校的學妹。
現在我侄女 5 歲了,侄子正在學坐。
簡直人生贏家(。•́︿•̀。)
祝福他事業順利~成為相聲說的最好的博士๑╹◡╹)ノ」
前有北大學子操起了殺豬刀,今有交大博士辦起了相聲社,29歲的已婚博士李宏燁,成為近期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
自2003年進入上海交通大學機械系學習,到今年7月材料系博士生畢業,李宏燁放棄此前學習研究了12年的工科專業,辦起了自己的相聲社。
而在之前,他還和妻子出了三本專著:《校園相聲學》、《相聲的有限元》、《邏輯搞笑實錄》。李宏燁稱,將來妻子(也是學妹)博士畢業,也可能轉行「講相聲」。
這邊信心滿滿頗有抱負,那邊卻招來業界同行「表演青澀」的批評。這對博士夫妻,究竟是如何生出如此轉型之想?表演之路又能走多遠?
真的確定本書在講相聲?
帶著相聲劇《綠光》結束在北京的演出,李宏燁回到上海後就開始著手衝擊2016年央視春晚的作品創作了。這是李宏燁第二次受邀參與央視春晚創作。2010年時,他就為央視春晚寫過相聲,但並沒有通過終審,「今年,我的原意當然是相聲,但可能最終以相聲類小品的形式出現吧。」
「我從小就是創作型。」李宏燁說,在大學之前已經寫了120多首原創歌曲。「我當時和周杰倫『較勁』,他出一張專輯我就寫一首歌,可後來他的速度趕不上我,變成我寫了一張專輯的量,他才出一首單曲。」至於相聲創作,李宏燁自言源於初中母校二十中舉辦的藝術節。藝術節有一個相聲小品比賽,當時連捧哏逗哏都分不清楚的李宏燁就寫了相聲《遲到》參賽。「我找了一個胖女生和一個瘦男生組成了一個『麵包麻花』組合,在班裡預演時,全班是樂得前仰後合。」參加比賽時,「麵包麻花」組合和李宏燁與另外一個同學一共兩檔相聲和其他學生比賽,「現場只有評委沒有觀眾。」兩檔組合都沒拿獎。在校藝術節匯報演出是二等獎的一對。「他們說了一段傳統相聲,我記得大家從頭到尾就笑了一次。」憑什麼自己寫的那麼火的相聲卻不如這個只笑了一次的表演呢?「我決心,再不碰相聲了。」誓言在大學時被打破。初進上海交大,他原本想加入音樂協會,「非但沒幾個原創的,就連所謂原創也是拿別人的改改弄弄而已。不喜歡。」學校相聲協會的首任會長發出了邀請,「當時交大的相聲社幾乎就是天津老鄉會。我還是寫了一個段子,老會長看了後說不錯,原創挺強,那來當會長吧。」
交大相聲社逐漸成為學校裡最受歡迎的學生社團之一,李宏燁本想退居幕後主抓創作。「後來我發現,一些碩士生演出不怎麼樣,開始自以為是不聽我的,我又回到臺上了得給他們演示演示。」2010年,李宏燁因交大相聲協會成為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候選人。學業方面,李宏燁在材料專業一路讀到博士。至於最終放棄本專業,李宏燁說,是被科技界的現狀傷了心。「我的專業領域,普遍做法是把國外的一些創新項目實現本地化利用,說白了就是剽竊——而真正立足國內去創新卻困難重重。」李宏燁不甘於只做「小改進」,他要做「大創新」,「我的輔料創新j技術卻被教授們說沒有實用價值。」李宏燁險些連博士都畢不了業。「我就有了魯迅的心情——他棄醫從文,我棄工從相聲。」李宏燁說,原本懷著改變科技界現狀的想法,發現根結問題出在文化上,「我就從相聲開始吧。」2013年,李宏燁創辦了新語相聲俱樂部作為向社會的延伸,演員以交大相聲協會的精英隊員為主,「演員專職、兼職的都有,隊伍還在壯大中。」
確定不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李宏燁2003年入學後即加入交大相聲協會,做得很成功,也當過會長。不斷升學讀碩讀博,他一直沒有離開協會。不過,在讀博之前,他也從來沒有想過,要把相聲變成自己的職業。
然而,在讀博士期間,由於對課題有一些分歧意見,李宏燁在家賦閒了近兩年,不管科研的事,只負責帶孩子、寫相聲、為相聲協會排演出。
直到博四,老師說是不是得開題了,他才重新拾起畢業論文。
繞了幾年圈子,29歲的李宏燁終於在讀博第六年拿到博士學位。
書念得不順,另一邊,作為「副業」的相聲卻做得越來越好。2014年5月,李宏燁他們原創的相聲劇《學長》在交大進行專場演出。1500人的場子,149分鐘的演出,觀眾笑了913次。後來上海曲藝家協會還專門為這部相聲劇開了場研討會。
此前,李宏燁他們也曾做過商業化的嘗試。2012年,相聲協會在蘭心大戲院舉辦了專場演出,成本3萬,票房收回2萬9,勉強打平。而此次《學長》的火爆場面,終於讓李宏燁起了轉行的念頭。
而且讓他「有底氣」的是,他「懂理論」。
2009年,李宏燁和(學妹變成的)妻子兼搭檔鄭鈺出版了他們的第一本書《校園相聲學》,2012年出版了第二本《相聲的有限元》。
最初寫書的動機並不單純是研究相聲,更多是「較勁」。
「比如你上班,有些同事你可看不上了,特別是寫的東西可差了,但是領導很喜歡他,跟他說哎你很不錯,去寫本書吧。你什麼心情?正這個時候,我爸跟我說,他們天津大學有個學生特別厲害,寫了本書。我爸說別人厲害不是我厲害,我覺得心情很不好,所以我就決定寫本書。」
那是2006年,李宏燁大三,時任會長的他帶領交大相聲協會主辦了一臺《Dong十三樓》相聲劇,反響熱烈,在最近那個知乎貼裡,還有評論提到當年這部劇。李宏燁一戰成名,「在交大這算是最大規模的活動了。在學校裡的名氣也挺大,協會裡說話大家都服,就心高氣傲,心裡不太平靜,決定要寫書。」
但其實並不知道要怎麼寫。李宏燁便把協會演過的相聲錄像拿來聽,「每個劇聽兩百多遍。一邊放著相聲,一邊點個掃雷,反覆聽,就總結出來一些東西。」
他那時總結出兩條規律,也構成了後來《校園相聲學》和《相聲的有限元》這兩本書的理論基礎,一個是「對比度」,一個是「搞笑機理」。
他將一個相聲分為若干單元(「有限元」),每個單元對應一個主包袱。所謂對比度,就是從單元起始,到觀眾開始笑,這個時間和整個單元時間的比例。這個比例如果大於0.35,說明節奏較慢,進入包袱的時間過長,包袱抖完,觀眾沒笑夠,話題就結束了,他用工程學術語形容為「過隙」;相反,如果小於0.35,就說明笑過了,後面拖了太長還沒有結束,是為「過盈」,這時觀眾就容易產生煩躁的情緒。
為什麼是0.35呢?這是從影視劇裡總結出來的,李宏燁非常肯定它「很準很準」。他前陣子看了《失孤》,劉德華找孩子,發現漁船上有線索,就上船去看,以為就要找到了,結果發現不是,「全片是99分鐘,第一個內容和情緒的轉折點,正好是34分多」。他現在習慣掐著表去看電影。
他又舉了一個例子,「比如《柯南》,一集要死1個人的話,一定是在1/3的地方死;兩集死一個人呢,一定是在第一集的2/3的地方死。如果是在第一集的1/2之前的地方死了的話,說明還會死第二個人。」
另一個所謂的「搞笑機理」,就是為什麼能夠使觀眾發笑的內在機制。李宏燁最初把所有的搞笑機理都總結為「邏輯錯誤」,所有的原因都可以用邏輯上的錯誤來解釋,「但這樣寫一點價值都沒有」,於是再細化,到了《相聲的有限元》裡,邏輯搞笑機理被細化為:直刨、強詞奪理、欲擒故縱、虛張聲勢、意刨、邏輯錯誤等幾種。
例如傳統相聲《大保鏢》,用他的方法,可以這樣分析:
A:酒過三旬,菜過五味。老掌柜說:「我請二位,非為別事。今有北路鏢、南路鏢、西路鏢皆有人敢保,唯有這東路鏢,賊人太多太廣。不知二位可願意去啊?」
B:那是問你們哥倆敢不敢去
A:我說:「老英雄!
B:哦
A:「你休要漲賊人的威風」
B:是
A:「滅我們自己的銳氣」
B:對
A:「不就是東面兒有賊嗎?」
B:不怕他!
A:「咱往西面兒走!」
B:行了!唉……
劃線包袱的搞笑機理是反常結論型欲擒故縱。根據李宏燁建立的模型,這一類型的搞笑機理一般能讓觀眾笑1.5秒。
在《相聲的有限元》裡,他用對比度、搞笑機理、亮度(包袱是否明顯)等參數建立了一個模型,通過實驗數據取值,可以計算出一段尚未上演的新相聲可以讓觀眾笑多少秒,以此判定「笑果」。
「就好像通過力學試驗,我們模擬出400牛的力就可以掰斷一塊手機。當然現實裡大於或小於這個數值都有可能,實驗都允許有一個誤差範圍。」在他的理論體系中,總笑果率(也就是觀眾笑的時間與整臺演出時間的比例)達到18%以上,就是一臺達標的演出。
這套理論體系的建立讓李宏燁相信,自己在相聲理論上取得的成就「遠遠大於一篇博士論文的成就」。相聲協會也在交大打出知名度。2010年,李宏燁入圍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2011年,相聲協會獲得上海交大校長獎,李宏燁與校長一同吃飯,在飯桌上,他提起自己正在寫的《相聲的有限元》,「校長就說,哎出版社社長就在這兒呢,我跟他說一下。」次年,這本書就作為「985」三期原創文化專項資金支持項目出版了,獲得了6萬元的資助。而2009年他的第一本書《校園相聲學》是自費花了3萬元才得以出版的,並且又花了1萬4千元向出版社回購300本。
《相聲的有限元》的出版,在上海大學教授、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張祖健看來,是「絕無僅有」的,「目前我國有5本左右的相聲學理論著作,包括侯寶林等人所著的《曲藝概論》,也都是經驗的總結,而李宏燁是建立了一個理論體系。」
左邊的公式 右邊的段子 讀完全書 真的和諧
上海交通大學相聲協會,「上海交通大學明星社團」、「上海交通大學五星社團」、上海交通大學十佳社團」,是全國首屈一指的原創型大學生文化藝術社團。協會致力於原創校園相聲和原創校園相聲劇的創作和演出,在2010年一舉奪得第二屆中國校園戲劇節最高獎——「中國戲劇獎·校園戲劇獎」優秀劇目獎;在2011年獲得上海交通大學校長獎……用交大校長張杰的話說:「他們把相聲說出了交大味,在相聲中注入了大學魂。」
相聲協會成立於2003年3月12日,宗旨為堅持原創,這12年間,共創作了近400段原創相聲。從2005年至2014年,連續10年推出「原創校園相聲劇」大型文藝演出,每一臺相聲劇採用不同的視角來觀察生活,選取不同的形式來闡述不同的主題,每一次都能給觀眾們帶來不一樣的驚喜與感動。現已成為上海交通大學同學們、老師們、校友們最喜愛的演出,每場演出的觀眾數量均超過1500人,演出錄像在網上點擊率均突破5000大關。2012年12月還首次在上海市蘭心大戲院進行社會公演,反響熱烈。
能夠保持如此之高的創作數量和質量的秘密在於理論的指導,2009年,協會老會長李宏燁撰寫並出版了《說出你的笑:校園相聲學》一書,這是相聲歷史上首部理論書籍,校園相聲確立了自己一席之地和發展道路。後來又陸續出版了《相聲的有限元》和《邏輯搞笑實錄》兩本相聲學理論專著,這對於新演員的培養和創作力的提升起到了重大作用。
新語相聲俱樂部成立於2013年3月,由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生李宏燁牽頭創辦的,是上海交通大學相聲協會走入社會的延續。俱樂部成員多為上海交通大學的畢業生和在讀研究生,是上海交通大學相聲協會的精英創作群體。俱樂部致力於原創高笑相聲和原創高笑相聲劇的創作和演出,倡導高品味笑的喜劇藝術,傳播幽默和快樂。
文|資料來源於網絡
匯|Olivia Pro
圖|Olivia 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