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12年的工學博士 他現在要用「有限元」研究相聲

2021-01-08 第一財經

李紅燁與妻子鄭鈺都曾經是交大相聲協會的成員,如今則一起創業開辦了新語相聲俱樂部

與脫口秀達人黃西和經典喜劇角色憨豆先生等人不同,通過知乎突然火起來的李宏燁,沒有一張讓觀眾條件反射般自動把大腦調成大笑頻道的臉。2個多小時的交談中,他多數時候緊鎖雙眉,才29歲,眉心就隱約凸起一道「川」。

「這事實在是太痛苦了!就像一個人特別會踢球,就是腳不太好使。」坐在上海交通大學一個安靜的咖啡館裡,他說,自己的長相沒有特點,不好看也不算難看,這對於一名立志從事相聲事業的人來說,簡直是最大的打擊。

他是在交大讀了12年的工學博士,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研究相聲,引入「有限元」來表示相聲的「笑果預期」,還計算出一系列與之匹配的參數,用於相聲的具體笑果分析,並可以指導創作出更多笑果十足的原創作品。

這個本事在李宏燁看來,遠比博士期間的研究方向重要,也足以彌補「笑臉」的不足。因為,作為一名接受了嚴格學術訓練的工科男,抓住核心研發技術,就是抓住那些喜歡聽點有品質的相聲觀眾的心。李宏燁說,他的團隊就是由此原創力十足,一年就可以寫100多個作品。

這套自成一體的參數計算過程,固然曲高和寡。演出技巧也屢屢被業內人士批評不專業,並在選秀節目中多有碰壁。不過,當他拿出隨時放在汽車後備廂中的那本厚達475頁的《相聲的有限元》,把封面設計得類似高等物理或數學的大書一翻開,龐雜的公式、曲線圖、表格相繼跳出來時,沒有人會否認,李宏燁就是相聲界的「技術帝」。

理工家族的「另類」

李宏燁苦苦思考何為相聲的「說、學、逗、唱」那兩年,經常想起高考前一段時間,自己什麼功課也不複習,就趟在家中床上琢磨何為相對論的情景。

他在臺上是開心果,卻自言從小性格中就有強烈的兩面性。一度性格孤僻,沒有什麼好朋友,「總覺得周圍的人和我想得不一樣」。父親是大學教授,對他一直很寬鬆。爺爺奶奶也是新中國第一批理工類大學生。這個看起來不太會遺傳喜劇基因的家庭,誰知卻出了一個「另類」。

他從小就喜歡創作,小學一年級寫過動畫片劇本,姥爺還教寫兒歌。小學三年級,回到父親工作的城市天津。這是一個以產生眾多知名相聲演員聞名的城市,茶館的空氣中都蕩漾著笑聲。順其自然,李宏燁也對相聲產生了興趣,初中開始寫相聲段子。初二時,還參加了一場比賽,結果卻是講老段子的人得了獎,絞盡腦汁想出的原創作品名落孫山。

這對青春期自信滿滿的少年打擊可是夠大,多年後看到相聲,仍覺滿身傷痕,「都什麼破玩意兒。」大一時相聲協會招新,他三次路過也並未報名。

直到後來,一個學長說臺灣相聲不錯。與賴聲川合作成立表演工作坊,推出了《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暗戀桃花源》等相聲作品的李立群,另一個身份是演員,經典角色之一是電影《新龍門客棧》中的魏忠賢。李立群的經歷讓李宏燁對相聲有了新的理解,「並非業內的人或者有功底的人才有資格」。

博士論文答辯時,敏感的他注意到,與是否創新相比,老師的問題明顯更關注實際,「這個工藝有什麼實用價值,能帶來多大的收益?」這一度讓他的論文無法通過答辯。

他再次想起中學時,滿腔熱血原創被直接忽視的往事。「我很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身材高大的李宏燁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承認,臉上一副憤世嫉俗的表情。正是遭遇了種種對原創作品的「不公」,他才對原創有了不一樣的執著。具體到比學術研究更能發揮原創熱情的相聲創作,他在劇本寫作上甚至有些「語言潔癖」,反感並拒絕使用網絡段子,就像「好的廚師不用半成品,一定是要最好的原始原料」。

數據分析笑果

在臺上表演的同時,李宏燁開始探索相聲藝術的內在。尤其是他意識到因為陳佩斯離開相聲舞臺、喜劇大師梁左的去世,中國相聲界已經很糟糕了,「如果這個業內或團隊都是他們自己的人,這個團隊就是很封閉。」

他在意包括姜昆等相聲界一言九鼎人物的點評,但又不諱言自己總是站在傳統相聲界的對面。在他沉迷於相聲有限元研究理論時,相聲界同時也掀起了一場針對郭德綱「三俗」作品的公開批評。李宏燁認為,關鍵就在於,大多數相聲演員並不具備原創能力,所以才只好劍走偏鋒,用低俗吸引觀眾。但這又加劇了相聲演出市場的惡劣。

「我從小到大的人生總結是,要不停地改變周圍環境。」李宏燁露出難得的笑容,開始談論自己試圖拯救中國相聲界的雄心。他按照有限元對事物的劃分規律,把一段相聲的整體評價標準分為8條,包括單包袱數、捧哏參與度、單元單包袱數、搞笑雅俗程度、相聲的節奏等。

尤為關鍵的搞笑機理又細分為11種。通過對有1000人以上觀眾的相聲表演錄像進行反覆統計,對每種搞笑產生的笑聲時長進行測算,從而分析出實際效果。有時光是一段數據分析,就要重看錄像達200遍以上。

他注意到,裝傻充愣、男扮女聲等是不少相聲演員喜歡使用的搞笑手段。但測試卻發現,這類單純譁眾取寵表演的搞笑能力其實一般,觀眾產生的笑聲標準測試效果僅為0.6s(秒)。

而相聲抬槓中常見的損人,尤其是演員的自損,觀眾雖然也在笑,但其實是嘲笑。標準笑果量竟在所有搞笑機理中最低,僅為0.5s。

作為一名工科博士,李宏燁最推崇的是邏輯搞笑。這類相聲的魅力要笑點高的人才能領悟,且搞笑度與燒腦度成正比。尤其是因邏輯大錯誤產生的笑果,標準笑果量最高,達到2.0s。

相聲表演不僅要掌握該選擇抖哪類包袱,還要掌握節奏。包袱抖得太快觀眾消化不過來,抖得太慢又拖沓,很快觀眾就有厭惡情緒。李宏燁在家中調整電視的亮度和對比度時靈光一現,在相聲中也引入對比度的概念,測算出新包袱的最佳對比度是0.35,這時節奏明快,適合現代人的特點。而當對比度接近0.65時,傳統相聲的特色就會非常明顯。

以侯寶林的經典相聲《猜謎語》為例,長度是23分鐘。裡面有大量「你猜?猜不出來?你再猜。你怎麼會猜不出來呢」這種鋪墊。李宏燁等人重新創作了一段8分半鐘的《猜謎語》,在說「你猜這是什麼」時直接量出謎底,結果觀眾笑聲還多一倍。「以前生活節奏本來就慢,侯先生已經加快節奏了,我們不是要照他學,是要按他的路向前走。」

「他的理論是對相聲表演經驗的總結,還是挺到位的。」蟈蟈也畢業於交大電氣工程和自動化專業,在校時是相聲社的主要活躍成員。他說,以前相聲創作主要憑感覺,但是用了李宏燁的參數測試,雖然有時得出的數據精確度有待商榷,但確實能發現哪部分存在笑果不足。

「技術帝」固然長於嚴密的邏輯推理、精準的參數計算,不過,就像姜昆為《相聲有限元》作序時隱約透出的擔憂,「相聲的笑果是演員與觀眾靠表現的優劣、理解的程度,表達的方式以及共鳴的大小,共同創造出來的。靠計算是解決不了的」,蟈蟈也說,即便是一段嚴格按照「李式參數」寫出的相聲作品,演出的節奏、表達方式的不同,還有編排等,最終都會影響演出效果。

相聲寫作產業化?

2015年5月,李宏燁博士論文答辯終於通過。論文結尾談及專業時說,「分手是必然的,對我們兩個都是好事,雖然我依舊那麼愛你」。

隨後,他正式創業成立新語相聲俱樂部。「他很有勇氣,這是要投入很多的,大多數人都做不到。」「非全職」相聲愛好者蟈蟈評價。

俱樂部的成員也都來自交大相聲協會。重要演員除了妻子鄭鈺,還有當了2年「程序猿」後辭職回來的王漢熊,以表情豐富著稱。以及2017年就要碩士畢業的郭敏,他長相呆萌,擅長邏輯搞笑,「幽默有時需要三個腦半球一起轉才能明白」。

「收支基本上是平衡吧。但這段時間幾位合伙人都還沒有領工資。」李宏燁說,最大的願望就是能發展得足夠好,到郭敏畢業時可以開得起讓他安心留下來的工資。

小有名氣後,李宏燁和團隊被應邀參加過一些衛視的節目錄製,拍攝過程被形容成是與節目組鬥智鬥勇。為了效果,導演會叫他們說「哇塞,你真是太牛了」等臺詞,並配以誇張的表情,這在他看來是很低俗的、無聊的搞笑。「後來我想了下,你以為那些農民不喜歡高雅的東西啊?即便有些人不懂高雅的東西,喜歡跟風,最後還是由少數有水平的人來引領大眾。」

還有熱門搞笑節目組也向他拋來繡球,邀請去參加節目海選,結果是連續3次都被直接刷掉了。14個導演圍坐現場,和搭檔上臺一分鐘就讓他們都笑了,還笑了10秒鐘。「但他們不承認,覺得這個東西放電視上沒人笑。」說起這些,李宏燁眉頭上的「川」字皺得更明顯了,他進而得出結論,「中國的搞笑,特別是電視搞笑,是掌握在那些對搞笑藝術的欣賞只能排在中下層次的人(手上)。」

不過也有聽過李宏燁演出現場的相聲愛好者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很多笑果也只有在交大那種特定的氛圍才會產生,旁人聽起來共鳴性並不是那麼強。他也有反映社會生活的相聲,但畢竟對生活理解並不深刻。

精心研發的相聲笑果數值模擬,現實中更多是束之高閣。主要是應用起來太耽擱時間,以熟練掌握計算方法的他為例,對一段13分鐘長的相聲演出錄像分析大約需要5小時。如果是對未演出的相聲稿,更會耗時12個小時左右。

李宏燁說,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編寫一套相聲模擬軟體,讓電腦來完成複雜的笑果預期分析環節。在電腦的幫助下,每次改稿的笑果模擬時間可以縮短至1分鐘,省下大量時間。

在此之下,一個也更加龐大的計劃也可以展開:只要按照這些笑果預期數值參數寫相聲,就可以實現相聲寫作專業化,解決原創相聲作品動力不足的問題,甚至推動相聲寫作的產業化。

在相繼出版了3本相聲著作後,李宏燁還想把相聲有限元的理論不斷豐富完善,期待有朝一日能在交大開一門相聲研究課程,培養更多的相聲愛好者。「選上這個課程的學生可以演出基礎為零,但必須得學高等數學。」

當博士畢業後走上艱難的相聲創業時,當對演出要求嚴苛,甚至把協會新生會員罵哭時,李宏燁知道,他對相聲的執著甚至偏執,會不止一次讓人暗自思忖「這人腦子有毛病」。在那過於漫長的博士學位攻讀期間,他也無數次想要放棄,最後又堅持了下來。他總是想起自己迷戀並崇拜的有限元理論,從1947年理論萌芽到數值分析方式系統化,再到概念正式提出,前後17年。

「我一直覺得離夢想越來越近。」

相關焦點

  • 不存在書單|相聲的有限元 腦洞的無限遠
    從本科讀到博士。算得上名校高材生了吧。給各位一百次機會,你們都猜不到他現在在幹啥。他現在在說相聲◟(  •ω• )◞說實在的,這工作現在掙得肯定不如按部就班當個工程師多。但是架不住我哥樂意呀~我現在已經不擔心自己未來的就業方向了……隨緣吧(_ _).
  • 上海交大工科博士夫婦說相聲,每12秒觀眾就爆笑一次
    倆人「夫唱婦隨」、「夫捧婦逗」,一起上臺表演,一起創辦相聲俱樂部「新語」,還一起出了相聲學理論著作:《說出你的笑:校園相聲學》、《相聲的有限元》、《邏輯搞笑實錄》。「在《石器時代》之前,我們已經連續三周在上海交大、華師大、上海大學表演了三場完全不同的演出。我們統計了下,上大那場平均12.8秒觀眾笑一次,交大12秒,華師大9.6秒。」
  • 讀個博士就敢diss相聲?你不知道郭德綱讀了多少書!
    照常識來判斷,當然是博士更有文化——十年寒窗,挑燈夜讀,不是鬧著玩的,而一般的民間藝人恐怕連學都沒上過幾天。要是換一個問法:一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工學博士,和郭德綱相比,誰的相聲水平高?答案顯而易見。最近,來自上海交大的博士李宏燁、鄭鈺夫妻在《相聲有新人》中「怒懟」了郭德綱,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 【學霸事】交大材料系博士轉行說相聲:人生目標至少是金庸檔次
    「要不是讀了這個博士,我也不可能去搞相聲。」李宏燁說。原委李宏燁2003年入學後即加入交大相聲協會,做得很成功,也當過會長。不斷升學讀碩讀博,他一直沒有離開協會。不過,在讀博之前,他也從來沒有想過,要把相聲變成自己的職業。
  • 起底交大博士相聲夫妻:姜昆讓相聲走向全國,郭德綱卻自娛自樂
    我們不要匆忙下結論,他們在《相聲有新人》上的失範,估計是太想讓大家認可自己,或者說他們在潛意識裡認為,我們是博士,我們有有關於相聲的研究專著,而郭德綱只是北大肄業的(北京大興),他都能做到,我們怎麼就做不到呢?!那麼,博士夫妻在相聲領域的貢獻或者說研究都有些什麼呢?
  • 罵一句郭德綱大紅大紫,交大博士相聲夫妻現在混得還不錯?
    罵一句郭德綱大紅大紫,這句曾經是老郭相聲裡經常調侃自己的笑料,現在卻成了不爭的事實。2018年,郭德綱主持的《相聲有新人》中,「交大博士相聲夫妻」李宏燁、鄭鈺夫婦因為在臺上公開質疑傳統相聲,激怒了現場很多同行。
  • 交大博士李宏燁:創立公式相聲,「叫板郭德綱」,如今被自己打臉
    這檔節目中,有一對因為沒有被郭德綱考核通過而現場質疑當今相聲現狀的「上交大博士夫妻」相聲演員李宏燁和鄭鈺,他們與郭德綱進行的一番理論引起了觀眾們的強烈關注。作為一名受過高等教育的博士,李宏燁將工程學裡的有限元理論公式運用到了相聲裡,還寫出了一個名為「笑果預期總公式」的等式,據說靠這個公式他已經寫了上百個相聲段子。
  • 相聲有新人公式相聲,開了專場的上海交大博士,現在怎麼樣?
    有人喜歡郭德綱,有人討厭郭德綱,說他低俗庸俗媚俗,跟以前的相聲大師們說的相聲怎麼比?也有人說德雲社的相聲越來越走樣,郭德綱已經江郎才盡。郭德綱在說對口和說單口的時候都說過這麼一句話:說相聲想紅,就罵郭德綱,大紅大紫。從德雲社離開的人這麼做過,相聲同行也這麼做過。不止如此,就在前兩年的《相聲有新人》裡就有外行人這麼做了。
  • 交大博士夫妻講「公式相聲」,現場與郭德綱打嘴仗
    (大衛哥也是交大博士生,不想吐槽母校,但要吐槽下這對博士夫妻,博士是博學之士,博士標誌一個人具備出原創成果的能力或學力,是最高級別的學位。從這點來看,這兩位可能難以稱之為真正的博士,希望以後商演不要總是打著母校「交大」的光環,而是通過自身努力去為母校爭光。
  • 夏朝陽:從工學博士到優秀投資人
    作為一名優秀投資人,夏朝陽與合伙人一起管理著100億元投資基金組合,「我之所以把世界投資大師的準則貼在辦公室牆上,是為了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在投資上犯錯,要對自己的客戶負責。」作為投資人,夏朝陽戰績輝煌,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其實是一名從清華園走出的工學博士。
  • 交大博士公式相聲李宏燁能否帶來與傳統相聲不一樣的新相聲
    李宏燁是個天津人,上海交大的博士,他妻子也是博士,倆人搭檔說相聲。先在上交大校園走紅,後來視頻傳到網上,成為網紅。李宏燁自稱自己的相聲是公式相聲,就是完全可以套路化,比如幾分鐘抖個包袱,加個梗什麼的。李宏燁還就這理論寫了書,頗有博士範。
  • 創立公式相聲,「叫板郭德綱」的交大博士李宏燁,如今被自己打臉
    但是總是會有人覺得,相聲這東西,是可以像工業產品一樣給製作出來的。這就是今天要講的,是交大博士李宏燁的公式相聲。在2018年,東方衛視組辦了綜藝節目《相聲有新人》,各式各派的相聲界的人們。來到了這裡,郭德綱和張國立做導師。
  • 博士要讀幾年 碩士博士和博士後的區別
    博士需要讀幾年國內的博士一般學制三年,如果碩博連讀總共五年。如果完不成任務,有可能延期畢業半年或一年。
  • 上海交大博士《相聲有新人》嗆聲郭德綱,直言「你不懂新相聲」
    摘要《相聲有新人》是郭德綱與東方衛視聯手打造的相聲競演綜藝節目。2018年8月1日,正式官宣。2018年8月11日,東方衛視正式播出了第一期的《相聲有新人》。僅看這些,也不能理解為什麼官方會用這麼大膽的標題。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這對上海交大的博士夫妻究竟做了什麼。徒弟被刷,師傅出頭?首先我們要說一下這個人,他叫宋啟瑜。之前在老郭的其他節目裡,2次都被老郭刷了,甚至老郭說他「不是一個作藝的材料」。但是這次他又來了,不得不說,這勇氣不是一般人有的。
  • 航院莊茁教授獲英國斯旺西大學工學榮譽博士學位
    航院莊茁教授獲英國斯旺西大學工學榮譽博士學位清華新聞網8月10日電 (通訊員 柳佔立)7月27日,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教授莊茁因其在計算斷裂力學及工程應用,微尺度晶體塑性力學和非線性有限元諸方面的學術成就,獲英國斯旺西大學(Swansea University
  • 德雲社場場爆滿,而公式相聲卻銷聲匿跡?交大博士現在怎麼樣了?
    ,要屬「德雲社」裡面的相聲是招人歡喜的之一,相聲行業的競爭十分激烈,不論在什麼時候德雲社總是站在前列。交大博士認為說相聲是有公式的,就像算一道題目一樣,郭先生說相聲那麼多年也是頭一次知道,逗笑一個人還要用紙筆套上公式算一算,要是都按照這樣子的發展那德雲社的相聲豈不是「一無是處」,然而這對交大博士的公式相聲最終也沒能博得導師們的歡喜,就算特意給導師們帶來了「公式相聲書籍」也沒能為自己贏取機會,輿論以及「嘲諷」讓這對博士一再曝光,現在這兩位的相聲事業發展的也還不錯
  • 比《相聲有新人》還慘,交大博士李宏燁相聲大賽倒第一,他又怒了
    「榮獲最後一名的相聲,一段完美演繹的新語相聲《暑道難》。沒有任何剪輯,官方去掉了點評和打分,咱們只靠作品說話……我感謝傳統相聲界諸位老師的指點,他們覺得或許該那麼演,在此向各位保證,下次上臺的新語相聲,還會堅持這麼說!」《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今天結束了,交大玩「相聲公式」的博士李宏燁發了這麼條微博,評委們給了個倒第一,他自個兒認為這節目是「一段完美演繹」,那真叫一滿滿的不服。
  • 和郭德綱「叫板」的交大博士李宏燁,發明的「公式相聲」怎麼樣了
    新人們說相聲自然是希望推陳出新的,郭德綱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新人可以將相聲這門藝術發揚光大,可是這期節目卻來了一位「特立獨行」的新人,那就是交大博士李宏燁,原本以他的學歷,就已經成為了熱議的話題。>,老師問為什麼,郭德綱就回答說他們家沒錢了,這都已經成為一個段子了,可見德雲社裡,眾人的學歷都不算高,李宏燁的博士學歷自然是可以自豪的了。
  • 工科博士投身相聲事業,折射出利益的驅動?還是學術研究的失敗?
    博士夫婦「不務正業」受質疑其實,「公式相聲夫婦」除了表現過於狂妄之外,其作為工科博士轉行從事相聲的行業也廣受人們質疑。不少網友就提出,作為工科博士,其首要任務應該搞好自己的學術研究,然而這對夫婦「不務正業」,創造花裡胡哨的「相聲公式」,不僅是對相聲行業的不尊重,也反映出對本行業的不尊重,更是反映出高校科研管理的失敗。
  • 《相聲有新人》博士夫妻diss郭德綱不懂相聲,氣焰被郭德綱秒滅了
    昨晚播出的《相聲有新人》這才發現郭德綱真的很嚴格,因為郭德綱聽過那麼多相聲,第一次知道相聲的笑點還能用公式計算的,公式相聲還有人情嗎?冷冰冰的有意思嗎?兩位交大博士夫婦鄭鈺和李宏燁厲害了,直接開撕了。有沒有哪位學霸來解答一下兩位衣服上的相聲公式?反正一般人真的是不知道,終於知道為什麼說,博士結婚難的原因了因為他們的思維真的不同於正常人,非要用自己自以為是的本領研究,用對地方可以,用錯地方就是笑話。相聲是沒有公式的,但是可以有規律尋找的,博士夫妻說的是相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