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朗朗上口的詩句自人們啟蒙開始便深深地印刻在腦海中,但隨著經濟和市場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足,浪費糧食的現象變得頻繁,對於剩飯剩菜更是習以為常。然而,我國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耕地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加上近年來國際環境變化,從長遠來看,糧食供需仍將維持緊平衡態勢,糧食安全問題並非危言聳聽。
最近,有關部門號召發起「光碟行動」,多地倡議推行「N-1點餐模式」,不夠再加;部分企業單位發起「剩飯剩菜稱重」活動,吃不完的飯菜若稱重超過規定標準則要接受罰款;央視點名批評大胃王吃播造成嚴重浪費,呼籲廣大群眾珍惜糧食。
節約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節約成為一種新時尚勢在必行。適當消費、拒絕浪費,健康、理性的消費,其實就是踐行低碳生活理念、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在這種情況下,「低碳餐飲」的概念已經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
低碳餐飲是指運用安全、健康、節能、環保理念,堅持低碳管理,倡導低碳消費,以維持生態的平衡性和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性的綠色食物和飲料的生產和消費過程。因此低碳餐飲不僅僅要求食物本身的天然與營養,還要求食物的生產和消費過程的低碳環保。
對於餐飲企業來說,低碳餐飲應當保證食品生產與服務過程的低碳化。具體說來包括以下三方面內容:
1、採購環節的低碳化:保證食品原料的安全與環保。採購的貨物必須來自於合法和安全的貨源;貨物的數量與儲備水平一定要與企業的生產和經營規模相適應;嚴禁採購野生動物。
2、生產環節的低碳化:即食品生產方法要確保食品的營養與衛生,生產過程要注意運用低碳技術組織生產。餐飲業由於其生產性質的特殊性,在生產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能源,並產生大量的汙染。《清潔生產促進法》明確規定,餐飲、娛樂、賓館等服務性企業,應當採用節能、節水和其他有利於環境保護的技術和設備,減少使用或者不使用浪費資源、汙染環境的消費品。
餐廳也是能耗損失較多的地方,在餐飲企業成本中佔有很大的一部分。為此,要充分結合本地能源優勢,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在飯店的建築裝潢設計、室內空調、照明設備、水資源利用等方面應加強對太陽能、風能和生物智能等新興技術能源的運用,以有效提高節能減排水平。餐飲企業應實行清潔工藝生產,集中使用水、電、汽,降低能耗,做好汙水、廢氣和垃圾的處理工作,做到達標排放。
3、食品服務環節的低碳化:第一,禁止使用一次性發泡餐具,這不僅有利於環境衛生的改變,減少材料的浪費,還能減少垃圾的產生,減少垃圾對環境的破壞等等,從而達到低碳的目標;第二,當用餐客人點菜時,服務員要本著「經濟實惠、減少浪費」的原則推薦食品,並儘可能介紹低碳、健康食品、飲品;客人用餐後應主動提供「打包」服務;第三,在人們對公共衛生和健康越來越關注的時代,創造一個整潔、安靜、雅致的消費環境也會成為低碳餐飲的標誌。
在餐飲行業,要想做到低碳,需經營者和消費者緊密配合,形成餐飲經營和消費的良性循環。對於消費者來說,低碳餐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節約點餐,減少浪費:「適可而點」,根據就餐人數點餐,不夠再點,避免多點浪費。
2、剩飯剩菜打包:就餐時不可能完全杜絕剩飯剩菜,剩菜、剩飯可以「打包」,而部分無法回收的食物殘渣則可以進行分類後再處理,最終用於積肥或生產能源。
3、拒絕食用野生動物:有助於保護生態環境,減少病毒傳播。
4、避免餐具浪費:自備餐具或使用公筷,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對於食物包裝可以進行回收再生利用,可有效減少資源浪費。
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公眾節約能源的觀念對於節能減排是一件大好事,「低碳」社會的構建也離不開公眾行為方式的改變。對於個人來說,響應「光碟行動」號召,杜絕食物浪費,有助於節約糧食,幫助國家和社會度過特殊時期;對於餐飲企業來說,節能減排不僅能凸顯企業的社會責任,更能降低經營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提倡低碳飲食,對浪費說「不」, 才能築牢我們的民族根基,才能有迎接挑戰的底氣和勇氣,才能讓我們在暴風雨中安穩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