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田家莊:我的第二故鄉

2020-12-22 澎湃新聞

故鄉是一壇老酒,故鄉是一彎白白的月亮,趁著月光,開啟酒封,那濃濃的鄉情便四溢開來,由此,我們的生命不再蒼白。

田家莊,一個名不經傳的小村,沒有山,也沒有水。千百年來,一代代村民守著這片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王姓是田家莊初始居民,據說,當年從山西大槐樹遷徙至此,爺爺西行尋故,一去不復返。因此,村裡祖墳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奶奶墳。戰亂饑荒,草青草黃,田家莊人在這裡頑強的生存下來。

鬥轉星移,時間到了2017年。這年三月,我和另外兩名工商銀行曲陽支行同事,作為精準扶貧工作隊入駐田家莊村。

房東老趙是個外來戶,退休教師,老黨員,70多歲了,在村裡擔任著村委會副主任職務。那一夜,我們聊了很久,他說,村民的生活與過去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語,溫飽基本解決,但也沒有多少富裕戶。村裡沒有產業,村民多靠種地外出打工奔日子。貧困戶,主要是有病人的家庭,或者老弱人家。又說,因為村子窮,村容村貌差一些。我說,習近平總書記講,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現在國家有實力了,就是要想辦法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老趙點了點頭,說,是啊,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的工作任務還很重。

3年多來,我們工作隊三人吃住在村,街頭巷尾,田間地頭,天天和老百姓打交道,彼此關係已經十分融洽。我這個人愛說愛笑,開朗隨和,尤得大伯大嬸的喜歡。「來來,坐下聊會兒天吧。」村委會門前納涼的大伯趕緊拉來一把小凳子。同樣愛開玩笑的大嫂說,我看你就落戶到田家莊來吧,做個上門女婿。此語一出,引得眾人哄堂大笑。我深知,那笑裡含著痛愛,埋著親暱。

是啊,田家莊金黃的油葵,茁壯的玉米,堅挺的麥穗,碧綠的大西瓜,都是我夢裡的甜蜜和喜悅。田家莊憨厚的村支書王艮亮,寡言的村主任李豐,熱情的村委會委員王小鳳,知冷知熱的房東趙俊民,親切的長輩人和感恩自強的貧困戶,都是我的父老鄉親,我的兄弟姐妹。夢由情生,情深夢長,那情是質樸的,那夢是絢麗的,像一壺老酒,像白白的月亮。

田家莊,我的第二故鄉,此後餘生,我又多了一個夢牽魂繞的地方。

這個地方和全國各地的貧困村一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戰場。雖說如今已實現了村民全部脫貧,但這只是一個起點,更加美好的前程,是我們永遠的嚮往和追求。

精準扶貧,對於非直接參與者,也許並不十分瞭然。如果你問我,我會如數家珍地告訴你。

我的第二故鄉田家莊是個平原村,往西不遠就是連綿不斷的太行餘脈。全村300餘戶,千餘畝土地,貧困戶41戶,113人。因為窮,鄉村建設極為落後,雨天兩腳泥,夜晚一團黑,是田家莊村昔日的真實寫照。扶貧一個扶字飽含了黨和政府的堅定意志。幾年來,在鄉黨委政府的積極爭取下,各有關部門加大投入力度,田家莊村村貌日新月異。10000多平方米的水泥路平平展展,60盞太陽能路燈照亮了村子的夜晚,4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和藏書逾千冊的圖書室,撐起了村民業餘文化生活,標準化衛生室、村民服務室,方便了村民需求。

王俊傑老人常常感嘆,我活了八十多,哪兒承想還能有今天啊,咱村裡也有了路燈,連我這老頭子也用上了手機。害個小病小災,不出村就能治好,沒有想到,沒有想到啊。老王是退伍老兵,如今享受著老兵補貼、養老金、高齡補貼和產業分紅,日子過得無憂無慮。感謝共產黨,是老王的肺腑之言。

田家莊通往定曲公路的村路不足三米寬,坑窪不平,錯車困難。路邊是一條溝渠,溝渠裡常年垃圾成堆,臭氣燻天。今年夏天,經過拓路鋪油,栽柳種花,安置亭臺,村路實現了公園化。行在路上,美在心裡,田家莊人的喜氣再添一層。同是今年夏天,田家莊又實施了高標準農田建設,在村南村西集中地塊,修建田間水泥路10500多平方米,安裝灌溉設施26臺套,鋪設電纜1000餘米。村民開著三輪車行進在田間小路上,那真是如沐春風。東旺鄉黨委書記張曉光說,要不是受疫情影響,咱春上就完成這項工作了,老百姓春耕就能用的上。村書記王艮亮說,好飯不怕晚,老百姓高興著哩!

更讓老百姓高興的是,田家莊扶貧車間也在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後,順利實現了開工生產。機器的轟鳴聲,務工人員的歡聲笑語,徹底喚醒了沉睡的田家莊。「容城縣正發印刷包裝有限公司曲陽分公司」、「房山拱辰街道對口幫扶企業」,兩塊金底黑字的廠牌在晨光中熠熠生輝。這是京保扶貧協作的產物,更是鄉黨委政府大力爭取的結果。公司產品為乳製品包裝袋,生產工藝簡單,婦女老人都能幹,為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提供了平臺。目下,從業人員已超過60人,貧困人口自然在優先錄用之列。「咱們村也有了工廠」,忙著摺疊包裝袋的李巧恩嘖嘖稱奇。她說,過去想掙個零花錢,找不到門路,這下可好了,不出村就能賺到錢。

說到田家莊的變化,其實還有很多,比如,2018年,家家戶戶通了自來水,2019年告別了燒柴燃煤歷史,進入了燃氣時代。再比如,與鄰村小蓋都村合建高標準學校一座,藍天白雲下的教學樓,孩子們的朗朗讀書聲,為田家莊村平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所有這一切,都源於黨的好政策,源於各級黨政機關的擔當盡責。忘不了縣領導冒雪入戶噓寒問暖,忘不了省行分行領導的鼓勵關愛,忘不了鄉幹部夙興夜寐風風火火。2018年的一天,時任鄉黨委書記王勇得知我工作隊員臧玉軍過生日,便馬上派鄉組織委員送來了西瓜、香蕉和蘋果,那份深情厚誼至今難以忘懷。

作為扶貧人,我和我們的團隊也盡了力,雖然微不足道,但有幸親歷這場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偉大實踐,我們深感榮光。

三年多的時光,一千多個日日夜夜,最讓我牽掛和欣慰的,還是那些貧困戶。由於種種原因,他們生活陷入困頓,但他們不等不靠,積極發展生產,在精準扶貧政策的引導下,擺脫了精神和物質貧困,闖下了一片不曾有過的新天地。他們的故事是那麼的平淡無奇,而又是那麼的真實而感人。

張翠茹80多歲了,獨居。老人一生經歷過許多苦難,兩個不滿10歲的弟弟先後遭日本鬼子殺害,其母悲憤不已,納鞋底時,竟將針線穿透了手指。說到壯年的兒子病故,老人連連嘆息:白髮人送黑髮人,你說我這老婆子還有啥活頭。為了安慰老人,我時常登門探望,給老人買點心,送衣物,和老人拉家常,講黨的政策,鼓勵老人好好活。慢慢地,老人緊鎖的眉頭舒展了,逢人便說,工作隊可都是好人啊!

王景自小沒了娘,是父親將他拉扯成人,日子過得相當苦。王景娶妻不到一年,父親又因病去世。妻子是殘疾人,幹不得重活,父輩留給王景的唯有幾隻養蜂的空箱子和兩萬多元債務。我們入駐田家莊村時,王景已養了兩年蜂,由於養殖規模小,收入少,加上一雙兒女呱呱墜地,生活越來越不堪重負。和王景一樣,面臨缺資金的養殖戶還有李月恆。李月恆養豬,因為經驗不足,生豬價格受非洲豬瘟等因素影響,前幾年,不但沒有賺到錢,反倒賠進去不少。經營受挫,難免心灰意冷。為鼓勵他們不放棄,不拋棄,儘快走上致富快車道,我常常上門與他們聊天,以自己不算豐厚的人生見識,為他們打氣加油。同時,我們工作隊發揮行業優勢,主動向本單位信貸部門申請,2018年分別為王景和李月恆發放小額扶貧貸款3萬元,2019年又分別為王景和李月恆續貸4萬元和3萬元。有了資金支持,王景喜上眉梢,四處趕花,2019年純收入超過3萬元。李月恆更是幹勁十足,又趕上豬肉價格飆升,2019年純收入達到20萬元,成為田家莊乃至東旺鄉的致富典型。

有一天,我走訪貧困戶王佔穩,見他神情有些沮喪,我問咋了,他嘆息道,唉,我一失手用彈弓打死了一隻小羊羔。原來,為了驅散和雞爭食的麻雀,老王在廊下準備了彈弓和一堆石子,誰知,他的一隻小羊羔調皮,扒散了院裡的一垛磚,老王用彈弓射了他一下,不料正中其命門。我忍住笑,勸慰了他一番,老王又嘆息了幾聲也就釋然了。死了羊羔,老王痛心,自在情理之中,老王就指望養羊增加收入呢。老王是退伍軍人,老伴已過世,兒女們成家另過,他獨自生活。老王常說,咱是共產黨員,不能光靠政府救濟,自己也得緊抓撓,緊抓撓就是「擼起袖子加油幹」的意思。雖然已年近古稀,老王還是幹起了養羊的營生,夏天砍草,秋天摟樹葉,花生蔓山藥蔓也往回拉。老王說,養羊成本不高,弄好了,一隻羊能賺五六百元。老王說著,起身從樹上摘下兩個大石榴塞給我,我說不要,老王說,你這就見外了。望著老王笑眯眯的樣子,我感到無比的親切和溫暖。

種韭菜的王臭兒,70多歲了,還整天在地裡摸爬,我勸他注意身體,他豁達地說,緊幹慢幹也幹不了幾年了,不抓緊幹就沒有機會了。股骨頭壞死做了手術的王立明,走路一拐一瘸的,每天忙活著收破爛,弄得一臉灰,滿手黑,卻樂呵呵的,還有種西瓜的李滿會,種蔬菜的李保正……

下鄉扶貧,使我近距離地接觸到了農民生活,他們淳樸堅韌,吃苦耐勞,珍惜當下,憧憬未來。樹有根,水有源,他們是地,他們是天。在奔向全面小康社會道路上一個也不能少,這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按照扶貧攻堅要求,經過調查摸排,細緻篩選,我們為41戶貧困戶落實了特困、低保、養老、醫療、教育、住房以及各種補貼政策,一部分人主要靠發展生產擺脫了貧困,一部分人主要靠國家扶持達到了脫貧標準。帆高風滿,期待遠航。

三年,彈指一揮間,三年,定格為永恆。

田家莊,我的第二故鄉,願你越來越美麗,願鄉親們的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曲陽縣工商銀行 白宗惠)

編 輯:張 碩

初 審:楊曉寧

終 審:王 靖

主辦單位:中共曲陽縣委網信辦

原標題:《【脫貧攻堅】田家莊:我的第二故鄉》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今日作家」兀永升 ‖ 田家莊裡故事多(散文)
    眼看著嶄新的房子一天天的蓋起來了,符本晉激動了,紅著眼,哽咽著,拉著狄宇飛說:「我做夢也沒想到呀,我這輩子還能住上新房,現在黨和政府的政策真是好,又給吃又給住,啥都是政府給的!我得感謝你們幫助我實現了願望,狄書記你帶頭來我家吃頓飯吧,我在家專門做了好吃的等著你們呀。」
  • 脫貧攻堅,文學在記錄在鼓勁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階段,廣大作家深入脫貧攻堅一線,或主動投身於脫貧攻堅,或用心記錄、用情書寫脫貧歷程,發揮了文學的鼓勁和記錄作用。本期聚焦脫貧攻堅題材文學作品,敬請關注。   朱朝敏的《百裡洲紀事:一線脫貧攻堅實錄》(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0年5月出版)講述了湖北枝江百裡洲的十二個脫貧故事,從扶貧幹部和扶貧對象的日常生活中探究鄉村和農民命運的變遷,在展現巨大扶貧成果的同時,重點聚焦鄉村的精神現場和心理現場,這是當下鄉村敘事的重要收穫。  百裡洲是朱朝敏的故鄉,也是她文學的故鄉。
  • ...我省脫貧攻堅工作情況——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衷心感謝國務院新聞辦提供這個機會,向大家介紹雲南省脫貧攻堅情況。首先,我代表中共雲南省委、雲南省人民政府,對大家長期以來給予雲南發展特別是脫貧攻堅工作的關注和關心,表示衷心的感謝!藉此機會,向中央各部委和兄弟省(區、市)對雲南發展特別是脫貧攻堅的關懷、關心、幫助、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 雲南脫貧攻堅一線共產黨員群像素描:「初心」寫在脫貧攻堅主戰場
    用省委下派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脫貧攻堅工作隊員楊雨江的話說:「作為一名黨員幹部,看齊意識,大局意識是最基本的」。 今年2月,省委根據怒江州、鎮雄縣脫貧攻堅需要,從省直部門、省屬企事業單位和昆明市、玉溪市精準選派了90名幹部組成工作隊,下派到怒江州、鎮雄縣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楊雨江成為其中的一員。 這批幹部基本是自願報名,經組織批准篩選後下派。
  • 「我所經歷的脫貧攻堅故事」徵集活動開始了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展現脫貧攻堅取得的巨大成就,生動講述廣大幹部群眾投身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廣泛宣傳扶貧一線的感人故事和先進典型,現面向社會開展「我所經歷的脫貧攻堅故事」徵集展示展播活動。
  • 【脫貧攻堅•感想談】聚焦脫貧攻堅後的河南村
    【脫貧攻堅•感想談】聚焦脫貧攻堅後的河南村 2020-12-21 19: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大型脫貧攻堅紀錄片《激越怒江》今晚播出第四集《峽谷迴響》
    是中國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中國的脫貧事業既彰顯著改天換地的雄心壯志,又實實在在地改變著億萬人的生活,這項改變既是從外到內的幫扶,又是從內向外的奮發,二者有機結合,濃縮在了怒江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裡。,古老的那首歌,我輕輕地唱,你慢慢地和,是否你還記得過去的夢想,那充滿希望,燦爛的歲月,你我為了理想歷盡了艱苦,我們曾今哭泣,也曾共同歡笑。
  • 專家研討《百裡洲紀事》:「解剖麻雀式」書寫一線脫貧攻堅現場
    談及《百裡洲紀事》的創作初衷,朱朝敏說,在扶貧工作中她有感於脫貧攻堅戰的偉業——不僅是在經濟上脫貧,也是鄉村的社會變革和精神洗禮。「對於文字工作者而言,記錄下來,是責任之一,也是一個人以文學的面目回歸本源的最好途徑」。《百裡洲紀事》既是一線扶貧日誌,也是她抒寫故鄉百裡洲的長篇非虛構。
  • 把貧困村當成「第二故鄉」 這位南部人入圍「中國好人榜」
    四川在線南充頻道(張根)  人物名片  「雙溝村就是我的第二故鄉,能為父老鄉親服務,是我的夢想。」這是他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三年如一日的堅持和付出,昔日的貧困村蛻變成如今幸福美麗的小康村,他敬業奉獻的事跡成功入圍「中國好人榜」。
  • 【百日攻堅劃重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百日攻堅劃重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2020-12-11 1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攻堅首戰告捷後,如何繼續攻堅?
    脫貧攻堅如同登山,越向前困難越大。今年是脫貧攻堅承上啟下、全面突破的關鍵一年,確保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人以上,沒有捷徑,只有瞄準新問題對症下藥,盯著新目標穩紮穩打,才能攻堅克難,走好「十大工程」脫貧路。  首戰告捷之後,會出現哪些新問題?
  • 開封市「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
    今天上午,我們在這裡召開開封市「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的第二場新聞發布會,向大家重點介紹我市扶貧扶志工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映象網記者:我是映象網的記者。郭鄉長,您好。開封市西姜寨鄉在脫貧攻堅中創新開展「孝老愛親餃子宴」活動,在全省產生了廣泛影響。請問,開辦餃子宴的起因是什麼?效果如何?
  • 衡陽市珠暉區:鼓起脫貧攻堅精氣神 唱響脫貧攻堅時代讚歌
    一篇篇帶露珠的報導,記錄著脫貧攻堅的堅實步伐;一個個鏡頭展現著貧困群眾自強不息的奮鬥身影;一張張圖片展示著脫貧群眾生活的甜蜜與幸福……自脫貧攻堅行動開展以來,衡陽市珠暉區委宣傳部堅持強化輿論引導工作、加大典型宣傳力度、凝聚新聞報導合力,總結推廣好成就、好典型、好經驗,凝聚起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磅礴力量,奏響了珠暉區脫貧攻堅的
  • 決戰脫貧攻堅,點讚富美同安!第九屆廈門網絡文化節同安脫貧攻堅...
    8月16日下午「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我們的脫貧故事」在線訪談第三期正式播出廣大市民網友熱情高漲積極轉發評論、參與互動訪談以「話脫貧故事 聚攻堅幹勁 走好初心之路」為主題,講述了習總書記與軍營村、白交祠村兩村的故事,展現了習總書記與同安的深厚情緣。通過實地走進軍營、白交祠兩村,帶網友徜徉綠水青山的同時,了解兩村脫貧致富的發展歷程。首播點擊量高達13.6萬。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寬城區領導到九臺區開展脫貧攻堅對口幫扶工作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寬城區領導到九臺區開展脫貧攻堅對口幫扶工作 2020-12-25 0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攻堅|彭貴院長督促指導中和鎮脫貧攻堅工作
    脫貧攻堅|彭貴院長督促指導中和鎮脫貧攻堅工作 2020-05-17 02: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只爭朝夕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區「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開展脫貧攻堅理論政策宣傳,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組織「全區『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主題巡迴宣講團」,到57個脫貧摘帽貧困旗縣進行巡迴宣講。5月22日上午,宣講團成員深入鄂溫克旗,在巴彥託海鎮安門社區舉行了集中宣講。
  • 【脫貧攻堅】脫貧兒歌唱響農家院壩
    我和媽媽嚇一跳,張大嘴巴腿打顫……」近日,雙河口鎮塘灣村一農家院壩內歡笑聲陣陣,我區「麻雀藝評」基層文藝評論活動——「脫貧兒歌進院壩」正在熱鬧進行中。記者在現場看到,活動設有作品欣賞、引你入門、博士問答、鑑評作品、言為心聲等環節,來自羊鹿小學的10名學生現場誦讀了脫貧兒歌,還有「土專家」現場為觀眾講解如何欣賞兒歌特別是脫貧兒歌,最後大家一起對脫貧兒歌進行了鑑賞,並暢談收穫、體會,不知不覺中,兒歌文化和脫貧攻堅已在大家的心中生根發芽。
  • 雲南統一戰線「脫貧攻堅·奮鬥有我」隨手拍評選結果揭曉!
    雲南統一戰線啟動「脫貧攻堅·奮鬥有我」隨手拍有獎徵集評選活動以來,我們收到來自廣大統戰成員及社會各界的攝影作品。經過專家評審,分別評選出圖片類一等獎3組,二等獎5組、三等獎10組,優秀獎16組,短視頻類一等獎1組、二等獎1組、三等獎1組。
  • 鑄強黨建引擎 決戰脫貧攻堅——自治區派駐科右前旗脫貧攻堅工作...
    脫貧攻堅進入決戰倒計時,越是最後攻堅,越要保持一鼓作氣的勁頭;越是勝利在望,越要發揚一往無前的精神。自治區派駐科右前旗脫貧攻堅工作總隊堅持「全黨抓扶貧、重點抓產業、關鍵抓項目」工作思路,繃緊弦、拉滿弓,鑄強黨建引擎 決戰脫貧攻堅,為高質量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