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之蜜酒
北歐神話裡有所謂「詩之蜜酒(Mead of Poetry)」,只要喝一口,就能成為詩人。
這種「詩酒相連」的設定在古代中國也有。
《世說新語》記載了王恭的一段名言:
名士不必須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
之所以大家都覺得酒和詩更配,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喝酒會醉。
醉了就能物我兩忘,陶淵明在《飲酒二十首·其十四》裡寫:
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醉了就能通大道,李白在《月下獨酌四首·其二》裡寫:
三杯通大道,一鬥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古希臘也有類似對酒當歌的套路。
尼採在《悲劇的誕生》裡說,希臘文化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碰撞,後人對酒神精神的繼承不夠。
所謂日神精神,是理性、冷靜、克制,酒神精神則是感性、激情、放縱。
而按羅素在《西方哲學史》裡的說法:
人類成就中之最大者,大多包含某種醉態,包含某中以激情蕩滌審慎的過程。缺乏這種酒神精神,生活便會無聊;有了它,生活又會有危險。審慎與激情貫穿全部歷史,與對待其他衝突不同,我們不應偏袒任何一方。
猴兒尿
在詩之蜜酒的故事裡,有一個小插曲。
當時,化身為鷹的奧丁,帶著詩之蜜酒回米德加德,結果被蘇圖恩一頓追。
為了甩開蘇圖恩,奧丁就開始向後排洩,噴出一些詩之蜜酒,模糊蘇圖恩的視線。
前面說了,詩人是喝了詩之蜜酒的。
而按這個傳說,寫歪詩的人也喝了詩之蜜酒,只不過他們喝的是洩殖孔裡噴出的那些。
這故事和《紅樓夢》五十四回賈母說的那個笑話有些神似。
一家子養了十個兒子,娶了十房媳婦兒。惟有第十房媳婦兒聰明伶俐,心巧嘴乖,公婆最疼,成日家說那九個不孝順。這九個媳婦兒委屈,便商議說:「咱們九個心裡孝順,只是不像那小蹄子兒嘴巧,所以公公婆婆只說他好。這委屈向誰訴去?」有主意的說道:「咱們明兒到閻王廟去燒香,和閻王爺說去,問他一問,叫我們託生為人,怎麼單單給那小蹄子兒一張乖嘴,我們都入了夯嘴裡頭?」那八個聽了都喜歡,說:「這個主意不錯!」第二日,便都往閻王廟裡來燒香。九個都在供桌底下睡著了。九個魂專等閻王駕到,左等不來,右等也不到。正著急,只見孫行者駕著筋鬥雲來了,看見九個魂,便要拿金箍棒打來。嚇得九個魂忙跪下央求。孫行者問起原故來,九個人忙細細的告訴了他。孫行者聽了,把腳一跺,嘆了一口氣,道:「這原故幸虧遇見我!等著閻王來了,他也不得知道。」九個人聽了,就求說:「大聖發個慈悲,我們就好了!」孫行者笑道:「卻也不難:那日你們妯娌十個託生時,可巧我到閻王那裡去,因為撒了一泡尿在地下,你那個小嬸兒便吃了。你們如今要伶俐嘴乖,有的是尿,再撒泡你們吃就是了!」
這個故事裡,口齒伶俐、不說好話的媳婦,喝了孫悟空的尿。
不過這個故事沒交待,口齒伶俐、與人為善的人是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