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說「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人際關係自古以來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當中一定要真誠、懂感恩;懂分寸,知進退,才是真正的人生智慧。
社交都在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特別是職場中,無法避免與領導同事的打交道。
但面對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交場景,不擅長人際交往、處理人際關係的你,如何構建好人際關係無疑是讓你頭疼的事情。
舉個例子:小陳今年27歲,在北方一個三線城市工作,因為公司離他家比較遠,坐公車很折騰,因此他便每天都很早的起床去趕公交。
剛好有一次他在等公交的時候,他部門的一個老同志看見了他,便主動停下車搭了他。
在車上交流的時候,老同事知道小陳就住公交站附近,覺得這裡去公司搭公交挺麻煩的,就主動說以後可以搭他車上下班。
小陳覺得不好意思,太麻煩他了,就連連拒絕,能今天搭他就非常感激了。
沒想到,這個老同志,在下班的時候已經在門口等他了,小陳拒絕不了就搭他車回家。
第二天,早上老同志出發更是給小陳發了微信告訴他大概幾點到他那邊,小陳便為老同志準備好了早飯。
老同志叫他不要破費了,小陳說能搭車已經很麻煩了,要是連表達謝意都不讓,他更不好意思搭車了。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當中,最重要的一點:真誠。
沒有什麼道路通往真誠,真誠本身就是道路。當你對別人付出你的真誠的時候,別人肯定能感受得到,同樣會待你真誠。
就如同案例中的老同志對年輕人付出了自己的真誠,小陳能不真誠以待嗎?
同時小陳也懂得感恩,對於老同志的幫助,更是投桃報李,為其準備好早餐來表達感激之情。
畢竟「禮尚往來」是人際交往最基本的規則。千萬不要做一個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回報的人,因為這是在打破人際關係的平衡。
其實,在職場中,與領導和同事打交道的過程當中,很多人都會犯的一種毛病就是太急於開口,沒等人家話說我,就開口,這樣不僅不禮貌,也容易讓自己做出錯誤的判斷。
當工作中遇到與領導和同事交流時,首先要做的是多聽少說,讓對方儘量多表達。
等掌握足夠信息量的時候,再進行回應和互動。
這樣做的好處是,其一,能夠讓你有充分的思考時間,可以更加完善的思考。
其二,是能夠讓你了解更多的內容,避免說錯,對自己造成不好的影響。
人總會有心情不痛快的時候,可以找人傾訴,但是不要逢人就抱怨自己的不幸。
不要當一個行走中的垃圾,抓住一個人就當你的垃圾桶。
對任何充滿負能量的人、任何相信怪力亂神的人,無論地位高低,很多人都會感到厭煩,就會默默遠離。
同時,隨意傳播負能量的人,領導會對其厭惡,畢竟沒有哪個領導願意看到下屬是一個怨天尤人之人,負能量太多會影響團隊整體的穩定性。
古兵法中有所謂「一言不慎身敗名裂,一語不慎全軍覆沒」的箴言。
在人際交往過程當中最難的就是把握好分寸。無論何種交情,人與人之間都應該有一定的界限。沒有界限感的人,必定是令人避之不及的。
做事懂分寸的人,他們在與人說話時,懂得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懂得說話的輕與重、多與少。
《左傳》中說「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
在職場中,即使你不擅長與領導和同事打交道,只要做好這幾點你的人際關係就不會太差,也能讓你在職場中有立足之地。
文/老夏分析師
如果我寫過的一篇文章,講過的每一話,做過的一個舉動,
曾在你的心裡蕩起漣漪,那至少說明在逝去的歲月裡,
我們在某一刻,共同經歷著一樣的情愫。
有時候,雖然素未謀面。
卻已相識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
謝謝你,在這個世界的角落,找到了我!歲月靜好,願你幸福,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