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出土奏牘或是迄今僅見等級最高的漢代公文原本

2021-01-11 澎湃新聞
【編者按】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悉,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出土了多枚奏牘,均為海昏侯國向朝廷上奏的公文,現已公布三塊,均為墨寫隸書,文字端正工整。北京聯合大學史學專家張予正經過分析和釋讀,認為海昏侯墓出土奏牘或是迄今所僅見的等級最高的漢代公文原本,為廢帝海昏侯劉賀家族進奏給漢宣帝與上官太后的上行官文書正本,對古代公文研究具有重大價值。

目前所見漢代官文書,多系轉抄,而非官文書正本。過去我國考古發現的漢代官文書以簡的形制為主,而海昏侯墓出土奏牘以單塊木牘獨立成冊、多行書寫,這一形制較為少見,豐富了我們對漢代公文書寫載體的認識。海昏侯家族的奏牘原本(正本)陪葬於海昏侯劉賀墓中,也體現了一種較為獨特的漢代公文銷毀制度。

海昏侯墓出土奏牘小考

張予正(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

江西南昌海昏侯劉賀墓出土了多枚奏牘,均為海昏侯國向朝廷上奏的官文書,即公文。現已公布三塊,均為墨寫隸書,文字端正工整。現附圖片及釋文,圖片均出自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編寫的《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一書(

第191~193頁,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

),釋文為筆者據圖片釋讀。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奏牘

奏牘的描述

圖一、圖二雖有文字殘損,但整體形制保存較好,應屬較為完整的奏牘;圖三殘損較重,但保留了準確的時間信息,明確記錄了日期「元康四年六月辛未」。筆者據《三千五百年曆日天象》,查得元康四年六月為丁巳朔,辛未為當月十五日。

《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一書於圖片旁附有註解,圖一旁的註解為「木牘。有『妾』、『昧死再拜上書太后陛下』等文字,屬奏牘類,是墓主人上奏皇帝、皇太后的奏章副本」,圖二旁的註解為「木牘。有『南海海昏侯臣賀昧死再拜皇帝陛下』等文字(

據王仁湘先生考證,「南海」實為「南藩」,本文依王仁湘先生說,「南海」均作「南藩」

),屬奏牘類,是墓主人上奏皇帝、皇太后的奏章副本」,圖三旁的註解為「奏牘。『元康四年六月』等文字」。

「副本」的問題

《五色炫曜》認為,這幾封奏牘「是墓主人上奏皇帝、皇太后的奏章副本」,筆者想就這一問題略作探討。

《漢書》明確記載了漢代上行官文書的副本制度「故事諸上書者皆為二封,署其一曰副,領尚書者先發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五色炫曜》所說「奏章副本」,指的就當是「署其一曰副」的「副封(本)」。依據《漢書》記載的漢代副本制度,副本當與正本一起,上奏朝廷,只是功能有所區別:副本是複製本,供尚書先行開閱,以確定內容是否得當;正本是原本,僅供皇帝開閱,是正式的版本。

但副本制度在漢宣帝時既已廢止。《漢書·魏相傳》載,漢宣帝時霍氏家族「領尚書事」,主管文書的上傳下達,因而得以蒙蔽皇帝,魏相建議漢宣帝「去副封以防雍蔽」,取消副本制度,「宣帝善之……皆從其議」。

史書雖未明載宣帝取消副本制度的時間,但不會晚於霍家敗亡的的地節四年(前66年)。劉賀家族在元康四年(前62年)的上書應該「去副封」,僅書寫正本,不抄錄副本,只有正本一個孤本。因此,海昏侯墓中出土寫有「元康四年」、「元康四年六月辛未」的奏牘,或為官文書的正本,而非《五色炫曜》一書所言的「副本」。

李均明先生在《簡牘文書學》中提到「正本的特點是體制與內容完備、字體工整。」海昏侯墓出土奏牘有明確的抬頭制度(「主太后」之「主」字抬頭)與嚴謹的格式用語(《獨斷》「章者,需頭稱稽首上書」、「漢承秦法,群臣上書皆言昩死言」、「非朝臣曰稽首再拜」),體制較為完備。

現已出土的漢代官文書,如《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律令》,在甘肅省肩水金關遺址(

馬建華《河西簡牘》,第17頁,重慶出版社,2003年

)與內蒙古自治區甲渠候官遺址(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居延新簡》,第44頁,中華書局,1994年

)皆有發現,應均為同一份官文書的副本。《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律令》(圖四)書寫潦草、筆劃凌亂、字跡模糊、釋讀不易,而海昏侯墓出土奏牘用筆沉穩、隸寫規範、文字秀美、莊重典雅,這正體現了副本與正本在書法風格上的區別。

圖四  《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律令》(局部,出自馬建華《河西簡牘》,第17頁,重慶出版社,2003年)

另外,副本在行文過程中,有時也需要寫明版本狀況。如《居延新簡》EPT59·578「侯尉上書副」(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居延新簡》,第173頁,中華書局,1994年

),就清楚寫明了此「上書」為「副(本)」,這也是海昏侯墓出土奏牘上所未見到的。

由此,筆者認為,海昏侯墓出土奏牘應是海昏侯家族向朝廷上奏的官文書正本(原本)。

那麼,海昏侯家族向朝廷上奏的官文書正本為何會出現在海昏侯墓中?關於此問題,筆者認為,海昏侯墓中的奏牘,應是朝廷官員放置的。《漢書·景帝紀》載「列侯薨,遣太中大夫吊祠,視喪事,因立嗣」,海昏侯劉賀薨逝後,朝廷也當派太中大夫等官員參與葬禮。這幾塊奏牘,就應該是太中大夫等官員將海昏侯家族歷年上書的正本帶到海昏侯國,陪葬到劉賀墓中的,如定州八角廊漢墓就出土有「寫有確切時間的蕭望之等人的奏議」(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州漢墓竹簡整理小組《定州漢墓出土竹書〈論語〉》,前言,文物出版社,1997年

)。這也就能解釋,為何進奏者為海昏侯夫人「妾待」的奏牘不在「妾待」本人的墓中,而出現在了海昏侯劉賀的墓中。

小結

海昏侯墓出土奏牘或是迄今所見等級最高的漢代公文原本,為廢帝海昏侯劉賀家族進奏給漢宣帝與上官太后的上行官文書正本。目前所見漢代官文書,如武威出土的《王杖詔書令》、玉門關出土的《武帝遺詔》等,多系轉抄,而非官文書的正本(原本)。筆者所知等級較高的漢代官文書正本為定州八角廊漢墓出土的「寫有確切時間的蕭望之等人的奏議」,但該資料一直未見公布。海昏侯墓出土奏牘是僅見的漢代高等級公文原本,對古代公文研究具有重大價值。

《王杖詔書令》等漢代官文書多以簡的形制為主,而海昏侯墓出土奏牘以單塊木牘獨立成冊、多行書寫,這一形制較為少見,豐富了我們對漢代公文書寫載體的認識。

「蕭望之等人的奏議」陪葬於墓主疑為中山懷王劉修的定州八角廊漢墓中,海昏侯家族的奏牘原本(正本)陪葬於海昏侯劉賀墓中,均以上行官文書進行陪葬,也體現了一種較為獨特的漢代公文銷毀制度。

本文轉載自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墓出土的奏牘考古研究有新推論 或為現存最早漢代高級公文原本...
    文/全媒體記者陳文秀 圖/全媒體記者許南平    中國江西網訊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出土了多枚奏牘,均為海昏侯國向朝廷上奏的官文書,即公文。現已公布三塊,均為墨寫隸書,文字端正工整。5月1日,記者獲悉,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史學專家張予正經過分析和釋讀,認為海昏侯墓出土奏牘或為我國現存最早漢代高級公文原本,對古代公文研究具有重大價值。
  •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任身份揭曉:漢廢帝劉賀 簡介資料
    「家財萬貫」的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人身份今早最終揭曉,確認為西漢第一代海昏侯劉賀。  今早9時,首博禮儀大堂內舉辦了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新聞發布會,江西省相關負責人介紹,經考古證實,墎墩山墓園主墓墓主人即為西漢第一代海昏侯劉賀。
  • 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將亮相首博 部分寶貝首次露面
    [摘要]海昏侯墓園是中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  「墓主身份」成最大看點,很可能是做過皇帝的漢武帝之孫劉賀  海昏侯墓園是中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自2011年開始發掘至2015年底,已出土金器、青銅器、鐵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竹編、草編、紡織品和簡牘、木牘等各類珍貴文物近2萬件,數量已經超越了著名漢墓長沙馬王堆。
  • 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銅當盧
    青銅當盧。中新網記者 翟璐 攝    3月2日,北京,從江西南昌漢代海昏侯墓出土的441組件文物在首都博物館亮相。該墓的發掘歷時5年時間,其墓主身份一直引發猜測。在展覽現場的新聞發布會上,考古人員確認,墓主身份確為此前第一代海昏侯、漢廢帝劉賀。
  • 海昏侯墓文物周三亮相首博 包含墓主人身份關鍵性證據
    這位「沉睡」了2000多年、擁有近兩萬件珍貴陪葬的神秘墓主人的身份謎團,牽動著大家的眼球。他是誰?他真是漢武帝之孫、漢代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劉賀嗎?   昨日,記者從首都博物館獲悉,在即將亮相的441組件海昏侯墓文物中,將有詳實的物證和書證揭開墓主人身份。
  • 隱藏在海昏侯墓中的數學之謎
    海昏侯劉賀把《易經》終生帶在身邊,一定會喜愛這部經典,熟讀這部經典,對其中的數字和運算瞭然於心,並運用到他一生中為王、為帝、為民、為侯以及經商的現實生活中去。二、算板中的數學之理在海昏侯墓中出土了一件史書中記載的「遊珠算板」抑或「兩儀算板」,拙文《遊珠算板:海昏侯墓驚現古代算盤的雛形》中已作詳細介紹。
  • 闊別2000年 60件海昏侯墓文物後天亮相巨野博物館
    此次參展的青銅編鐘掛鈎(資料圖)此次參展的青銅鈕鍾(資料圖)此次參展的青銅鼎(資料圖)此次參展的青銅壺(資料圖)此次參展的青銅提梁樽(資料圖)4月20日,巨野縣委、縣政府,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主辦的「昌邑故國--海昏侯墓精品文物展
  • 海昏侯墓留下五大未解之謎 暫時無法提取劉賀DNA(圖)
    自「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展以來,展覽門票的預約非常火爆,堪稱一票難求。在觀眾現場感受海昏侯墓精美文物無限魅力的同時,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發掘進展也牽動著每個人的心。
  • 金光閃閃之外的海昏侯墓:學術「含金」比金子還高
    2016年3月2日首都博物館「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開幕式上發生的這一幕,是因為就在大約一刻鐘前,信立詳念出了那雖然只有26個字,但公眾早已翹首以待的結論——「考古證實,墎墩山墓園主墓墓主人即為西漢第一代海昏侯劉賀。」
  • 海昏侯墓出土的製作精美的銀當盧
    製作精美的銀當盧。中新網記者 翟璐 攝    3月2日,北京,從江西南昌漢代海昏侯墓出土的441組件文物在首都博物館亮相。該墓的發掘歷時5年時間,其墓主身份一直引發猜測。在展覽現場的新聞發布會上,考古人員確認,墓主身份確為此前第一代海昏侯、漢廢帝劉賀。
  • 在海昏侯博物館,遇見漢廢帝的另一面
    9月23日,趕在雙節國慶前夕,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公園開園。10月8日,在雙節最後一天,南方+記者實地走訪和體驗了一下海昏侯遺址公園(海昏侯博物館)。作為我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內涵最豐富的典型漢代列侯國都城聚落遺址,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備受關注。
  • 超越三星堆和馬王堆的世紀大墓——南昌海昏侯墓,為什麼不那麼著名?
    極具考古價值的海昏侯墓 海昏侯墓是2011年江西南昌大塘坪鄉的村民發現的,因為上報及時而得到完整保存,沒有遭到盜墓賊的破壞。 不可否認,千年不腐的乾屍很具有考古價值,但是,真的遠遠不如海昏侯墓的價值。
  • 系列紀錄片《海昏侯》將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
    系列紀錄片《海昏侯》將於4月15-17日20:05分在央視紀錄頻道(CCTV—9)播出。一場失敗的盜墓,開啟了一場長達七年的考古發掘。此墓位於當年被稱為「蠻夷之地」的豫章境內,卻發現了數量驚人的金器,數以萬計的五銖錢,只有帝王才能享用的真車真馬陪葬,精緻溫潤的玉器,成套的高等級編鐘,如此多的財富為何埋葬於此?
  • 人物丨荒野青春:海昏侯墓考古隊裡的年輕人
    海昏侯墓工地,和很多老資歷的考古隊員相比,「90後」吳振華(左二)已成為主力隊員。他在隊裡主要負責提取金器。圖/CFP  海昏侯墓,是中國迄今為止發掘的保存最好的列侯等級墓葬,其主墓、墓園的完整性,在全國獨一無二。  海昏侯墓考古隊裡,有一半都是年輕人,他們共同的特徵是:男,28歲上下,科班出身,高學歷,單身。  這群年輕人久居荒野,工作環境枯燥、清苦,他們專注、細緻,也願意用一種幽默的方式自我解嘲,打發空閒的時光。
  • 海昏侯文物今日亮相首都博物館(圖)
    今天上午9時,由國家文物局、江西省人民政府主辦的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新聞發布會將在首都博物館舉行,同時《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開幕。屆時,海昏侯墓墓主身份也將揭曉。  3月2日,《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中國江西網(江西手機報)記者從同時召開的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
  • 北大教授辛德勇:把海昏侯墓出土的黃金叫「馬蹄金」很不妥
    西漢海昏侯墓主棺出土的大量金器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採寫 | 潘文捷編輯 | 黃月「我和很多專業從事歷史學研究的同道感到慚愧海昏侯墓是漢廢帝劉賀的墓葬,位於江西省南昌市,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使用漢代葬制的西漢列侯墓,也是目前我國漢代所有古墓中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出土文物最多的墓葬。這座墓的主人劉賀被封過「海昏侯」,還做過「昌邑王」,還當過「漢廢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帝、王、侯全都當過的人。2015年年底,考古工作者發掘海昏侯劉賀墓的情況,引發了公眾的好奇。
  • 「漢代海昏侯國」明起開園,江西博物館新館近日開放
    「書香海昏——海昏簡牘展」主要展示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出土文物中學術價值最高、備受國內外學術界關注的海昏簡牘的複製品,在海昏侯墓出土簡牘當中最具有代表性,包括籤牌、奏章、春秋公羊簡、祠祝簡、大戴禮記簡、悼亡賦簡等共100枚。「丹漆海昏——海昏漆器展」主要展示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出土文物中最為精美的海昏漆器的複製品。
  • 「賞析」海昏侯墓出土的錯金青銅當盧
    通過當盧紋飾,我們讀到了海昏侯劉賀的「魚鳥傳說」,同時結合這兩件當盧為墓主車馬陪葬器可知,其並非墓主人生前所用,而是為劉賀喪葬所特製的冥器。海昏侯左側「當盧一」整體構圖分為三段,最下段為一獨立鳳鳥圖案,鳳鳥身軀修長,煢煢孑立,喙似鷹嘴,鳥首回望。
  • 411件海昏侯墓文物首博開箱 下周三開始展出 參觀需提前預約
    文物工作人員正在測量文物尺寸。   文物箱裹保鮮膜「保溼」   此次到京辦展,江西一共帶來了15箱海昏侯文物。昨日,首博對外開放一間文物庫房,兩隻用保鮮膜覆蓋的木箱擺放在地上,箱蓋上貼著封條。首博專家解釋,箱子穿著「塑料衣」,主要也是為了防雨和保溼。   其他文物哪兒去了?分別放在不同的庫房裡。這主要是為了讓這些漢代文物住得更舒適。
  • 江西省博:南昌西漢海昏侯墓文物展覽,竟出土115公斤金器!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就是最震驚的大發現,出土了眾多頗具價值的文物,其中就包括115公斤金器,和無數的錢幣。江西省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依傍贛江,靠近舉世聞名的滕王閣。有固定展覽八個,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其中以2011年開啟發掘的南昌西漢海昏侯墓文物最為著名。因為南昌海昏侯墓博物館尚未建成,所以文物都暫時安放在江西省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