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將亮相首博 部分寶貝首次露面

2020-12-25 騰訊網

[摘要]海昏侯墓園是中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

  

上排從左至右:編鐘 銅雁魚燈;下排從左至右:布展現場 玉器 馬蹄金

 

  2月28日,首都博物館地下一層展廳裡,文物工作人員戴著白色手套,小心翼翼地將一件件精美的文物放到展品陳列櫃裡,這些文物正是大名鼎鼎的南昌漢代海昏侯墓出土的「寶貝」,包括金器、玉器、青銅器等441件寶貝將於3月2日開展時與觀眾見面,部分文物為首次亮相。

  據首都博物館館長助理、新聞發言人楊丹丹介紹,此次展覽名為《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其中,「五色炫曜」,取自司馬相如《長門賦》中的「五色炫以相曜兮」。從漢賦中取義既與展覽所揭示的時代相符,句子的本身又是形容文物之好,金銅玉漆木器皆色彩絢爛,耀眼欲炫。以此為展覽名,不僅是對展覽文物價值的客觀描述,也是對展覽所展示的漢代文化的學術概括。

  「墓主身份」成最大看點,很可能是做過皇帝的漢武帝之孫劉賀

  海昏侯墓園是中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自2011年開始發掘至2015年底,已出土金器、青銅器、鐵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竹編、草編、紡織品和簡牘、木牘等各類珍貴文物近2萬件,數量已經超越了著名漢墓長沙馬王堆。特別是墓葬出土的378件金器成為漢代考古之最,再加上墓穴中清理出的10噸銅錢及墓主人成謎的身世,都成了其名聲大噪的原因。

  海昏侯墓葬保存十分完整。眾所周知,漢代墓葬裡面埋著許多寶物,所以漢墓基本是「十室九空」,很少能發現保存如此完好的一座墓葬。「因為這個原因,國家文物局要求把它作為中國考古學的最後一座漢代墓葬來發掘。」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說。

  此前,考古專家推斷墓主人很可能是漢武帝之孫劉賀。劉賀是漢代在位時間最短、史稱漢廢帝的皇帝,後被封為海昏侯,但並沒有最終確認。

  楊丹丹介紹,此次展覽最大的看點在於將揭秘墓主身份,展覽將通過文物與文獻對話的方式,以詳實的物證和書證揭開墓主身份之謎,以及他所在時代的塵封歷史。

  記者了解到,除了馬蹄金、銅錢外,一些未在媒體上公開露面的內棺文物也有望首次與公眾見面,包括主棺室出土的龍鳳紋玉配飾等。另外,還有一些能夠斷定墓主身份的文物也會現身,最終結果將由國家文物局3月2日在首博發布。

  金器、玉器和青銅器菁華悉數到京,展現大漢氣度

  此次進京文物到底有哪些寶貝?徐長青認為,海昏侯墓出土的金器、玉器和青銅器的菁華部分可以說悉數到京,數量超過了此前在南昌的展出。

  楊丹丹介紹,此次展覽共分為4個部分,除了其中一部分為專門揭秘「墓主身份」外,還有「驚現侯國」「王侯威儀」「保護共享」等幾個部分。

  楊丹丹介紹,「驚現侯國」主要介紹了海昏侯國遺址的發現與發掘以及侯國的基本情況,「王侯威儀」則通過介紹禮樂宴饗、盛裝出行、酎金積貯、生活風尚等方面,解讀漢代諸侯王的生活場景;通過考古發現的海昏侯墓園標準、完整的墓葬形制等解讀漢代的喪葬習俗。此次展覽同時也是當時手工藝和文化藝術發展的集中體現,從中不僅能窺見漢代經濟的發展水平,更能領略巍巍大漢的雍容氣度。

  徐長青說,進京文物中有一件金餅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這件重約250克的金餅之所以價值巨大,並不是完全因為它含金量達99%,更是由於它上面的墨書題記清楚地記錄了墓主身份和西漢時期的「酎金」制度。漢代的酎金制要求有封地的侯和王,按照封地的大小和人口數量,在每年八月祭祀時給朝廷獻上黃金,而在此前,這一制度並沒有實物印證。

  海昏侯墓葬裡出土了3組編鐘,還有一組鐵編磬。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在中國漢代出土文物中都是保存最完好的文物之一。在出土的編鐘裡,鈕鍾14件、甬鍾10件。按照當時的「規矩」,甬鐘的王侯規範是5件,也就是宮商角徵羽五音,但是這個墓葬出土了10件甬鍾,顯然是在五音基礎上,低音部和高音部都延伸了,可能這個墓主人對音樂的鑑賞力特別強。此次有兩組編鐘進京展出,均已經過修復。

  發掘過程引入多項先進技術,展現我國先進文保水平

  「保護共享」展覽部分則展示了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保護和考古發掘工作相輔相成、緊密配合的成果。全新的工作理念、先進的文物保護技術、可靠的支持保障,確保了保護工作的權威、科學、規範。

  據介紹,此次發掘中,採用三維技術掃描測繪和記錄,不但對墓地進行無人機雷射掃描,在主墓室尤其是迴廊部分還採用逐層清理、逐層掃描方式,全程跟蹤發掘、記錄。大範圍、長時間的高精度掃描,既確保了最真實地留存文物信息,又能快速製圖、快速分析。另外,在墓室頂部設置了一臺高清晰延時攝像機,每5分鐘自動拍攝一次,全景式記錄發掘全過程。

  徐長青認為,正是因為全國範圍內相關領域的文物保護力量雲集於此,使得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成為檢驗和展示我國最高考古和文保水平的一個重要平臺。據了解,海昏侯墓考古工作採取了邊發掘邊展示的形式,這既滿足了公眾的文化需求,也體現了考古工作者傳播文保理念的責任與擔當。

  由於文物極為珍貴,此次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將採取預約參觀制,觀眾可通過網絡和電話預約。楊丹丹表示,一旦參觀需求量大,博物館可能會臨時加開夜場。此外,因停車場車位有限,建議觀眾綠色出行,選擇公共運輸來館觀展。(文/賀勇)

相關焦點

  • 海昏侯墓文物周三亮相首博 包含墓主人身份關鍵性證據
    青銅器組件   3月2日,曾因豐富無匹而名聲大噪的南昌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將在首都博物館與北京觀眾見面。這位「沉睡」了2000多年、擁有近兩萬件珍貴陪葬的神秘墓主人的身份謎團,牽動著大家的眼球。他是誰?他真是漢武帝之孫、漢代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劉賀嗎?   昨日,記者從首都博物館獲悉,在即將亮相的441組件海昏侯墓文物中,將有詳實的物證和書證揭開墓主人身份。
  • 411件海昏侯墓文物首博開箱 下周三開始展出 參觀需提前預約
    文物工作人員正在測量文物尺寸。   「首博接待的貴賓中,最喜溼的一位是2008年《瑰寶展》中亮相的浙江玉琮王,溼度給到了70%。」首博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展廳裡,每一個展櫃也會根據文物需求調節不同溼度。   「大劉」玉印率隊進京   自2011年開始,海昏侯墓考古發掘一直持續至今。
  • 海昏侯文物今日亮相首都博物館(圖)
    今天上午9時,由國家文物局、江西省人民政府主辦的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新聞發布會將在首都博物館舉行,同時《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開幕。屆時,海昏侯墓墓主身份也將揭曉。,考古發現表明,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園主墓墓主人即為西漢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符...
  • 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銅當盧
    青銅當盧。中新網記者 翟璐 攝    3月2日,北京,從江西南昌漢代海昏侯墓出土的441組件文物在首都博物館亮相。該墓的發掘歷時5年時間,其墓主身份一直引發猜測。在展覽現場的新聞發布會上,考古人員確認,墓主身份確為此前第一代海昏侯、漢廢帝劉賀。
  • 金光閃閃之外的海昏侯墓:學術「含金」比金子還高
    2016年3月2日首都博物館「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開幕式上發生的這一幕,是因為就在大約一刻鐘前,信立詳念出了那雖然只有26個字,但公眾早已翹首以待的結論——「考古證實,墎墩山墓園主墓墓主人即為西漢第一代海昏侯劉賀。」
  • 海昏侯墓出土的製作精美的銀當盧
    > 製作精美的銀當盧。中新網記者 翟璐 攝    3月2日,北京,從江西南昌漢代海昏侯墓出土的441組件文物在首都博物館亮相。該墓的發掘歷時5年時間,其墓主身份一直引發猜測。在展覽現場的新聞發布會上,考古人員確認,墓主身份確為此前第一代海昏侯、漢廢帝劉賀。
  • 海昏侯墓留下五大未解之謎 暫時無法提取劉賀DNA(圖)
    自「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展以來,展覽門票的預約非常火爆,堪稱一票難求。在觀眾現場感受海昏侯墓精美文物無限魅力的同時,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發掘進展也牽動著每個人的心。
  • 海昏侯墓失傳論語被發現 1800年《論語·齊論》部分章節內容一覽
    海昏侯墓失傳論語被發現 1800年《論語·齊論》部分章節內容一覽時間:2016-09-11 20:34   來源:搜狐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海昏侯墓失傳論語被發現 1800年《論語齊論》部分章節內容一覽 重大消息,海昏侯墓失傳論語!
  • 東吳第一大墓出土文物集體亮相朝天宮
    【南京日報報導】 經過3個月的發掘和大半年的整理修復,江寧上坊「東吳第一大墓」的全部170餘件文物昨天終於在朝天宮市博《上坊文物特展》首次集中亮相,為大墓申報「2006年十大考古發現」作準備。而此前,來自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研所、故宮博物院、北京大學和南京大學的一批頂級考古專家已經在南京呆了2個星期,對這批文物一一進行了鑑定,揭開了它們背後的眾多秘密。
  • 北大教授辛德勇:把海昏侯墓出土的黃金叫「馬蹄金」很不妥
    然而令他感到遺憾的是,近年來,雖然考古發現很多,做考古工作的學者也相當辛苦,但是,學界對包括海昏侯劉賀墓為代表的出土文物的研究,從文物角度的研究還遠遠不夠,尤其是難以滿足社會各界對這些知識的普遍的渴求。他說自己在嘗試盡一己之力做一些工作,例如從海昏侯劉賀墓開始,對文物進行一些解讀。
  • 在海昏侯博物館,遇見漢廢帝的另一面
    那麼,海昏侯國遺址公園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博物館一樓大堂,以浮雕形式呈現漢代生活日常◎沉寂於鄱陽湖底,險遭「摸金校尉」光顧海昏侯墓主人是第一代海昏侯劉賀,作為西漢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劉賀的一生經歷了大喜大悲。
  •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任身份揭曉:漢廢帝劉賀 簡介資料
    「家財萬貫」的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人身份今早最終揭曉,確認為西漢第一代海昏侯劉賀。  今早9時,首博禮儀大堂內舉辦了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新聞發布會,江西省相關負責人介紹,經考古證實,墎墩山墓園主墓墓主人即為西漢第一代海昏侯劉賀。
  • 闊別2000年 60件海昏侯墓文物後天亮相巨野博物館
    」將舉行盛大的開展儀式。4月20 日,來自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地的60件(套)驚世寶藏將現身故土巨野,與其父第一代昌邑王劉髆隨葬文物(巨野縣紅土山漢墓)聯袂展出。據悉,此次展覽文物中有昏侯墓馬蹄金-麟趾金-金餅-金板等、海昏侯墓編鐘一套、海昏侯墓五銖錢等等。其中21件一級文物,29件二級文物,9件三級文物,一串五銖錢未定級。
  • 隱藏在海昏侯墓中的數學之謎
    海昏侯墓出土的許多器物就充滿了古老的數學之謎,只不過有的是謎面,有的是謎底,更多的是籠罩在器物上的迷霧,需要人們認真地去探究,破解一個個啞謎,剝開一層層迷霧,從而展示出我們的祖先在數學方面所取得的令人驕傲的輝煌成就。一、《易經》中的數學之源在海昏侯墓的文書檔案庫中,發現了《易經》類的竹簡文字,通過紅外掃描,目前解讀出其中一枚的內容為:「≡≡屯建建者建也。
  • 「漢代海昏侯國」明起開園,江西博物館新館近日開放
    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是中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內涵最豐富的典型漢代列侯國都城聚落遺址。澎湃新聞獲悉,明天(9月23日),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公園將開園,海昏侯國遺址出土文物將陸續在遺址博物館存放和展示。遺址博物館常設展廳分為基本陳列和專題陳列兩個部分,展陳海昏侯國遺址各類出土文物1200餘件。
  • 超越三星堆和馬王堆的世紀大墓——南昌海昏侯墓,為什麼不那麼著名?
    極具考古價值的海昏侯墓 海昏侯墓是2011年江西南昌大塘坪鄉的村民發現的,因為上報及時而得到完整保存,沒有遭到盜墓賊的破壞。 不可否認,千年不腐的乾屍很具有考古價值,但是,真的遠遠不如海昏侯墓的價值。
  • 江西省博:南昌西漢海昏侯墓文物展覽,竟出土115公斤金器!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就是最震驚的大發現,出土了眾多頗具價值的文物,其中就包括115公斤金器,和無數的錢幣。江西省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依傍贛江,靠近舉世聞名的滕王閣。有固定展覽八個,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其中以2011年開啟發掘的南昌西漢海昏侯墓文物最為著名。因為南昌海昏侯墓博物館尚未建成,所以文物都暫時安放在江西省博。
  • 海昏侯墓出土奏牘或是迄今僅見等級最高的漢代公文原本
    過去我國考古發現的漢代官文書以簡的形制為主,而海昏侯墓出土奏牘以單塊木牘獨立成冊、多行書寫,這一形制較為少見,豐富了我們對漢代公文書寫載體的認識。海昏侯家族的奏牘原本(正本)陪葬於海昏侯劉賀墓中,也體現了一種較為獨特的漢代公文銷毀制度。
  • 人物丨荒野青春:海昏侯墓考古隊裡的年輕人
    海昏侯墓工地,和很多老資歷的考古隊員相比,「90後」吳振華(左二)已成為主力隊員。他在隊裡主要負責提取金器。圖/CFP  海昏侯墓,是中國迄今為止發掘的保存最好的列侯等級墓葬,其主墓、墓園的完整性,在全國獨一無二。  海昏侯墓考古隊裡,有一半都是年輕人,他們共同的特徵是:男,28歲上下,科班出身,高學歷,單身。  這群年輕人久居荒野,工作環境枯燥、清苦,他們專注、細緻,也願意用一種幽默的方式自我解嘲,打發空閒的時光。
  • 「海昏侯國考古隊第一人」楊軍揭秘:為什麼是江西人最早開始吃火鍋?
    ——專訪「海昏侯國博物館考古隊第一人」楊軍  國慶和中秋雙節前夕,南昌漢代海昏侯國國家遺址公園於正式開園,一萬多件文物已陸續向國內外遊客展示,成為江西省乃至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文化盛事。眾多出土文物中,被廣大群眾圍觀最多、熱議最廣的,要數一口已有2000多年歷史的「青銅火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