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名胎齡28周、出生體重950g的超低出生體重兒——「小豆子」,在南方醫院增城分院兒科病房裡度過了她特殊的「彌月之喜」。
自出生後就沒見過小寶貝的媽媽蔣女士,終於如願地與小豆子見上一面。母女倆深情對望的一幕,深深地感動了在場所有人。
小豆子及媽媽與醫護人員合影
45歲的蔣女士於2012年剖宮產誕下一名小公主後,八年後再次迎來新生命。然而,高齡產婦所帶來的系列症狀,令蔣女士險象環生。孕19周開始,蔣女士血壓一路飆升,同時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孕27周時,蔣女士下肢、眼瞼水腫嚴重,血壓高達197/102mmHg(正常血壓在140/90mmHg以下),非常危險,醫護人員默默為她捏了一把汗。
通過系列治療,蔣女士病情依然不容樂觀,出現各臟器損害,無奈於28周通過剖宮產分娩,誕下一名體重僅950g的超低出生體重兒。
因為早產,加上蔣女士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小豆子各臟器尤其是肺部發育很不成熟,一出生即轉運至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
「對於超低出生體重兒(出生體重低於1000g)來說,各器官發育不成熟,出生後一般要闖『四關』—— 呼吸關、感染關、神經關、餵養關。胎齡越早,出生體重越小,『闖關』越是艱難。」南方醫院增城分院兒科負責人楊明主任表示。
小豆子的每一個關卡,都牽動著兒科所有醫護人員的心,大家紛紛化身為「媽媽」,幫助小豆子闖過一關又一關。
小豆子乖乖趴在醫護「媽媽」懷中
呼吸關:每一次查房,兒科專家們都會進行針對性的病情分析,調整呼吸機參數,讓小豆子從有創呼吸機到無創輔助通氣,再到低流量間斷吸氧,最終徹底脫離吸氧。
感染關:為預防感染,醫護「媽媽」們嚴格執行著消毒隔離制度,必須在手衛生後佩戴無菌手套才能觸碰小豆子。同時,為了保護「小豆子」柔嫩的皮膚,醫護「媽媽」們使用泡沫敷料、安普貼、液體敷料等5種材料來預防壓傷及新生兒醫用黏膠相關性皮膚損傷。
神經關:為了預防顱內出血,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醫護「媽媽」們一邊儘可能模擬子宮內環境,一邊實施精細化護理。為控制噪音,在實時監測病房內噪音的同時,還給寶寶做了柔軟的耳塞;在「小豆子」體重1.0公斤時,通過一針穿刺成功建立有效的中心靜脈導管通路,減少穿刺疼痛;此外為小豆子準備了保暖帽、鳥巢床墊、音樂、撫觸按摩……「媽媽」們可謂是費盡心思。
餵養關:管床醫生楊穎「媽媽」一絲不苟地為「小豆子」制定了特有的營養支持對策,尤其是餵養計劃,並實時針對其大腦及身體各系統進行階段性評估。在護士「媽媽」們的精心餵養下,小豆子慢慢從0.5毫升奶量微量餵養開始,逐步實現全胃腸餵養。
經過一眾醫護「媽媽」們的細心照護,小豆子終于堅強地闖過了「四關」。在小豆子滿月之際,醫護「媽媽」們在病房裡舉辦了一場特殊的「彌月之喜」,讓蔣女士終於見到心心念念的小寶貝。
小豆子與媽媽深情對望
蔣女士激動得說不出話來,滿含深情地凝望著小豆子。仿佛心有靈犀般,小豆子也開心地看著媽媽,母女對視的一幕,深深地感動了在場所有人。
目前,小豆子已經順利出院。出院時無併發症,體重達2.69Kg。
(通訊員 李曉姍 劉進娣 魏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