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我三十萬大軍橫渡長江》知識點梳理

2020-12-17 k12教學資料

——八年級上——

01 我三十萬大軍橫渡長江

【文學常識】

㈠背景資料。

1949年,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結束,人民解放軍在全國取得勝利已成定局,但國民黨反動派政府於4月20日悍然拒絕籤訂《國內和平協定》。4月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立即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命領人民解放軍該日凌晨發起渡江戰役。

㈡文體知識

1.新聞的定義

「新聞」有廣義狹義兩種:⑴廣義的新聞泛指出現在電視、廣播、報紙及網絡等一切傳媒上的對近發生事實的報導,包括消息、通訊、特寫、人物專訪,調查報告、新聞評論、社論、報告文學等。⑵狹義的新聞專指消息,即用概括敘述的方式和簡明扼要的文字對國內外最新發生的有社會價值典型事實所作的準確簡短的報導。

2.新聞的五要素

⑴何時;⑵何地;⑶何人;⑷何事;⑸何故。(也會加上「如何」,成為新聞的「六要素」。

3.新聞的表達方式

主要是敘述,有時兼有議論描寫

4.新聞的特點:傳播性真實性時效性

5.新聞中最常用的文體是消息,即狹義的新聞。在結構上,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五個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後二者是輔助部分。

標題:是消息的眼睛,一般包括引題正題副題

①引題:揭示消息的思想意義或交代背景,說明原因,烘託氣氛。

②概括與說明主要事實和思想內容。

③副題:提示報導的事實結果,或作內容提要。

導語:一般指消息開頭(即「電頭」)後的第一句話或第一段文字,它簡明扼要地揭示了消息的核心內容。

主體:是消息的主幹部分,緊接導語之後,對導語作具體全面的闡述,具體展開事實或進一步突出中心,從而寫出導語所概括的內容,表現全篇消息的主題思想。

背景:指的是消息發生的歷史背景、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寫消息有時要交代背景,目的在於幫助讀者深刻理解消息的內容和價值,起到襯託、深化主題的作用。

結語:一般指消息的最後一句話或一段話。消息的結尾有小結式、啟發式、號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背景和結語有時也可以暗含在主題中。

6.消息的固定格式倒金字塔結構,即由主到次地組織內容,高潮在前(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重點字詞】

㈠字音字形。(4個)

1.湖(wú);2.摧枯拉朽;3.退(kuì);4.港(dí);

㈡詞語釋義

1.摧枯拉朽:這裡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勢力被迅速摧毀。

2.潰退:(軍隊)被打垮而後退。

【課文重點】

㈠思維導圖

㈡主題歸納

這則消息以極其簡練的語言報導了我軍順利渡江的事實,讚揚了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的英雄氣概,也反映出國民黨軍隊軍心渙散毫無鬥志的狀態。

㈢寫作特色

1.敘事簡潔,言簡意賅。

結構完整:全文不到200字,但具備了消息結構的導語、主體、結語三個部分,沒有一個多餘的字。

⑵層次清晰:敘述層次井然有序,一目了然。

①導語:交代了事件總體面貌。

②主體分三個層次:渡江戰鬥的時間、地點;國民黨長江防線崩潰;我軍破敵、進擊的態勢。

2.四字短語,鏗鏘有力。

多運用四字短語,短促有力,與表現的人民解放軍攻勢的迅猛凌厲相得益彰。

3.文言詞語運用。

色彩很濃的文言詞語的運用,不僅符合新聞文體簡短明快的規範,而且便於表現作者高瞻雄視一切的氣概

㈣重點問題掌握

這則消息語言非常凝練,文中第四句「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的描寫有無必要?有什麼表達效果。

⑴消息的語言分準確、凝練,但不等於不可以有文採,更不等於不能描寫。只要這種描寫是客觀的,它就能起到準確傳遞信息的作用。「風平浪靜」「萬船齊放」「直取對岸」既是客觀的描寫,又能傳達出作者的興奮與喜悅之情

⑵作者用精短的描寫展現了我軍作戰的整體態勢,而不去具體鋪敘、說明,收到了以少勝多的效果非常凝練

⑶從全文看,這一句描寫很有必要。它從我方的角度補充展現了戰鬥的情況,全面表現了第一天的戰鬥。

①「風平浪靜」寫戰鬥的自然條件,是對「何時」「何地」的補充;

②「萬船齊放」寫我軍參戰人數之多、動用船隻之眾,是對「何人」的補充;

③「直取對岸」寫我軍作戰之勇、進展之快,是對「如何」的補充。

㈣語言品析

這則消息明顯流露出作者的自豪之情,試揣摩下面句子具體表達的情感和內涵。

⑴國民黨反動派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著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鬥志,紛紛潰退。

【答案】「摧枯拉朽,軍無鬥志,紛紛潰退」中毫不隱諱地流露出作者的自豪之情。「經營了三個半月」極言敵軍準備充分,按理說長江防線應當是牢不可破的,但是後面緊接著說國民黨軍潰退之快樂,二者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在對比中愈顯我軍勢不可擋,敵軍不堪一擊。

⑵不到二十四小時,三十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佔領南岸廣大地區,現正向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諸城進擊中。

【答案】「不到、即已、正向」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和「突破、佔領、進擊」這些表示行為的詞語恰當地配合,把我軍攻勢建軍猛、銳不可當的態勢,表現的淋漓盡致。

【試題精選】

㈠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

1.〖 〗過;

2.cuī〖 〗枯拉xiǔ〖 〗;

3.〖 〗退;

【答案】1.dù;2.摧 朽;3.kuì。

㈡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執行鬥志新華社深眸遠慮

B.經營防線解放軍風平浪靜

C.突破命令飄流瓶萬船齊放

D.對岸蕪湖黑體字戰務不勝

【答案】B。

㈢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消息的內容要真實準確,不能虛構或誇張。

B.消息的篇幅要短小,不能過長。

C.消息的語言要精練,絕對排斥形象化和藝術化的語言。

D.消息的報導要迅速及時,不能拖延。

【答案】C

㈣《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的導語是什麼?它包括哪四個要素?

【答案】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二十一日已有大約三十萬人渡過長江。四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㈤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華社長江前線二十二日二時電 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二十一日已有大約三十萬人渡過長江。渡江戰鬥於二十日午夜開始,地點在蕪湖、安慶之間。國民黨反動派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著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鬥志,紛紛潰退。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不到二十四小時,三十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佔領南岸廣大地區,現正向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諸城進擊中。人民解放軍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戰鬥,堅決地執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令。

1.請簡要賞析這則消息的標題。

【答案】標題簡明地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內容。「勝利」一詞表達了作者自豪喜悅的感情。事件陳述激發了讀者深入閱讀的興趣。

2.這則消息的主體部分是什麼?它與導語有什麼關係?

【答案】從「渡江戰鬥於二十日午夜開始」到文章結束。更具體詳盡地解說了導語的內容。

3.找出文中描寫敵我雙方的詞語,分析這些詞語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描寫敵方的詞語:「軍無鬥志」「紛紛潰退」。描寫我方的詞語:「摧枯拉朽」「萬船齊放」「直取」「突破」「佔領」「進擊」「英雄式的戰鬥」。這些詞語表達了作者對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的讚揚,同時暗示了戰局發展必定是我軍風捲殘雲,敵軍一潰千裡。

4.這則消息的語言特點是什麼?

【答案】①用語準確;②簡潔而具有氣勢;③感情色彩突出,字裡行間洋溢著勝利的豪情。

㈥把下面的消息改成一句話新聞。(不超過25個字)

新華社瀋陽3月13日電(記者梁忠春、秦富梁) 全國「最美退役軍人」周曉東13日受聘擔任瀋陽市「徵兵形象大使」,這也標誌著瀋陽市2019年度徵兵宣傳工作全面展開。

周曉東是遼寧瀋陽人,1987年入伍。他1991年退伍後,回鄉從事農作物育種工作,發現的小麥矮稈基因解決了春小麥抗倒伏難題,選育的2個小麥品種通過國家審定並推廣。2018年11月,周曉東被中宣部和退役軍人事務部授予全國「最美退役軍人」榮譽稱號。

多年來,瀋陽警備區每年都通過邀請在部隊取得優異成績的瀋陽籍官兵回家鄉作報告、到軍營拍攝製作「天下瀋陽兵」專題片、深入一線進行政策宣講等,全力抓好徵兵宣傳工作。

【示例】「最美退役軍人」周曉東受聘擔任瀋陽「徵兵形象大使」。

㈦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在朱日和聯合訓練基地隆重舉行

新華社內蒙古朱日和7月30日電(記者曹智、李宣良、梅世雄) 銘記光輝歷史,推進強國強軍。7月30日上午,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在朱日和聯合訓練基地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檢閱部隊並發表重要講話。

盛夏的草原極目青天,火熱的沙場鼓角錚鳴。檢閱臺前,「1927-2017」字樣十分醒目。12000名受閱官兵、600多臺(套)受閱車輛裝備集結列陣,猶如鋼鐵長城巍然屹立。100多架戰機在6個機場整裝編隊。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以慶祝建軍節為主題的盛大閱兵,是野戰化、實戰化的沙場點兵,是人民軍隊整體性、革命性變革後的全新亮相。

9時整,閱兵開始,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全場齊聲高唱國歌。習近平登上檢閱車,行至閱兵道。閱兵總指揮、中部戰區司令員韓衛國報告受閱部隊準備完畢,習近平下達檢閱開始的命令。

在激昂的閱兵曲聲中,習近平乘車依次檢閱護旗方隊、人員方陣、裝備方隊。「同志們好!同志們辛苦了!」習近平向受閱部隊表示親切問候。「主席好!為人民服務!」官兵們的回答聲震長空。習近平乘檢閱車返回檢閱臺時,受閱官兵齊聲高呼:「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鐵陣如山,口號如潮。

軍旗跟著黨旗走,軍旗拱衛國旗行。護旗方隊徐徐駛來,拉開了閱兵分列式的序幕。鮮豔的中國共產黨黨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在200餘名官兵護衛下迎風招展。

巨大的轟鳴聲由遠而近,41架直升機組成「八一」標識和「90」字樣,飛臨檢閱臺上空,象徵著人民軍隊走過了90年光輝歷程。

鐵甲奔湧,戰鷹呼嘯。34個地面方隊和空中梯隊,組成陸上作戰群、信息作戰群、特種作戰群、防空反導作戰群、海上作戰群、空中作戰群、綜合保障群、反恐維穩群、戰略打擊群9個作戰群,按作戰編組依次通過檢閱臺。這次閱兵,受閱裝備近一半為首次亮相,集中體現了我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最新成就。

受閱部隊接受檢閱後,迅速向檢閱臺對面集結。動若風發,戰塵飛揚。重新集結後的部隊,如同一道凝固的鐵流橫亙陣前。

1.請寫出這則新聞的「六要素」。

⑴何時:____________

⑵何地:____________

⑶何人:____________

⑷何事:____________

⑸何故:____________

⑹如何:____________

【答案】⑴7月30日上午;⑵朱日和聯合訓練基地;⑶習主席、受檢閱部隊;⑷習主席閱兵;⑸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銘記光輝歷史,推進強國強軍;⑹隆重舉行。

2.在文中畫出這則新聞的導語。

【答案】7月30日上午,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在朱日和聯合訓練基地隆重舉行。

3.在這則新聞中,作者是如何記述新聞事實的?

【答案】先介紹檢閱臺,然後按照時間順序依次介紹閱兵過程及細節。

4.下面兩個句子體現了新聞語言真實性和生動性的特點,請簡要分析。

⑴12000名受閱官兵、600多臺(套)受閱車輛裝備集結列陣,猶如鋼鐵長城巍然屹立。

⑵受閱部隊接受檢閱後,迅速向檢閱臺對面集結。動若風發,戰塵飛揚。重新集結後的部隊,如同一道凝固的鐵流橫亙陣前。

【答案】⑴前半句用準確的數字羅列受檢閱的官兵人數和車輛裝備,後半句用比喻的修辭方法表達對人民解放軍鋼鐵長城的讚美之情。

⑵前半句簡潔報導受閱部隊受檢閱後的集結,後半句通過描寫閱兵現場的氛圍,用比喻的修辭方法表達了對人民解放軍英雄堅強的讚美之情。

相關焦點

  • 「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精排說課稿——部編語文八年級上冊
    教材分析: 《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是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是一則消息,是新聞寫作的經典之作。這是毛澤東主席於1949年4月22日用慷慨激昂的語言報導了人民解放軍三十萬大軍南渡長江的基本情況,表現了我軍戰士英勇善戰、銳不可當、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流露出了人民必勝、敵軍必敗的堅定信念。
  •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新聞通稿,論文的開端篇
    八年級語文第一單元的內容,是新聞通稿。從教學任務和課本內容上,能看出初二階段就開始培養學生寫作能力上的辯證和客觀性,為接下來的論文寫作打下基礎。第一單元課文內容中是兩則消息,一篇是《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另外一篇是《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兩篇新聞稿都是出自偉大領袖毛主席之手,原載於1949年4月22日的《人民日報》。新聞通稿的幾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原因、發生過程。
  • 八年級上冊【01《消息二則》】課文字詞+批註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01課 消息二則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二十一日已有大約三十萬人渡過長江。[批註]導語。渡江戰鬥於二十日午夜開始,地點在蕪湖、安慶之間。國民黨反動派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著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鬥志,紛紛潰退。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不到二十四小時,三十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佔領南岸廣大地區,現正向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諸城進擊中。
  • 八年級語文上冊《消息二則》優秀教案教學設計一等獎
    第1課時 《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1.把握課文的內容和消息結構特點。(重點)2.品味語言,體會作者的感情。(重難點)一、導入新課 :1949年4月21日,中國發生了一件決定未來走向的大事。這節課,讓我們共同學習課文《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了解那個重要時刻。
  • 新初二同學必讀:八年級上冊預習作業
    >文 | 讀寫菌七年級各科知識相對簡單,學的科目也少,多數同學還沒有感覺到學習壓力。而八年級卻是一條分水嶺,許多同學會脫穎而出,當然也有一些同學將「泯然眾人矣」。利用假期彎道超車,對八年級的同學來說尤為重要。在八上語文中,你將接觸一種新的文學體裁——新聞;進一步了解回憶性散文(人物傳記)的特點;古文要比七年級所學的更深、更難也更有趣;你還將閱讀兩本名著——《紅星照耀中國》與《昆蟲記》。
  •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1課《消息二則》詳細筆記。預習複習專用
    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背景資料一九四九年初,淮海、遼瀋、平津三大戰役結束, 我人民解放軍在全國取得勝利已成定局
  •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
    《消息兩則》作者:毛澤東《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約三十萬人民解放軍順利渡江 主要特點:語言準確、簡潔、生動《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匯總各路戰況,全面報導渡江戰役主要特點:詳略得當,敘議結合《首屆諾貝爾獎頒發》:首屆諾貝爾獎辦法情況主要特點:重點突出,詳略得當《「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
  • 暑假預習 部編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一課《消息二則》知識點詳解及相關練習題和參考答案
    三、課文精析 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華社長江前線二十二日二時電1  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二十一日已有大約三十萬人渡過長江。渡江戰鬥於二十日午夜開始,地點在蕪湖、安慶之間。國民黨反動派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著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鬥志,紛紛潰退。
  •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新聞兩則》要點分析
    在渡江戰役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時刻,毛澤東親自撰寫《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及時報導戰況,給全國人民和全軍將士以極大鼓舞,對於瓦解敵軍鬥志,鼓舞我軍士氣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要迅速了解新聞的主要內容,是看標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從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戰役的壯闊。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空前的奇觀。可以想像,千裡江面上,萬船齊發,冒著炮火,奮勇挺進,直取對岸的景象。
  •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1課《消息二則》圖文+知識點+同步練習
    3.2018年是渡江戰役勝利69周年,八年級(1)班開展了「紀念渡江戰役,向老英雄致敬」的主題班會活動。請根據下面的活動場景,完成相應的練習。(1)下面是一位學生對戰鬥英雄的採訪,請你根據所學知識補全相應內容。學生:請問東路軍當時渡江的過程是否十分順利?
  • 部編版版八年級(上)第一、二單元知識點整理
    但蔣介石仍不甘心失敗,在美國的策劃下,一面與共產黨假和談,一面部署江防,企圖憑藉長江天險阻止人民解放軍南進。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反動政府最後拒絕在國內和平協議上簽字。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渡江戰役,是繼三大戰役後,我軍又一次大規模的戰役行動。
  • 憶海拾貝 ▏ 初中生參加武裝橫渡長江
    常聽大人們講二中是個好學校:學校風氣好,學生成績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二中。但我卻不以為然,我嚮往上二中,是因為學校有一座露天遊泳池。1949年高中畢業生與老師合影 兒時黃浦路以南地區都是菜地,其中還有大小不等的池塘。我念小學五年級時,放暑假就會跟著大一點的孩子到這裡玩。
  •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地理第二章知識點梳理檢測卷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地理第二章知識點梳理測試卷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地理第二章知識點梳理檢測卷
  •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地理第四章知識點梳理檢測卷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地理第四章知識點梳理測試卷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地理第四章知識點梳理檢測卷
  •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地理第三章知識點梳理測試卷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地理第三章知識點梳理測試卷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地理第三章知識點梳理檢測卷
  •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地理第一章知識點梳理檢測卷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地理第一章知識點梳理測試卷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地理第一章知識點梳理檢測卷
  • 外國女留學生在武漢橫渡長江
    【「這裡很安全也很美麗」,#外國女留學生來武漢橫渡長江#】10月7日上午,留學中國的美國女大學生凱薩琳跟武漢泳友們一起橫渡長江,共慶佳節。熱愛中國文化並嫁給了一名中國小夥的凱薩琳說:「我想通過拍攝視頻和橫渡長江,讓大家甚至是其他國家的人了解現在的武漢,這裡很安全也很美麗。」
  •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級上冊生物第二、三章知識點梳理測試卷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級上冊生物第二、三章知識點梳理測試卷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級上冊生物第二、三章知識點梳理檢測卷快把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