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
01 我三十萬大軍橫渡長江
【文學常識】
㈠背景資料。
1949年,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結束,人民解放軍在全國取得勝利已成定局,但國民黨反動派政府於4月20日悍然拒絕籤訂《國內和平協定》。4月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立即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命領人民解放軍該日凌晨發起渡江戰役。
㈡文體知識
1.新聞的定義
「新聞」有廣義和狹義兩種:⑴廣義的新聞泛指出現在電視、廣播、報紙及網絡等一切傳媒上的對近發生事實的報導,包括消息、通訊、特寫、人物專訪,調查報告、新聞評論、社論、報告文學等。⑵狹義的新聞專指消息,即用概括敘述的方式和簡明扼要的文字對國內外最新發生的有社會價值的典型事實所作的準確簡短的報導。
2.新聞的五要素
⑴何時;⑵何地;⑶何人;⑷何事;⑸何故。(也會加上「如何」,成為新聞的「六要素」。
3.新聞的表達方式
主要是敘述,有時兼有議論、描寫。
4.新聞的特點:傳播性、真實性、時效性。
5.新聞中最常用的文體是消息,即狹義的新聞。在結構上,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語五個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後二者是輔助部分。
⑴標題:是消息的眼睛,一般包括引題、正題、副題。
①引題:揭示消息的思想意義或交代背景,說明原因,烘託氣氛。
②概括與說明主要事實和思想內容。
③副題:提示報導的事實結果,或作內容提要。
⑵導語:一般指消息開頭(即「電頭」)後的第一句話或第一段文字,它簡明扼要地揭示了消息的核心內容。
⑶主體:是消息的主幹部分,緊接導語之後,對導語作具體全面的闡述,具體展開事實或進一步突出中心,從而寫出導語所概括的內容,表現全篇消息的主題思想。
⑷背景:指的是消息發生的歷史背景、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寫消息有時要交代背景,目的在於幫助讀者深刻理解消息的內容和價值,起到襯託、深化主題的作用。
⑸結語:一般指消息的最後一句話或一段話。消息的結尾有小結式、啟發式、號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背景和結語有時也可以暗含在主題中。
6.消息的固定格式:倒金字塔結構,即由主到次地組織內容,高潮在前(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重點字詞】
㈠字音字形。(4個)
1.蕪湖(wú);2.摧枯拉朽;3.潰退(kuì);4.荻港(dí);
㈡詞語釋義
1.摧枯拉朽:這裡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勢力被迅速摧毀。
2.潰退:(軍隊)被打垮而後退。
【課文重點】
㈠思維導圖
㈡主題歸納
這則消息以極其簡練的語言報導了我軍順利渡江的事實,讚揚了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的英雄氣概,也反映出國民黨軍隊軍心渙散、毫無鬥志的狀態。
㈢寫作特色
1.敘事簡潔,言簡意賅。
⑴結構完整:全文不到200字,但具備了消息結構的導語、主體、結語三個部分,沒有一個多餘的字。
⑵層次清晰:敘述層次井然有序,一目了然。
①導語:交代了事件總體面貌。
②主體分三個層次:渡江戰鬥的時間、地點;國民黨長江防線崩潰;我軍破敵、進擊的態勢。
2.四字短語,鏗鏘有力。
多運用四字短語,短促有力,與表現的人民解放軍攻勢的迅猛、凌厲相得益彰。
3.文言詞語運用。
色彩很濃的文言詞語的運用,不僅符合新聞文體簡短明快的規範,而且便於表現作者高瞻雄視一切的氣概。
㈣重點問題掌握
這則消息語言非常凝練,文中第四句「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的描寫有無必要?有什麼表達效果。
⑴消息的語言分準確、凝練,但不等於不可以有文採,更不等於不能描寫。只要這種描寫是客觀的,它就能起到準確傳遞信息的作用。「風平浪靜」「萬船齊放」「直取對岸」既是客觀的描寫,又能傳達出作者的興奮與喜悅之情。
⑵作者用精短的描寫展現了我軍作戰的整體態勢,而不去具體鋪敘、說明,收到了以少勝多的效果,非常凝練。
⑶從全文看,這一句描寫很有必要。它從我方的角度補充展現了戰鬥的情況,全面表現了第一天的戰鬥。
①「風平浪靜」寫戰鬥的自然條件,是對「何時」「何地」的補充;
②「萬船齊放」寫我軍參戰人數之多、動用船隻之眾,是對「何人」的補充;
③「直取對岸」寫我軍作戰之勇、進展之快,是對「如何」的補充。
㈣語言品析
這則消息明顯流露出作者的自豪之情,試揣摩下面句子具體表達的情感和內涵。
⑴國民黨反動派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著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鬥志,紛紛潰退。
【答案】「摧枯拉朽,軍無鬥志,紛紛潰退」中毫不隱諱地流露出作者的自豪之情。「經營了三個半月」極言敵軍準備充分,按理說長江防線應當是牢不可破的,但是後面緊接著說國民黨軍潰退之快樂,二者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在對比中愈顯我軍勢不可擋,敵軍不堪一擊。
⑵不到二十四小時,三十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佔領南岸廣大地區,現正向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諸城進擊中。
【答案】「不到、即已、正向」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和「突破、佔領、進擊」這些表示行為的詞語恰當地配合,把我軍攻勢建軍猛、銳不可當的態勢,表現的淋漓盡致。
【試題精選】
㈠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
1.渡〖 〗過;
2.cuī〖 〗枯拉xiǔ〖 〗;
3.潰〖 〗退;
【答案】1.dù;2.摧 朽;3.kuì。
㈡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執行鬥志新華社深眸遠慮
B.經營防線解放軍風平浪靜
C.突破命令飄流瓶萬船齊放
D.對岸蕪湖黑體字戰務不勝
【答案】B。
㈢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消息的內容要真實準確,不能虛構或誇張。
B.消息的篇幅要短小,不能過長。
C.消息的語言要精練,絕對排斥形象化和藝術化的語言。
D.消息的報導要迅速及時,不能拖延。
【答案】C。
㈣《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的導語是什麼?它包括哪四個要素?
【答案】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二十一日已有大約三十萬人渡過長江。四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㈤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華社長江前線二十二日二時電 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二十一日已有大約三十萬人渡過長江。渡江戰鬥於二十日午夜開始,地點在蕪湖、安慶之間。國民黨反動派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著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鬥志,紛紛潰退。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不到二十四小時,三十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佔領南岸廣大地區,現正向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諸城進擊中。人民解放軍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戰鬥,堅決地執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令。
1.請簡要賞析這則消息的標題。
【答案】標題簡明地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內容。「勝利」一詞表達了作者自豪喜悅的感情。事件陳述激發了讀者深入閱讀的興趣。
2.這則消息的主體部分是什麼?它與導語有什麼關係?
【答案】從「渡江戰鬥於二十日午夜開始」到文章結束。更具體詳盡地解說了導語的內容。
3.找出文中描寫敵我雙方的詞語,分析這些詞語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描寫敵方的詞語:「軍無鬥志」「紛紛潰退」。描寫我方的詞語:「摧枯拉朽」「萬船齊放」「直取」「突破」「佔領」「進擊」「英雄式的戰鬥」。這些詞語表達了作者對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的讚揚,同時暗示了戰局發展必定是我軍風捲殘雲,敵軍一潰千裡。
4.這則消息的語言特點是什麼?
【答案】①用語準確;②簡潔而具有氣勢;③感情色彩突出,字裡行間洋溢著勝利的豪情。
㈥把下面的消息改成一句話新聞。(不超過25個字)
新華社瀋陽3月13日電(記者梁忠春、秦富梁) 全國「最美退役軍人」周曉東13日受聘擔任瀋陽市「徵兵形象大使」,這也標誌著瀋陽市2019年度徵兵宣傳工作全面展開。
周曉東是遼寧瀋陽人,1987年入伍。他1991年退伍後,回鄉從事農作物育種工作,發現的小麥矮稈基因解決了春小麥抗倒伏難題,選育的2個小麥品種通過國家審定並推廣。2018年11月,周曉東被中宣部和退役軍人事務部授予全國「最美退役軍人」榮譽稱號。
多年來,瀋陽警備區每年都通過邀請在部隊取得優異成績的瀋陽籍官兵回家鄉作報告、到軍營拍攝製作「天下瀋陽兵」專題片、深入一線進行政策宣講等,全力抓好徵兵宣傳工作。
【示例】「最美退役軍人」周曉東受聘擔任瀋陽「徵兵形象大使」。
㈦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在朱日和聯合訓練基地隆重舉行
新華社內蒙古朱日和7月30日電(記者曹智、李宣良、梅世雄) 銘記光輝歷史,推進強國強軍。7月30日上午,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在朱日和聯合訓練基地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檢閱部隊並發表重要講話。
盛夏的草原極目青天,火熱的沙場鼓角錚鳴。檢閱臺前,「1927-2017」字樣十分醒目。12000名受閱官兵、600多臺(套)受閱車輛裝備集結列陣,猶如鋼鐵長城巍然屹立。100多架戰機在6個機場整裝編隊。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以慶祝建軍節為主題的盛大閱兵,是野戰化、實戰化的沙場點兵,是人民軍隊整體性、革命性變革後的全新亮相。
9時整,閱兵開始,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全場齊聲高唱國歌。習近平登上檢閱車,行至閱兵道。閱兵總指揮、中部戰區司令員韓衛國報告受閱部隊準備完畢,習近平下達檢閱開始的命令。
在激昂的閱兵曲聲中,習近平乘車依次檢閱護旗方隊、人員方陣、裝備方隊。「同志們好!同志們辛苦了!」習近平向受閱部隊表示親切問候。「主席好!為人民服務!」官兵們的回答聲震長空。習近平乘檢閱車返回檢閱臺時,受閱官兵齊聲高呼:「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鐵陣如山,口號如潮。
軍旗跟著黨旗走,軍旗拱衛國旗行。護旗方隊徐徐駛來,拉開了閱兵分列式的序幕。鮮豔的中國共產黨黨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在200餘名官兵護衛下迎風招展。
巨大的轟鳴聲由遠而近,41架直升機組成「八一」標識和「90」字樣,飛臨檢閱臺上空,象徵著人民軍隊走過了90年光輝歷程。
鐵甲奔湧,戰鷹呼嘯。34個地面方隊和空中梯隊,組成陸上作戰群、信息作戰群、特種作戰群、防空反導作戰群、海上作戰群、空中作戰群、綜合保障群、反恐維穩群、戰略打擊群9個作戰群,按作戰編組依次通過檢閱臺。這次閱兵,受閱裝備近一半為首次亮相,集中體現了我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最新成就。
受閱部隊接受檢閱後,迅速向檢閱臺對面集結。動若風發,戰塵飛揚。重新集結後的部隊,如同一道凝固的鐵流橫亙陣前。
1.請寫出這則新聞的「六要素」。
⑴何時:____________
⑵何地:____________
⑶何人:____________
⑷何事:____________
⑸何故:____________
⑹如何:____________
【答案】⑴7月30日上午;⑵朱日和聯合訓練基地;⑶習主席、受檢閱部隊;⑷習主席閱兵;⑸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銘記光輝歷史,推進強國強軍;⑹隆重舉行。
2.在文中畫出這則新聞的導語。
【答案】7月30日上午,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在朱日和聯合訓練基地隆重舉行。
3.在這則新聞中,作者是如何記述新聞事實的?
【答案】先介紹檢閱臺,然後按照時間順序依次介紹閱兵過程及細節。
4.下面兩個句子體現了新聞語言真實性和生動性的特點,請簡要分析。
⑴12000名受閱官兵、600多臺(套)受閱車輛裝備集結列陣,猶如鋼鐵長城巍然屹立。
⑵受閱部隊接受檢閱後,迅速向檢閱臺對面集結。動若風發,戰塵飛揚。重新集結後的部隊,如同一道凝固的鐵流橫亙陣前。
【答案】⑴前半句用準確的數字羅列受檢閱的官兵人數和車輛裝備,後半句用比喻的修辭方法表達對人民解放軍鋼鐵長城的讚美之情。
⑵前半句簡潔報導受閱部隊受檢閱後的集結,後半句通過描寫閱兵現場的氛圍,用比喻的修辭方法表達了對人民解放軍英雄堅強的讚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