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小謝是鹹陽某高校的一名大二學生,每個月家裡會給她一千元左右的生活費。在當年5月份的時候,這位大二女學生因為著急用錢,家裡面也給給她打生活費,於是她便通過一個網貸平臺借了一兩千元。
小謝說道,這個平臺的利息不是太高,只有幾十元,她陸陸續續的借了有六七次,每次差不多都借兩三千元,直到有一天,借款的平臺顯示她的借款額度已經用完了。
看到借款平臺上還有一些錢都沒有還清,小謝也感到特別的著急,又不敢告訴家中的父母。這個時候,有個人加他好友,給她推薦了一些借款平臺,但是成功放款後需要收20%的手續費。
急於還錢的小謝,哪裡有心思去想那麼多,一心想把之前借的貸款給還上。於是就下載了對方推薦的軟體,於是就在貸了還,還了貸,不知不覺中,已經累計了有二十多萬。
在小謝的手機上,可以看到"隨花花"、"滿意貸"、"開心花"等借款軟體高達70多個。
在今年的11月底,他們便開始找我,威脅我說"轟炸你的通訊錄",我害怕了,於是就告訴了家中的父母。因為沒能還上貸款,手機通訊錄裡面的親朋好友紛紛都遭到了騷擾。
在11月27日,小謝給母親打電話說道,有三四萬的貸款已經到期了,她的母親感到非常吃驚,他們一家人的年收入也僅僅有4萬元,母親擔心還不上會影響女兒的聲譽,趕緊把錢給她打了過去,結果女兒吞吞吐吐的說道還有十多萬。
母親當時就崩潰了,讓她回鹹陽把事情說清楚,實在不行就報警。12月3日,女兒回到了鹹陽,報警後警方說這屬於校園貸。當天晚上,母親帶著女兒坐上了去河南焦作的火車,"結果當地派出所說這屬於民間借貸,不屬於他們的管轄範圍。"
王女士哭著說道"家裡和親戚朋友都借了錢,幫女兒還了十多萬元,還有八九萬元還不上,他們每天都打電話來找我們要錢。"
有些人經不住誘惑,在沒有評估自己是否有那個能力來償還的時候,毅然決然的點擊貸款。其實早在2017年,國家就已經頒布了相關的條例,這種網絡貸款不能面向大學生。
我們要做到理性消費,自己有多大的能力,就過怎樣的生活,在沒有償還能力的情況下,千萬不要去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