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抗癌硬漢編撰300餘萬字史志,創作66萬字長篇小說《苦戀鴨綠江》

2020-12-19 文旅中國

在「中國最大最美邊境城市」遼寧丹東,有位75歲、身患癌症多年仍堅持用雙腿記錄丹東歷史,編撰出版300萬字地方史志著述,讓本土歷史光芒照進現實,並且歷時8年,在病榻上創作出版66萬字上中下三卷本長篇小說《苦戀鴨綠江》的抗癌硬漢於秉義(又名於秉益)。

隆冬時節,一則範長龍將軍到身患癌症仍堅持完成《苦戀鴨綠江》一書作者、丹東二中1966屆高三(二)班同窗學友於秉義家中探望的消息,在二中老三屆校友中盛傳。一時間,同學的疾苦,將軍的牽掛,猶如寒冬中的一縷陽光,溫暖著老校友們的心房。

11月26日上午,胰腺癌晚期患者,剛出院不久正在家中養病的丹東二中老三屆畢業生於秉義家有人輕輕敲門。打開房門,於秉義驚喜萬分,他怎麼也沒有想到,竟是遠在北京的同班同學範長龍將軍前來看望。「秉義!」「長龍!」兩位老同學親切握手,互致問候。

範長龍將軍緊緊握著於秉義的手,親切地端詳著老同學瘦弱的身體,仔細地詢問他的病情……並對他患癌期間仍抱病編撰300餘萬字地方史志,並且筆耕不輟,於病榻上創作出版66萬字飽含家鄉情懷的《苦戀鴨綠江》一書,從作品立意、整體構思、寫作風格、語言特色、文字表達及歷史知識積澱等方面,多角度給予了充分肯定。

當於秉義得知,此次範長龍將軍回丹東,是為專程探望90多歲患病的老嶽母,只請了兩三天假。因於秉義病重特來看望,就沒有時間再安排與其他老同學見面時,於秉義和家人更是萬分感動。

範長龍將軍(左)手捧《苦戀鴨綠江》與於秉義合影

交談中,範長龍將軍滿懷深情地回憶說:「我家就在前聚寶街的丫丫葫蘆樓附近,童年在永安小學、興隆小學上學……「分手時,範長龍將軍手捧《苦戀鴨綠江》一書,提議與於秉義及家人合影,並深情激勵:「秉義老同學,你的抗癌毅力和創作精神讓我感動,令人欽佩!你一定要堅定信心、戰勝疾病,注意休養,有機會我們再相見……」

今年國慶節前,於秉義懷著對文學的摯愛,特別是對家鄉鴨綠江的情懷,以頑強毅力,強忍癌症晚期病痛的折磨,歷經8年,繼完成《元寶區志(1945年至2005年)》後,又一部飽含家鄉情懷的力作《苦戀鴨綠江》出版並發行。

通過媒體報導和丹東二中老三屆校友群推送,人們紛紛到新華書店購書,閱讀後熱情點讚於秉義和他的《苦戀鴨綠江》一書。在丹東的一些師生,特別是德高望重、身體欠安的丹東市委統戰部原副部長尹九穎老師還專程趕到丹東市第一人民醫院,探望正在接受放療的學生於秉義,讓他深受感動。於秉義還收到許多國內外同學和親朋好友的微信祝福,大家衷心祝願他早日康復,能夠繼續再戀鴨綠江。

那麼,於秉義又是怎樣一位可敬並且令將軍感動的老人?他的《苦戀鴨綠江》又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

於秉義上中下三卷本長篇小說《苦戀鴨綠江》

據悉,今年75歲的於秉義為人謙和,多才多藝,不僅文字功夫好,而且酷愛書畫。2018年在元寶區委老幹部局舉辦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書畫展中,他的參展作品《松鶴延年》榮獲一等獎。

2006年,於秉義從丹東市元寶區政協秘書長崗位退休,後返聘在元寶區史志辦工作。於秉義自幼熱愛寫作,精益求精,痴迷工作,不辭辛勞,尤其是對史志編撰情有獨鍾。為尋覓收集丹東經濟、文化、民俗等方方面面的史料,他的足跡遍布丹東地區的大街小巷、溝溝岔岔;為尋找甲午戰爭中我方炮臺的準確方位,他曾數十次來到九連城當年的老城區……

特別令人感動和敬佩的是,2019年8月,當於秉義被確診為胰腺癌晚期病痛加劇時,他更是以頑強的毅力,咬定目標不放鬆,堅持上班。在接受介入治療的前一天,他終於完成了40萬字的《元寶區年鑑(2018年)》的校訂,並親自送往位于振安區武營村的印刷廠。其後,他又伏案疾書,最終在醫院的病床上,在數度病危的情況下,先後完成了180萬字《元寶區志(1945年至2005年)》的校訂和66萬字長篇小說《苦戀鴨綠江》的定稿。

談及創作《苦戀鴨綠江》的初衷,於秉義介紹說:「該書以一個闖關東家庭的創業史為脈絡,以百餘年中國近代史、現代史、東北發展史以及遼東開發史、遼東人民的抗日鬥爭史為背景,以兩對中日男女青年的跨國戀情為主線,展現了中國人民的家國情懷,再現了那個特殊年代安東(即丹東)人民勤勞質樸友善的優秀品質和對家鄉深深摯愛的情懷,可謂是名副其實的苦戀鴨綠江。」

據悉,《苦戀鴨綠江》是和於秉義家史相關的一部小說。書中「大哥於彰善」就是於秉義的父親,「桂芝母親」就是於秉義的媽媽,書中的「小保弟」就是於秉義自己。落難日本女士愛蘭感恩於家真誠無私的幫助,於家三代人也都把愛蘭視為親人。對此,小保弟記憶猶新。書的結尾一句「愛蘭大嬸,小保弟想你呢!」是發自作者內心的呼喚……這些都是真實的故事。

此書再現了那段真實苦澀的歷史。眾多經歷和聽說過那個時代的老人,讀罷此書更能溶入感情,更能理解和品味《苦戀鴨綠江》中「苦」的含義。

談及《苦戀鴨綠江》的創作過程,於秉義坦言:「我深知,我之所以能夠突破胰腺癌晚期的存活期限,並且在生命幾度垂危的情況下,堅持完成兩部作品,絕對是與長龍和同學們的鼓勵分不開的。2019年在北京看病時,長龍贈我題字——『坦然面對,戰而勝之』,我一直珍藏並時時品味著,它令我信心倍增。」

於秉義說,在他創作過程中,有同學們和社會各界的看望、資料贈予、微信電話鼓勵……這些深深的關愛和親切的激勵,不斷增強了他與病魔作鬥爭的勇氣,在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後,才終於完成了長篇小說《苦戀鴨綠江》的創作。為此,「我對長龍和所有關心鼓勵我的學友們、親友們,對於購書的讀者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據悉,《苦戀鴨綠江》出版後,丹東二中1966屆高三(二班)同學第一時間齊聚一堂,為還在住院的於秉義舉行首發式。老班長楊吉祥專程從大連趕回並主持首發式。儀式上,於秉義深情講述了寫作背景和辛勤付出,以及夙願實現的愉悅心情,並當場帶病為同學們贈書籤字留念。

首發式後,二中老三屆許多同學去新華書店購買、閱讀《苦戀鴨綠江》,王阿麗還精心製成「美篇」和《首發式相冊》傳入校友群。老校友們紛紛向年過七旬、身患重病著書的於秉義祝賀並發表評論。

範長龍將軍在北京看到「美篇」和《首發式相冊》,欣聞於秉義作品《苦戀鴨綠江》正式出版發行,非常高興,特揮毫寫下贊語:「於秉義同學的抗癌故事很感人,信念產生精神,精神創造奇蹟。」

伏櫪老驥壯心在,不老情懷不了情。休養中的秉義老人仍筆耕不輟,最近正抱病整理為故鄉秀美山川傳神立照的《五龍山賦》和12篇系列遊記散文。一部8萬字的《走進五龍山》即將問世。

於秉義,這位與將軍同窗問道的古稀學子,正乘著新時代的浩蕩東風,繼續用他那頑強的生命,詮釋著「信念產生精神,精神創造奇蹟」的真義!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責編:唐志成

相關焦點

  • 把筆捆在手指上寫書 六旬殘疾人寫了一部55萬字長篇小說
    原標題:把筆捆在手指上寫書 六旬殘疾人寫了一部55萬字長篇小說 盧胡松是浙江桐廬縣分水鎮盛村村的一個普通農民,但在村民們的眼裡,他並不普通。1999年的一場車禍,讓當時52歲的盧大伯半身癱瘓,臥床不起。肇事的司機在車禍中死亡,他得不到分文賠償,為了搶救他的生命,家裡把積蓄都花光了。
  • 湖北宜昌一教師編撰35萬字民間童謠(圖)
    湖北宜昌一教師編撰35萬字民間童謠(圖)   彭翔華今年57歲,祖籍武漢漢口,1971年12月來到宜昌定居,一直從事教育工作。彭翔華對民間童謠特別鍾愛,「小時候,我最喜歡聽祖母念童謠給我聽,那場景我至今難忘。」作為教師,看到如今的小孩不愛童謠不愛傳統遊戲,而是深愛著電子產品時,彭翔華心裡不是個滋味。  2009年,彭翔華開始搜集各種童謠。
  • 儀徵62歲木匠手寫32萬字小說
    這是62歲儀徵老木匠蔣萬忠寫的長篇小說《寤園夢》。他初中未畢業,至今還不能熟練打字,用手寫下32萬多字的小說,獻禮抗戰勝利75周年。   花了六個多月完成小說   「儀徵是革命老區,是一片紅色熱土。」蔣萬忠說,他一直想以儀徵抗戰為背景,寫一部家鄉抗戰題材的小說,這個想法多年前就開始醞釀。
  • 合肥一12歲「鄰家小丫」創作萬字校園小說(圖)
    合肥一12歲「鄰家小丫」創作萬字校園小說(圖)   「鄰家小丫」痴迷文學創作  12歲女孩捧出近萬字校園小說  四五歲起寫詩
  • 教授退休後撰寫600萬字專著 辭書在韓國翻譯出版
    昨天上午,湖北大學為該校文學院80歲退休教授汪耀楠的專著《注釋學》一書被韓國翻譯出版舉行發布會,汪耀楠教授是著名辭書學家,第一屆、第二屆中國辭書學會副會長。中華書局、上海辭書出版社、武漢大學文學院古籍所所長駱瑞鶴教授等業內知名教授出席致賀。  這是我省傳統學術專著首次在國外翻譯出版。
  • 66歲老漢半夜起床寫書 出版23萬字鄉村題材小說
    記者 張劉芳 攝  66歲的劉景發退休後開始了黑白顛倒的生活,而且開始學電腦。  老朋友找他遛彎,鄰居找他打麻將,他一概拒絕。  老劉到底在幹啥?寫書!  在一片非議聲中,老劉一本23萬字的鄉村題材小說出版了,現在還有粉絲等著他出續集呢。  事兒要從老人的一個心願說起。劉景發是鞍山市營城子村人,曾經當過營城子生產大隊的書記。
  • 上海展示廉政文化建設成果:編撰80萬字預防文化叢書
    上海集中展示廉政文化建設成果   編撰80萬字預防文化叢書   正義網訊(記者 林中明)「反腐敗治本之道不僅在於構築完善的法治體系,還需要注重廉政文化的弘揚和培育。」該叢書由上海市檢察院組織編撰,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編纂工作得到了最高人民檢察院、大型國企、相關紀委監察部門和政府、學術研究等多家單位的支持,經過策劃、調研、立項、撰寫、修改、統稿、論證等多個階段,歷時一年多時間完成。
  • 中國礦業大學碩士生創作30萬字歷史小說 馬逍遙資料
    他就是90後新晉作家、中國礦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7級碩士生馬逍遙,青蔥的大學歲月,他創作了70餘篇古文、寫下一部30萬字的歷史小說《殘唐五代盡英雄》,文字寫作總量累計突破80萬字。眼前這部30萬字的歷史小說《殘唐五代盡英雄》就出自馬逍遙之手。­  馬逍遙說,他最大的樂趣就是在學有餘力的時候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兒,他寫書主要是興趣使然,喜歡挑戰的他無不嘗試,各類文章信手拈來。優秀的作品源自於厚積薄發,大學四年他創作了70餘篇古文,寫下30萬字的歷史小說,為此他幾乎讀遍了所有相關書籍。
  • 萍鄉4名小學女生創作數萬字童話故事 送給老師當禮物
    | 萍 | 鄉| 發 | 布 |萍鄉市委、市政府授權開通的政務微信微信號:pxfabu  昨日,9月10日教師節,萍鄉市湘東鎮黃花小學執教20多年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湯俊星驚喜而又意外地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節日禮物:六年級的吳玉林、王宇軒、李嘉怡和林佳憶4名女同學,同時將各自在暑假「偷偷」創作的數萬字童話故事交到了湯老師手中
  • 27歲殘疾女孩不放棄夢想,用嘴「叼」木棍創作十餘部小說
    截至目前 張露露已創作小說10餘部 其中一部小說的閱讀量 如今 她已是國內知名文學網站的 籤約作家 用嘴「叼」木棍 創作小說近200萬字
  • 脫貧路上書寫人生華章——江西蘆溪縣肖學勇身殘志堅站立創作400萬字
    央廣網蘆溪7月17日消息(記者胡斐 通訊員賀啟耀 陳選民)在萍鄉市蘆溪縣的一個小村莊,有一個重度殘疾人,因為脊椎病變無法坐凳,而站立20年累計創作400萬字文學手稿,其中一部166章回、110餘萬字的《梅林潘家》小說在百度「玄幻魔法」發表,國內數十家網站轉載。
  • 視頻|腦癱女孩嘴咬木棍敲出200萬字小說 努力創作證明自己不比別人差
    腦癱女孩嘴咬木棍11年敲出200萬字小說:別人能做的我也行! 12月1日,河南洛陽。27歲的腦癱女孩張露露,每天用嘴咬著木棍敲擊鍵盤打字,她一分鐘能打100多字,11年來創作了十餘部小說共200萬字,如今她是某文學網站的籤約作家。雖然只有小學文化,但張露露靠自學學會了圖片製作、視頻剪輯等。
  • 送水工6年敲出50萬字小說 記十餘年打工經歷(圖)
    送水工6年敲出50萬字小說 記十餘年打工經歷(圖) 2014-07-09 10:44:03從2008年至今,這名送水工「作家」已先後完成了兩部小說,總計50萬字。他說自己對文學純粹的熱愛不會因為生活困難而改變,自己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將寫好的兩部小說出版,讓更多人讀到。
  • 腦癱女孩寫出近200萬字的長篇小說!網友:努力的人不會被辜負!
    一歲時,父親帶著全家離開家鄉遠赴新疆工作,她也在異地他鄉成長。後來,到了上小學的年紀,母親劉叢敏背她上下學,陪她上課,照顧她的衣食起居,這一陪讀便是6年。但後來,由於父母工作調動,張露露上學不便,求學之路還是止步在了小學畢業。
  • 腦癱女孩於彬單指敲字 三年敲出47萬字長篇小說(圖)
    人物名片/  於彬,女,33歲,攀枝花市人。3個月大時,因肺炎導致腦癱。14歲時,在父母的幫助下,她開始自學識字,18歲學習寫作,2010年加入攀枝花市作家協會,2013年被吸納為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  3月10日,攀枝花,午後的陽光正好。
  • 西安17歲學生40萬字宋史出版 曾出版30萬字漢史
    17歲的年齡,對於大多數高中學生來說,正處於緊張的學習之中,但是對於陝西省西安中學的高三學生林嘉文來說,他卻「忙裡偷閒」搞創作,創作了一部40萬字的宋朝歷史讀本,並受到知名史學研究專家李裕民教授的高度評價。
  • 上海交大校史博物館開館,8卷300萬字校史同時出版
    上海交大校史博物館開館,8卷300萬字校史同時出版 澎湃新聞記者 韓曉蓉 吳潔瑾 2016-04-06 09:14 來源
  • 老人手寫編85萬字村志,記錄古鎮2000年變遷,6年完成手稿半米高
    2009年起,他手寫編撰了《南董古鎮志》,用85萬字記錄下了他土生土長村莊2000多年以來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變化,前後費時6年,村志脫稿時手寫稿已有半米多高。「四五」時期 兼職當「通訊員」參與根治海河龔小元1945年2月出生於石家莊藁城,從藁城一中畢業後便到南董農中任教,做起了一名民辦教師。那時候,龔小元白天給孩子們上課,晚上點著油燈搞創作,一直夢想著成為一名作家。
  • 濰坊54歲婦女白天打工晚上寫作 兩部長篇小說獲6萬獎勵
    當年手抄的小說原稿都被王梅英當寶貝珍藏著。從2010年下決心寫作開始,王梅英就給自己定下來每晚至少寫1000字的要求,如今她已經出版了《過客流年》和《大山裡的女人》兩部長篇小說,第三部長篇小說已動筆寫了近十萬字,她的目標是在60歲之前完成四部小說。      人送外號」紅薯媽「作家 5年時間創作2部長篇小說    王梅英今年54周歲,是安丘市輝渠鎮田家嶺村人。
  • 16歲「千年才女」:日均能寫300首詞、2000首詩、1.5萬字小說?
    日前,中國又出了一位「千年才女」,其家長稱其16歲的女兒「日均能寫300首詞牌、2000首詩、15000字小說,還在2年間出版了三本書」。古典詩詞都是講押韻的,就算是「詩仙」、「詩聖」、「詞王」在世,也不太可能每天創作300首詞牌,換句話說就算創作出來,也是低劣不堪的文字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