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地區首座慰安婦博物館計劃於9月開館

2020-12-25 海外網

摘要:日本共同社2月18日報導稱,中國臺灣地區民間團體「婦女救援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17日就籌建臺灣地區首座以原日軍慰安婦為主題的博物館一事宣布,通過面向公眾的募捐活動籌集建造費後,爭取在9月開館。

日本共同社2月18日報導稱,中國臺灣地區民間團體「婦女救援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17日就籌建臺灣地區首座以原日軍慰安婦為主題的博物館一事宣布,通過面向公眾的募捐活動籌集建造費後,爭取在9月開館。該博物館被命名為「阿嬤家」。博物館計劃建在臺北的批發商集中地「迪化街」,基金會在當地舉行了記者會。

該基金會在約20年前就開始對被視為前慰安婦的女性等開展支援活動。據基金會介紹,1名被認為是臺灣前慰安婦的女性於1月去世,目前在世的還有3人。

該基金會當初表示博物館將於3月部分開館,但在17日的記者會上修正了這一說法。

責編:海聞

相關焦點

  • 臺灣首座慰安婦博物館計劃9月開館,名為「阿嬤家」
    臺灣首座慰安婦博物館計劃9月開館,名為「阿嬤家」 環球網 2016-02-18 13:09 來源:澎湃新聞
  • 臺灣首座「慰安婦」博物館銘記真相
    鑑於日方始終不肯反省歷史的態度,僅存的3位阿嬤或許有生之年也無法等來日本的道歉《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薛洋發自臺北 2016年「三八」婦女節,臺灣首座「慰安婦」主題博物館在臺北市大稻埕揭牌。大稻埕是臺籍「慰安婦」「小桃阿嬤」(本名陳桃)兒時生活過的地方;另一位「慰安婦」陳蓮花阿嬤自南洋回來後,也在這邊賣過飲料。如今博物館揭牌,前者剛駕鶴西去,後者也是風燭殘年。
  • 美媒:臺灣首座慰安婦博物館歷經12年周折終建成
    參考消息網3月9日報導 美媒稱,臺灣首座慰安婦博物館,歷經12年周折,2016年「三八」國際婦女節成立。臺灣目前只有三位前慰安婦仍然在世,她們繼續要求日本政府能在她們有生之年賠償和道歉。據美國之音電臺網站3月8日報導,臺灣首座慰安婦博物館的正式名稱為「阿嬤家」。
  • 美媒:臺灣首座慰安婦博物館歷經12年終建成
    資料圖片:臺灣慰安婦美媒稱,臺灣首座慰安婦博物館,歷經12年周折,2016年「三八」國際婦女節成立。臺灣目前只有三位前慰安婦仍然在世,她們繼續要求日本政府能在她們有生之年賠償和道歉。據美國之音電臺網站3月8日報導,臺灣首座慰安婦博物館的正式名稱為「阿嬤家」。3月8日國際婦女節當天,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等官員出席了博物館揭牌活動,會見了依然在世的年邁慰安婦代表。報導稱,馬英九說:「這是一個婦女和人權的問題。我們深深感到,具有重大的意義。」
  • 臺灣首座慰安婦紀念館「阿嬤家」揭牌(圖)
    馬英九(左)牽著前臺籍慰安婦陳蓮花阿嬤(右)的手,出席全臺第一座慰安婦紀念館揭牌儀式。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3月9日訊 「這是所有慰安婦阿嬤永遠的家,希望所有人來到這裡,都有回到自己阿嬤的家的溫暖感覺。」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首座慰安婦紀念館「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昨(8日)舉行揭牌儀式。臺灣婦女救援基金會(簡稱「婦援會」)執行長康淑華表示,此一紀念館「不是記憶仇恨、而是展望未來。」
  • 上海師範大學中國「慰安婦」歷史博物館開館
    新華社上海10月22日電(記者 潘旭)22日,上海師範大學中國「慰安婦」歷史博物館舉行開館典禮,公開展示一批「慰安婦」制度倖存者捐獻的各類紀念文物。據介紹,截至目前,中國大陸的受害者僅19位在世。
  • 臺灣首家「慰安婦」博物館11月關門
    據報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臺灣首座「慰安婦」博物館—阿嬤家將走入歷史。經營阿嬤家的婦女救援基金會昨表示,疫情爆發後,該館參觀人數與收入大受影響,婦援會決定在11月10日租約到期後停止營運,但會積極尋覓新館址,希望重新開張。
  • 上師大中國「慰安婦」歷史博物館開館 大陸受害者僅19位在世
    據澎湃新聞22日報導(記者楊寶寶),2016年10月22日,「戰爭記憶與人類和平」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師範大學舉行,來自中國、韓國、美國、荷蘭、日本、印尼等國家和地區的近兩百位學者與來賓參加了會議。
  • 中國慰安婦歷史博物館開館 大陸受害者僅餘19位
    中國慰安婦歷史博物館開館 大陸受害者僅餘19位  上海師範大學中國「慰安婦」歷史博物館舉行開館典禮,公開展示一批「慰安婦」制度倖存者捐獻的各類紀念文物。據介紹,截至目前,中國大陸的受害者僅19位在世。  博物館收藏了數十年來研究者調查所得日軍慰安所遺址中的各類遺物,研究者捐獻的相關文物,如戰時日軍使用的安全套、星秘膏;受害倖存者赴日起訴時使用的護照;受害倖存者到海外出席聽證會的證件與作為中國大陸最早一批向日本提出賠償的起訴書等。  來自中國海南和韓國的兩位「慰安婦」受害倖存者現場講述苦難經歷,並要求日本政府道歉。
  • 國民黨臺南市黨部9月遭拍賣 首座「慰安婦」銅像恐被移除
    中國臺灣網8月18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全臺首座「慰安婦」銅像在國民黨臺南市黨部旁設置,並由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揭幕,也引發「日本駐臺代表」沼田幹夫高度關切,據了解,臺南地方法院將在9月4日拍賣臺南市黨部
  • 收藏300臺 四川首座大型鋼琴博物館在達州開館
    四川在線記者 袁城霖6月29日上午,達州鋼琴博物館開館,系四川首座大型鋼琴藝術類博物館。此前,在重慶天子之歌鋼琴(集團)有限公司的牽線搭橋下,2018、2019年義大利布塞託「威爾第之聲」國際聲樂比賽(中國賽區)總決賽在達川區舉辦。達州鋼琴博物館系達川區與天子之歌共同打造的公共文化設施,投運後將對達州市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提升城市品味發揮重要作用。
  • 北京市首座自來水博物館25日開館
    北京市首座自來水博物館25日開館。據了解,該博物館由北京市自來水集團公司籌建,位於原東直門水廠蒸汽機房舊址。
  • 國民黨臺南黨部將被拍賣 有人慾搶拍後拆慰安婦像
    海外網9月1日電 全臺灣首座慰安婦銅像8月14日在臺南市揭幕,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出席揭幕儀式,公開呼籲日本政府正式道歉,讓日本以及臺當局十分不爽。然而伴隨著國民黨臺南市黨部大樓拍賣,該座慰安婦銅像的命運再次引人憂慮。據悉,目前已有金主正籌措資金搶拍大樓,搶拍之後將拆除慰安婦銅像。
  • 「慰安婦」人權影展臺北啟動
    本報臺北8月3日電 (記者王平)2017國際「慰安婦」人權影展4日起在臺北舉行,多部「慰安婦」紀錄片將展映,聚焦「慰安婦」倖存者最真實的生命故事。
  • 李長春宣布中國文字博物館開館 館藏涉及甲骨文
    中新網安陽11月16日電 (記者李志全) 世界上使用方塊字最多的國家——中國,今日正式向世人宣告擁有首座以文字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亦是全球唯一以文字為主題的博物館。當日下午十五時十六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在甲骨文故鄉古都安陽宣布:中國文字博物館開館,這個館藏涉及甲骨文、金文、簡牘和帛書、少數民族文字的博物館至此撩開神秘面紗。據知,集文物保護、陳列展示和科學研究功能為一體的中國文字博物館,旨在展示中國文字在推動人類社會進步中的重要作用,是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窗口和國際性文化交流的平臺。值得關注的是,開館後免費向公眾開放。
  • 日本不爽臺南設慰安婦銅像,省政府秒慫:我沒參與!
    臺灣14日設立了首座慰安婦像,讓日本十分不滿。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公開聲稱「非常遺憾!臺灣這一做法與日本政府的一貫立場互不相容」,於是,民進黨當局立馬慫了,開始「甩鍋」了。李憲章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對於臺灣設立首座慰安婦銅像表示遺憾。
  • 臺灣慰安婦問題:馬英九堅守立場 蔡英文一退再退
    8月14日是國際慰安婦紀念日。在臺南市日據時期建築林百貨對面,臺灣首座慰安婦銅像揭幕。152釐米的銅像,配上中日英韓四種語言,訴說著那段痛苦的歷史。當天,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出席揭儀式。幸好,臺灣還有正義的聲音。2002年2月9日,多名臺灣慰安婦前往日本交流協會遞交抗議信。同年,「女性與殖民地——臺灣慰安婦關懷展」在臺北市政府中庭展出。市長馬英九說,如果還有人說當年這些人是自願當慰安婦,那他根本就不是人。據臺灣《聯合報》報導,那次展覽現場特別搭設當年日軍慰安所的模擬場景,三、四個榻榻米大的竹片隔間裡,展示日軍與慰安婦進行身體交易的場所。
  • 丁守中:臺灣有八田與一銅像也要有慰安婦銅像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日前,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在臺南市中西區主持全臺首座慰安婦銅像落成典禮,但臺南市政府卻表示活動由國民黨一手促成,有國民黨的政治盤算。國民黨臺北市長參選人丁守中16日應臺南市議員洪鈺鳳等7位女市議員之邀,特地到臺南向慰安婦銅像致意。
  • ...2021年初主體竣工、下半年開館,國內首座新聞出版專業博物館封頂
    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設計效果圖。 (主辦方供圖)隨著最後一方混凝土澆築完成,國內首座新聞出版專業博物館——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建築主體結構昨天在上海楊浦區順利封頂。上海這一重大文化工程建設工程預計2021年春節前竣工,明年下半年建成開館。在上海建設新聞出版博物館,是上海新聞出版人多年來的夙願。作為上海市文化改革發展規劃重大項目,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歷經多年籌建,終迎建築結構封頂,這不僅是博物館工程建設的重要節點,也是上海出版、上海文化建設的重要時刻。
  • 劉鐵飛為中國"慰安婦"歷史博物館捐贈史料
    劉鐵飛館長捐贈的日軍高密慰安所建築殘件本網12月15日訊 近日,紅高粱抗戰紀念館收到一份《捐贈證書》,劉鐵飛館長將館藏的日軍高密慰安所部分史料捐贈給中國"慰安婦"歷史博物館。作為二戰時期日軍"慰安婦"制度的史料佐證,現已收藏於中國"慰安婦"歷史博物館。對紅高粱抗戰紀念館的捐贈與支持,我們表示衷心的感謝。